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贬值条件下企业商誉评价初探_无形资产投资论文

经济性贬值状况下企业商誉评估之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誉论文,状况论文,经济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当代科技高度发展的背景下,在世界各地的微观经济活动中,各种类型的产权交易活动比比皆是。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资产的流动、转让、重组更加频繁,无形资产表现出远比有形资产更具有生动的活力。而在无形资产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商誉,就如同无形资产过去所处的地位一样,由默默无闻而变得引人注目。

所谓商誉,通常是指企业在供销、财务收支、服务态度及其他管理方面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具有较好的优势。因此,在同等条件下能获得高于一般利润水平的能力。具体来说,企业或由于(1)历史悠久,而知名度高;或由于(2)地理位置的优势,而供销快捷;或由于(3)信誉卓著,而顾客如云;或由于(4)经营管理出色,而生产效率高;或由于(5)生产及营销有术,而独具行业优势;或由于(6)技术先进,而质量过硬成本低廉;或由于(7)经验丰富及(8)其它因素(良好的职工队伍及公共关系、上乘的服务质量、组织机构的精严等等),而使产品竞争力比同行略胜一筹,其市场的营业销售额高居前列,在与同行业相同的经营规模下,获得超额利润,形成了价值。

商誉是一种未入帐的无形资产,不能离开企业整体而单独存在,其未来收益与成本无直接关系,是一种不可确指的无形资产。它的存在,反映了企业整体资产的价值超过了各单项资产价值的总和。正因为如此,对商誉的评估要全面分析企业全部有形资产和可确指的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从中把握商誉对企业获利能力的影响程度,使企业在产权交易活动中这种价值具有足够的份量。

商誉既然是无形资产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其评估就显得较为重要,特别是在对外投资或合资时如此。要保证投资行为的合理性,必须注意对企业资产的现有价值有一个正确的估价。如果人们只按照企业帐面已有的资产来计算,就会遗漏未入帐的自我发展的无形资产——商誉,而这种不具独立实体的帐外无形资产,正是企业自我发展的价值体现。这种价值无论在企业处于顺境,还是处于逆境时,都必须重视。

正常情况下,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案对商誉进行评估,它们都是以收益现值为理论基础。两种方案可分别描述成:

其一:商誉是企业预期收益与按行业平均收益率计算的企业收益之间差额的本金化价格,此方法称为超额收益法。

其二:商誉是企业的总体资产价格与企业各单项资产估价之和的差,即差割法:

具体来说,商誉可用以下三种主要式子表达:

1)超额收益本金化价格法

企业预期年收益额-企业单项资产评从而价格之和

×行业平均收益率

商誉=──────────

本金化率

2)超额收益折现法

式中:S[,t] 为第t年企业预期超额收益 R[,t] 为第t年折现率

n 为预期超额收益的年份数

3)差割法

商誉=整体资产价值-各单项资产估价之和

用上述式计算的商誉价值,在具体把握其经济内涵时,要注意到计算值可能为负的情况。这种现象的产生该如何解释呢?是否说明企业的商誉为负数呢?这正是本文讨论的关键所在。这一结果说明企业整体资产低于单项资产之和,表明企业的有形资产存在经济性贬值,尤其是当企业与同行业相比原本具有明显的优势(注意这一前提条件),可是由于下述种种原因,问题将变得复杂化。很显然,对商誉的评估就不一定遵从上述公式。

1.企业的产品有较好的社会效益,而经济效益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2.与同行业相比,企业的销售渠道改向外销,立足于出口创汇,而国际市场的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价格(国内市场的宽松而使其他企业的效益提高);

3.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地区之间存在差距,落后地区(或边远地区)企业的资产收益率低于全行业平均收益率,但企业却实实在在具有较多的有利因素;

4.由于国际或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某一产品的价格出现不正常大幅度下跌(例如倾销),使企业原本具有的超额收益暂时丧失;

5.由于上述某些原因,未来若干年企业的资产收益率低于同行业平均值,但走出低谷后,企业的状况将明显好转。

以上原因并不完全是人的因素造成的,与商誉没有很大的直接关系,但其影响确实存在。对企业的商誉进行评估,必须存在产权交易前提和交易对象,否则评估的结果是无现实意义的;另外,商誉无法单独转移或赠送,从而也无法进行单独交易。

企业的商誉计算结果为负值,说明那些可确指的资产存在无形损耗,而不能解释成企业的商誉从零开始倒扣,最低值也只不过为零。尽管存在经济性贬值,但只要存在一些有利因素的盈利企业,通常其商誉评估值应大于零。那么,这一论点是否有勃于商誉的定义呢?笔者认为这种局部的、非持久的外界原因引起的经济性贬值,并不能因此而完全否定企业长期形成的帐外无形资产—商誉。既如此,那么如何处理商誉计算值为负数的现象呢?根据经验,现提出以下观点供参考。

1.商誉是由前述(1)~(8)等因素的若干项或全部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企业具备的有利因素越多,则商誉计算值为负值的可能性越小;

2.企业的商誉可以为零,但不能为负,其净资产收益率虽然小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但年均净现金流不得小于零;

3.企业商誉计算值为负的走向与具备第1条所沿用前述因素的多寡有必然曲线关系,而在曲线ab以上的各分区是评估商誉的关键:(参见下图)

