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市文楼镇双坡小学,525136)
摘要:众所周知倡导实施素质教育已然成为现阶段教育系统主旋律,而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育更是要紧抓素质教育不放。有教学伊始语文就是教育其中基础学科的构成部分,语言文化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内容,而其教学又是对语言有效运用。其实不仅是语文学科,其他学科教学过程的根本依托也是语言的运用。同时语文不仅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也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和其他领域学习的重要工具。由于语文学科语言特殊性的根本特征,相比其他学科更容易进行素质教育的开展,而小学生思维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更有利与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所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成为当前阶段小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而利用“语文”学科达到素质教育水平的提升也是小学语文教师迫切需要完成的挑战。本文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水平的切实提升展开详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 教学过程
一、素质教育的基本概述
“素质”二字近些年来频繁的与教育问题进行挂钩,素质教育依然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首要问题。素质教育由于对象不同角度不同所展现的内容也就存在一定差异性。比如说是小学阶段的广义素质教育则指的是对小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狭义则是指小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的培养,彻底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对小学生个性做到保护,对其兴趣进行开发,促进小说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1.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素质教育越发盛行,国家部门对此也更加关注和重视。教委更是在推出的相关文件中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要对自身教育思想进行积极转变,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存在问题不断发掘并进行有效解决,切实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持续不断对素质教育内容进行有效渗透!对于小学素质教育的推进尤其注意小学生身体及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2.素质教育是现阶段教育体系中一种先进的教育模式,对教育接受者综合素养进行培养和提高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素质教育的教学重点由学生成绩向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而转变,对小学生身心方面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对小学生各项综合能力的培养,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事之前先做人。其实素质教育通俗点解释就是由公民接受教育初期开始对其进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有效手段。
二、素质教育与传统应试教育区别分析
素质教育模式与应试教育是完全相悖教学理念,二者本质存在很大差异性。第一,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对国民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而应试教育是一直致力于对学生成绩进行提高的一种教育模式,二者本质有天壤之别;第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不因学生成绩好坏产生差别对待,对每一位学生寄予厚望,希望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良好公民,反之应试教育通常将成绩较好的学生做为教学重点,为社会进行智能型人才的培养是其根本目的;第三,素质教育保护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兴趣发挥,一切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模式都会成为素质教育的工具,但是对于应试教育来说关注点永远剧集在成绩优异的学生群体,甚至有成绩代表一切的落后教育思维。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素质教育的意义分析
与应试教育模式不同,相比之下素质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广泛,不仅仅是对学生成绩进行关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比如是对学生自学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等。素质教育模式是对传统应试教育的一次革命性改进,其涉及方面不仅囊括生活中对学生的指导,更是涉及学生思想以及行为各方面的正确引导,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1.素质教育内容积极影响学生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其实是学生最好的教师,也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素质教育内容延伸至日常生活中的各项活动学生可以获得一定感悟,对于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提高有积极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提升,人们物质水平得到大幅度改善,再加上计划生育的作用现阶段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自小接受来自全家人的细致呵护,对于日常生活中各项常识知之甚少。语文教学可对学生生活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比如是教学内容经常涉及克己尽孝尊老爱幼的内容,可对小学生思想品格进行一定程度提高,从而反思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积极改进。
2.素质教育内容有利于学生思想觉悟提升
现阶段的小学生自出生起处于一个和平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对于一些艰苦生活无从感受。所以其思想深处对和平的来之不易没有清晰认知,思想觉悟相对处于较低状态,自身品性也存在一定不足。此项内容家长因为各项因素往往比较回避对小学生的灌输,更是将教学责任寄托于小学教学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英雄人物先进事迹讲述,可对小学生起到积极的榜样作用,虽然现处于和平年代,但是依旧可以对小学生思想觉悟做到一定程度提升,从而为其正全面积极发展做好铺垫。
3.素质教学内容有利于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增强
小学语文素质教学不仅仅要做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责任感则囊括其中。近来较多家长反馈小学生在社会责任感方面没有较多感触,甚至于有一定程度的自私行为,通过素质教育教师可以对小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意识的灌输。比如是结合当下先进模范典型以及各项公益活动等对小学生进行积极的影响,从而慢慢对小学生社会责任感进行提高,有益于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
四、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的具体措施
1.对小学生文化素质进行培养
素质教育根本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当然文化素质培养也包含其中。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首先要对小学生文化素质培养进行加强。素质教育的推进对小学生学习负担大幅度降低,但是反之对小学生文化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小学生文化素养培养的前提是其自学能力的养成。比如是《晨读》一课对三个学生利用早上时间开展阅读活动的内容进行了讲述,在学习本文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习文章中的方法,从而应用于自身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促进文化素养的提高。
2.对小学生道德素质进行培养
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性环节,与素质教育进行国民素质提高的基本思想统一。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意对小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对道德教育有意识的进行渗透。首先对小学生讲授道德准则,哪些事大力提倡,哪些行为是绝对不能触碰,为小学生形成一个道德范围;再者观察小学生的日常行为,对积极良好的行为进行赞扬及传播,而不良行为要及时制止;最后通过学生的身体力行明白何为“道德”,从而慢慢提升小学生道德素养。
3.对小学生心理素质进行培养
心理素质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许多身残志坚以及坚持不懈奋斗的榜样故事,可对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做到有效提升。比如是《爱迪生》一课可以教会学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质。提高小学生不怕困难积极征服的心理素质。
结束语
综合上诉所言,现阶段个人素质的竞争是社会人才竞争的核心环节。小学阶段做为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关键时期,小学语文更是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不断加强十分有必要。旨在将素质教育的根本由小渗透,由初渗透,最终做到全民国民素质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7):57-58.
[2]赵叶玲.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开展[J].学周刊,2017(05):72-73.
[3]徐海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素质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08):205.
[4]吴书仁.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2(10):49.
论文作者:赵汝海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6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2
标签:素质教育论文; 小学生论文; 学生论文; 内容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思想论文; 小学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6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