价格是卖方价格与买方价格的统一_边际效用论文

价格是卖方价格与买方价格的统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格论文,卖方论文,买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价格和价值二者在本质上有区别,但也有联系。价格不仅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而且也是均衡效用的货币表现;价值的货币表现仅是卖方价格,均衡效用(它的基础是使用价值)的货币表现则是买方价格。在现实生活中,卖方的出售价就是卖方价格,买方的还价就是买方价格,出价、还价相等或统一形成价格或成交价格。仅有卖价不形成价格,仅有买价也不形成价格。本文认为在价值为一定或不变时,价格与价值的不一致,不仅与供求等外因有关,而且和决定价格的其它内因也有关。价格就是由四个内部因素组成,即成本、利润欲、商品的边际效用时间与买方的效用欲。本文认为“利润欲”、“效用欲”、“效用”和“边际效用”等概念都是事物客观现象的反映,虽然它们都具有主观性质,但它们都是受一定的客观规律制约而不得任意。本文对它们进行了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

在市场上买卖商品,首先是卖方标出或显示商品的卖价,例如一顶帽子,标价为10元,这10元为帽子的卖方价格。往往买方进行还价,假如8元,这8元就是帽子的买价或买方价格。经过讨价还价、最后以9元成交,这9元就成为帽子的成交价格。成交价格就是实现了的价格或现实价格。从价格或成交价格到卖方价格与买方价格的深向研究,必将使价格理论更具科学性,并可发现现有经济学在价格理论上的某些严重缺陷。同时价格理论的深化和更具科学性,必会对整个经济学理论作出更大的贡献。

为了便于研究,本文暂且以完全竞争市场和货币供求量相等为条件,即把垄断市场、寡头市场、通货膨胀、政府对价格的干预等等情况抽象了为条件,进行研究和阐述的。

一、卖方价格及其结构

卖方价格公式

商品的卖方价格是什么决定的?商品的出售者首先要考虑商品的成本补偿,否则就会赔本;但他的目的是为获取利润,一般说利润越多越好,这就是卖方的利润欲。利润欲可以货币为单位计量。

利润欲是卖方获取利润的主观欲望。人们在实践中懂得主观的欲望必须符合客观的要求才能实现,因此,人们往往对一些客观条件或客观规律的要求作一些调查,作出自己对利润的主观欲望的决断。这种经过一定的调查研究所作出利润的主观欲望,可叫作预期利润。因此,预期利润只是利润欲的一种表现形式。换言之,利润欲的概念比预期利润要大些,它既包含表现为预期利润形式的利润欲,也包含为主观随意性或意志性形式的利润欲,还包含表现为预期利润和随意性利润二者的综合型的利润欲。但不管是预期利润,或是主观随意性利润,或者二者综合型利润,最终都会为客观规律所制约或纠正,而与社会平均利润一致或相等。这点我们还要在下面作较详细的阐述。

所以卖方价格必须包括两个方面,即成本与利润欲,并由这两个方面之和决定,即卖方价格=成本+利润欲,这就是卖方价格公式。

卖方价格是否可以任意

每位卖者都有自己的成本和利润欲,因而卖方价格各不相同,而且利润欲可以任意。但这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它还有另一方面,即卖方价格必将受一定的经济规律制约,而最终不得任意。

首先,在部门之内竞争条件下:

第一:受部门内的平均成本规律的制约。假定利润为一定,卖方价格必将随成本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其成本高于社会平均成本,其卖方价格必将高于社会卖价,在市场竞争下,商品将卖不出去,卖价将得不到实现,必将迫使卖方降低自己的成本,以适应市场,求得卖价的实现,而不得任意。

第二,受部门内的平均利润率规律的制约。假定成本为一定,卖方价格必将随卖方的利润欲的大小变化而变化。如果其利润欲高于社会平均利润,其卖方价格必将高于社会卖价,在市场竞争下,该商品同样卖不出去,必将迫使卖方降低自己的利润欲,以适应市场,求得卖价的实现,而不得任意。

其次,在部门之间竞争条件下,最终受价值规律制约。

当部门之间竞争使商品供求达到平衡时,商品的社会平均成本加社会平均利润之和,就等于商品的价值。它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就是商品的价值规律。因此,卖方价格最终是受价值规律制约而不得任意的。如果将商品的价值比作一条中心轴或红线,那么卖方价格在竞争条件下,必将围绕这条中心轴或红线上下摆动,当竞争使商品的供求量相等或平衡时,卖方价格就和价值这条中心轴或红线渐趋一致,卖方价格也就等于价值。

