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式可调性外固定器在手部显微外科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李田国

运动式可调性外固定器在手部显微外科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李田国

(江苏省昆山市千灯人民医院 215341 )

摘要:目的 分析运动式可调性外固定器在手部显微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86例手部骨关节损伤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部显微外科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术中应用运动式可调性外固定器。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的差异。结果 经过数据统计发现,实验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部活动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手部显微外科治疗中应用运动式可调性外固定器可促进骨折愈合,改善手部活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运动式可调性外固定器;手部显微外科;应用效果

手外伤多发生于体力劳动者,以青壮年较多见。由于手部结构精细,血管、神经分布丰富,对手术技术和固定效果要求较高,多需要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骨折外固定器是通过在骨折线两端经皮穿入固定针,使用连杆、钢针等将连接裸露在皮外的针端,可起到良好的固定骨折端的作用,同时对局部血液循环不会造成破坏,具有良好的力学和生物学优势,为骨折端的愈合创造了有利条件[1]。本研究分析了运动式可调性外固定器在手部显微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本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86例手部骨关节损伤患者,均有明确的外伤史,以切割伤、压砸伤为主。术前经X线检查确诊。研究对象剔除病理性骨质疏松、严重低蛋白血症、神经系统疾病、合并其他可能影响骨折愈合的疾病者。

将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43例,包括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24岁~65岁,平均年龄(43.54±11.27)岁;体重50kg~83kg,平均体重(63.24±12.76)kg;受伤部位包括掌指关节26例、近侧指间关节17例;其中单纯骨关节损伤14例,合并骨、肌腱、皮肤损伤29例。

实验组患者43例,包括男性30例,女性13*例;年龄25岁~63岁,平均年龄(43.21±11.35)岁;体重49kg~85kg,平均体重(63.58±12.43)kg;受伤部位包括掌指关节25例、近侧指间关节18例;其中单纯骨关节损伤16例,合并骨、肌腱、皮肤损伤27例。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发现两组的可比性良好,在年龄、体重、性别、受伤部位、损伤类型等方面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部显微外科治疗,行局部阻滞麻醉,彻底清创。在C臂机监视下行手法复位以达到解剖复位,确认骨折端之间无肌腱、软组织等嵌入。骨关节缺损者均以掌背动脉逆行供血,取掌骨近端骨关节块修复,合并肌腱、皮肤缺损者采用自体带肌腱和皮肤的组织瓣修复。骨折端采用克氏针和石膏外固定[2]。

实验组患者在术中应用运动式可调性外固定器。麻醉方法和清创操作同对照组,将骨折处应用运动式可调性外固定器固定可靠后,再实施显微外科的皮瓣、血管和神经的修复手术[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术后1周无异常时行手部功能锻炼,定期复查手部X线,观察骨折对位、骨痂形成等情况。一般术后8周左右骨折愈合,取下外固定器。

随访1年以上,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

1.3评价标准

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部功能评价标准评定患者指伸肌腱总主动活动度。优:屈伸活动正常,总主动活动度>220°;良:功能>健侧指功能的75%,总主动活动度达到220°~200°;中:功能为健侧指功能的75%~50%,总主动活动度达200°~180°;差:功能<健侧指功能的50%,总主动活动度<180°。

1.4数据分析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录入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录入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P值<0.05时表示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经过数据统计发现,实验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x±s)

3.讨论

手部掌指关节、指间关节是进行日常生活的重要结构,具有解剖结构精细、功能复杂的特点。当手部发生损伤后应尽量恢复其解剖功能,手部显微外科手术在手部损伤的修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对手部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时需要进行血运重建,缺血时间过长可导致组织变性,因此尽快恢复血供是非常重要。如果术中花过多的时间在骨折固定上,有可能影响手术效果。常规手术后通过克氏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虽然操作方法简单,但固定效果不甚理想,术后换药时还易引起骨折端松动、疼痛、肿胀等问题[4]。

运动式可调性外固定器采用3针固定,将指间关节采用双臂外固定支架,掌指关节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通过调整支架,可有效纠正骨折前后、内外成角,避免成角畸形。外固定器有6个自由度可供调整,可达到准确复位、牢固固定的效果。固定操作时不受体位限制,术后换药时无需搬动,有效避免疼痛、骨折端松动等问题[5]。患肢无需采用石膏外固定,有利于对伤口的观察。运动式可调性外固定器可保证骨断端的稳定,有利于术后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关节活动、增加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僵硬[6]。

本研究中在手部显微外科治疗中应用运动式可调性外固定器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者。术后患者手部活动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者。这一结果提示:在手部显微外科治疗中应用运动式可调性外固定器可促进骨折愈合,改善手部活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左中男,徐路生,杜永军,等.运动式可调性外固定器在手部显微外科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6,29(4):303~304.

[2]陈志刚,梁程亮,董超.自制手部多功能外固定支具牵引修复伸指肌腱Ⅱ区损伤[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15):2361~2365.

[3]熊常美,温桂芬,邓丽,等.组织瓣移植与外固定器在手外科修复与功能重建术的护理干预[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3):1809~1810.

[4]张朝晖,周茂垣,罗灵荧,等.应用指骨外固定器固定指骨骨折手功能恢复探讨[J].重庆医学,2009,38(24):3166~3167.

[5]曾颖.手部关节内骨折治疗新方法效果的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5):711~712.

[6]梁海东,曾伟锋,梁武.不同方法治疗手部骨折对疗效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5):62~63.

论文作者:李田国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0

标签:;  ;  ;  ;  ;  ;  ;  ;  

运动式可调性外固定器在手部显微外科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李田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