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螺旋体的检测方法和应用的探讨论文_冯凌思,余健全,陈航华,张宇,钟剑文

梅毒螺旋体的检测方法和应用的探讨论文_冯凌思,余健全,陈航华,张宇,钟剑文

冯凌思 余健全 陈航华 张宇 钟剑文

(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 广东 佛山 528500)

【中图分类号】R7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7-0126-02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主要通过性交或从母体通过胎盘输入,侵犯多系统多器官的慢性传染性疾病。随着疾病的进展,可以侵袭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对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成上升趋势[1],因此梅毒感染者的早期筛查和治疗对控制疾病进展和传播至关重要,本文就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的原理和应用综述如下。

1.病原体的检测

1.1 暗视野检查法,一期梅毒硬下疳、肿大淋巴结液

二期梅毒病人皮肤黏膜损害处、扁平疣、梅毒疹;以上取材都含有梅毒螺旋体,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进行检测,如发现运动的苍白螺旋体即可确诊为梅毒。此方法特别适用于血清学阴性的早期梅毒诊断,特异性高,可做梅毒确证实验。

1.2 镀银染色法或直接荧光抗体试验(DFAT)检查活体组织梅毒螺旋体。使用含硝酸银的Fontana染液染色,观察有无染成棕褐色梅毒螺旋体,其形态清晰易辩,且标本可以永久保存,染色阳性又有典型皮损可确诊,染色阴性不能完全排除梅毒,某些其他种类螺旋体可导致假阳性,因此,银染色阳性结果的判断应慎重。特异性荧光抗体试验是用非致病性螺旋体培养物对抗梅毒螺旋体抗血清或单克隆抗体吸收后,再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相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判读结果,可区分梅毒螺旋体和非梅毒螺旋体,但对试剂要求较高,需荧光显微镜,特异性和灵敏性均高于暗视野检查法,但可因取材、试剂以及操作等原因而导致假阴性。

2.梅毒血清学检查

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约2~4周后,机体产生两类抗体,一类为非特异性的抗类脂质抗体,即反应素抗体IgM和IgG抗体,另一类为特异性抗梅毒抗体IgM和IgG。非特异性的抗体在未经治疗的患者血清中可长期存在,经治疗后可逐渐减少直至消失;特异性抗体在到二期梅毒时,血清中可出现全部抗梅毒螺旋体抗原的IgM和IgG抗体,该抗体经治疗后减少甚至消失,也可长期甚至终生存在于人的血清中[2]。

2.1 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实验,即初筛实验,有VDRL、USR、RPR、TRUST四种检测方法,其基本原理都是抗原(心磷脂、卵磷脂、胆固醇)和血清抗类脂抗原的抗体(反应素)结合形成复合物,凝集成网状沉淀颗粒被肉眼所见,根据所形成的凝集块大小、形态、分布特征来判断其阳性强度,阳性可表示现症感染患者、接受治疗近期患者和生物学假阳性者,可用作疗效观察、判断愈后、复发或再感染指征。

2.2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血清学实验,主要方法有梅毒螺旋体颗粒/血球凝集实验(TPPA/TPHA)、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实验(FTA-ABS)、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和梅毒螺旋体蛋白印迹实验(WB)。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TPPA/TPHA 是致敏明胶/羊红细胞颗粒与梅毒螺旋体抗体结合,形成凝集,根据其在U型孔中形成的颗粒孔的形状和大小来判断,以出现阳性反应的最高稀释度作为最终滴度,是目前公认的梅毒确证试验[3],确证试验阳性可诊断梅毒感染,一种是现症感染,另一种是治愈者,由于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可终身阳性,因此不能用来作为疗效观察及治愈的判断标准,而且TPPA/TPHA法操作较复杂,试剂昂贵,结果判定需人工而不能用于自动化,限制了其大规模标本的筛查[4],主要用于筛检阳性标本的确诊。

FTA-ABS 为梅毒诊断的“金标准”,特异性高,敏感性强,可用于各期梅毒的诊断,尤其适用于早期梅毒诊断,但需要好的荧光显微镜和操作技术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

ELISA法是利用基因重组梅毒螺旋体的特异性抗原TP47和TP17包被微孔反应板,采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此方法可应用于自动化检测系统,可以进行大批量的检测,是目前筛查和检测梅毒的一种良好方法。

WB法是将免疫学的特异性和分子生物学的灵敏性相结合,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将梅毒螺旋体Nichols株菌体细胞破碎,使用凝胶电泳将梅毒螺旋体各种抗原成分转印到膜条上作为固相。膜条于待测血清和酶标抗体孵育,底物显色后,当血清中存在梅毒特异性抗体时,则在印迹膜上相应的特异性多肽原位置出现显色带。可分别检测IgM和IgG。机体体液免疫最早产生的抗梅毒特异性抗体是IgM,然后是IgG。IgM检测可用于先天性梅毒的诊断、早期梅毒诊断、晚期梅毒诊断、活动性神经梅毒诊断以及梅毒螺旋体再次感染的诊断。

CLIA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是一种近年来用于测定梅毒特异性抗体的新方法,是放射免疫分析与酶联免疫分析的结合,采用双抗夹心法的原理,使用化学发光底物取代传统的显示底物,增加了检测的灵敏度。CLIA法的标本检测过程、结果判定过程均由仪器自动完成,不仅操作简便,节约人力,节省时间,并且干扰因素少,特异性与敏感性均较高,尤其对弱阳性标本的检测灵敏度高于TPPA,适合大批量标本的筛查[5]。

3.分子生物学技术

PCR技术检测梅毒螺旋体DNA已在临床得到应用。现PCR诊断梅毒的方法主要有常规PCR、多重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反转录PCR)、巢式PCR。但PCR技术存在难于标准化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引物来源不同以及各实验室间DNA抽提方法存在差别,且临床标本成分复杂,也进一步导致了该法难于标准化。因此建立对梅毒螺旋体高度特异的PCR方法尤为重要。PCR技术是梅毒血清学试验的有益补充,在早期梅毒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检测梅毒螺旋体不同方法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不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各期梅毒状况选择检测方法,提高检出率。一般可选用任何一类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如TRUST/RPR(小样本)、ELISA/CLIA(大样本)作为筛查,阳性标本应进一步做梅毒螺旋体血清学确证实验,通过初筛实验和确证实验来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分析,结合临床各期梅毒的症状,进行合理的治疗和愈后的检测,达到对梅毒螺旋体病人的良好治疗以及对梅毒流行的控制。

【参考文献】

[1]王宪灵,王缚鲲.梅毒螺旋体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河北医药,2014,12(36):3641-3642.

[2]郑玉平,张杰,严佳斌. 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及其临床意义[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3):1878-1879.

[3]徐龙珍,毕永春.不同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联合应用评价[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9,24(3):111-112.

[4]武建国.梅毒的实验室诊断与临床相关问题[J]. 临床检验杂志,2006,24(4):316-320.

[5] 张东梅,徐韫健,张婷.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检测梅毒抗体的比较[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25(10):1212-1214.

论文作者:冯凌思,余健全,陈航华,张宇,钟剑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  ;  ;  ;  ;  ;  ;  ;  

梅毒螺旋体的检测方法和应用的探讨论文_冯凌思,余健全,陈航华,张宇,钟剑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