卖方价格结构表

现在姑且继续从卖方价格入手,进一步加深分析,以求问题得到更完善更具体的解答。

在卖方价格为一定时,成本与利润欲为互补关系。成本越高,利润欲就越低;反之,亦然。成本与利润欲的互补关系可用表一示之,表中的数字是假设的。假设卖方价格为8,其成本与利润欲的互补关系可由成本为1,利润欲为7构成;也可以由成本为7,利润欲为1构成……等等。总之,表一中反映了卖方价格为一定时或同一卖方价格时,其成本与利润欲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因而此表可称为卖方价格为一定时的结构表。

表一 卖方价格为一定时的结构表

卖方价格结构线与结构点

表一的数据还可以用座标方法标出卖方价格为一定时的结构线与结构点,见图一。这就是成本用横座标OX表示,利润欲用纵座标OY表示。AA线是卖方价格为一定时的结构线,在该线上的每一点,表示其成本和利润欲之和均相同,但二者构成的比例或互补关系各异。例如AA线上的E点为YO=6与OX=2的交结点,AA线上的F点为OY=3与OX=5的交结点,这二点虽然结构不同,但均为卖方价格8的不同结构点。

图一 一定的卖方价格结构线与结构点图

卖方价格结构平面图

卖方价格可以是变化多端的。它可以由成本与利润欲的各种不同数值组合而成许许多多不同的卖方价格。而且即使在成本相等时,也会由于各人的利润欲的大小不同,而形成高低极不同的卖价。例如有人欲获取暴利,必会推出很高的卖价,有人愿薄利多销,必会以较低的卖价推销。因此,卖方价格不仅与成本的大小变动有关,而且与卖方的利润欲的大小关系极大。假定有三条卖方价格结构线,见图二,即AA线为卖方价格8的结构线,BB线为卖方价格16的结构线,CC线为卖方价格6的结构线。三条线上的E、F、G为三个结构点,AA线上的E点,为OX=4,OY=4;BB线上的F点为OX=4,OY=12;CC线上的G点为OX=4,OY=2。这就是说这三条线的成本OX均相等,但三者的利润欲则不等,BB线的OY=12,属暴利型:CC线的OY=2,属薄利型。

图二 卖方价格结构平面图

我们还可以在图二中的AA线、BB线、CC线这三条卖方价格结构线上各另找一个结构点,不但三者的利润不同,三者的成本也不同。如AA线的L点(OX=6,OY=2)、BB线的M点(OX=12,OY=4)、CC线的N点(OX=3,OY=3)。不但如此,而且还可在图二中列出无数条其它卖方价格结构线及线上的结构点,表示无数的不同的卖方价格及其结构线与结构点,这些在图中则省略表示了。因此,图二可以用作代表全部卖方价格的结构线和结构点,此图也就表示为全部卖方价格平面图。

卖方价格结构立体图与总线

现在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用成本、利润、卖方价格三维座标轴。即以OX为成本座标轴,OY为利润座标轴,OZ为卖方价格座标轴,三轴互为垂直,构成一个立体图,通过卖方价格座标轴就可找到或反映出全部卖方价格的结构线和结构点,从而使卖方价格座标轴同时转化为一条十分重要的卖方价格总线,见图三,说明如下:

图三 全部卖方价格结构立体图与卖方价格总线

图三中的XOY就是图二中的XOY。图三中的AA线、BB线、CC线就是图二中的卖方价格为8的结构线、卖方价格为16的结构线、卖方价格为6的结构线。现在我们进一步在OY轴的A点上画出一条和OA相等长的并和OZ轴平行的虚线;同时在OX轴的A点上也画出一条和OA相等长的并和OZ轴平行的虚线,然后将这两条虚线的顶端联成一条直线,点各画一条与OY轴平行的虚线,并分别与OZ轴相交于三个点,这三个点就是卖方价格8、卖方价格16和卖方价格6。并用同样的方法,将图上省略而没有画出的三维空间的其它所有卖方价格结构反映线的上端,也设想照样分别画出一条与OY轴相平行的线,与OZ轴相交,从而就可在OZ轴上找到相应的卖方价格,但这些在图中都省略了。这样,OZ轴就可变为或转化为一条十分重要的全部卖方价格总线。通过它我们就可找到任何一个卖方价格。并通过与它相连的虚线指引,就可一一找到与其相应的卖方价格结构反映线、结构线及线上的结构点,从而图三也就成为全部卖方价格的结构立体图。

图三中的卖方价格总线的重要性,还不仅此而已。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将在下文中,也找出买方价格的总线,从而通过这两条总线一一卖方价格总线和买方价格总线,设法找出成交价格的点和线,即现实价格的点和线,使价格这个范畴必会具有更科学的含义而出现在世人面前。

