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怎样才能完成更高水平的“动”论文_滕大英

教师怎样才能完成更高水平的“动”论文_滕大英

四川省绵阳市安昌路小学 621000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提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是信息的“重组者”。学生动起来了,绝对不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做,教师要通过收集处理这些信息而实现更高水平的“动”。

一、做好资源生成的“激发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对象”、“主体”,还是教学“资源”的生成者。怎样有效地促进“资源生成”呢?首先教师要有 “活资源”的意识,要关注学生进入教学的初始状态、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教学后呈现的变化状态;其次教师要对教材深入解读,对学生进行准确分析;最后教师要具有捕捉、判断、选择、组织的意识与能力。对于学生所呈现资源的可能性我们无法完全预设,也没有一定的解决“不确定”情况的方法可套用,因此我们只要以开放的心态,将教学的重心下放,机智地把“生成之球”抛给学生,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给予每个学生,理智地对待每位学生生成的资源,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原始资源”,激发学生资源的生成。

例如,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2/3和4/5),教材讲的方法是通分。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自主探究,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给予了每个学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通过自主探究生成出很多基础性资源。

1.先通分再比较。

2.先比较单位“1”分别减去所比较的分数的差,再比较分数的大小。

3.先将比较的分数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

4.画图比较。

5.直接用分子和分子比,分母和分母比(错误的资源)。

6.“ ”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取2份还剩1份,“ ”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取4份剩1份。3份中的1份比5份中的1份多,剩得多就取得少,所以 大。

二、做好基础性资源的“回收者”

这些资源能否成为师生的互动性资源?这就取决于教师对学生信息的回收状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生成的基础性资源中,他们正确的答案、精彩的见解、独特的解题思路等资源被回收利用,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认识就容易被忽视甚至遗忘,有时甚至把学生的不同意见乃至一些创见都当作错误抛弃了。伴随着学生错误的出现,教师正好可以利用学生错误的差异,使学生之间产生思维碰撞,并通过点拨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的原因,真正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改正错误,形成正确的理解。所以教师要做好“基础性资源”的回收者,不仅要回收正确的资源,还要回收具有典型意义、反衬意义、促进生成意义的“错误”的资源,让这些“错误”资源服务于“过程生成”、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三、做好“过程生成”的“重组者”和“推进者”

课堂教学中,教师手握的是已知的教材,面对的永远是学生未知的答案。面对这些多元、不确定和意料之外的资源,就要靠教师捕捉、判断、选择、调整的意识和能力。我们不仅要学会发现学生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也要敏锐地捕捉和恰当地处理错误的资源。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及时回应,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涌现出来的不同的信息,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教师汇集不同资源,组织学生一起作讨论、比较、评价、互补、修正,形成更为丰富、完善的新认识,并引出新的开放性问题。

四、做好“拓展生成”的“组织者”

“拓展生成”是教师在结课时对学习内容的回顾和整理、提升和质疑、拓展和延伸,对学习状况的感悟和体验、反思和评价的过程。它既是对所学数学知识的重组,又是对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结构的总结和提炼,更是对学生认知上的一次升华。因此我们教师做好“拓展生成”的“组织者”是非常必要的。

1.组织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回顾、整理、质疑和评价。

比如在教学一节课结束时教师通常会提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通过回答,就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回顾和整理。

2.教师组织学生对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和提炼。

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课堂小结时,教师提出:“是怎样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学生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对“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变已知——找关系——推结论”的学习方法结构进行了总结和提炼。

3.教师再组织学生对本堂内容进行拓展和开放的延伸。

比如教学《认识负数》的课尾,教师提出:“用正负数还可以区分哪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张叔叔和王阿姨都从办公楼的底面一层乘电梯,王阿姨要去5层开会,张叔叔要去地下二层取车,他们分别应该按电梯里的哪个键?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电梯按钮要这样设计吗?”这样就对学生本堂所学知识进行了适当的拓展。

又比如教学《小数的认识》即将结束时,教师指着数轴提出:“在0的左边还有数吗?除了整数和小数以外还有没有其它的数存在?”这样对本节教学内容进行了开放的延伸。

总之,互动的课堂讲求对话和共享,生成的课堂需要耐心和智慧。只要我们在“互动生成”的过程中做好“资源生成”的“激发者”、“过程生成”的“重组者和推进者”、“拓展生成”的“组织者”,就一定能完成更高水平的“动”。

论文作者:滕大英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7月总第2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1

标签:;  ;  ;  ;  ;  ;  ;  ;  

教师怎样才能完成更高水平的“动”论文_滕大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