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印太”安全体系走向及其地缘影响论文

特朗普政府“印太”安全体系走向及其地缘影响论文

特朗普政府“印太”安全体系走向及其地缘影响

胡志勇

(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 200235)

摘 要: 近年来,特朗普政府积极围绕构建“印度洋-太平洋”安全体系以更强硬态势加快、加深了对“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介入程度,强化同盟间海洋合作,提升印度在“印太”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拓展海上利益,形成全方位、多维度牵制中国的行动,以继续维持美国在全球海上主导地位。特朗普政府“印太”安全架构直接增加了中国崛起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使中国面临着极为不利的地缘影响。

关键词: 美国;“印太”政策;安全体系

近年来,“印太”经过日本安倍的极力鼓噪,正成为全球安全秩序的一个热门概念。“印太”概念的兴起反映了冷战后亚太地区和印度洋地区在经济领域发生了深层次的结构性转变,同时地缘政治格局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新态势,亦成为美国新的对外安全理念并得到特朗普政府的积极呼应,成为美国继续主导世界海洋事务的战略拓展区和特朗普政府推行新海洋政策的重要内容[1]

该水源地作为城市的备用水源地,流域范围较大,位于城市建成区下游,降雨径流产生的面源污染对水源水质造成较为严重的威胁。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该水源地的近远期水质保障措施及水厂运行管理建议。

一、积极构建“印度洋 -太平洋”安全架构,以维护美国在印太海域的主导地位

美国新海洋政策是美国维持自身在印太地区控制力的一种战略举措,“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正成为国际政治新的重心,也是美国加紧全球海洋安全布局的一个重点区域,关乎美国的繁荣、安全与国际地位及其盟国的福祉,成为特朗普政府实现“美国第一”、“美国优先”的重点区域[2]。“印太”是美国对冷战以来长期推行的“两洋”(太平洋、大西洋)战略的重大调整,“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整合反映了美国对全球海洋地缘态势的全新认知,使美国在太平洋的传统主导地位扩展至印度洋广衮海域,并借此整合从西太平洋沿岸至印度洋西岸的海上通道,确保美国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的军事行动自由与商业利益,重塑全球海洋地缘态势。

若为疤痕体质的产妇,伤口愈合后会逐渐变粗,隆起于皮肤表面,发生疤痕增生,一般在术后第10天起伤口表面涂抹去疤痕产品,有减轻疤痕增生的作用。

(一)积极构建以印度洋和太平洋为一体的新安全体系,以有效制衡中国崛起

构建“印度洋—太平洋”安全体系的理论基础与行为模式,反映了美国以意识形态、敌我阵营划界的冷战思维,但与全球化大潮中经济一体化、文化包容化、政治多元化、利益共享化等时代诉求背道而驰[3]。特朗普政府积极构建“印度洋—太平洋”安全体系,在重振美国海上力量、提振美国经济的同时,在战略和战术层面牵制新兴大国的崛起。

2017年12月,特朗普上台后不到一年就紧锣密鼓地推出了三个战略性文件:《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核态势评估报告》。分别从整体国家安全、国防和核三个方面确立了美国今后的战略与政策,明确美国在原亚太地区的战略已更新为印太战略,基本上奠定了美国“印度洋—太平洋”安全架构。三个报告都将中国定为长期超过俄罗斯的主要战略竞争对手和最大威胁,号召全美应对中国崛起。

作为就任后的首次亚洲行,特朗普2017年11月访问日本,表示美国将与盟国积极合作推进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积极构建以美国、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亚为首的区域“印度—太平洋”地区安全架构。不久特朗普政府就将“印度—太平洋”扩展为“印度洋—太平洋”,成为美国牵制中国的新重点。在越南APEC峰会上,特朗普发表了关于“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整体构想,进一步阐述了“印度洋—太平洋”安全体系,即“印太”在地缘战略上将印度洋和太平洋连为一体,可有效阻遏新兴海洋大国的崛起,是对“亚太再平衡”的颠覆性创新。特朗普政府强调印度洋—太平洋区域是美国拓展海上利益的战略地区,积极运用政治、军事、外交等综合手段,在继续强化与盟国关系的同时,主动发展与该战略弧线上战略位置突出的澳大利亚和印度之间的关系,以塑造这一新的地区安全架构,利用“印度洋—太平洋”安全体系积极谋局,不断扩大美国在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利益。

