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四会”学生论文_张燕华

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四会”学生论文_张燕华

张燕华 广西柳城县中学 545299

摘 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孩子在离开学校时,带走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和追求。”政治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 “四会”学生 培养

每天到教室上课,我总经过学校的工具房,工具房的外墙被装饰成了四块宣传栏,上边依次粉刷着这四句标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看着这历历在目的十六个大字,我总有这样的感受:能不能在政治教学中渗透这“四会”的教育,让学生在走出校门后有除了知识之外的收获,并且让这些收获成为其一生受益匪浅的财富?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孩子在离开学校时,带走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和追求。”为了这一“理想和追求”,我愿意去尝试,也值得我去尝试!毕竟,思想政治课堂是进行德育的最佳主阵地!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绝不能放弃!

一、把“学会做人”的道理渗透在思想政治教学中

“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每一个高中生都面临思考并落实到行动中的实际问题。

1.利用名人名言开展诚信教育,让学生做一个诚信的人。

从学生“诚信做作业、诚信考试”的教育入手,结合高一《经济生活》中《市场配置资源》这一课,我明确告诉学生:诚信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是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黄金规则,信用机制是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基础,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求诚信。诚信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存在和发展的通行证,是宝贵的无形资产,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中必须遵守诚信这个经营准则。近几年来,企业因“失信”而导致破产的已经不是个别事例,最典型的是三鹿集团的“三鹿奶粉”事件,已经造成了三鹿集团的破产倒闭。正所谓:“言而无信,行之不远。”

而且,结合《市场配置资源》这一课,我在教学中特别强调:诚信还是高尚的人格力量,是一种人品修养。作为一种人品修养,诚信就不再是交换手段,更不是牟取功利的工具,而是人格的提升和情操的高尚。《春秋谷梁传》中写道:“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左传》则以信为“国之宝”。孔子亦云:“民无信不立。”《史记·季布列传》记载楚人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引出了“一诺千金”的成语,形容说话算数,极有信用。明清时期,徽商以诚实不欺树立信誉,从而赢得卓著声誉和滚滚财源,足履遍及神州,以至有“无徽不成镇”之说。而今,华人首富李嘉诚,当人问起他的营商之道时,亦云:“无它,信而。”足证诚信是金。可见,当诚信观念深入人心,并成为社会生活中人人自觉履行的义务之时,社会各方面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高二《生活与哲学》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学,教材特别强调诚信意识的树立,专门设置了一个学生讨论的关于诚信的话题。我充分利用这一话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从而加深了对诚信的认识和理解。

2.利用思想政治课堂的平台搭建理想的舞台,让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成为有理想的人。

众所周知,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青年一直是教育的目标之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也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有理想”排在“四有”的第一位,可见其重要性。正如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所说:“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

因此,我特别重视高二《生活与哲学》中《培养“四有”公民》这一课的教学。我引用了一位老作家的话:“你应该有崇高的理想,这样,你生命的船就有了动力,便会劈风斩浪地在生活的江海里航行。那种失去崇高理想的人,就如同没有源头的一潭死水,无论如何也荡不起壮阔的波澜。”

在学校,有的学生认为:“理想又不能当饭吃。”也有的学生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甚至还说:“人生何必一定要有理想?我从来没有理想,不是一样活得很好吗?”我通过教学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存在在学生中的思想问题,让学生明白了青年时期树立崇高人生理想的重要性:第一,有无理想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人能在一定的理性支配下,按照一定的目标自觉地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人如果没有理想,就等同于一般动物。莎士比亚说:“人要是在他的生命盛年,只知道吃饱喝足,他还算是什么东西?简直不过是一头畜牲!”此话虽然尖锐,却道出一个道理:人活着总有对生活的想法,也就是理想,理想人皆有之,只是有的人自觉,有的人不那么自觉罢了;而理想应该是高尚的、远大的,反之,卑下的、低微的理想就会把人降低到与动物差不多的地位。第二,无数事例表明,没有理想,青春就会枯萎衰败,生命就会黯然失色,人生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就只能在生活的大海中随波逐流,庸庸碌碌地度过自己的一生,甚至会走向邪路。这就批判了“理想又不能当饭吃”的观点——一种功利主义或实用主义的表现,把理想庸俗化,其实质是看不到理想产生的巨大作用;并揭穿了“有利就想”的真面目——一种利己主义人生观的反映,是不科学的人生观。

在这节课快要结束时,我亲自歌唱歌手张韶涵那首催人奋进、不怕困难、努力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隐形的翅膀》,当歌声由我一个人的独唱变成全班的集体合唱时,教学活动达到了高潮,取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我相信歌曲所唱的“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我终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一定会在学生们的身上成为现实,因为他们都有一对“隐形的翅膀”,那就是一对对“理想的翅膀”。