二、买方价格及其结构疑惑

有人认为买方的还价或买方价格,是根据卖价随意推出的。在买卖中买方为了成交,注意卖价是应该的,因为卖价对买价的推出是有影响的,但这只能说卖价是对买价有影响的外因而不是买价的内因,那末从内因来看究竟是随什么意来确定的呢?也有人说买方价格是根据商品的价值大小而推出的,但是商品的价值不要说买方,就是卖方也是极不便算出的。也有人说是凭经验或市场昨天的价格或买价算出来的,那末昨日价格或买价又是怎样算出来的呢?问题不又是回到原处了吗?还有人说是凭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大小算出来的。然而,第一,使用价值不是价值,也不是价格;第二,为什么同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在相同的市场条件下,会有不同的,甚至极不相同的买价呢?……这一系列的疑惑不能不困扰着人们。

买方价格与效用、边际效用

消费者购买商品是由于商品能提供使用价值,可以用来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具体上具有客观存在的物质特征的表现,例如茶叶的使用价值可以消渴,衣服的使用价值可以防寒……等等。当然每一种商品都可能是有多种物质特征,从而都可能有多种使用价值。因此使用价值是物质的客观属性。人们在消费使用价值中得到的主观上的享受、用处或需要的满足,称为效用。所以效用是人们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感受,是人的主观属性,使用价值是效用的物质基础,因而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买方不是为购买使用价值而购买使用价值的,而是用作消费以得到满足自己主观上的或生理和心理上的某种需要,即效用为目的。而且由于不同人的主观品味、习惯和急需与否等等主观因素的差异、或由于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的不同,同一使用价值必会对不同的人产生大小不等的效用,因而推出不同的买方价格。所以,效用乃是形成买方价格的一个依据,商品的使用价值只是形成买方价格的必要的前提条件。

然而,买方或消费者在消费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即增加消费一单位商品的使用价值所得到的效用的增加量,存在着递减的趋势。例如人们吃馒头当饥饿的时候,吃第一个馒头得到的边际效用最大,假定7个单位;吃第二个馒头时,边际效用次之,假定为6个单位;吃第三个馒头时,边际效用再次之,假定为5个单位,……等等。虽然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但效用的总量将在一定的限度内随馒头消费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直至吃饱为止。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那么,买方价格应以哪一个馒头的边际效用为依据呢?应以吃最后一个馒头的边际效用为依据,假定吃最后一个馒头就是第三个馒头,买方价格就应以其边际效用5为依据。如果不以最后一个馒头,即第三个馒头的边际效用5为依据,而以第二个馒头的边际效用6为依据的话,那么第三个馒头就不会有人买,因为人们不愿以边际效用6为依据的买方价格,来购买只有边际效用5的馒头,结果买方需要的第三个馒头就不能得以满足。所以,应以最后一个馒头的边际效用5为买方价格的依据,买方才会购买第三个馒头以满足需求。

效用与边际效用能否计量

效用就是人们在消费商品的使用价值中得到主观上的需求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满足,也就是消费者的生理和心理上需求的满足,可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满足与第二大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满足。第一大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满足,又可将其分为物质形式上的需求满足和精神形式上的需求满足。其物质形式上的需求满足,又可分为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满足;其精神形式上的需求满足,又可分为信仰、文化、艺术、娱乐等方面的需求满足。第二大类生理和心理的需求满足,包括如保健、性爱等方面的需求满足。可见下图示意:

现在我们把两大类的各种各样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满足的具体形式抽象后,均成为抽象的一般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满足,正象把具体劳动抽象成为抽象劳动一样。我们还可以把生理和心理上的一般抽象的需求满足,再高度概括为消费者生命机能的一般的抽象的需求满足。所以,消费者得到的需求满足或效用就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过程中其生命机能所得到的抽象的一般的需求满足。

其实,价值是由抽象劳动量以时间为单位计量的。抽象劳动归根结底无非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的,或生命机能的一般支出或消耗。价值就是由这种支出或消耗量以时为单位来计量的。效用则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或生命机能得到的一般需求的满足。效用也可由这种一般需求的满足量以时为单位来计量,即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或生命机能,在1小时中所得到的一般需求的满足,为效用的1单位。

