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的遗传学研究进展论文_李艺

癫痫的遗传学研究进展论文_李艺

李艺

(湖北应城中医医院 432400)

【摘要】 近些年关于遗传学的研究以及特发性全身性癫痫相关的基因仍然是离子通道家族。然而非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颞叶癫痫以及良性家族性癫痫综合征有关系。多数的遗传性癫痫具有十分复杂的遗传方式,现阶段明确的一部分基因只可以对小部分的散发患者以及家族性患者进行解释。由于人们对新型的癫痫表型以及相关基因有不断发现,癫痫遗传学领域发展得十分迅速。

【关键词】癫痫;遗传学;遗传;突变

【中图分类号】R7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4-0012-02

The genetics of epilepsy research progress

Li Yi. Yingcheng TCM Hospital, Hubei Province, YingCheng 432400, 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research on genetics and idiopathic generalized epilepsy associated genes are still family of ion channels. However the ion channel gene mutations and autosomal dominant family of temporal lobe epilepsy and benign epilepsy syndrome. Most of the hereditary epilepsy has a very complex genetic way, clear at this stage only part of the gene can send out on a small number of patients and patients with familial explained. Due to the people of new type of epilepsy phenotypic and related genes have found that epilepsy genetics development very rapidly.

【Key words】Epilepsy; Genetics; Genetic; mutation

癫痫是较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按照疾病病因能够分为三种类型,包括隐源性、特发性以及症状性。早在之前人们就了解到癫痫具有众多的遗传因素,但是多数的遗传形式都十分复杂。近些年来癫痫遗传学得到了飞速发展,继而又发现了很多癫痫基因,同时还近一步研究了某些基因产物的作用[1]。这些研究有效激发了人们关于神经细胞的兴奋度,更进一步地认识了癫痫的发生原理,以此加快癫痫诊断的进展、治疗癫痫的进展以及抗癫痫药物的进展。本文主要分析了近些年来关于癫痫的遗传学的一些研究,详细内容分析如下。

1.特发性全身性癫痫(idiopathic generalized epilepsies,IGEs)

1.1 特发性全身性癫痫和CLCN2基因突变

CLCN2是一种CLC-2编码电压门控氯离子通道的基因之一,于3q26染色体中定位,该位置正好属于IGEs的易感位置。CLCN2是首个被报道和四个较为常见的IGEs有关系的氯通道基因。有研究显示[2]在46个IGEs家系里的互相没关系的3个家系中发现CLCN2基因表现为杂合突变。多种突变利用功能的差异变化让神经元的兴奋性提高。这个基因产物的作用仍需要深入研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伴热性发作的全身性癫痫

伴热性发作的全身性癫痫(generalized epilepsy with febril seizure plus,GEFS+)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癫痫综合征。较为多见的表型有热性发作以及热性发作叠加症,后者通常表现是维持至6岁后的热性发作或是无热性全身发作,偶尔出现无热性部分发作。在GEFS+家族里还发现了某些更为严重的婴儿严重肌阵挛性癫痫(severe myoclonic epilepsy of infancy,SMEI)或是肌阵挛失张力性癫痫(myocloni astatic epilepsy)。现阶段已经有四个GEFS+相关基因得到了确定,分别是编码钠离子通道α1与α2亚单位、β1亚单位的SCN1A与SCN2A基因、SCNIB基因、编码γ氨基丁酸A受体γ2亚单位的GABRG2基因[3]。

2.特发性局灶癫痫

2.1 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

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benign familial neonatal seizures,BFNC)属于新生儿期发病的癫痫综合征之一,依据基因型以及表型的差异能够分成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Ⅰ型(BFNC1)以及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Ⅱ型(BFNC2)。目前国外已经报道了大约50多个家系[,患病率大约是1/10万。BFNC1型的临床症状是新生儿在出生大约3天后发病,存在部分性或是全身性阵挛性抽搐,伴随有呼吸暂停以及EEG无特征性变化。BFNC2的受累患儿通常是在出生1个月内症状全部自行缓解。有研究者发现[4]另一个电压们控性钾通道基因KCNQ3也在8q24上定位,cDNA编码是有1个活化门区电压门控性钾通道以及六个跨膜疏水区段。

2.2 良性家族性婴幼儿惊厥

良性家族性婴幼儿惊厥(benign familial infantile convulsions,BFIC)通常是在4~8m患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是行为发育停止、全身肌张力高、紫绀等,同时还伴随有两侧或一侧肢体震颤。发病时期经脑电图显示源自后1/4,继而引发的痫性放点,发病过程中表现正常,影像学结果没有异常。发病后能够自行停止,有较为良好的预后效果。但是现阶段这个致病基因还没有被克隆。

2.3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颞叶癫痫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颞叶癫痫(autosomal dominant lateral temporal epilepsy,ADLTE)属于伴有听力异常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癫痫,临床表现主要是局灶性癫痫伴随视觉、听觉、失语以及心理异常等症状。在某些家族中有发现含丰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基因(LGI1)突变以及ADLTE有关系。

3.热性发作

热性发作(febril seizures)属于儿童阶段较为多发的形式之一,发病率有5%左右,临床表现为显著的临床异质性以及遗传异质性,多数患者表现为复杂的遗传形式。近些年在由单纯热性发作组合成的纯系表型家族内发现在染色体6q22上存在一个新位点。在某项对照研究中研究者发现[5],把拥有一级亲属热性发作家族史的热性发作患者相比于没有一级亲属家族史的患者,拥有家族史的表型存在显著的复发倾向。热性发作的临床亚群可能存在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于这一系列亚群的分析会有利于对易感位置以及易感基因的发现。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特发性癫痫主要和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具有相关性,发育异常造成的癫痫则和参与神经元、胶质细胞成熟以及迁移的蛋白质具有相关性。基因产物的作用研究发现相同离子通道的突变差异会形成不同作用影响,但是最终会引起细胞兴奋性的增强。近些年癫痫遗传学的飞速发展、癫痫基因与易感基因不断发现,一方面对癫痫的机制予以进一步研究,另一方面对癫痫的治疗手段进行了拓展。

【参考文献】

[1]姜玉武,谢涵.特发性全面性癫痫的遗传学研究进展[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5(2):186-191.

[2]周阳(综述),施海峰(审校).癫痫的遗传学研究进展[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5,08(3):406-410.

[3]唐于荔,王文敏,俞志鹏等.云南少数民族特发性全面性癫痫CLCN-2基因多态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4): 253-256.

[4]陆慧,武力勇,叶静等.以光敏性癫痫为主要表现的肌阵挛性癫痫伴肌肉破碎红纤维综合征一家系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16(4):245-248.

[5]刘慧,李震中,陆彩玲等.散发性夜发额叶癫痫遗传学病因分析[J].临床荟萃,2011,26(12):1013-1015,1018.

论文作者:李艺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1

标签:;  ;  ;  ;  ;  ;  ;  ;  

癫痫的遗传学研究进展论文_李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