根据固化后飞灰毒性浸出试验结果可知,针铁矿能够对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离子起到显著的固化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针铁矿的表面活性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理,测定了在不同pH条件下,针铁矿表面对Cu2+和 Pb2+的吸附行为。由图7可知,当pH>3后,铜离子和铅离子在针铁矿表面的吸附量显著增加。pH=10.1时,Cu2+吸附量达到峰值,在 pH=10左右,Pb2+的吸附量达到峰值。Cu2+ 在针铁矿表面的吸附量大于 Pb2+在针铁矿表面的吸附量。Cu2+和 Pb2+在针铁矿表面能够被吸附,且碱性环境更利于两种离子的吸附。

(二)积极塑造印太新的安全体系,对冲中国影响力,维系美国主导地位

美国在印太地区积极联合具有共同价值观的所谓的联盟和伙伴一起来维护印太地区的海上通行自由。削弱中国影响力,遏制中国,从而维护美国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秩序中的主导地位。

加大海上力量建设、强化和盟友以及合作伙伴的军事合作成为美国新海洋政策的优先任务。为此,特朗普政府积极把安全领域作为构建“印度洋—太平洋”安全体系的推进重点。2018年5月,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改名为“印太司令部”,走出了“印太”战略实质化的第一步,使美军防守与管辖水域从太平洋延伸至印度洋地区,进一步扩大了美军作战范围。6月,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第二次到香格里拉峰会演讲,首次全面公开阐述了“印太”战略。强调“印太”是美国最关注的地区,也是美国的利益所在。美国“印太”安全体系重点关注海洋公域的安全与自由,优先加强联盟与伙伴关系成为美国构建“印太”安全体系的中心任务。通过帮助伙伴国提升海军和海上执法能力,加强对海上公域的监控和保护;向盟友提供先进防务装备以及加强安全合作,增强必要时操作对方装备的能力;强化法治、公民社会以及透明治理;由私营部门引领的经济发展等四个方面完成“印太”安全体系的构建,塑造印太地区秩序,维护美国的主导地位,防止地区均势发生不利于美国的变化。

美国构建“印太”安全体系侧重军事与经济手段的运用,辅之以价值观作为整合盟友的重要基础,针对中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安全上聚焦南海问题,继续围绕南海问题展开规则博弈;二是在经济上削弱和降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地缘影响。

特朗普上台以来,积极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的战略意图明显。2017年底,《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涉及台湾内容列入“印太区域战略”的“军事安全”之下,强调美台“共同价值观”和加强台湾“防御能力”与“反遏制能力”;2018年出台《亚洲再保证倡议法案》,直接将台湾列为美国在亚洲的“经济、政治与安全伙伴”,首次将“六项保证”、《台湾关系法》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并列;《2019年度国防授权法》规定,国防部长应考虑派医疗船访台;而且,特朗普批准对台出售包括66架F-16V战机以及M1A2坦克在内的武器,规模成为“史上最大”,美台关系与军事合作进一步升温,必将导致中美关系紧张升级。

