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管理模式与管理对策分析论文_卢敏萍

水资源管理模式与管理对策分析论文_卢敏萍

东莞市水务局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基本含义,进而探索了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基本类型,对水资源的相关管理对策进行了思考分析。从而能够探索出最佳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促进我国水资源管理的长效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模式;管理对策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资源的使用量逐渐增加。水资源无论对于工业生产来说,还是居民的日常生活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资源。那么,为了能够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就必须以强效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为依托,开展全方位的水资源管理。但是,从我国目前的水资源管理实际情况来看,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客观问题,需要我国相关的水资源管理部门能够深度挖掘目前存在于我国水资源管理当中的问题,进而制定出完善的优化对策。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水资源管理模式的高效性,不断探索高水准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促进我国水资源管理的长足发展。

1、概述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基本含义

所谓模式,从字面意义上讲,可以将其定义为某种事物标准的形式或者是为人们的行径提供依据的一种标准化样式。管理模式,其属于一种管理行为的体系化结构,主要包含着管理的基本理念、系统化结构及相关操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其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一种资源的组织方式,其因资源配置的方式不同而会呈现着不同的管理模式类型。而水资源管理模式,其主要是指在开展水资源管理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思想理念及具体方法,是可参考的一整套管理体系。通过该管理体系,能够全面地发现水资源管理中的问题,进而对此进行高效的处理。从某种意义上,它属于一种完整的管理机制,一种规范性的管理手段。在水资源管理模式当中,主要包含着水资源管理的基础理念、水资源管理的相关制度与机制、水资源管理体制、水资源管理内容、水资源管理的手段与方法等。水资源管理是一个极具复杂性的管理模式,且其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也产生着重要影响。而基于每个国家及地区的不同,其水资源管理模式也存在着差异,并没有水资源管理模式完全一致的国家与地区。

2、综合分析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基本类型

2.1 供给管理模式及需求管理模式

供给式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其主要是指在水资源相对富足的环境下,以兴建大中型的水利工程项目为主要手段来取得所需求的水资源供给,达到水资源供求平衡目标的一类水资源管理模式。通常情况下供给式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其比较适用于以下水资源条件较好的一些国家及地区。供给式水资源管理模式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其一,在管理的目标方面,其主要强调的是供给为主,以需求来定供给;其二,在管理的主要方式方面,其尤为注重水利基础性建设的数量与规模,并将其作为管理效能评价的标准;其三,在管理手段方面,其主要是将行政管理作为主导。供给式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其主要的思想理念为水资源的自然禀赋,强调的水资源的自然生性。供给式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其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表现是较为粗放的管理,并不能够达到水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供给式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存在着片面性,并不是最佳的水资源管理模式,需要及时转变管理理念与思想,并融入水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需求式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其与供给式的水资源管理模式相比较起来,其主要是在水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检测以供定需的基本准则,通过制度、行政、政策及经济等管理手段的综合,来对人类对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相关行为的约束与管理,对水资源的需求增长能够起到抑制作用。以认识论为角度来分析需求式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其主要是在水资源管理模式存在缺陷时,在经过长期的反思后逐渐应运而生的,它也包含着三个特点。其一,在管理的基本理念方面,期强调的是水资源属于一种稀缺的有限资源,价值不容忽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而,它将开源及节流统筹结合,以需求式为主导实现集约化的水资源管理;其二,其在管理的基本目标方面,主要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与水资源的集约化为主,通过不同手段及方法的利用,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切实的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其三,其在管理的基本功能方面,坚持以用水户为主体,通过对相关政策、经济、行政及制度等管理手段的综合应用,来推进该水资源管理目标的实现。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讲,要想更为合理的利用该种水资源管理模式,还是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实现更为高效的水资源管理。

2.2 行政区域管理模式及流域管理模式

行政区域式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其主要是指以所划定的行政管辖区为基本的管理单元,由各级的地方政府与其职能部门来对该管辖区域内的水事务予以统一化管理的一种模式。在一定程度,这种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是与我国行政区域的划分密不可分的。依照我国水资源管理相关法律的规定,依据行政区域的划分,将水资源管理划定为国家级别、省级及县级等不同阶层的水资源管理,他们各司其职,开展微观、中观及宏观的水资源管理。行政区域式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其包含着两大特点。其一,实在水资源管理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在该管辖区域内享有着极为广泛性的职权,以行政命令为主要形式对水资源管理相关事务的有关部门予以协调,处理相关纠纷冲突;其二,以统一管理为主导,以分级管理为辅助,实现分离化的水资源管理。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该种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在进行管理职能分离的过程中极易产生职能脱节或者重叠的情况,并不能够实现健康有序的水资源管理。因而,还需要相关的水资源管理部门能够依据实际的情况,不断的优化与改善该水资源管理模式,打造最佳的水资源管理模式。

流域式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其主要是以流域为基本的管理单元,依据水资源的自然流域规律与特性,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水资源管理计划与制度。同时,设立专门的流域水资源管理机构,对该流域的水资源相关事务予以统一化的管理。但是,基于流域水资源管理属于一项较为庞大的管理系统,需要进行合理的内部管理体系划分,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对流域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的调控。因而,通过行政区域管理模式及流域管理模式的结合,不仅能够有效的规避存在于行政区域管理模式当中的弊端,还能够实现整体水资源管理模式的优化与改善,实现全方位的水资源管理。

3、关于强化水资源管理对策的相关思考

为了能够开展高效的开展水资源管理活动,就需要我国相关的水资源管理部门能够深刻认识到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将其放置于重要的位置。首先,应当依据我国社会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的优化与改善现行的水资源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化与模拟技术的有效利用,选择最佳的水资源管理方案,提升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其次,组建高水准的水资源管理梯度,吸纳更多的水资源管理专业性人才,为我国的水资源管理注入新鲜与活力,让我国水资源管理的综合水准迈向新的台阶;最后,相关法律部门,应当依据我国目前的水资源管理需求,制定更为完善的、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法律与相关规范,为我国的水资源管理相关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的依据与保障,推动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水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在一定程度上,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每个地区所应用的水资源管理模式都不尽相同。那么,为了能够更加凸显出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提高我国水资源管理的综合水准,就需要我国水资源管理的相关部门能够综合分析我国目前主要的水资源管理模式,进而对水资源管理对策进行思考分析。从而能够推进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社会经济与水资源的平衡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元红,孙栋元,胡想全,王军德,程玉菲,卢书超.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7,24(02):62-66+71.

[2]刘玉龙.还原水资源管理模式与管理对策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水利学会首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中国水利学会,2016,23(10):51-52+60.

[3]刘玉龙,甘泓,王慧峰.水资源流域管理模式及相关管理策略浅析[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16,19(01):54-57+64.

论文作者:卢敏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  ;  ;  ;  ;  ;  ;  ;  

水资源管理模式与管理对策分析论文_卢敏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