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新的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几点思考*_政治经济学论文

关于构建新的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几点思考*_政治经济学论文

关于构架政治经济学新体系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经济学论文,构架论文,几点思考论文,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构架政治经济学的新体系,并不意味着对原有的理论的全面否定,而是一个扬弃继承和发展的过程,必须坚持舍弃、继承、借鉴、结合、管用的理论原则,还必须具备理论创新上的探索性、结构体系上的原统性、理论指导上的超前性、实际应用上的操作性等特点。政治经济学新体系的基本框架的几种设想说明,构架是一项艰巨而重大的系统工程。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新体系 理论原则 理论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原有政治经济学体系尤其是社会主义部分的理论体系,不断暴露出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在理论体系上做重大的调整,并对许多理论观点做应有的修改、补充、发展和完善。本文主要就构架政治经济学新体系的理论原则及新体系的理论特点和基本框架问题谈点认识。

一、构架政治经济学新体系的理论原则

构架政治经济学新体系,并不是意味着对原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全面否定,因为任何一门学科的建设都有一个连续的过程,这既是一个扬弃的过程,也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过程。因此,构架政治经济学新体系必须坚持以下几个理论原则:

舍弃。这是构架政治经济学新体系的出发点。传统政治经济学中有相当一部分理论是在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如全社会的指令性计划、国家行政的直接管理、阶级斗争为社会主要矛盾等。这些理论与旧体制一样,僵化、主观违背客观,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破了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与之相应的经济理论必须舍弃。怎样舍弃?修修补补不行,遮遮盖盖更不行,而应当舍之不惜,弃之不恋。

继承。要敢于否定,善于舍弃,但不能一毁俱毁。传统的东西并不都是不好的东西。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中,不仅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而且还结合资本主义发达的商品和市场的客观经济条件,揭示了商品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定性和内在规律,提出了诸如价值、价格、供求和竞争的理论,资本循环与周转的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生产价格与平均利润的理论。列宁在新的条件下,又提出了垄断与竞争的理论,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理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这些都是传统政治经济学的精华,也是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必须继承下来,并不断发扬光大。

创新。创新就是发展。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今天,新的社会经济条件既对传统的经济理论提出挑战,又为新的经济理论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然,仅有继承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根据变化了的客观经济条件不断创新,力求提出新的经济理论,解决新的经济问题。例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所有制结构、企业的形式与内部的经营管理、市场机制的运行以及宏观调控等方面,都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为改革的不断深入提供有利的理论条件。

借鉴。世界发展到今天,已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我国市场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和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需要,促使社会主义国内市场同国际市场接轨,这就必须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理论。同时我们看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理论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除了其所有制基础和政权性质外,都属于全人类进步的共同财富,都是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的。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拒绝。那种认为来自西方的理论都不可取的观点是愚蠢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社会主义要赢得比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1〕

结合。所谓结合,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这是构架政治经济学新体系的一条总体原则,也是关键点。上述原则都应服从这一条。无论是舍弃,还是继承,都应从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国情出发。创新也离不开国情,否则,再新的理论也会变得毫无意义。借鉴则意味着有选择性,而这种选择的依据也在于社会实践。正是由于国情不同,我们只能吸收与借鉴,不能照搬照套。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结合,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我们坚持这一原则,就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对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公有制、按劳分配、共同富裕等不动摇,不含糊。唯其如此,才能在此基础上写出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

管用。这是构架经济学新体系的落脚点。所谓管用,是指新政治经济学不仅能解释社会现实的经济现象,解决现实的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能成为我们党和国家制定社会发展各项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为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传统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不足,是只能牵强附会地诠释经济政策,不能合理地分析现实经济问题,更不能提出正确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是说它在当前已不管用,邓小平同志在谈及学马列的问题时指出:“要精,要管用。”〔2〕这不仅是学习马列的指导原则, 也是我们构架政治经济学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

二、政治经济学新体系应具备的理论特点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客观现实,构架的政治经济学新体系至少具备以下四大特点:

其一,理论创新上的探索性。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传统经济学遇到了难以回避的时代挑战。主要表现是传统政治经济学侧重于对资本主久制度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分析,这种批判和分析虽在过去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今天却显得空洞而肤浅,显得力不从心。况且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不仅要求政治经济学能揭示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更要求它能揭示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定性和运行机制,探索在中国特殊国情条件下如何运用市场经济规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这种挑战本身也给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我们已成功地探索出家庭联产承包、经济特区等理论,当前又在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等。应当说,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前无古人、相当艰难的大课题,出现曲折和反复也是难免的。我们要发扬邓小平同志倡导的“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3 〕的精神,拿出勇气,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为改革与发展扫除障碍,探出新路。

其二、结构体系上的系统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部门,在开放的条件下,又必定涉及到国际经济问题。因此,政治经济学新体系在结构体系上应具有系统性的特点。从理论来源上看,首先应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中关于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其次要有选择地吸收当代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论内容。再次要认真总结我国党和人民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对市场经济的新认识成果,并逐步形成系统理论。从结构体系上看,既要有微观搞活的理论,又要有宏观调控的理论;既要有生产、交换的理论,又要有分配、消费的理论,既要有市场经济基础理论,经济制度分析理论,又要有经济运行理论,经济发展理论;既要对国内市场进行分析,又要对国际市场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新形势。

其三,理论指导上的超前性,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的科学,在我国现阶段就是要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这就要求新政治经济学理论具有超前性特点。众所周知,经济理论来自于经济实践又指导经济实践。经济理论只有高于实践即具有超前性,才能正确有效地指导实践。如果理论只能跟着社会经济的实践走,成为实践的一幅“轨迹图”,就完全失去了它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传统政治经济这理论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实践,成为一种空洞的说教,人们不相信它也是理所当然的。

其四,实际应用上的操作性。如前所述,政治经济学的功能,是为实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经济进步这个中心任务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因此,新政治经济学理论必须具有实际应用上的操作性特点。如研究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应提示人们如何认识规律并按规律办事,避免走弯路;研究宏观调控,应提出宏观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的具体途径,以避免社会的无政府状态;研究经济周期,应针对具体问题,提出避免经济强烈震动和大起大落的措施,以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研究产业结构,应有宏观的战略和具体步骤,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和社会效益的不断提高;研究现代企业制度,应提出企业改革的具体形式和办法,以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等。

三、政治经济学新体系的基本框架

第一种设想:保留原有政治经济学的大框架,在内容上作较大调整。具体说来,保留原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与社会主义部分两大块的结构。资本主义部分论述的主要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一般规定及其运动规律;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及资本主义企业管理;资本主义再生产及资本积累;资本循环和周转;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及资本主义宏观管理;资本主义分配;垄断资本主义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国际化及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部分论述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体系及市场机制;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及现代企业制度;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及多种分配方式;社会主义消费及社会保障体系;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对外经济往来及国际经济;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等。这种设计,要压缩或部分去掉过去对社会经济现象、经济制度和历史过程的描述,增加对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分析。

第二种设想:完全打破原有政治经济学“资”与“社”两大块的结构框架,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思路重新设计。主要内容可分为导论、基础理论、社会经济性质、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五部分。导论主要阐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意义;基础理论部分主要讲商品与货币,市场与价格,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社会经济性质部分主要分析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与分配,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生产与分配;经济运行部分主要分析市场经济的微观运行与宏观运行(企业经济行为与国家宏观调控),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经济发展部分主要分析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发展与经济战略。这种设计除了社会经济性质一部分外,其他内容不分“资”、“社”,侧重点是分析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和经济运行机制,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种设想:保留原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与社会主义部分的结构,但与第一种设想在具体结构和内容上有所不同。在资本主义部分中,主要内容分为基础理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大块。基础理论部分主要论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意义,商品与货币,市场与价格,市场体系与市场机制,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部分主要分析资本主义生产与再生产,资本的循环与周转,资本主义分配与消费;垄断资本主义部分主要分析垄断与竞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在社会主义部分中,主要内容分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三大块。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部分主要分析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格局,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经济运行部分主析现代企业制度,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国家的对外经济往来;经济发展部分主要分析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战略与经济发展。

总之,构架政治经济学新体系是一项艰巨而重大的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一人一文所能建成。以上谈到的这想法,仅作为这项工程的引玉之砖而已。

* 收稿日期:97—02—25

注释: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82页。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2页。

标签:;  ;  ;  ;  ;  ;  ;  ;  ;  

关于构建新的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几点思考*_政治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