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震惊了世界?读两本关于十月革命的书_十月革命论文

是什么震惊了世界?读两本关于十月革命的书_十月革命论文

是什么震撼世界?——读两本关于十月革命的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的书论文,两本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九一七年,当震动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时,有两个外国人,以两种不同的处境和角度,对革命进行了两种不同的观察。这两个外国人,一个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活动家罗莎·卢森堡,另一个则是来自美国的记者约翰·里德。当时的卢森堡,正被关押在德国布勒斯第监狱中,布尔什维克单独夺取政权的消息立即引起了她密切的关注。可是,由于处境特殊,她只能通过送到狱中的报刊,对革命进行远距离的观察与思考,结果便写下了那篇后来引起大争议的《论俄国革命》。

与卢森堡远离革命相反,来自大洋彼岸的约翰·里德,此时却正奔忙在革命的漩涡之中。作为革命的旁观者、记录者,里德出入于革命指挥中心斯莫尔尼宫,并在那次著名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亲眼目睹了新政权的诞生和旧政权的灭亡。他匆匆疾走在布满了武装的工人和水兵的街道上,不时将那些撒落在地的传单拾起,有时则冒着危险,将那些刚贴上去的宣言、公告和他所宝爱的招贴画一同揭下来,作为他报道革命的依据。他还在那种特殊时候采访了他所遇到的工人、士兵,以及那些被匆忙派到新岗位上去的神色疲惫却情绪激昂的布尔什维克领袖……为此,他也写了一本书,一本跟他所记录和报道的事件同样震动世界的书——《震撼世界的十天》。

两个不同的人,写的两本不同的书,结果遭遇也是两种不同的命运。

卢森堡的书,因为包含了一些对十月革命的批评性意见而被她的党内同志们认为不宜发表,加之这篇据说是还没有最后修定的手稿,在卢森堡出狱后又一直没有机会对之进行修改,所以它在卢森堡生前就未能出版面世。直到一九二二年(一说是一九二一年,存疑),即卢森堡遇害三年后,才由保尔·列维第一次以小册子的形式公开出版,题目为《俄国革命。批判的评价》。小册子一问世就引起激烈争论,蔡特金和瓦尔斯基为此曾发表声明,指责列维违背了卢森堡的意愿,并说卢森堡早在出狱后就已改变了对十月革命的看法云云。一九二二年二月,列宁在《政论家的短评》中指责列维“再版了罗莎·卢森堡的那些恰恰犯过错误的著作”,并在总结卢森堡的错误时特地指出她“一九一八年在监狱里所写的著作中犯过错误”。一九三一年,斯大林在《致〈无产阶级革命〉杂志编辑部的信》中,对卢森堡进行了严厉的指斥,由此定下了评价卢森堡的基调。之后,《论俄国革命》便一直被当作卢森堡反对十月革命的罪状,在国际共运中备受冷落和批判。

与之相反,约翰·里德的书,作为世界上第一本详尽记述十月革命的历史性文献,却以其丰富、翔实的资料和对革命生动、直观的近距离写生,一出版就引起轰动,连连再版。一九二○年,列宁亲自为该书新的美国版作序,使这本书更是锦上添花。自此,里德名播天下,成为蜚声世界的著名记者。之后,随着里德的思想渐趋激进,他开始受到美国当局的迫害,至少被捕了二十次。一九一九年,里德重返俄国,参加了第三国际的工作,不久染上伤寒,于一九二○年不幸病逝于莫斯科。而他的书在俄国也同样受到欢迎,从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三○年,其俄译本竟连印十一版之多!