二、把“学会学习”的技巧体现在思想政治教学中

有人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可见学会学习的重要性。而如今学生普遍面临的最大困惑正在于此:我们是想学习的,也是想学好的,但就是一直苦于找不到学习规律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时候,老师不能袖手旁观,理应义不容辞地在自己的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了解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学会学习”,体会学习的乐趣,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1.学会掌握学习规律

我在上高二《生活与哲学》的《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这一课时,就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进行了如何认识和利用学习规律的教学。首先,学生们普遍认识到,学习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按照学习规律学习。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有了这样的共识,大家纷纷畅所欲言,大谈特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学习规律,积极交流个人遵循学习规律搞好学习的亲身体会。最后,大家形成一致意见,认为这才是他们所要寻找并应付诸实践的学习规律:第一,按照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的规律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问题特别重要。一是“思”,就是要动脑筋想。熟读是前提,精思才是关键。不动脑筋深思熟虑,就不能弄清其中的道理、把书本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二是“严”,严格要求自己把所学课程学懂学好,一步一个脚印,日积月累,这就给自己打下了坚定的基础。第二,按照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四个环节的学习过程的规律性进行学习。经过预习,上课就能化被动为主动;听课要耳脑并用,聚精会神,争取当堂解决问题;通过复习,弄懂道理,理出思路,巩固知识;通过完成作业,使自己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每一环节上,都要注意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第三,按照大脑的活动规律学习。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活动,它不仅要动脑筋积极地进行思维,还需要动耳、动口、动手,而这些感官都要受大脑控制。大脑的活动过程是兴奋与抑制两种状态有节奏地循环往复的过程。遵循大脑的这个活动规律,就能提高学习效率;相反,不善于安排时间,长时期地处于紧张状态,大脑代谢功能下降,不仅学不进东西,而且会使人经常处于疲倦状态。

看到学生们能总结概括自己的学习规律,学以致用,学会用学习规律为自己的学习服务,我倍感欣慰。相信他们不再困惑,逐步做到有目标、有方向、有信心、主动地学习,从而建立“博”与“专”相结合的知识和结构,学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善于学习、善于总结,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出自己的学习潜能,养成“会学”的习惯和培养“会学”的能力。

2.学会掌握学习方法

学习一定要讲究方法,而且要因科而异,不能盲目,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在高二《生活与哲学》中《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课堂上,我就要求学生根据思想政治课矛盾的特殊性归纳学习思想政治的学习方法:第一,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理解并掌握政治原理的基本观点,但千万不要死记硬背;第二,能运用政治原理或观点来分析某一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以提高自己理解、运用政治原理或观点的基本能力;第三,课后及时进行归纳和小结,或写出要点,或图表排列,以便准确掌握,防止混淆;第四,坚持看报、看新闻、听广播,关心、了解和积累时事要闻,对重要部分进行必要的分类,便于理解和运用。

有的学习比较好的学生早已尝到了在学习中针对各门学科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的甜头,而且他们在做各科的作业、练习时都能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具体分析每道题的特点,找到恰当的方法,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相反,有的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浅尝辄止,对知识不求甚解,对题目不作深入的分析,而是用公式去乱套一气,也不管是否获得了真才实学;或者试图用某种固定的方法去解答不同的题,就难免犯张冠李戴、答非所问的错误;或者投机取巧,妄图寻找什么“捷径”,不能正确且有效地发挥主动能动性,结果事与愿违。

三、把“学会合作”的理念贯穿在思想政治教学中

1.学习需要合作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学是学生们学习中的另一位“老师”,尤其是同班同学。对于学习,尤其对于难点内容,一旦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争辩,就会真相大白、水落石出,不仅弄懂了,而且有助于开拓思路、激发思维、互相促进。正因合作有此好处,因此,很多学校都要求班级内部或班主任安排、或学生自由组合,组合成若干学习合作小组,自觉地或由老师布置来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让更多的学生有参与学习、表现和展示才华的机会,并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形成合力,集中力量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其实,说到底,就是要求学生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做到主动关心同学。提倡在交往中学习,因为在交往中有合作、有互动、有发展,能在学习上给同学以热情的帮助,把同学的学习困难和忧患当成自己的困难和忧患,热情地帮助同学排忧解难。

我在上高二《生活与哲学》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这一课时,讲到“整体和部分的功能不同”这一知识点,就强调了学习合作小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鼓励学生要有“共赢”的观念,让学习合作小组每位组员配合默契,打“整体仗”,从而使学习合作小组的整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每位组员也在和学习小组一起进步、一同成长。

在课堂上,我还给学生们朗读了《读者》(2009年第5期)的一篇文章《走得快和走得远》。我故意设下悬念,没把文章的结尾直接告诉学生,而让学生运用哲学语言设计文章的结尾。结果,教学效果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们畅所欲言,都从文章的精彩故事中获得了关于合作重要性的崭新认识。正如文章的结尾所写的那样:“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一个人独自行走,会走得很快;但很多人结伴而行,才能走得更远。”