但是效用在具体的计量过程中还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解决,例如一般需求的满足,有简单的需求满足和复杂的需求满足的区分,正象一般的劳动支出有简单的劳动支出和复杂的劳动支出一样,在计算时均应将复杂的折算为简单的来计量。再如同一的简单劳动支出或同一的复杂劳动支出,也还有一个强度差别的问题或质量差别问题。那么同一的简单需求的满足或同一的复杂需求的满足,也有一个强度问题或质量问题,计算时均应将较高的或较低的强度或质量折合为一般的或中等的强度和质量来计量。

既然商品的效用是可以计量的,那么商品的边际效用也是可以计量的,因为边际效用就是增加消费一单位商品的使用价值所得到的效用增加量,只不过这种增加量存在递减的趋势。

效用欲与买方价格公式

买方价格固然应以最后一个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时间为依据,但这还仅是买方价格构成的一个因素。它的另一个因素就是货币。因为一般说购买商品必须有货币。没有货币就买不到商品的使用价值。不会产生效用或边际效用,也就形成不了买方价格。所以,货币是构成买方价格的另一个因素。那么买方价格又是怎样由边际效用和货币这两个因素构成的呢?具体说来是这样的:买方总想以最少的货币交换到最大的边际效用时间,这可称之为买方效用欲。效用欲的大小可以1元得到多少边际效用时间,或1元边际效用时间来计算,例如效用欲为1元10边际效用时间,或效用欲为1元5边际效用时间,前者效用欲就大于后者。例如商品的边际效用时间假定为20,买方效用欲为1元5边际效用时间,那么

因此,买方价格和商品的边际效用时间成正比和买方的效用欲成反比。在商品边际效用时间为一定时,买方的效用欲越大,买方推出的买方价格就越小。

买方价格是否可以任意

买方价格与卖方价格一样,也是可以任意的。买方可以相当低或极低的买方价格来还价,甚至不想成交而拒绝还价;当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相当高的买方价格来还价。因为买方价格是由商品的边际效用时间和买方的效用欲这两个因素构成的,而这两个因素都是主观任意的。而且这两个因素还会因时因地而异,导至更大的主观任意性。但这也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也还有另一个方面,买方价格是为一定的经济规律所制约而最终不得任意。

假定社会的全体买方收入总额为一定,并用其全部收入(元)去购买各种商品以满足全体买方的各种需求。如果购买A种商品每1元(收入)得到的边际效用时间比购买B种商品每1元(收入)得到的边际效用时间多,社会的买方就会把钱从购买B种商品中,转移到会给其带来更多的边际效用时间的A种商品上去。从而A种商品的购买量增大,这时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就起作用,使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时间下降,直到每1元(收入)边际效用时间下降到同B种商品每1元(收入)的边际效用时间相等时为止;反之,如果购买A种商品每1元(收入)得到的边际效用时间少于购买B种商品得到的每1元(收入)边际效用时间,买方就会减少购买A种商品,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就会起反方向作用,使A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上升,直到每1元边际效用时间上升到与B种商品的每1元(收入)边际效用时间相等时为止。经过购买活动反复进行或买方在购买各种商品的相互比较或竞争中,必然会使买方用其全部收入(元)购得的各种商品,其每1元边际效用时间,最终趋于相等。这时的或这种条件下的边际效用时间,为均衡边际效用时间。这就是社会买方的每1元(收入)边际效用时间相等规律。可简单称为每1元(收入)边际效用时间相等规律,或每1元(收入)均衡边际效用时间规律。

每1元(收入)边际效用时间相等规律或每1元(收入)均衡边际效用时间规律,必会制约买方的效用欲和商品的边际效用时间。假定商品的边际效用时间为一定,如果买者的效用欲大于每1元(收入)均衡边际效用时间,其买方价格(即商品的边际效用时间/每1元(收入)边际效用时间),必会低于均衡买方价格(即商品的边际效用时间/每1元(收入)均衡边际效用时间),因为1元边际效用时间和买价成反比,从而商品的购买就难以实现,所购商品必会减少,商品的边际效用时间必会相应提高。由于所购商品总量减少,买方的需求就得不到满足,从而必会迫使买者降低自己的效用欲,使其和每1元边际效用时间相等规律渐趋一致,从而提高买方价格,使其和均衡买方价格渐趋一致,以便购得所需的全部商品;同时由于商品量增大,商品的边际效用时间必会相应降低。所以,买方的效用欲与商品的边际效时间均是受每1元边际效用时间相等规律制约的。反之,如果买者的效用欲小于每1元(收入)均衡边际效用时间,其买方价格必会高于均衡买方价格,商品就会在大于均衡买价下购买,从而在收入不变或为一定条件下,必会使所购商品减少,商品的边际效用时间就会相应增大。由于所购商品的总量减少,买方的需求不得满足,必会驱使买者提高效用欲,降低买方价格,使其与均衡买价相等,从而购得全部所需商品,满足了买方需求,商品的边际效用时间也就相应降低。因此,每1元(收入)均衡边际效用时间规律不仅制约着买方的效用欲,而且也会相应制约着商品的边际效用时间,从而制约着买方价格。所以,尽管买方价格是由商品的边际效用时间和买方的效用欲,这两个属主观性质的范畴构成,固然可以任意所欲,但另一方面它们又是受客观经济规律制约,并且最终必会服从客观规律,或为客观规律纠正而不得任意。因此,如果将每1元(收入)均衡边际效用时间比作一条中心轴或红线,那么买方效用欲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必将围绕这条中心轴或红线而上下摆动,同时商品的边际效用时间也会随买方效用欲的摆动而相应摆动,因而由买方效用欲和商品的边际效用时间构成的买方价格,最终必会和每1元(收入)均衡边际效用时间这条中心轴或红线渐趋一致。

