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环境教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论文_彭光碧

(重庆市渝北区立人小学校 重庆 401120)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 “今天的环境教育,就是明天的环境质量。”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通过学校课程的实施来完成环境教育的。在小学阶段进行环保教育势在必行,意义深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数学课程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有着极强的逻辑性、科学性和知识性。它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可以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数学课程中的环境因素,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进行环境教育,实现数学课程与环境教育的整合,使学生既掌握数学方面的知识技能,又学习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是值得每个数学教师研究的又一新课题。现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挖掘教材,精心设计,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巧妙”地“大胆”地创新,不失时机地创设环境教育的情境,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首先我从教材中找出蕴含有环境教育的内容进行分类,制订出相应的教学计划。为了把环境教育自然适度地渗透到教学中去,我主要从应用题中挖掘可渗透的内容,并找贴切的结合点,融于教学设计。教学时可结合合肥市近十年环境绿化面积的一些具体数字(包括校园绿化),出示相应的挂图,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了解人与周围环境和谐的关系,了解环保的作用。从而唤起学生“爱绿护绿”的意识。例如,在教学一些有关植树造林内容的应用题后,我专门上了一节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植树与生活》。我先创设了问题情境导入:为什么要大量地植树造林呢?下面,我就来说一说植树对于我们有哪些益处?学生汇报资料:(1)制造氧气;(2)保持水土;(3)消除噪声;(4)净化空气;(5)调节气候……这时教师就出示以下题目:

1、树木就像空调机一样,每平方米的树木每天向空中散发6千克的水分,这样水分吸热而降低气温,那么100平方米的树木可向空中散发( )千克的水分。

2、你们知道一平方米树木每天可以释放多少氧气,吸收多少二氧化碳?

3、一棵生长50年的树的生态价值——制造31250美元的氧气,2600美元的蛋白质,防止大气污染62500美元,涵养水源、促进水分在循环37500美元,防止土壤侵蚀、增加土壤肥力3125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32150美元,综合价值197250美元≈20万美元≈180万人民币。

①如果建造一所希望小学需要40万元,180万元可以建造( )所希望小学?

②如果培养一名大学生需要5万元,180万元可以培养( )名大学生?

4、制造1吨纸需要砍伐17棵树,如果12亿人每人浪费一张纸(150张纸约重500克),需要毁掉多少棵参天大树?

5、谈一谈周围(学校、家庭和社区)的绿化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做?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环保科学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并培养学生养成“爱绿护绿”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从小爱护花草树木,不乱采摘花草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道德。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充分挖掘数学教材内容,适时进行环境教育。

小学数学课本中对环境教育巧用匠心,从插图到例题,尤其是应用题等都蕴涵着教育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内容,但数学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比较分散、比较隐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已有的可以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自然渗透,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接受环境保护知识。如三年级下册的《整理和复习》中有这样的一道题:一块草地有一间教室那么大,它1天产生的氧气够3个人用,我们三年级有120人,多少块这样大的草地产生的氧气,够三年级学生用?我问:草地对人类有什么作用?这么一块草地只够3个人用,那我们全世界这么多人,想象一下需要多少大的草地呢?从而让学生了解环境知识,增强爱护绿色植物的责任感。又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加法》的时候,教材上有这样一张“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

通过数据的呈现、比较、分析,尤其是第四列的数据,更加尖锐地反映环境问题,使学生意识到保护动物、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又如在教学节约用水为载体的应用题时可以向学生渗透“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要节约用水”的知识。

此外,教师不仅要熟悉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主动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环境知识,找出数学问题中隐含的环境问题,将数学和环境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环境知识和发展处理环境问题的技能,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责任感。

三、加强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能力。

新课程强调大力开发课程资源,新课程内涵伸展到社会、学生生活、教师、家长和每一个学生。新课程要求把学习内容与社会生活、儿童经验相结合,并设计相应的活动,引导学生、教师把眼光转向社会、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与现实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环境意识的形成也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有关的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提高环境意识,培养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的能力。如四年级下册《我们的生活空间》实践活动是很好的一例,课前先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然后通过调查、比较本学校和其他学校的具体情况,使学生充分了解到各个学校对环保的重视,也为学生能够从环保这一角度去重新设计新校园打下基础。既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又如在教学“统计”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还可结合6。5世界环境日、4。3日爱鸟周、3。12植树节等纪念日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实现了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提高了环保意识,增强了热爱环境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数学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有效的,也符合新课程改革和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形势需要。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善于捕捉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渗透环境教育,践行“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鲜活起来,使每个学生都喜爱上数学,在少年儿童的心灵中播下环境保护的种子,使其终身受益,为培养有良好环保意识的公民奠定基础。

论文作者:彭光碧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5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4

标签:;  ;  ;  ;  ;  ;  ;  ;  

让环境教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论文_彭光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