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视觉语言”在当今的高中美术教学中所面临的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是:原有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一支粉笔”(感性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日新月异的美术教学了。当前,随着高中电教平台的逐步完善与翻新之后,多元化的“视觉语言”几乎在各个学科的教学领域里孕育而生,而高中美术教育更是如此。可以说,当今的高中美术教学中“视觉语言”的表现尺度已经大大地区别于以往。中外新颖资讯的视觉短视频、充满美感与智慧的视觉图像、引经据典、华丽修饰的视觉语言无不用目不暇接的方式充斥着每一位新生代。这种变化的背后不仅暗示了当今的美术教育必然大大地区别于以往只有“华而不实”的外表(形式和内容),更是直接强调了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必将面临着一种更为多元的视觉传播手段的矩阵变革。这是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视觉语言”需要面临的另一个更为客观的事实——“以本为本”。当然,科技的迭代也不仅仅只是“人”与“本”这相对概念的互为取代,而是应当具体到当今的高中美术教学应如何更为客观地看待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 视觉语言 传达方式
视觉语言,从通常意义上讲,我们必然会说到“传达方式”,而所谓的“传达方式”,是指发生在可以相互交流的两方或者更多方之间的表达行为。从微观上看,每次明确的传达结果基本都会在传达对象的系统内部(脑海中)产生一个较为明确的“因果关系”,当多个(简单/复杂的)传达相互交集之后,则往往有可能在其原有的系统内部构成指数上升的质变“迭代”(质变引发量变),虽说这种“迭代”的过程玄而又玄,但其变数在现实情况中依旧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规律。而这种规律所产生的现象放在当今高中美术教学中,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就是:美术教育工作者往往会以“视觉语言”这种较为“实用”的传达方式去传达其想法对应的教学内容。
那么,这种传播方式各自又有什么优势呢?从宏观上讲,当今高中美术教学中“视觉语言”的传达方式在实际的教学中所呈现的结果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更是多种多样的,那么,其表现的形式与内容的交织所带来的教学成果也必然会比以往更加多维。所以,只有先理清这些传播媒介的特点,并把他们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就此,本文也就该亮点(传达方式)展开讨论,并以高中美术教学中“视觉语言”的传达方式作为浅析的重点,力图以最简单、最明了、最直接的对比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得以了解这些新旧传达方式之间的差异。
一、当今高中美术教学中“视觉语言”的传达特点
众所周知,当今高中美术教学中,“视觉语言”基本的传达方式有三种:视频、图像、文本。那么怎么去处理好“视觉语言”的传达方式呢?本人认为可以先从了解“视觉语言”的特点入手,他们的特点具体如下:
1.高中美术教学中“视频”的传达特点
视频是特指短视频。短视频是以一种综合性比较强的传播媒介,其传播方式就包括了图像、文本、音频等。但事实上,在教学40分钟的时间内,我们很难以纪录片或电影等长时间的传播方式去传播我们的教学理念。美术教学中,短视频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传达大约占10%,因为基本还是以“讲课”为主,即:教师的讲解事实上会比视频传达给学生的知识更容易来得生动形象。所以,美术教学中,我们播放的视频事实上只能以短视频为主(时长不超过10分钟为宜)。其中,在较短的时间里面,短视频是需要以快准狠的方式直接、快速、高效地说明问题,在调动学生情绪的同时调节学习氛围。这种媒介往往属于综合性较强的传播媒介,常用于美术教学的引入、中期的案例解说、后期的美术鉴赏等。其传达方式往往趋于独立鉴赏环节。
2.高中美术教学中“图像”的传达特点
图像也称视觉图像。在传统媒介中,图像是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传播媒介,高中美术教学几乎占了40%是以视觉图像作为讲解的重点。视觉图像的传播特点是以静态、稳定、不变的视觉语言直观地传达作者意图,其传播方式在美术教学中起主导地位。其传达特点在于,如何清楚明了地阐释图像的意图?这种意图可以是多义的、不确定的、有歧义的等。其直观的趣味性也就在这里。而海量重复的图片(高大上)事实也可以具有传播的“势”能。
3.高中美术教学中“文本”的传达特点
文本也称视觉文本。其传播的特点在于指向性明确,很多文本(官方语言)的专有名词其限定的范围、方向、含义都极为具体。因此,在传达中,起辅助作用。在美术领域有画论和文论之分。画论就是以文本阐释图像,文论就是纯粹以文字去阐释概念。前者图文结合能力强,后者文字功底强,互为表里,各有所长。文字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大约占50%,起视觉图像的辅助作用,而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文本性更多依赖于美术教育工作者本身的口才,或者说是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过硬的逻辑思维(理性)和流畅的思路,才能把视觉文本所传达的内容通过听者的大脑的联想与思考形象生动地传达出语义。