4.企业具备的有利因素可相对量化,当达到某一百分比时,尽管商誉计算值为负,但评估值应为正值,并可结合评估前的状况确定商誉价值;

5.根据因素分量与资产贬值率的关系图,进一步分析:当因素分量小于20%时,商誉可以为零,当因素分量为20~38%时,商誉不可忽略,当因素分量为38~62%、或大于62%,根据相应的资产贬值率,商誉将取评估前最佳值的0.382倍、或0.618倍(即黄金分割点的倍数)。

所谓因素分量,指凡是能形成商誉的所有因素(本文开头提到的8项因素)根据各自的权重量化后定为100,将企业所具备的那些因素量化后同前者的商,其所得的比率即为因素分量。资产贬值率意为整体资产与企业各单项资产汇总后之差同后者的商,该比率为负值。所谓历史最佳值,指评估前某一时期各年已实现超额收益按收益折现法折算为评估日的现值。

下图通过资产贬值率与因素分量二元坐标形式,以因素分量为横坐标,确定20%、38%、62%三个点,分别向ab线作垂线,可以划分出商誉计算值的五个区域A~E,区域的含义及有关的解释分别如下:

A区:商誉的计算值不太可能出现的区域。例如,企业因素分量无论较低或较高,其商誉计算值很难出现在ab线之下。也可以说因素分量越大,商誉计算值为负的绝对值会越小;

B区:由于企业没有多少有利因素,商誉评估值只能为零的区域;

C区:商誉评估值应大于零,调整系数0.20,即商誉评估值按历史最佳值的20%考虑;

D区:企业的有利因素使商誉值不可忽略,调整系数0.38,评估值按历史最佳值的38%考虑;

E区:企业具备较多的有利因素,调整系数0.62,其评估值应取历史最佳值的62%。

根据以上论述,确定商誉价值时,将有两种可供考虑的处理方案。一是商誉的评估值大于计算值,使得整体资产评估的价值上升,导致违背最初的整体资产评估结论;二是维持原计算的整体资产价值不变,而增大各单项资产经济性贬值,使企业的有形资产价值降低。产权转让的实践表明,后者方案是不可取的。根据我国有关规定及国际惯例,企业进行整体资产评估时,商誉这种不可确指的无形资产是不能作价入股的。因此为强调商誉的价值体现,而冲减企业的其他资产,将导致股权的削弱,得不偿失。为保障国有资产的权益,应公正、合理评估商誉的价值,既客观的承认它,又不无故贬低有形资产的价值。

为较好的理解文章的观点,本文试图以案例的方式作辅助说明。

例:某家用电器企业具有上述(4)、(6)、(7)、(8)项有利因素,评分值为58分,单项资产合计评估值为105000万元,经向主管部门了解,行业的平均收益率为16%,企业在评估前5年各年的收益为18000、18500、19000、18500、18200万元,如果没有外界因素影响,今后企业年收益将稳定在18000万元,但由于国内市场饱和及争夺国际市场的原因,企业未来若干年的预测收益下降,分别为14000、14500、14800、15300、1600万元(折合成人民币),其后各年预期收益将稳定在16500万元,评估前五年内的物价调整系数为25%,据此评估企业的商誉。

分析:根据预期年收益评估企业的整体资产价值,再运用差割法,求得企业的商誉。

计算整体资产的评估值P,根据预期收益能力法:

P1=[14000(1+0.16)[-1]+14500(1+0.16)[-2]+14800(1+0.16)[-3]

+15300(1+0.16)[-4]+16000(1+0.16)[-5]]+(16500/0.16)(1+0.16)[-5]

=48395+49099=97494万元

从公式3)求得商誉S=97494-105000=-7506万元,负值解释为经济性贬值。

资产贬值率=100×(7506÷105000)/100=7.15%

由于企业的有利因素较多,不能因此而抹杀企业长期形成的帐外无形资产。根据资产贬值率,结合因素分量,确定企业的商誉状况属于上图的D区,进一步结合评估前历年的情况来确定商誉价格。

根据评估前历年的收益情况,考虑物价变动,企业的整体资产评估值P2为:

P2=P0×(1+0.25),式中P0为五年前的整体资产价值

P0=[18000(1+0.16)[-1]+18500(1+0.16)[-2]+19000(1+0.16)[-3]

+18500(1+0.16)[-4]+18200(1+0.16)[-5]]+(18000/0.16)(1+0.16)[-5]

=60342+53563=113905万元P2=113905×1.25=142381万元

根据差割法,评估前的商誉=142381-105000=37381万元

因商誉状况在D区,调整系数为0.38,则商誉评估值=37381×0.38=14205万元

评估后的整体资产比历史最佳时的整体资产低44887万元,可解释为:一方面存在7506万元的经济性贬值,另一方面企业的商誉损失了37381万元。但由于企业的优势尚存,帐外的无形资产(企业的商誉)可以考虑按文中所述本例方法,取14205万元为妥。

这样,企业评估时的整体资产为97494+14205=111800万元。当企业进行产权转移时,这一结论既考虑了当前的经济性贬值,也合理的评估了企业商誉。

标签:;  ;  ;  ;  ;  

经济贬值条件下企业商誉评价初探_无形资产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