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多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途径论文_崔维方 周慧彬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多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途径论文_崔维方 周慧彬

摘要:在现代小学教育体系中,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核心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积极构建情境化课堂,让知识更加直观、新颖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小学数学多样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综合感知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从理念、方式等多个角度入手,认真探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夯实学习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作为基层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探索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过程中,要不断创新理念,积极探索,不能固守传统教学模式,要通过多样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动性,打造现代课堂,让学生真正实现主动学习,提升综合教学效率[1]。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过程中存在模式化倾向

课堂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全部学习时间来讲,课堂时间比较短,但这短短的课堂教学时间,却影响着学生学习和教育发展的走向。因此,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谋划和布局,但是这种谋划并不意味着要排除学生的参与,更不是将课堂教学变成模式化的形式。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情况来看,很多教师由于自身综合素质或者教学压力繁重等多方面原因,在进行课堂教学规划的时候,通常会照搬现有的教学形式,或者应用前人的教育经验,这样一来,可以大大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但是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教学就会逐渐陷入一种僵化的模式[2]。

(二)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

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思维交换的过程。这种沟通不是简单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是一种师生之间的真正对话,这种对话是建立在平等师生关系之上的。也就是说,互动和沟通是双向的,要想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必须是基于真实、民主的和谐关系,这也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前提条件。但是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这种平等的课堂氛围是非常少见的。在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一直都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引领者,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基本都是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对于教师心存敬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较差。尽管当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采取了一定的教学措施,但是收效甚微[3]。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多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一)突出学生的独立主体地位

对于学生来说,在锻炼多途径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具备较强的独立性,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独立自主的完成学习,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探索,拥有一定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如果学生一直跟着小学数学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遇到实际问题时,就会形成较强的惰性,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较高,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每个学生的思想和观点都会由于学习背景和理解方式的不同而呈现出一定差异,在观点和想法方面也很难达成一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不能将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强加到学生身上,鼓励学生有不一样的观点和想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的思考相关知识[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我们分析问题的时候必然要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假设三个同学平均有20个乒乓球,其中小明有24个、小红有18个,那么问小容有多少个?类似于这种题型,一般学生很多时候都会按照固定思维模式思考,老师要对其进行点拨,从平均数求得总数从而找到问题的关键性节点,多角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也是培养综合性分析能力的重点。

(二)突出数学教育的趣味性

处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如果课堂教学内容生动丰富,就会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吸引过来。相反,如果课堂教学形式枯燥无味,而且形式较为单一,并且知识点本身具有较大难度,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此时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困难相对较大。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多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背景下,要想在教学实践中创设更加灵动的课堂,首先应该认真考虑的就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问题。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拥有良好趣味课堂构建意识,通过丰富多彩的多样化课堂活动,有效挖掘知识本身的趣味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热情,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从根本上避免之前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教学效率低的情况发生,为核心素养培养奠定坚实基础[5]。

例如,在图案与平面几何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很多时候就会利用小学生身边的事物进行比喻,但是很多时候不能将实物都拿来当做道具,此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譬如一个圆就像我们所吃的披萨,将它切割分成十六份,那么这个圆形的披萨就可以变形矩形的披萨,通过这种思考模式,能够让学生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提升课堂教学的创新性

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情况来看,按部就班的单一教学形式几乎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具有较强的被动性,学习也大多是出于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如果学习内容难度较大,学生的学习信心就会受到较大影响,甚至还会有一部分学生还可能出现厌学情绪,这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多方法解决问题能力时,应遵循创新性原则,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要求,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形式,融入学生感兴趣的东西[6]。

比如,当正方形边长与圆形半径相同,求交集面积的问题,很多时候学生都会认真的将圆和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求得,再考虑重叠部分,但是我们要引导学生利用交集原理,节约时间计算。最后是反思过程,要帮助同学们总结和归纳做题的方法,了解哪一种方式更简洁,问题的主要思路是什么,遇到类似问题要抓住什么样的重点。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也存在着深刻的变革,但是在教学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重视现代教育改革给数学学科带来的变化,积极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运用多样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鹏.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J].数码设计(下),2019(12):166.

[2]平梦菲.浅析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小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10):130.

[3]吴丽.析小学高年级数学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神州,2019(30):132.

[4]田文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J].读与写,2019,16(29):172.

[5]彭汗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2019,16(29):160.

[6]宋美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9):73.

论文作者:崔维方 周慧彬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5期6批次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多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途径论文_崔维方 周慧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