每1元(收入)边际效用时间相等或每1元(收入)均衡边际效用时间,正是买者或消费者在其收入为一定条件下,取得均衡消费或均衡需求的满足,从而也是最大需求的满足或最大效用的取得。因此,每1元(收入)边际效用时间相等规律,也可以叫做消费者或买者得到最大的消费或最大的需求满足规律,也可以叫作消费者或买者取得最大效用或均衡效用规律。

买方价格为一定时的结构表

和卖方价格的分析方法一样,我们现在也姑且继续从买方价格的现象入手,进一步加深分析,以求得买方价格的更完善更具体的解答。

根据买方价格公式,可以作出买方价格为一定时的商品的边际效用(Mu)时间和买方效用欲(Mu时间/元)的对比关系的结构表。假定买方价格为2,可以由商品的边际效用时间为4,买方的效用欲为2(Mu时间/元)构成;也可以由商品的边际效用时间为6,买方的效用欲为3(Mu时间/元)构成,也可以由商品的边际效用时间为8,买方的效用欲为4(Mu时间/元)构成……等等,可见表二。此表就是买方价格为2(元)时的结构表。

表二 买方价格为一定时的结构表

一定的买方价格结构线与结构点

引进坐标,上述结构表可以简明地给出一直线。这就是用OX轴表示买方的效用欲(Mn时间/元),用OY轴表示商品的边际效用时间并在XOY平面上任取一点,可一组数(X、Y)表示,比值为Y/X=相应的买方价格。反之,一定的买方价格,设其为C,则使得下列Y/X=C的数对(X、Y)很多。例如,假定C=2,那末Y/X就可以是2/1或4/2,或6/3……等等。并将2/1用E点来表示,将4/2用F点来表示,6/3用G点来表示……等等,所有这些数对所表示的点构成一直线,记作Lc,见图四。从而C正是直线Lc的斜率。我们就可称Lc为买方价格为C点的结构线,线上每一点为买方价格为C的结构点。

图四 买方价格为一定时的结构线和结构点

全部买方价格结构线的平面图与立体图、买方价格总线

现在让C取大于或等于零的任意值,我们就可以得到全部买方价格的结构线,如Lc,Lc[,1],Lc[,2],Lc[,3],……,见图五。并从结构线上可以得到全部买方价格的结构点。Lc为买方价格为2即Y/X=2的结构线;Lc[,1]为买方价格为1(即Y/X=1)的结构线,Lc[,2]为买方价格为3(即Y/X=3)的结构线;Lc[,3]为买方价格为4(即Y/X=4)的结构线,……等等。这些结构线有以下性质:每一线都是以原点:(O,O)为端点的半直线,这些线从OX开始逆时针转向接近于OY轴。较陡的线,相应的买方价格也较大。因此,图五就成为全部买方价格结构平面图。

图五 全部买方价格结构线平面图

现在进而在空间引进直角座标OXYZ,即OX轴、OY轴、OZ轴三轴互为垂直的立体图,见图六,并以OX轴、OY轴和OZ轴顺次表示效用欲、商品的边际效用时间和买方价格。然后在平面XOY上作所有的买方价格结构线(即如同图五的做法),其次在每一条买方价格线之上作一空间等高线,高度等于此买方价格结构线的斜线率。例如买方价格结构线Lc的斜线率为2,即y/x=2,就可从OZ轴上取2的高度,作一条和Lc等高的Lc[]斜线即成,其他买方价格结构线的空间等高直线的做法可类推。这样作得的空间直线的全体是一空间曲面。我们可以称此曲面为全部买方价格结构曲面,它由等高的直线组成,其高度就是买方价格。OZ轴上的每点代表了高度,代表了买方价格,从而OZ轴也就成为买方价格总线。买方价格结构曲面上的每一点,就是买方空间结构点。从而买方价格结构曲面就以明显的几何度量,完全地表示了全部买方价格的结构,并可从买方价格总线的某一点就可找出与其相应的买方价格结构线和结构点。