2.班集体建设需要合作

每年学校都会开展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其保留节目就是每个班都必须参加纪念“12·9”的班级合唱比赛。从排练到正式演出,无不需要每位学生树立合作意识,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我在上高二《生活与哲学》的《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一课时,明确告诉学生一定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明白“没有大家的努力,什么事也做不成”的道理。因此,在合唱中,要跟着节拍,要看着指挥,不能抢拍,不能“出风头”,不能搞“个人主义”。正因为大家都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所教的07·3班由于同学之间配合默契,高声部与低声部衔接自然流畅,技压群芳,表现出色,一举夺魁,获得了学校第21届艺术节合唱比赛的一等奖。

每年高一学生举行篮球赛、高二学生举行排球赛已经成了学校的惯例。我在上高二《生活与哲学》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这一课时,就联系实际,要求学生在比赛中要特别注意合作、配合,切忌搞“个人英雄主义”。比如篮球运动要求运动员具备较强的集体性、参与性和合作性,它能展现运动员的心灵美,因此,稍不注意,就容易产生“明星效应”,只顾自己展示“明星的风采”,把整场比赛变成了个人的表演赛,而忽略了和其他队员的合作与配合,也把自己缺乏合作意识的内心暴露无遗,比赛当然就难以取胜。

四、把“学会生存”的方法结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会生存”的口号,对高中生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高中生可以尝试“独立谋生”,培养和锻炼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意识和能力,为自己的将来奠定深厚的基础。

1.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

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我们要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和爱国主义精神。伴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一些西方国家在同我国进行经济合作时,也在极力兜售资本主义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对此,我在高一《经济生活》的《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教学中教育学生,在吸收和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要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崇洋媚外的思想、行为,做一名自立、自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同时,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要培养自己的自立意识。学习上,独立、自主地学习,不能采取“遇到矛盾绕着走”的态度,而要迎难而上,解决问题;生活中,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过分依赖父母,甚至要学会替父母分忧解难。

2.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

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是竞争性,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中,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努力提高竞争力。而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是科技,科技的进步靠人才,现在的高中生是新世纪未来的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通过高一《经济生活》的《市场配置资源》的学习,我以让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的志向为德育目标,在教学中通过市场调节存在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的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人生竞技场上处于优势。

3.增强学生的效率意识

通过高一《经济生活》中《公司的经营》的学习,可帮助学生增强效率意识。企业为了提高营利的能力,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而学生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就要惜时如金,在一定时期内有效地学习,争取较大的进步。

“天道酬勤”,就是要有时间的紧迫感。一个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我告诉学生,高中阶段三年的学习,时间更加有限。没有紧迫感,没有时间观念,就会不慌不忙、拖泥带水、吊儿朗当;有了紧迫感,人的精神状态就会为之一振,时间有了,学习效率也高了。同样,“天道酬勤”还要讲究学习的速度。学习时一定要抓紧时间,绝不能像聊天、逛街一样,悠哉游哉。学习要讲究速度,要强调快。无论看书、写字、思考问题和做练习,都要快。讲究一定的速度,就会使自己做事麻利,头脑反映灵活,思维敏捷,可以一扫部分学生学习磨蹭、做题马虎、拖拉的坏毛病,进而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4.树立民主法制观念

市场经济鼓励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竞争,但竞争是有规则的,不是为所欲为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竞争必须建立在合法、公平的基础上,那种违法经营、弄虚作假、欺诈的方式,是败坏企业形象、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不正当竞争,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通过高一《经济生活》中《市场配置资源》的学习,我让学生认识到,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自己要学法、懂法,做守法公民;同时,也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让学生观看《今日说法》的一段视频,通过活生生的事例给学生敲醒了不知法、不守法带来的严重后果的警钟。

5.培育开拓创新精神

江泽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如今,我们又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要靠不断创新,而创新就要靠人才,特别要靠年轻的人才不断涌现出来。我在上高二《生活与哲学》中《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这一课时,就告诉学生,我们每个人在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中,才需要发扬创新精神,也能够作出创新的贡献。正如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因此,我在课堂上教育学生:对于高中生而言,创新精神要表现在各个方面。在学习上,既要学好各门功课,打好基础,又要注意涉猎新的知识;既要“学会”,又要“会学”,创造出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要培养创新的思维方法,动脑、动手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发明。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将来社会的需要,成为创新型人才。

综上所述,雨果曾经说过:“如果社会上多一所学校,就会少一所监狱。”这至少体现了学校德育功能的重要性。学校并非可有可无,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并非可有可无、可抓可不抓、可重视可不重视。要把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德育有机结合,有效地培养“四会”学生,让学生走向社会后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和本领,成为名副其实的“四有”青年,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接班人!

论文作者:张燕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5月总第17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6

标签:;  ;  ;  ;  ;  ;  ;  ;  

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四会”学生论文_张燕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