2017年6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美国,旨在加强两国防务与安全合作。特朗普与莫迪会晤当天,美国国务院正式批准向印度出售价值3.65亿美元的1架C-17军用运输机。美、印两国首脑发表了联合声明,宣称共同维护”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是两国在该地区进行战略合作的一个目标。 “印—太”两洋联动效应逐步显现。2018年1月,印度举办第三届瑞辛纳对话。中国崛起对区域带来的冲击成为本次对话的关注焦点。印度联合美国、日本指责中国在印太地区是“破坏性力量”和“信任赤字国家”。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和日本自卫队幕僚长河野克俊等人,都指责中国是“印太地区引起混乱的强权”,批评中国在东海和南海无视国际法。美日印澳四国的现役海军高官聚集“瑞辛纳对话”表明四国有望形成“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在南海问题上通过军演、自由航行等方式共同向中国施压。2018年11月底,美国总统特朗普、印度总理莫迪、日本首相安倍在G20峰会期间举行了首次日美印首脑会谈,一致同意深化在海洋安全领域的合作。

由于样本属于面板数据,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实证估计结果见表1。豪斯曼检验结果均表明应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参数估计,F值显著性水平很高说明模型变量的选择具有统计意义,拟合优度R2也在合理范围内。

美国积极寻求加强与“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长期盟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菲律宾和泰国的合作,强化战略伙伴关系。极力使这些中国周边地区国家形成抗衡中国崛起的对冲力量。美国通过所谓“离岸控制”(Off-shore Control)战略,积极加强与日本等盟友的合作,切断中国的能源和商品进出口通道,提高中国发动“夺岛战”等小规模军事行动的成本,通过大幅增加美国海军舰船规模,强化美军第三舰队和第七舰队的协同作战能力,共同遏制新兴海上大国的崛起。

(三)积极打造“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海权联盟,强化美国主导地位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2]。

特朗普政府新海洋政策目标是积极打造“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并使之成为美国主导“两洋”事务的战略支点,在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领域牵制新兴海上大国,强化在亚洲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多边海权军事联盟[4]。美国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海权联盟体系成为美国维持其在该地区主导地位和保持在该地区海上优势的重要工具之一。

美国积极在加强构建以美国为核心的“轴辐”联盟体系的同时,期翼形成大月牙形同盟与伙伴国网络,并将某些东南亚国家作为美国亚太海权联盟的准盟国或伙伴国,构建高度制度化的海上联盟;强化美国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海上军事存在;特朗普政府积极利用多边合作加大对中国周边国家掌控程度,以降低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进一步强化美国对“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主导权。

同时,美国对加强“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显露了积极姿态,美国积极举办了“印度洋—太平洋”商业论坛。借助“印太”扩大美国商业利益,强化实质性的经济合作。2018年7月底,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美国商会“印度太平洋”发展论坛上公布了最新的“印度洋—太平洋”区域投资计划,美国将向该地区国家提供1.13亿美元的投资,用于新技术、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该计划由美国国务院和国际开发署联合推出,旨在鼓励公私合作,帮助“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各国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完善监管政策和网络安全。除了首期投资款,美国政府还将推动国会通过“开发法案”,该法案将建立一个新的金融发展公司,以帮助私营企业向这些发展中国家投资。尽管该计划暴露出影响力欠缺,但它可能标志着美国政府的一种新型经济战略,以应对中国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不断增长的区域经济影响力。

随后,美国国务卿彭佩奥在新加坡与东盟外长会谈时,再次表示美国对中国在南海军事化的“担忧”,他宣布为了巩固印太地区的安全,美国将向印太地区追加投资近3亿美元。2018年11月,美国副总统彭斯与日本首相安倍会谈,商定要合作打造“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将投入最多700亿美元的经费,协助发展“印太”地区基础建设,美国欲用加大投资等措施制衡中国在该地区不断增加的影响力[5]

二、重视印度地缘优势强化海上合作,以维护美国在“两洋”的优势战略地位

特朗普政府以强调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日益密切的整体性联系为由,通过强化与印度的战略合作关系和对印度崛起的支持,积极提升印度作为海上战略支点的地位,将印度纳入美国全球战略,着力构建一个将印度拉入到东亚太平洋事务中来的“两洋”体系,把美、印两国打造成为“印度洋—太平洋”地区东、西两端的“灯塔”。在牵制中国在印度洋活动的同时,达到维护美国在“两洋”优势战略地位的目标。

