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血液肿瘤科)
摘要:目的 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老年Ⅰ期肺癌的不良反应和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2016.1月-2017.1月间我院收治的22例老年Ⅰ期肺癌患者,其中周围型病灶15例、中央型病灶7例;均给予立体定向放疗治疗,周围型病灶为50Gy/5 F、中央型病灶为60Gy/5 F,95%以上剂量线覆盖PTV50的靶区范围;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了解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患者胸部CT复查。评估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放疗1个月后,22例老年Ⅰ期肺癌患者中,CR(完全缓解)率6例(27.27%),PR(部分缓解)率16例(72.73%);而放疗3个月后,患者CR率20例(90.91%),PR率2例(9.09%)。放疗1个月后,22例老年Ⅰ期肺癌患者中,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I级11例(50.00%);放疗3个月后,患者发生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I级13例(59.09%);均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老年Ⅰ期肺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疗效较好。
关键词:立体定向放疗;肺癌;不良反应;疗效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是肺癌的常见类型,包括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肺癌发生的常见病因以长期吸烟史、职业因素、环境污染、电离辐射、遗传多见。文章研究对象为I期肺癌,早期肺癌患者多可接受手术治疗,但老年患者因自身肺功能水平较差、手术存在较高风险,患者担忧术后并发症风险等情况,多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1-2]。而对该类患者而言,放疗成为主要治疗措施。立体定向体部放疗(StereotacticBodyRadiationTherapy,SBRT)是放疗技术的一种,具有高度精准特点,将根治性的放射剂量以外照射方式聚焦到肿瘤部位,以根治肿瘤。SBRT属新型肿瘤治疗技术,其临床应用优势包括治疗时间相对较短、疗效乐观等[3]。文章选择2016.1月-2017.1月间我院收治的22例老年Ⅰ期肺癌患者,分析SBRT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1月-2017.1月间我院收治的22例老年Ⅰ期肺癌患者,包括男性18例、女性4例,年龄范围在60-80岁,平均为(70.1±3.1)岁,肿瘤直径在2-5cm,平均为(3.5±0.4)cm;其中周围型病灶15例、中央型病灶7例,合并基础疾病:冠心病1例、肺心病3例、高脂血症4例、糖尿病3例、高血压5例。
入组标准:无放疗禁忌证;入院后根据 PET-CT 影像学结果显示病灶标准摄取值(SUV)高达5.7、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癌[4];均为Ⅰ期肺癌;患者自愿接受放疗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异常患者;排除皮肤病患者;排除晚期肺癌患者。
1.2方法
为所有患者进行体位固定,扫描范围自下颌骨下缘-肋膈骨下5cm为宜;以4D-CT呼吸时相融合控制技术进行模拟操作,同时追踪自主呼吸状态下肿瘤与其他器官运动情况;扫描间距3mm/层厚3mm;确定靶区(原发肿瘤病灶),以4D-CT扫描结果确定运动范围与形态改变信息,创建内在靶体积(ITV),计划靶体积(PTV)以ITV外放3mm为准。医师勾画具体靶区后将每位患者的CT扫描与轮廓输入到TOMO,制定放疗计划。周围型肺癌治疗方案:每周5次,每天1次,每次10Gy,共50Gy/5 F。中央型肺癌治疗计划:每周5次,每天1次,每次6Gy,共60Gy/5 F。
1.3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放疗后疗效及不良反应,分别于放疗1个月、3个月后行胸部CT等检查,按照RECIST疗效评价标准将结果划分为4项,分别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了解患者放疗后皮肤损伤情况[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 ±s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评估疗效
22例老年Ⅰ期肺癌患者中,16例患者PR;6例患者CR;放疗1个月后,22例老年Ⅰ期肺癌患者中,PR率高;而放疗3个月后,患者CR率高。见表1。
3.讨论
对于不愿意接受手术、年龄等因素限制的老年Ⅰ期肺癌而言,放疗具有重要意义,但常规放疗技术在提高肿瘤局部控制效果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随着临床影像学、放射物理学、计算机等技术不断发展,SBRT技术逐渐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文章结果表明对老年Ⅰ期肺癌提供SBRT治疗1个月、3个月后疗效均乐观,且不良反应发生较少,SBRT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SBRT技术是在三维适形调强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对病灶处进行三维模拟,有效达到立体定向治疗效果,SBRT技术减少治疗期间分割次数,保证单次治疗中即达到有效剂量,有效缩短放疗时间,同时可较好抑制癌细胞再增殖,有效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6]。
综上所述,采用SBRT技术治疗老年Ⅰ期肺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疗效较好。
参考文献
[1]施世明,何健,黄艳等.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老年Ⅰ期肺癌的不良反应和疗效观察[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6,43(2):188-194.
[2]姜科,李平.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肺癌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医学综述,2016,22(8):1569-1571,1572.
[3]任艳萍,吕斌,郑向鹏等.立体定向放疗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现状与问题[J].实用肿瘤杂志,2017,32(5):401-405.
[4]袁道足,吕家华,李琦等.IMRT、VMAT及HT技术在肺癌SBRT应用中的比较[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7,44(4):287-289.
[5]董敏,孙晓蓉,邢力刚等.18F-FDG PET/CT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5,35(2):157-160.
[6]董百强,陈明.立体定向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6,36(10):732-735.
论文作者:李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0
标签:肺癌论文; 患者论文; 疗效论文; 病灶论文; 老年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肿瘤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