在以后长长的岁月里,两本书的命运再度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里德的书因为记录了托洛茨基在十月革命中的突出活动,进入三十年代后便遭到冷遇,不再出版。再之后,随着它自身新闻价值的衰减、丧失,渐渐变得不那么引人注目了。而卢森堡的文章,虽然也曾在很长的时间里备受冷落和指责,但随着苏联革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暴露出来的问题,特别是在民主方面暴路出来的严重缺陷,卢森堡当年的许多担心和批评反而显出了预见和价值。于是,《论俄国革命》逐渐引起研究者的重视,进而更成为卢森堡研究热中一个倍受关注的“焦点”。

如今,当历史的风雨云烟都已消散殆尽,昔日的偏见和喧嚷已不再是我们分析与思考的障碍时,再来客观地看待这两本书便不难发现,卢森堡的《论俄国革命》固然以它独到的观察和敏锐而深刻的分析发人深省,而里德《震撼世界的十天》也同样以它独特的史料价值而继续给我们予丰富、有益的启迪。尤其是它对十月革命所作的那种现场记录和直观报道,更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因为,正是这样的记录和报道,为历史留下了一个完整的、处于始发状态的“革命标本”,使我们至今仍能从它那生动、逼人的鲜活气息中,感受到革命强烈的震撼和冲击。

大凡革命初起之时,无不带有一种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它那睥睨一切,荡涤一切的英雄气概和理想主义激情,常令人为之而兴奋激动、欢欣鼓舞。翻开里德收录在书中那些由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所颁布的条例、法令、宣言、公告,我们首先感受到的就是这样一股奔涌激荡、锐不可挡的气势和精神,如关于《俄国各族人民权利宣言》(其中宣告新生的俄国将是各族人民自愿结成的联盟!),关于《一切军人权力平等的法令》(其中宣告取消军队中一切官级、官衔和与之相应的特权及服装差别),关于《取消公民等级和公民衔的法令》,关于一无例外地降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薪金的法令(法令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最高薪金为每月五百卢布),关于罢免苏维埃人民代表的法令(宣称对一切不称职的苏维埃代表可以随时撤换和罢免),关于建立“工人监督”的条例,以及关于放弃沙俄时代签署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的宣言等等,等等,这些猛锐而激进的法令、条例,一下子就把革命的基调与旋律迫不及待地提升到它最崇高的理想上,因而使十月革命一开始就显示出它那与众不同的气势与追求,显示出它那鲜明的、独具一格的无产阶级平民革命的性质与特点!它表明,这个被称之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将是一个在(被“彻底砸碎”的)旧国家机器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崭新的国家!一个由普通的工人、农民去执掌政权的新型国家!一个——像列宁所宣称的那样——比虚假的资产阶级民主高出千百倍的无产阶级民主国家!它不仅是自由、平等的,而且还将是公正、廉洁而富有效率的!

——可以想见,当欧洲的工人组织还在为他们的集会常常租不到房子而苦恼发愁时,当共产主义的思想和运动还在被各国的官方政府当着瘟疫一般严加防范,许多国家的共产党人还不得不在秘密的地下斗争中忍受着政府当局的盯梢、迫害、逮捕和镇压,有的甚至还被迫流亡国外,过着居无定所,朝不保夕的亡命生涯时,十月革命的胜利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激奋、鼓舞、欣慰和期待啊!

——也可以想见,当工业化的强劲步伐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原有国际关系的格局和面貌,旧的世界秩序正在日益加剧的殖民掠夺和民族冲突中濒临瓦解,一向自恃先进的西方列强也在世界大战造成的饥锇、失业和经济衰退以及由此而愈益加剧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动荡中焦头烂额,一筹莫展时,十月革命以其激进的理想和暴烈的手段而在旧的国家关系、社会阶级关系和社会财产关系上所拉开的变革,又怎么不使保守的欧洲和裂变着的整个世界而为之震撼颤慄,惶恐不安呢?

