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体育经济政策的思考_经济论文

完善我国体育经济政策的思考_经济论文

完善我国体育经济政策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政策论文,我国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体育经济政策,是国家在社会发展领域里宏观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发展和管理全社会体育事业的重要手段。它主要包括政府财政投入、基本建设投资、社会集资、税收、体育机构和赛事运行等方面的有关政策。

完善我国体育经济政策,对于正确处理体育事业与社会各方面及体育事业内部的经济关系,推进体育改革,促进体育事业稳定、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行体育经济 政策亟待完善

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政府投入。这种投入体制在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对体育的需求不多,体育规模也不大的情况下,是必要的、可行的。但在人民生活水平很快提高,体育需求不断增长,体育事业的规模迅速扩大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政府投人的体制,就不能适应体育事业的发展。

为了形成国家与社会共同兴办体育事业的格局,走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经济体制改革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制订了一系列有利于体育事业发展的经济政策,例如:设立培养后备力量专项资金;成立中华体育基金会;发行体育彩票;鼓励社会对体育的捐赠和赞助;提倡体育场馆以体育为主,向社会开放,多种经营;对优秀运动队自用进口服装和器材免征关税,等等。但总的看来,我国现行体育经济政策还不完善,还不能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办体育的积极性。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是政府对体育投人的总量偏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对体育的投入总量虽在不断增加,但体育在政府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仅为千分之四左右,体育支出在科教文卫体等社会发展领域中的支出只占2.3%,不仅大大低于经济发达国家,而且比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还要少。有些地方为数不多的体育经费经常被挤占,还有些地方没有将体育事业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近几年来,有些基层政府不断削减甚至停止对体育事业的拨款,造成运动队正常的训练竞赛经费得不到保证,体育人才流失严重;体育场馆无法维持正常运行,许多业余体校因资金不足而停办,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也缺乏有力的组织和指导。

二是体育投入渠道单一。体育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需要政府财政投入,也需要全社会多渠道、多形式地筹集资金。近年来,尽管我国体育社会化程度有所提高,各行业、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对体育的投入有所增加,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鼓励和引导,这方面经费来源数量不多,一些学校的体育经费和企业的体育经费仍然得不到基本保证;体育彩票发行由于额度限制,筹集的资金有限。政府财政仍然承担着体育发展投资主体的责任和压力。

三是投入结构不合理,宏观调控乏力。目前,在群众体育投入与竞技体育投入之间,奥运项目投入与非奥运项目投入之间,高水平运动队投入与后备人才培养投入之间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现象。部分社会热门项目得到大量社会赞助支持经费充裕;部分冷门项目尽管在国际上夺金摘银,但经费十分短缺。在体育设施建设上,也存在重基建投入轻使用管理的现象;许多公共体育设施兴建后,没有相应配套的维修和运营费用,年久失修,设备老化,利用率不高。中央与地方、政府与社会的投入缺乏有机结合,资源配置不合理,影响了全社会体育资源的利用效箍。

四是现行体育经济政策存在着不系统、不配套、可操作性差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体育社会化、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体育管理体制、体育机构运行机制、体育的行为主体和利益主体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尽管国家提出了一些有利于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但由于政策不配套、不规范、不稳定,有的覆盖面窄,有的比较原则,从而弱化了对体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促进和保证作用。

完善体育经济 政策的思路

据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总体规划,按照体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有关主管部门专家提出,完善体育经济政策应遵循以下原则: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符合体育事业自身发展规律。体育事业的发展是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要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从中国国情出发。体育的社会化、产业化在许多国家已发展了很多年,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这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体育事业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由于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各国体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制订体育经济政策时,既要学习和借鉴,又不能照搬照抄。

——有利于体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兴办体育的积极性。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变革,原有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要进一步明确政府与社会的责任,通过完善体育经济政策,推动体育改革,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兴办体育,为体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社会效益优先。我国发展体育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人民体质,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体育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直接的经济效益。对有限的体育投入,一定要用好、管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体育经营活动也不能放弃社会效益去单纯追求经济收益。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差异甚大。不同的地区在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提高竞技水平和发展体育产业时,都要从实际出发。体育机构和体育社会团体也应根据不同的特点,建立不同的运行机制。

