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无偿献血者动机调查与分析论文_韦军

韦军

(广西血液中心 广西柳州 545005)

【摘要】目的:了解该地区不同人群的献血动机。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668名献血者进行献血动机调查。结果:该地区献血人群主要有10种不同的献血动机。结论:通过对不同人群献血动机的调查分析,制定相应的招募策略,能及时、有效的招募献血者,缓解血液的供需矛盾。

【关键词】无偿献血;不同人群;献血动机;分析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3-0252-02

无偿献血制度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当今社会医疗水平及输血技术的提高、农村新农合优惠政策的实施、城市交通工具发达与事故频发、新病种的发现等,均导致了医疗用血量的急剧上升,而献血人数及血量增长却过于缓慢,加上各地区医疗资源不平衡及无偿献血工作开展形式不一,血液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全国各地频现“血荒”。在这种新形式下,如何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工作,已经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对该地区不同人群的献血动机进行分析,更好地了解他们对献血的真实想法,有针对性进行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咨询,制定相应的招募策略,鼓励更多人参加无偿献血,以便及时、有效地建立一支固定的低危自愿献血者队伍,解决血液供需矛盾。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到柳州市血液中心参加无偿献血的人,均符合国家《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要求,包括工人、农民、学生、军人、职员、个体、公务员、医务人员、教师、外来务工者、自由职业等。

1.2 方法

按随机调查方式,给献血者发放本中心自制的《无偿献血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献血动机;(2)对献血知识了解途径;3 献血服务满意度;(4)献血地点知晓率;(5)对献血工作的建议等。最后以选项“1献血动机”的答案作为问卷调查分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668份,回收率83.4%,其中男性936人,女性732人,年龄18~55周岁。

2.结果

本地公民献血动机主要有奉献爱心、好奇尝试、履行义务、互助献血、利益驱使、储血保障、特殊纪念、预防疾病、检查身体、被迫从众等10种类型,如下表:

3.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1)大部分公民参加无偿献血的动机是奉献爱心,占调查人群的34.7%,多见于大学生和军人,此结论与焦凤琴等[1]一致,其次是医务人员、教师、公务员及其他市民,他们希望自己的血液能够救助需要的人,不图任何回报,突出表现在特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及其他紧急情况导致血液告急时,他们是最先站出来献血的人,其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敬佩。因此,把他们建立成一支固定的低危自愿献血者队伍,不仅对应急献血还是今后的无偿献血发展将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类人群是我们今后无偿献血招募的重点对象。(2)互助献血占本次调查比例16.5%,排第二位,近年来,互助献血作为街头无偿献血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临床用血紧张局面,但其弊端亦很多[2],易催生“血头”现象及对现行的无偿献血制度造成不利影响等。他们主要是患者家属、亲戚、朋友、同事等,因患者急需输血而被医院要求献血,并非都是自愿,甚至带有被迫和不理解情绪,为了患者能够及时输血,甚至隐瞒自身病情或带着情绪献血,因此,必须严格对他们进行身份核对、健康咨询、体检及血液检测,确保不影响献血者健康和血液质量。今后对于互助献血者的招募,各地区应适当控制比例,不能让互助献血成为无偿献血的主导,以至阻碍无偿献血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此观点与焦凤琴等[1]认为“互助献血动机是继奉献爱心之后最有利的献血心态,值得鼓励”的观点相反。(3)预防疾病 占比例13.5%,主要包括医务人员、体重及血脂超标者。医务人员对献血与健康知识较了解,知道献血可降低血脂及血液粘稠度、促进新陈代谢;随着人们生活生平的提高及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造成了很多体重和血脂超标者,他们了解献血可降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所以也很乐意献血。因此,分析认为这类人群的献血主动性会很积极,很有潜力发展为固定献血者队伍,应保持与他们的密切联系,必要时联系他们继续献血。(4)利益驱使见于一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为了获取补贴或完成年度任务,组织职工献血,给献血的职工休假或补贴。其次是农村或城市家庭困难者为了获取一些补助,如献机采血小板有一定的金钱补助,这类献血者动机不纯,不值得提倡,应对这些单位进行批评教育,及时纠正错误的动机,并对献血者严格核对身份证明和血液检查,保证血液质量。(5)储血保障以农民、外来务工者居多,对献血知识及优惠政策有一定了解,因家庭经济困难,献血是希望今后自己或亲属用血时能够优先和免费。另有部分人则因为有亲属近期需要输血,而提前到血站献血以备不时之需,最常见是临产孕妇的家属。对这类人群进行宣传招募时,应更多地讲解献血后本人及家属用血所能享有的各种优惠政策,更好地调动他们献血的积极性,并建议血站与医院合作开展“关爱孕妇大行动”等有意义的献血活动,呼吁和倡议孕妇家属积极献血。(6)检查身体 见于农民、外来务工者、自由职业者,一类是做体力活的农民或外来务工人员平时工作繁重或收入低,为免费检查健康状况而献血;二类是本地区为全国艾滋病及乙型肝炎高发区,有人想通过献血检查是否感染了以上疾病。对于第一类献血者,应该热情接待,告知献血前后所需检测的项目,检测合格后积极动员献血;对于第二类人,应当委婉拒绝其献血要求,并建议到其他机构如疾控中心做相关血液检测。(7)好奇尝试 多见于年轻人,因对献血充满好奇,且对献血知识不了解,因一时冲动而献血。对这类人群应耐心对他们进行无偿献血知识讲解,使其对无偿献血及血液的作用有进一步了解,鼓励他们今后继续献爱心,为病人、为社会做更多贡献。(8)履行义务 这类人多数有过亲属曾经因为输血而得以重生的经历,他们能深刻体会到血液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所以觉得自己也应该履行献血的义务,让自己的血液也能够救治更多的人。这类献血者有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可以发展为无偿献血志愿宣传员,通过他们动员更多患者家属参加献血。(9)特殊纪念 这类人群各种职业和年龄段都有,他们选择在成年礼、结婚周年、生日等特殊日子,或是情人节、国庆节、五四、三八节等节假日,想通过献血这样的爱心举动来纪念这些特殊的日子。对他们宣传无偿献血知识的同时,可发放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礼物对其表示感谢,让他们在献血后留下一个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并欢迎他们今后继续献爱心。(10)被迫从众 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为应付上级考核任务而要求职工献血,其献血并非自愿,而是迫于单位或社会压力,是被动的,献血后能获得安全感、被认可感,对这类献血者应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消除其对献血的误解和顾虑,及时纠正错误的献血动机,鼓励他们对无偿献血应抱有积极向上的态度。

总之,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势,各地区采供血机构应及时了解公民的献血动机,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招募策略,加强宣传力度,使更多人能了解无偿献血利国利民,消除人们对献血的恐惧与误解,树立正确的献血动机,从而鼓励更多的人成为自愿的、固定的无偿献血者,有助于缓解当前血液的供需矛盾。

【参考文献】

[1]焦凤琴,王兰兰.无偿献血者心态调查与分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2):1380-1381.

[2]胡文静,刘其中,王飞.2005~2010年南京地区互助献血调查.中国输血杂志,2012,25(5):470-471.

论文作者:韦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

标签:;  ;  ;  ;  ;  ;  ;  ;  

柳州市无偿献血者动机调查与分析论文_韦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