(一)美国积极将印度纳入其“印太”安全体系,打造成美国的战略支点

“印度洋—太平洋”安全体系将印度洋和太平洋二者有机整合成一个新的战略视角,凸显了美国对印度崛起的重视,反映了美国地缘思维的演变。美、印战略利益诉求趋同,“印太”地缘政治正成为美印防务关系发展新的推动力,美、印在作战互通性、防务能力等方面不断强化,相互融合性不断增强。为此,特朗普政府对印度和印度洋地区的战略投入与重视不断加深:积极支持印度军事能力建设,为美国军工企业向印度出口先进武器系统打开通道;在战略对话上印度已被美国定位为“重大防务合作伙伴国”,特朗普将美印关系上升到与美日和美澳传统盟友关系相当的层次。

2017年9月,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访问印度。这是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内阁高官首次访问印度。马蒂斯此行是推进落实两国间的军售。印度采购美国“海上卫士”无人机事宜成为马蒂斯此行的重中之重。该型机是全球最先进的海上侦察无人机,通过远程操控,“海上卫士”能有效监控中国舰艇的活动。在2016年年底,美国确认了印度获得“重大防务合作伙伴”地位,使印度有资格采购高度敏感的美国防务系统装备。这也是印度获得“重大防务合作伙伴”地位后首次对美的重大采购,也成为美国首次向非北约成员国出售“海上卫士”无人机。另外,印度还希望引进美国的“复仇者”无人机,采购总价值可能高达80亿美元。2017年10月,国务卿蒂勒森发表公开演讲,极力推销美印日澳等国大联盟,公开向外界表明了美国要构建印太地区国家大联盟的战略方向。

特朗普政府试图在东南亚地区建立一个以美国为首、以盟友和伙伴国为主干的制约中国的联合阵线,积极通过联合巡航等方式不断对中国施压,推动某些国家在南海问题上采取更加偏向东盟的立场,以增加应对中国的筹码,增大南海问题与其他涉华敏感问题的联动性,包括在与中国进行经贸谈判时打“南海牌”,以迫使中国在某些问题上让步。

进一步加强多边安全合作,坚持以利益界定威胁。特朗普政府强化若干多边和双边安全合作,强化美国对印太地区主导地位。同时也使中国南海成为中国周边国家作为各自对华战略调整的切入点,为中国的周边国家发展军事、高调介入南海事务提供了“合适”的借口。

(二)印度积极呼应美国“印太”安全体系,以提升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美国已经在经济与安全等领域构筑了防范中国的一整套体系。中、美两国在政治、安全、经贸、外交、南海以及地区热点问题上的竞争与博弈持续呈现更为激烈的态势。遏制中国崛起已成为特朗普政府的共识。

2018年8月,美国国务院发表“美国在印太区域的安全合作”情况说明书,明确提出以确保海上与空中自由为主的五大具体目标。以共同打造一个符合美国意志与利益的所谓的自由、开放、包容、法治的“印度洋—太平洋”安全新秩序。11月,《东亚和太平洋联合地区战略》正式出台,重点阐述美国在印太地区的三大优先事项,支持基于规则的印太地区秩序,确保印太地区的政治与安全框架能强化东盟的核心地位、且能够包容美国;加强现有地区联盟关系,与地区伙伴国一道应对中国对国际秩序的直接挑战,为伙伴国在自力更生的道路上提供帮助,并加强与包括印度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安全伙伴关系以平衡中国的影响力。

特朗普政府还将《东南亚海事安全倡议》更名为《印太海事安全倡议》,同时将该协议的有效期限延长至2023财年底,并把印度纳入协议覆盖国家,旨在扩大协议适用范围、扩展与印太地区国家的海洋合作共识、降低针对性海洋军事防卫内涵、加强对印太地区国家的海事安全援助,对抗中国海军在西太平洋地区不断延伸的影响力。

