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为本,打造大学生社区育人新模式论文_赵阳 李斌 那力荣 刘宇卉*

以“家”为本,打造大学生社区育人新模式论文_赵阳 李斌 那力荣 刘宇卉*

(大连医科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摘要:立足大学里最小的组织单位——寝室,突出以“家”文化为主导,以“安全、整洁、温馨、雅致”为核心,以“育德在身边”为理念,循序推进。从学生入学伊始着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根植“家”文化理念,打造大学生社区育人新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寝室文化;育人模式

大学生社区是学生生活,思想交流和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被喻为“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的延伸,高校社区文化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育人工作效果和学生个体素质的提升。因此,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社区的育人功能,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社区管理,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学生自我管理组织,进而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大学生社区育人模式共分为5个模块,从硬件设施到软文化建设,从外在规范化管理到内化于心再到外化于形的思想教育,这5个模块相互交融,互相促进,互为补充,完整地体现了社区“育人”功能的时效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在“家”文化的氛围中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第一模块:展家貌,推进文化育人

①廊道文化。社区每个楼层设有不同的育人主题,如品牌活动展区、综合安防治理公告栏、就业创业信息栏等。②寝室文化。通过开展寝室文化装扮、寝室才艺展示等活动形式,不断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达到“校园文化育人”的效果。

第二模块:立家规,恪行制度育人

以精细化、精准化管理为原则,规范管理,制度先行,制定《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手册》。有明确的检查制度,并在社区廊道同步公示,使得育人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确保实现“有要求、有检查、有反馈、有提高”的良性循环,推进制度管理从无序到有序,变被动为主动,化他律为自律,充分发挥制度建设在社区育人中的保驾护航作用。

第三模块:守家法,优化管理育人

家有家规家法,方能室雅人和。通过建立“学院、辅导员、学生组织、寝室长”四级金字塔结构监管体系,从“以法治家”入手,建立良好的管理秩序,发挥朋辈引领作用,进而促进学院德育工作的开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①充分发挥社区辅导员办公室“三合一”阵地功能,即办公阵地,谈话阵地,值班阵地,与学生“零距离”的接触,有助于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谈心谈话、日常事务管理等工作,为学生答疑解惑,指引成才方向。

②开展寝室内务安防、晚就寝检查,即由学院书记、辅导员老师定期抽查,学生组织进行每周例行内务安防检查。

第四模块:承家德,落实党团育人

学生社区内成立学生社区党支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组织归属感。楼内专设了党团活动室,为学生在社区开展党团活动提供了有效阵地,紧密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思想。社区活动室为学生会各部门建设提供专柜并归档整理,使基础建设在积淀与传承中更加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提升学生干部的责任与服务意识。同时为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内广泛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一是社区党支部设立红色书籍流动图书馆。二是积极践行党员“三个一”,即一个党员带动一个寝室,一个积极分子帮助一名普通同学,从而占领学生的意识形态阵地。三是打造“学生党员模范寝室”,营造“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间模范寝室,以点带面”的良好局面,从多方面、多角度做到“党建育人”。

第五模块:扬家风,深入学风育人

①廊道设有“自学习吧”,学生可以利用此学习区进行小范围的学习和交流,也避免晚间打扰寝室其他同学。②设立廊道读书角,并实施无人监督的诚信借书模式,书籍来源于在校师生及毕业生的友好捐助,是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的良好载体。③各寝室内分设有不同主题的学习区域,如英语角、阅读台、资源共享区等。④发挥优秀学生引领作用,评选出标兵寝室,力图以最小的寝室单位为抓手,全面带动学风建设。

总而言之,大学生社区不仅是大学生学习、休息、娱乐、交往的场所,更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行为培养的的重要载体和阵地。通过营造“社区层层有主题,室室有专区;学生时时受熏染,处处得教育”的文化氛围,不断丰富和创新大学生社区建设的内容和形式,从而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基础管理育人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张伟伟,张文平,刘伟,孙发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思考[J].各界,2018(6):108-109.

[2]陈慧义.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J].山海经:故事(上)2016(11):329-329.

[3]高苗.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研究[J].经贸实践,2017,0(14):269-269.

作者简介:赵阳(1988年—),女,辽宁大连人,大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职业为学生处辅导员;

刘宇卉(1989年—),女,辽宁大连人,大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职业为助理实验师。

论文作者:赵阳 李斌 那力荣 刘宇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以“家”为本,打造大学生社区育人新模式论文_赵阳 李斌 那力荣 刘宇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