图六 买方价格结构立体图与买方价格总线

三、成交价格与均衡价格,个别市场价格与社会市场价格

成交价格或价格

成交价格或价格就是卖方价格和买方价格的统一或同一体,可用座标图表示,见图七。

图七 成交价格或价格线

以上述的卖方价格总线为横座标(OX),买方价格总线为纵座标(OY),并将相等值的OX和OY(例如OX=6,OY=6)各作一条平行线相交于A点。这个A点就是成交价格6。然后把O和A两点连成一条直线,成为一条45°角的斜线。这斜条线就是成交价格或价格线。线上的任何一点均表示一个成交价格或价格。在斜线的上方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买价大于卖价的相交点,如B点为OX=2,OY=8;斜线的下方中任何一点都表示为卖价大于买价的相交点,如C点为OX=5,OY=2。所以B、C这两点以及斜线的上下两个方面的其它任何相交点,其卖价和买价均不相等,均不成为成交价格或价格。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第一个结论:价格是由卖方价格和买方价格相交且相等而形成的。卖方价格是由成本和利润欲构成:买方价格是由商品的边际效用时间和买方的效用欲构成的。因此,成本、利润欲、边际效用时间和效用欲四个因素构成或形成价格的第一位因素或基本因素或内部因素,或内因。

我们还可进而得出第二个结论:价格和供求的关系,且看下文。

价格与供求关系

可分为两个方面来阐述:

首先,从价格的变动对商品供求量的作用方面来考察。由于价格越高,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就会越少,而人们愿意供给的商品就会越多;反之,亦然。因此,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而与供给成正方向变动。为此,可用座标图表示,以价格为自变数,用横座标(OX)表示;以商品的数量为应变数,用纵座标(OY)表示。并根据价格与需求的反方向关系,就可绘出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DD需求曲线;同时,根据价格与供给的正方向关系,就可绘出一条从右上方向左下方倾斜的SS供给曲线,见图八。

图八 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图

其次,从商品供求量的变动,对价格的反作用方面来考察。商品的供求量变动对价格的反作用,在现实经济过程中,则是商品供求量的变动一方面会影响到商品的成本和利润欲,从而影响卖方价格,例如由于供应量的增大或减少,有可能使成本相应地降低或提高,也可能不影响成本而影响利润欲,也可能同时影响成本和利润欲……等等;再如由于需求量的增大或减少,有可能使利润欲提高或减少,也可能不影响利润而影响成本,也可能同时影响成本和利润欲……等等。这一切都会影响卖方价格。以致形成许多不同量的新卖方价格。另一方面商品供求量的变动,又必会影响到商品的边际效用时间和买方的效用欲,从而影响买方价格。例如,由于供应量的增大,有可能使买方的效用欲下降,也可能由于商品的需求量增大,而影响商品的边际效用时间,也可能二者同时受影响,也可能只影响一个方面……等等,从而影深买方价格,并形成许多不同量的新的买方价格。而且由于供求的变动,虽然对卖方价格和买方价格都有可能产生影响,但其影响的程度也可能是一致的、相同的,也可能是不一致的、不相同的。因此,由受供求变动的影响而新形成的卖方价格和买方价格,二者相等并相交换而产生的新的成交价格也必是多种多样的。但这些过程在图八中都没有反映出来,而是在图画的背后进行的。

现在我们得出第二个结论:价格和商品数量的供求存在着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供求对价格的反作用,将会影响格,因此供求是形成价格的第二位因素或非基本因素或外部因素或外因。所有影响价格的其它外部因素,都是第二位因素。

个别市场价格和社会市场价格

以上探讨的是个别价格或个别市场价格的形成。个别市场价格就是单个买者和卖者进行成交的价格。社会市场价格,就是同一商品的个别市场价格之和,除以个别成交的同一商品的数量所得的商或平均值。个别市场价格是社会市场价格的基数,有的个别市场价格会大于同一商品的社会市场价格,有的个别市场价格会小于同一商品的社会市场价格,大多数个别市场价格相等或相近于同一的社会市场价格。一般的个别市场价格和社会市场价格,均不是均衡价格,只有特定条件下的个别市场价格和社会市场价格,才是均衡价格。见下文。