是的,革命需要理想,需要激情,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奋勇向前的进取精神!任何革命,一旦失去变革的冲动和理想的活力,就难免会瘫软、完结!而恰恰是这一点,往往成为许多革命走向衰落乃至败亡的薄弱点。正像流通中的货币会因为磨损而变得不足值一样,革命的精神和锋芒在其发展过程中,如不注意给予必要的调理和养护,也常常会钝化、衰减乃至变质!另一方面,就如同一出戏不可能每一幕都是高潮一样,革命在发展中也不可能永远都保持同样高吭、激昂的音调。革命是有张有弛,有缓有急的,在发展过程中,它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调式转换,会面临从一个重心转向另一个重心的情况。特别是当激动人心的高潮过去之后,当大刀阔斧的锐猛变革转向那些循序渐进,具体而微的建设,日常琐碎、凡庸无奇的工作代替了慷慨激昂的英雄行为时,如何恰当地调整革命的张力,寓崇高于卑俗地将革命的精神和传统保持下去,贯串下去,就成了革命能否继续进行的关键问题。

一九二三年,也就是在十月革命已经胜利五周年之后,因为严重的脑血管硬化而不得不往院疗养的列宁,出于对自己将可能不久于人世的担心,口授了一批具有价值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列宁对十月革命后出现的某些停滞现象表示了极大的不满和担忧,强调了把革命开始的各项变革继续坚持下去的重要性,并据此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设想。经过五年的观察和实践,列宁不安地发现,十月革命所提倡的许多“好的东西”,由于革命进展的速度太快,结果在事实上还“只是被匆忙抓起”,没有“经过检查和考验”,因而也就还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体会”和“巩固”。基于此,列宁要求注意检查“我们的前进步骤,这种步骤我们每小时都在倡导,每分钟都在实行,而后来每秒钟都在证明其不扎实,不可靠和没有被理解。”(《列宁选集》第四卷,699页)于是,在现实生活中就出现了这样的矛盾:一方面是在重大社会关系上的“极端革命”、“迅速跃进”,另一方面则是在诸如办公的手续、形式和礼节等等这样一些极次要、极微小的变革上缩手缩脚,因循守旧;一方面是以盖世的勇敢精神发动了具有伟大世界历史意义的革命,另一方面却在一些微乎其微的问题上出现了害怕极小改变的心理!——伟大的革命与微小的变革脱节!当刚利的刀锋被柔绵的丝缕软化,革命的犁头只是在稀薄的浅表层愉快地翻耕时,再深刻广泛的革命也难免走向表面化和形式化,从而最终走向当初的标的的反面!

列宁的期望和设想没有实现。在列宁逝世之后,“全盘集体化”和“强制工业化”两次大转变之后,斯大林时代的苏联终于形成了一套以个人集权、个人专断为特征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的集权式国家体制——苏联模式!

于是,当年卢森堡仅仅凭借某种抽象的理论和逻辑推理所表达出来的那些担忧和批评,竟一语成谶,不幸言中。历史的回音壁隐隐传出了这位杰出的理论家从遥远的一端发出的那极有穿透性的预言:“自由受到了限制,国家的公共生活就是枯燥的、贫乏的、公式化的、没有成效的。”其结果只能是“公共生活逐渐消亡,几十个具有无穷无尽精力和无边无际的理想主义的党的领导指挥着和统治着,在他们中间实际上是十几个杰出人物在领导,还有一批工人中的精华不时被召集来开会,聆听领袖的演说并为之鼓掌,一致同意提出来的决议……”

于是,革命就仿佛掉进了一个巨大的历史悖论中,经过几十年的回旋运动之后,在革命无情摧毁的废墟之上,新的等级秩序、官僚特权和各种腐败现象又重新滋生、繁衍;曾经为革命所大声疾呼过的那些关于自由、平等、公正、廉洁的美好承诺和幸福憧憬,已逐渐变成了一堆虚假的说教和空洞的宣传;当初曾令整个世界为之震撼不已的那种理想热情和革命精神早已黯淡、失落,昔日的辉煌与荣耀已经不复存在……

革命的激情是曾经震撼了世界的。那么,今后,靠什么来震撼这个世界?也许,这个世界已经从此不需要“震撼”了?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稿毕

标签:;  ;  ;  ;  

是什么震惊了世界?读两本关于十月革命的书_十月革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