三、不断强化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扩大美国海军作战范围

2018年5月底,美国正式将太平洋司令部更名为“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美国将印太地区作为整体,加大推行由海向陆的战略力度。形成关岛、澳大利亚达尔文港和印度洋中部的迪戈加西亚岛三地颇具进攻性的V型威慑,成为美国“印度洋—太平洋”安全体系推进的重要成果,标志着印度洋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显著上升。

美国在印太地区军事存在的大致轮廓与结构已经形成,特朗普执政以来更呈现一种战略稳定态势。特朗普政府新海洋政策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积极试图构建以美国为首,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为合作中心的次区域菱形安全战略架构,即在东部以日本为战略支点、在西部以印度为战略支点、在南部以澳大利亚为战略支点,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形成战略竞争态势,通过强化与盟友和伙伴国的军事合作达到强化海上安全的战略目标,从而实现美国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遏制和围堵中国海上力量发展及影响力的战略意图。

无论是在何时,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建筑时都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当地的生态环境,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和当地的环境相适应,一般情况下,外观设计用到的材料都来源于当地,这样可以更加贴近该地的人文地理、文化和民族色彩,因为建筑物的外观不应该脱离当地的文化,而且,建筑外观的设计还应该展现该城市的历史文化,做到与当地环境相协调,才能够为这个城市的发展锦上添花。

简而言之,特朗普政府战略意图就是要打通太平洋和印度洋战略纵深,使“印度洋—太平洋”连为一体,扩展美国的战略发展空间,强制性扭转目前渐显不利于美国的国际格局,进一步重塑有利于美国的利益分配规则和亚太地区秩序,遏制中国的海上崛起。为此,美国主要采取以下几个关键路径全方位遏阻中国。

(一)利用南海问题不断挑衅中国

特朗普政府的南海政策是美国“印度洋—太平洋”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特朗普上台以来在南海地区强硬“巡航”挑衅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保持一定政策延续性的同时,继续强调“以规则为基础”的地区秩序、加大所谓“航行自由”行动频率、针对所谓“灰色区域”问题加强对华制衡。加强海上安全合作, 积极拉拢盟友和伙伴加入“航行自由”行动,实质性战略互动明显加强,推动“航行自由行动”常态化,不断提升美国军力部署的预置性、灵活性、坚韧性和威胁性,以彰显美军在南海地区军事存在,为美国后续强化在南海的军力存在造势,使南海地区紧张气氛陡然上升。

(二)全方位对中国持强硬态度,遏制中国崛起

与美国积极炒作“印度洋—太平洋”概念相呼应,印度将“印太”地区作为平衡中国在印度洋影响的“遏制”有利时机,并以此作为提升印度世界大国地位的重要手段,借机提高印度在国际与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印度积极支持和不遗余力地策应美国的“印度洋—太平洋”安全体系,并积极强化与美国的双边安全合作关系;同时,借机强化和扩大印度在印度洋沿岸的军事存在,强化与中国的竞争。

②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满足小微企业认定标准的企业,企业所得税税率20%;财税〔2015〕34号、〔2015〕99号规定:“自2015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起,对年所得30万以下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继续彰显“美国优先、美国第一”的对外政策逻辑

在特朗普政府新海洋政策中,印度被视为起到“支点”作用的关键角色,基于两国在印太战略上共识不断增强,两国防务合作逐步得到深化与加强,2018年9月举行了双边“2+2会谈”(双方外长+防长),受印度计划从俄采购S-400防空导弹系统等因素影响,几经推迟的美印首次“2+2会谈”最终得以在新德里成功举行。印、美在此次会谈中取得3项“重大进展”:一是两国同意建立热线,并签署《通信兼容性和安全协议》;二是强化反恐合作,两国同意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威胁;三是互寻战略支撑,双方同意将共同促进“印度洋-太平洋”安全机制的实体化。美、印“2+2会谈”成功举办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美印双边防务合作进入了一个历史新阶段。