对国家与社会共同 办体育的政策建议

依法保证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体育的投入。

体育事业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要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对体育投人的经济责任,实现事权与财权的统一。中央政府领导、协调解决全国性或跨省区的体育重大问题,中央财政主要对组织国家代表队参加国际重大比赛,以及组织全国性体育社团、体育活动进行资助,并对地方体育设施设,以及承办重大国际比赛和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给予一定的补助。地力政府对辖区的体育事业全面负责,地财政投入的重点是建设体育设施、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培养体育后奋人才。

为了保证重点需要,增强调控力,中央和省级要建立健全体育专项资金制度。专项资金的来源,为中和省级政府财政预算资金,以及按家有关规定收取的费用和体育彩票入。为争取在奥运会取得好成绩,国家建立“奥运会专项资金”,以四年一个周期,分年度划拨;为加强公共育场馆设施建设和维护,国家设立“体育设施建设与维修专项资金”,用于家训练基地建设和补助地方公共体设施建设;为促进“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国家建立“全民健身专项资金”用于国民体质监测、社会体育指导培训,以及支持群众体育活动设施设等。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需要,把学校体育经费纳入核定的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内,予以妥善安排。学校体育器材纳入教学仪器供应计划。机关和企业单位的日常职工体育活动经费从工会经费中支出,不足部分在行政经费中解决。

多渠道筹集体育资金,促进体育社会化、产业化。

近年来,我国体育彩票发行的实践证明,体育彩票是国家利用社会资金发展体育的一种有效方式。要扩大体育彩票发行额度并完善发行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发行以体育竞赛为载体的体育竟猜型彩票,增强体育彩票的娱乐性,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使体育彩票成为体育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健全体育彩票资金管理制度,彩票收益金要重点用于支持大型运动会的举办、体育设施建设和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为引导体育事业的发展,建立体育发展基金征收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各种商业性体育竞赛活动门票票价基础上加收10%体育基金,主要用于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和全民健身计划的组织实施;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省级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分配使用;具体管理办法和使用办法将由财政部和国家体委制订。目前开征的文化事业建设费,应部分用于城市居住区和乡镇的体育设施建设。

鼓励境内外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赞助体育事业。为规范境内外团体和个人对体育的捐资赞助,明确由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统一接受办理事宜;对接受境外捐赠的体育器材、装备等物资,国家免征关税;对国内企业的捐赠,由基金会出具收据,在年度应纳所得税额3%以内的部分,经主管税务部门审核后,在计算应纳税额时予以扣除;对国内个人的捐赠,按一定比例在应交所得税中扣除。企业和个人的捐赠必须保证全部用于体育事业。为鼓励企业捐资赞助体育事业,明确企业对体育训练、竞赛和大型群众体育活动的广告性赞助资金,可在企业广告宣传项目中列支。

各类体育机构应通过提供有偿体育服务筹集资金。体育机构、社会团体开展体育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可列为事业收入;为保障体育活动组织者的权益,明确体育竞赛活动电视转播权利专利经营权属组办单位,任何组织和个人使用必须征得组办单位的同意,其收益分配使用由有关方面协商解决;为改善运动队训练条件,减轻训练经费负担,对优秀运动队训练和国际比赛规定使用的进口体育器材、装备等,报批之后,中央或地方财政根据税单给予退税或专款补助。

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改善体育基础条件。

县级以上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对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将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安排。为减少体育设施建设费用,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按零税率征收投资方向调节税。

要进一步明确居民小区体育设施作为生活必备设施,应纳入居民小区建设;建设投资纳入开发建设投资,谁开发谁建设。体育设施亦应纳入物业管理,供所有居民使用。新建、改建学校必须按照国家或地方制订的各类学校体育场地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

公共体育设施要向全社会开放,在社会效益优先的前提下,搞好经营管理,努力提高使用率和服务水平。要在国家物价管理部门和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合理制订收费价格,保证对社会开放的普遍性。各级政府要在城市建设维护费中安排专门资金,加强对公共体育设施的定期维修,保证设施、设备使用的良好状态。

鼓励境内外企业投资和社会集资兴建体育设施,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国家在土地使用、银行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

推进体育体制改革,加强对体育资金的管理,提高体育资金使用效益。

在进一步改革体育管理体制中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搞好政策引导,合理配置体育资源,培育和开发体育市场,依法监督管理体育市场。要充分发挥各种体育协会和行业体协的作用,大力发展并管理、规范各种形式的体育俱乐部,建立社会化的体育组织网络。要根据体育机构的不同业务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和收支统一管理,完善经济运行机制,建立科学、可行、有效的业务及经济效益考核制度。

(本文内容由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提供)

标签:;  ;  ;  

完善我国体育经济政策的思考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