均衡价格及其与价值、均衡效用的关系

假定需求曲线供给曲线相交于E点(6、4)见图九。E点就是表示价格等于6,商品量的需求和供给均等于4。在商品供求量相等或均衡条件下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所以,这里的价格6,就是均衡价格。

图九 均衡价格图

凡是小于均衡价格的价格,与其相应的必是求大于供。例如图九中的G点(4、3)表示价格为4,供给为3;H点(4、5)表示价格为4,需求为5,所以当价格为4,小于均衡价格6时,其需求为5,供给为3,求大于供。凡大于均衡价格的价格,与其相应的必是供大于求。例如图九中的M点(10、2),表示价格为10。需求为2;N点(10、7),表示价格为10,供给为7,所以当价格为10,大于均衡价格6时,其供给为7,需求为2,供大于求。所以,唯有图八中的需求曲线DD与供给曲线SS相交的E点,即供求相等条件下的价格,才是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既然是供求平衡下的价格,而价格又是卖方价格和买方价格的统一,所以均衡价格实际上是在供求平衡下的卖方价格和买方价格的统一。在供求平衡下,卖方价格为均衡卖价(平均成本加平均利润),等于价值或价值的货币表现;买方价格为均衡买价等于商品的边际效用时间除以每1元(收入)均衡边际效用时间所得的商,即商品的均衡效用或最大效用的货币表现。因此,均衡价格乃是商品的价值与均衡效用或最大效用的货币表现的统一。简言之,均衡价格是价值和均衡效用或最大效用的统一。所以,有人认为均衡价格就是价值,这是值得商榷的,不确切的;相反,西方经济学认为均衡价格,就是价格的均衡,和马克思的“价值”无关系,这也是十分片面的。这就是本文的第三个结论。

四、几点重要的说明或有关理论的探讨

1.马克思主义的价格理论需要充实和发展。价格是卖方价格和买方价格的统一,是既受价值规律又受均衡效用规律的制约。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由于没有区分卖方价格和买方价格及其与价格的关系,只承认价格是受价值规律的制约,只承认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不承认价格同时也是受均衡效用规律的制约,也是均衡效用的货币表现;而且不明白商品的边际效用时间及其与收入的关系即买方效用欲也是决定价格的重要因素。因而马克思主义的价格理论尚有不足之处,亟需要后人的充实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作《资本论》是一部极为伟大的经济学巨著。它坚持与发展了劳动价值论这个唯物主义的科学的经济学的基石,创建了影响深远的剩余价值学说,并对唯心主义的经济学作了重要的深刻的批判和坚定的斗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在马克思(1818-1883)逝世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庞巴维克的《资本实证论》(1888年出版)才系统论述了边际效用价值论,这本书从根本上说是唯心主义的伪科学的,但作为效用和边际效用的概念及其某些论述是为世人所注目的。特别是马克思写《资本论》的目的是为共产主义事业与当时的革命斗争的现实服务的,因而他终身致力于劳动价值的科学观点的维护和发展,忽视对价格理论也有重要意义的效用和边际效用等概念及其理论的研究。问题是后人对效用和边际效用在价格理论中的作用不认识,缺乏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而给以否认,这是十分遗憾的。

2.西方经济学的价格理论的致命弱点及其它。西方经济学也不明白价格是卖方价格和买方价格的统一;更没有具体分析卖价和买价的内在结构,及卖价、买价的结构点、结构线,以及卖方价格总线和买方价格总线,最后由这两条总线相交而形成的成交价格或价格。他们没有这种科学的分析和论证,也就不可能知道或根本不可能懂得形成价格的内因和外因的区别,并往往将内外因混用在一起。他们从不明白成本和利润欲是构成买方价格的两个内在因素,也不明白商品的边际效用时间和买方的效用欲是构成买方价格的两个内在因素。不懂得供求条件只是形成价格的外部因素或外因。

虽然在马歇尔的价格理论中,有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之说,但他的供给价格是以生产费用论为涵义的;他的需求价格是以唯心主义的边际效用论为涵义的;而且他的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是建立在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外部影响作用的基础上的,而本文的卖方价格与买方价格是作为价格的内部因素或内因成立的,因而二者有原则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西方经济学虽然有每元边际效用相等规律之说,但他们在阐述这条规律时,由于混淆了收入和价格(因为二者都以货币来表现自己),因而在分析和表述此规律时,也就产生错误。例如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他著的《经济学》(第12版)第680页中说:“这个消费者均衡的基本条件可以用不同物品的边际效用(Mu和价格P以如下简单的方式表述:

第一种物品的Mu/P[,1]=第二种物品的Mu/P[,2]=第三种物品的Mu/P[,3]……=每1元收入所提供的共同量的Mu”。现在我们把这个公式中的P[,1]P[,2]P[,3]的英文符号译成中文来表示,其公式应是:

第一种物品的Mu/第一种物品的价格(元)=第二种物品的Mu/第二种物品的价格(元)=第三种物品的Mu/第三种物品的价格(元)……这样得出的结论应是:等于每1元价格所提供的共同数量的Mu。但萨缪尔森上述公式的结论却是“每1元收入所提供的共同数量的Mu”,用“收入”偷换了“价格”,因而萨缪尔森上述公式阐述是错误的。同样的道理,他对每元边际效用相等规律的整个阐述也是矛盾重重,不正确的。他们更没有从均衡效用的角度来探讨和命名此规律,而仅是从消费者均衡的角度来考察;也没有从社会消费者的角度来考察。因而也就不可能懂得正是每1元边际效用时间相等规律或均衡效用规律制约着商品的边际效用时间和买方的效用欲这一极为重要的关系,从而也就不可能懂得商品的边际效用时间和买方效用欲是最终不得主观任意的道理。而这一点恰恰是使边际效用这一主观性的范畴,最终会为客观规律所制约的至关重要的原理。

虽然在价格理论上,现代西方经济学尚能重视效用和边际效用的一定的研究,但却忽视“边际效时间”、“均衡边际效用时间”、“效用欲”、“每1元(收入)均衡边际效用时间规律或均衡效用规律”……等等范畴的提出和研究;也没有研究和提出边际效用计量的具体单位和相应的理论。特别是他们否认劳动价值论,不注意甚至不承认价值规律,混淆了价格和价值,视价格就是价值;更重要的是不注意“价值规律”、“均衡效用规律”对价格的制约作用,从而片面夸大了边际效用对价格的决定作用,认为边际效用是决定价格的最重要的因素,如萨缪尔森说:“正象一个学生所说的那样:经济学的价值论并不难懂,只要记住:是狗尾巴摇动狗身子;摇动价格和数量这个狗身子的是边际效用这条狗尾巴。”[①]结果必然导致西方经济学坠入唯心主义的深渊而不能自拔,从而使西方经济学的高楼建立在一时尚未为世人所识破的沙滩上。由于西方经济学的价格理论已坠入唯心主义深渊,没有客观的科学的依据,因而在其理论的应用上,难以济事。但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些著作中也存在某些科学因素,例如对许多具体的现象性的经济理论分析很有实用性,这些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的。

3.关于价格的内因和外因。以往经济学都没有明确深入分析决定和影响价格的内因和外因;也没有分析影响价格的外因必须通过价格的内因而起作用,有的甚至将内外因混用在一起;特别是对价格的内因的分析缺乏全面和深入,因而使价格理论的面孔总有一层面纱掩盖似的,不是看得一清二楚,而且总是捉襟见肘,更重要的还存在着某些缺陷或错误,例如或者否认劳动价值论和价格的关系,或者否认需求的满足或效用与价格的关系,各偏一方。

4、建立新的更全面更科学的价格理论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教材的出发点,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要求。在价格理论上,当前我国存在一种多见不怪的现象,这就是一些经济学家在理论困境中被迫一会儿说:“价格是价值决定的,供求只是影响价格”;一会儿说:“价格是供求决定的、世界经济的现实往来中都是这样说这样办的。”至于在经济管理部门,不管是宏观的或微观的,价格的现实和理论的矛盾是习以为常地困扰着人们。在大学的课堂上,老师面对着渴望真理的年青学生,一遇到有价格问题的课,就很不自在,很觉为难,自我感觉就难以向学生讲得清。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迫切要求我国的理论经济学工作者,能更好地更努力地来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价格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经济学,编写出新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材。本文正试图承担此任务,即使这还是十分幼稚的尝试,方向是对的。我愿与同行们一道去努力,去奋斗,使我们的愿望能得以实现。

5.最后一点说明。本文最后得出的成交价格为一条平面直角的等分角线的结论,主要是为分析和论证价格的内在结构和内在因素服务的;也是为区分形成价格的内因和外因服务的;更是为试图建立新的马克思主义的价格理论体系,以此作为其出发点服务的。至于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价格的一系列具体理论,碍于篇幅限制,只得等待以后再作一系列的补述。

(本文数学顾问是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应用数学教研室主任、教授邱佩璋。对他在图表设计上的帮助深表感谢。)

注释:

① 保罗·A·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2版)第685页,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

标签:;  ;  ;  ;  ;  ;  ;  ;  ;  

价格是卖方价格与买方价格的统一_边际效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