(四)投入财力支持地区伙伴进行能力建设抵御“中国威胁”

特朗普开展一系列军事行动的战略意图是改变中国南海政策的态势。为应对中国快速发展的军事力量,美国国防部正在考虑向东亚部署美国快速反应部队的重要组成之一的海军陆战队远征队。这是继《国防战略报告》公布以来,国防部加强美军亚洲存在的首批具体步骤,也成为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一部分,以提高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战斗力,应对中国的崛起,反制中国与日俱增的影响力。

乙肝病毒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据报道,全世界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约4亿人,每年约有600万人死于与乙肝相关的疾病。我国是乙肝病毒高流行和高发病区域之一,约有1.2亿HBV携带者,其中约50%来源于母胎垂直传播。据报道,目前我国生育期妇女乙肝病毒感染比率高达8.16%[1]。在我们的研究中,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孕妇中乙肝病毒携带者占8.22%,与人群中携带率基本相符。

三、“印太”安全体系的不确定性与局限性并存

到目前为止,美国积极主导构建的“印太”安全体系仍处于成型之中,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和局限性:

第一,由于在“印太”地缘概念与战略目的上的差异,美国以共同价值和共享观念构建“印太”安全体系面临巨大困难。

第二,美印日澳四国更多地追求各自利益导致相互依赖具有较大的松散性,四国战略互动与合作存在“集体行动困境”,影响着美国与其它盟国及伙伴之间的战略目标与合作效果,并制约和拖累“印太”安全体系的进程[6]

第三,出于“世界一流大国”的战略需求和在印度洋建立排他性秩序的战略目标,印度对由美国主导的“印太”安全体系存在着一定的可变性与可塑性,印度的暧昧态度与战略走向成为美国“印太”安全体系成功的关键,也是美国“印太”安全体系中的最大变量[7]。而美国在印度洋地区缺少正式的同盟国,难以有效地支持美国的战略延伸。

第四,美国希望合作伙伴特别是盟友更多地分担海上安全合作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盟友及相关国家对美国在安全上的依赖度,也降低了美国的信任度[8]

记者毕竟是记者,遇到冷场和尴尬的情况,知道如何巧妙化解。周围的人听见记者换了一种说法对牛黄丸说,看得出来这位英雄是一个很低调的人,你见义勇为的行为,值得全市人民好好学习!还请英雄简单谈谈今后如果再遇到类似事情发生,你还会挺身而出吗?

上人梯验算以从上至下为单立杆进行验算,立杆纵距1.5m,横距1.2m,脚手架步距1.2m。预埋钢板水平间距L1=1.2m,每层5个,竖向间距为H1=3h=3.6m,共 12层。

第五,美国“印太”安全体系是针对中国崛起的排他性制度制衡,未来美国“印太”安全体系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中国是否会被地区视为“共同威胁”。

第六,美国加紧推进“印太”安全体系,地区安全主导权竞逐加剧,大国地缘博弈更趋复杂,并导致全球治理供求失衡加剧,“美国优先”令全球治理供给减少、赤字凸显[9]

尽管特朗普的“印度洋—太平洋”安全体系尚处于起步与不断充实之阶段,且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和战略模糊性。但其战略意图逐步明晰,“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将成为特朗普力推的一个重点区域,在“印度洋—太平洋”安全体系构建进程中,遏制与围堵中国已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主旋律,

美国对华策略呈更为强硬的全方位态势,进一步对冲和削弱了中国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政治、安全与经济影响力,进一步强化了美国与亚洲盟国和其他国家海上合作,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在“两洋”地区的影响力与凝聚力,使中国崛起将面临更为复杂与艰难的局面。