大道至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这个时代的新兴的“视觉语言”而言,新生代(尤其是90后、00后、10后、20后等)总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捕捉到最敏感信息,并直接模仿、接受、乃至认同,这是当今美术教学中应当非常值得注意的亮点之一。因此,对于高中的美术教育工作者(80后、70后、60后、50后等)而言,除了做好最基本的教学工作之外,如何把自身已有的传统教学知识与当今这些新兴的、前沿的、劲爆的资讯去做结合,已成为当今一种迫在眉睫、也需要迫切去继续适应、去改进的地方。或者说,在当今的美术教学中,我们经常口口相传的“传承”一词,事实上就不应只是局限于回望“过去”,更要在面向“未来”的同时创造“未来”。
二、“视觉语言”在当今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具体传达方式
高中美术教学中,“视觉语言”的传达方式是需要当今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揣摩、思考、讨论的原动力,而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是这三种媒介之间传达的三个基本要素。可以说,在当今高中美术教学的具体传达中,“视觉语言”的传达方式往往使得原来靠视听说的教学方式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多维化。
那“视觉语言”的传达方式又是如何体现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商榷:
1.从“视频”到“文本”的传达方式
从视频到文本的过程中,视频占传达的主导,文本是辅助解说作用。视频(短视频)的优势其实特别多,例如内容多变,产生的可能性极大,不确定因素极多,其视觉冲击力远远大于文字和图像。在传播的过程中,视频往往起教学内容拓展作用,之后再用文本去做阐释和解读可能更为被学生认可和接受。这里,视频与文本的关系互为表里,相互补充,学生也能从两个维度去进行思考和想象,有助于对概念的直观理解。
2.从“图像”到“文本”的传达方式
从图像到文本的过程中,图像占传达的主导,文本是辅助解说作用。图像往往是静态不变的视觉图像,二维呈现出来的可能性必然没有三维多,但传统架上绘画更多趋于二维的表现。因此,文本阐释图像更多趋于从绘画材料、绘画元素、绘画形式、风格主义去作解读,当然,高层次的解读可以从历史入手,扩充到各个时代、多个维度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这里,我们会经常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去作教学。
3.从“文本”到“文本”的传达方式
“文本”到“文本”,文字完全起主导作用。美术教学中,文本主要起阐释的作用,当然还有“问题与答案”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文字的指向性有确定和不确定之分,但更多时候,确定的部分往往作为当今美术教学中的理性部分深得广大学生喜爱。而更高层次的视觉文化恰恰需要靠理性、确定、强势的视觉文本去做具体阐释。当然,文本的独立阐释需要受众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较为宏观的认知和了解,也需要观者对文本中创作出的形象思维进行解读和幻化,对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所产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天马行空。因此,文本是最难也是最需要积累的一种表达方式。其表现形式往往趋于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错综交融的结果……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直接得出一个较为直观的结论:各种媒介都有其特有的传达方式。因此,我们也可以推断出一个“因果关系”——凡是从普通视觉看起来不合理(看不懂)的美术作品(教学成果),必有其合理之处。至此,我们还可以从实际美术教学中推断出——很多不合理的复杂传达方式造成一连串长长的“教学环节”中,必然会在“创作”中间存在着一大批“不合逻辑的感性之物”,但这种“感性之物”并不一定都是文化糟粕。文化很多价值是介于确定与不确定之间。或者说,没有糟粕,哪来的精髓?糟粕和精髓本身也是相对而言。推而广之,这种所谓被称为“糟粕”的作品当今文化在各个领域其实比比皆是,那我们又应该以什么角度去作鉴赏才会真正发挥其文化价值呢?无疑,也只有包容各种各样的新兴媒介之间的传达方式才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所以,当今的美术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对“传统文化”具有最基本的审美认知之外,还需要对“当代文化”抱有一种客观、包容、接纳的态度,同时更需要有一种顺其自然的积极引导心态……
学无止境。讨论当今高中美术教学中“视觉语言”的传达方式的目的是帮助美术工作者在教学中认识“客观规律”后掌握美术教学的本质。教学中,或许学生的绝大多数“成果”对于一些“局外人”而言,只是一种较为肤浅的行为表现,但即便是较为肤浅的教学成果,事实上都可以被另一个学生在相互比较中成为“量变引发质变”的“原始驱动力”。因此,在当今的美术教学中,美术工作者就需要自觉地建立起多元的“传达方式”,而且需要结合美术学科特有的知觉、记忆、思维等基本认知进行综合探索。所以,也只有实事求是地了解了学生的认知特性,才能从实际的认知层面来研究学生的行为;也只有通过学生的基本行为进行底层的系统功能架构设计,才能从常规的教学中把“视觉语言”等具体教学的传达方式合情合理地发挥到极致,进而达到认知与心智在传达方式上的“一致性”。当然,即便这种“一致性”永远是相对的、不确定的、动态可变的,那也毫不逊色!
参考文献
[1]H.W.詹森(美) 著 《詹森?艺术史》[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3。
[2]黑格尔(美) 著 《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论文作者:杨晓航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3
标签:传达论文; 美术论文; 视觉论文; 方式论文; 文本论文; 高中论文; 语言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