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英语学习障碍案例的心理学反思论文_陈明华

一例英语学习障碍案例的心理学反思论文_陈明华

陈明华 烟台风能电力学校 山东 烟台 265300

摘 要:家庭的不健全和家长过高的期望值导致孩子敏感自卑的性格,在学习上的偏科导致老师的不满和指责挖苦,一例由家庭原因引发、以师源性心理问题为表现形式的英语学习障碍案例带给我们诸多心理学方面的反思。

关键词:英语学习 躯体化 多元智能理论

案例介绍:

小冬,一位初三学生,看起来有点害羞的男孩子。学校里,数理化是他的强项,唯有英语这一科让他大伤脑筋。为了学好英语,他经常凌晨四五点钟起来早读背单词,可是每次考试,满分150分他只能得60来分,最好的成绩不会超过80分。他的英语老师,也是班主任,对他的态度由欣赏、鼓励,到责备、失望、挖苦甚至冷嘲热讽。从此他讨厌英语,害怕上英语课,讨厌英语老师,甚至出现一上英语课就大脑一片空白的躯体化现象。

据陪同的小冬母亲反映,小冬是一个很懂事、很有上进心的孩子,但是在英语学习方面的挫败感使他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小冬的家庭不算和谐,父亲常年不在身边,从小他是跟着母亲长大的。母亲对他寄予厚望,而小冬也不愿让母亲失望,一直竭尽全力做到最好。英语学不好,在班级的名次上不去,小冬感到愧对母亲。

小冬的班主任是一位英语教师,刚开始时,班主任很看好小冬,觉得他懂事、上进,她认为小冬的英语薄弱不是什么大问题,通过努力一定可以赶上去的。而小冬也不想让老师失望,发誓要学好英语,于是就有了前面所述的凌晨早读的苦读计划。然而,小考失败,大考不理想,老师的态度由满怀期待到失望再到责备,“恨铁不成钢”,小冬的自信和自尊就这样一点点被摧毁。有一次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你数理化能学好,为什么英语学得这么差?你是不是故意的!”小冬满心委屈,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渐渐地,他对英语这门学科产生了恐惧感,对英语老师产生了敌对的情绪。老师对他越来越冷淡,他开始厌恶老师,厌恶英语课,甚至出现了躯体化的反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说:“一拿起英语课本,我的眼前就浮现出老师鄙视的眼神,我的脑子就一片空白,什么也学不进去……”班主任的言行深深伤害了小冬,他甚至恨恨地对我说:“假如有一天我考上了一所好一点的大学,我一定要回来告诉她,我并不是她所认为的那样无能!”

很明显,这是一个典型的由家庭原因引发、以师源性心理问题为表现形式的案例。案例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望子成龙的母亲、一位恨铁不成钢的老师和一个渴望得到认可的勤奋而苦恼的学生。他们三人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可是为什么出现了这样一个不尽人意的结果?下面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一下这个案例:

一、从个体来说,小冬过度的自尊和敏感是内因

案例中,小冬相当于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父爱的长期缺失,小冬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父亲的引领,加上母亲对他过于严苛的要求和过高的期望值,使小冬在敏感、自卑的基础上形成了过强的自尊心,对自己缺乏客观的认知,过分看重他人的评价,特别是他生命中重要他人如家长、老师的评价,我们也看到了为了获得他们的认可小冬所付出的努力。

二、来自老师的过高期望值是外因

案例中小冬的母亲望子成龙心切,无形中给了小冬很大的心理压力,老师起初的赏识鼓励和后来的恨铁不成钢又给了小冬一份压力,屡次失败得不到老师的理解和接纳,到最后,老师对他的彻底否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小冬出现躯体化症状,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力包括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和内省智力等,这几种智力的不同组合和表现,就产生了人在智能方面的个别差异。作为老师和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智能优势与劣势,在尊重孩子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帮助孩子发掘自己的潜能,扬长避短,寻求更大的上升空间。案例中的小冬表现出逻辑——数学智力明显优于语言智力的特点,作为老师,首先应该看到并赞赏他的优势——数理化成绩优秀,同时接受他语言智力方面的先天不足,鼓励小冬在保持优势学科的基础上继续努力,让自己的弱势学科在原有的基础上一点点进步,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挖苦甚至误解小冬,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小冬出现英语学习障碍。

小冬的案例不是一个个案,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这里我想为“小冬”们呼吁一下:请尊重每一个孩子与众不同的个性和智力特点,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和发展空间。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教育的初始目标,也是终极目标。

论文作者:陈明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8月总第8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8

标签:;  ;  ;  ;  ;  ;  ;  ;  

一例英语学习障碍案例的心理学反思论文_陈明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