美国“印太”安全体系构建已经对中国安全环境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地缘影响,导致中国所面临的地区安全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美国与中国的战略竞争将进一步长期化、复杂化和激烈化,中国海上力量发展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中国海上力量建设将更为艰辛:“制衡中国崛起”已成为特朗普政府构建“印—太”安全体系主要战略目标,直接增加了中国崛起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中国的崛起将不得不面临更为严峻的海上挑战,特朗普政府在继续维护美国全球海洋优势地位的同时形成对华全方位、多维度牵制中国的行动,中国海上战略通道与贸易航线的安全风险将不得不上升。

3.3 本研究的临床意义 心理理论是儿童重要的社会技能之一,而愿望和信念理解又是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中的两项重要能力。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障碍与其心理理论缺失有很大关系。本研究显示智龄在3~5岁的孤独症儿童能理解愿望,却在信念推理与错误信念理解方面存在困难。这说明对智龄较小的孤独症来说愿望理解更容易。因此,在临床康复训练时,应该针对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自身发展的特点,从愿望理解方面着手,训练儿童区分自己和他人的愿望,了解愿望-情绪-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训练儿童对信念的理解。

因此,中国对美国借“印度洋—太平洋”之名、行遏制中国之实应保持高度警惕,应尽早做好战略上的应对准备,防范美国“印太”安全体系对中国在地区安全与经济合作上的不利影响。继续强化与东盟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巩固中国在南海地区已形成的战略优势,通过大力支持以东盟为主的亚太多边机制建设,削弱以美国为主的印太机制。通过改善与印度、日本及澳大利亚的双边关系,积极发展与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双边关系,不断提升中印、中澳关系的质量,实现瓦解美国的“印太”集结。同时,中国应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强化与缅甸的战略合作,形成通往印度洋新的战略通道;积极布局和不断完善中国海上战略支点的建设,不断拓展中国新的出海口,以有效保障中国的海上安全。

而且,中国必须高度警惕,积极应对美国在南海地区的一系列挑战,早做各种应对准备,采取有效措施和实际行动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

参考文献:

[1]苗吉.“印太”视角下的日印关系[J].当代世界,2019(2).

[2]梁芳.美国推“印度洋-太平洋”构想,到底想干什么[N].环球时报,2017-11-28(11)

[3]吴敏文. “印太战略”将何去何从[N]. 中国青年报,2018-02-22(5).

[4]夏立平.论21世纪美国亚太海权联盟体系[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5]郭伟民,卢周.美日在印太投700亿基建援助[N].环球时报,2018-11-14(4).

[6]朱翠萍.“印太”: 概念阐释 实施的局限性与战略走势[J].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18(5).

[7]贺凯.美国印太战略实质与中国的制度制衡[J].现代国际关系,2019(1).

[8]胡波.改善中美海上战略互动的路径在哪[N].环球时报,2019-02-27(10).

[9]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课题组.世界大变局深刻复杂[J].现代国际关系,2019(1).

Trend of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s "Indo -Pacific "Security System and Its Geographical Impact

Hu Zhiyong

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has been actively focusing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ndian Ocean-Pacific" security system to accelerate and deepen its involvement in the "Indian Ocean-Pacific" region, strengthen the maritime cooperation among alliances, enhance India's position and role in the "Indian-Pacific" system, and constantly expand its maritime interests. All-round and multi-dimensional restraint of China's actions in order to continue to maintain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global sea. Trump government's "Indo-Pacific" security framework directly increases the uncertainty and complexity of China's rise, which makes China face extremely adverse geographic impact.

Key words : the United States; "Indo-Pacific" policy; security system

中图分类号: D73/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381(2019)04-0105-07

收稿日期: 2019-04-30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海洋治理体系构建研究”(项目批准号:17ZDA17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胡志勇,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祖杰

标签:;  ;  ;  ;  

特朗普政府“印太”安全体系走向及其地缘影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