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效果探讨论文_邱映云

(大竹县黄家乡卫生院 四川 大竹 635100)

【摘要】 目的:分析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实施后路手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对比观察80例于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期间进入我院骨科治疗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其中,后路组共40例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是后路手术,前路组共40例,采取的治疗方法是前路手术,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比较。结果: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对,后路组更为优越,两组VAS评分分别是(2.32±1.21)分、(4.25±2.03)分,进行比对明显后路组较低,且后路组达到了97.5%的治疗总有效率,前路组仅为80%,明显后路组较高,(P<0.05)。结论:在脊柱胸腰椎段骨折患者治疗中,后路手术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痛苦减轻,促进骨折良好愈合。

【关键词】脊柱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9-0062-02

Thoracic lumbar spine fractures treated by posterior surgery effect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Qiu Yingyun.

Dazhu yellow hometown institutes 635100 dazhu county in sichuan province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posterior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thoracic lumbar spine fracture treatment is effective. Methods Comparative observation of 80 cases from July 2015 to July 2015 into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orthopaedic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fracture of thoracic lumbar segment, the posterior group of 40 patients, the treatment is a posterior, anterior group 40 cases, treatment is taken before surgery, to compare two groups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Results two groups of indicator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ratio, superior posterior group, two groups of VAS score were (2.32±1.21), (4.25±2.03) points, compares the posterior group obviously lower, and the posterior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reached 97.5%, the road ahead group is only 80%, posterior group is higher, significantly (P<0.05). Discussion In patients with fracture of thoracolumbar spine period of treatment, the effect is remarkable, posterior surgery can relieve patients' pain and promote healing of fracture is good.

【key words】 Thoracic lumbar spine fracture;Posterior surgery;Clinical effect

脊柱骨折最容易发生的部位是胸椎与腰椎处,大多由高速度的暴力冲击所致,如车祸、高空坠落等,该骨折出现后,可能会对脊髓造成压迫,影响患者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1]。对于此疾病,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手术能够对脊髓的压迫进行解除,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正常,但手术方法较多,常见的有后路手术、前路手术、侧路手术,其中,当前临床上常用的是后路手术。为了进一步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治疗的中有效性手术方法进行分析,本次研究将在80例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分成两组后,分别施予后路手术与前路手术治疗,在比对两组手术效果的基础上证实后路手术的应用价值,现对研究进行如下呈现:

1.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此次对照观察80例因脊柱胸腰段出现骨折、于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为便于对比分析的进行,随机对80例患者进行如下分组:后路组(40例),男患者与女患者之间的比例是23:17,19岁~55岁,均值是(37±5.6)岁;前路组(40例),男患者与女患者之间的比例是24:16。18岁~55岁,均值是(38±5.3)岁。对两组患者一般性资料进行客观性比对,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均在相关临床检查下明确确诊为脊柱胸腰段骨折;(2)患者生命体征较为稳定;(3)患者没有其他部位骨折史;(4)排除合并严重内科疾病、脏器功能障碍、妊娠、哺乳期等患者;(5)排除存在手术禁忌症的患者;(6)80例患者均知晓此次研究,同意参与。

1.3 手术方法

后路组施予后路手术治疗:施予全麻,将患者姿势调整为俯卧位,将肩部、上腹部、额前垫高,让患者腹部、下胸悬空,将骨折椎体作为中心,从后正中作切口,逐层分离皮肤组织,将椎体、上下位椎板、横突、小关节等暴露出来,控制横切面的角为50至150°,矢状角控制为0°,应用椎弓根针实施探测,让钻孔进入到椎弓根四周骨壁中,应用C壁X线机监测,对患椎沿着轴向撑开进行复位,椎间隙高度达到正常后,打入固定针,对椎管实施减压,施予骨折复位与固定,给予伤口生理盐水冲洗,对引流管进行留置,缝合切口,完成治疗。

前路组施予前路手术治疗:施予全麻,调整患者姿势为仰卧位,于左侧入路作切口,逐层分离,使患椎椎体及其相邻椎体暴露出来,对患椎中后二分之三的骨质、下方椎间盘组织去除,椎管前方实施减压,对后纵韧带前方性压迫物进行清除,将受压的椎体撑开,施予复位后,实施植骨融合,并进行内固定,对引流管进行留置后,逐层缝合切口,术毕。

1.4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相关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并进行分析。(2)应用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对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进行测定,分值是0~10分,疼痛程度与分数呈正比。(3)判定两组治疗效果:“显效”:骨折全部复位,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行影像学检查未见脊柱畸形,压缩椎体恢复高度为正常高度的90%以上,脊柱后凸Cobb角在3°以下;“显效”:骨折基本恢复,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脊柱有轻微畸形,压缩椎体高度恢复为正常的60%至90%,Cobb角在3至8°之间;“无效”:骨折愈合不佳,有活动障碍出现,影响学检查脊柱畸形,压缩椎体高度、Cobb角没有明显恢复。治疗有效率是显效率与有效率的和。

1.5 数据处理

本次数据处理软件版本为SPSS20.0,本次研究,以(x-±s)代表相关计量资料;同时以“例数/百分比,(n/%)”代表文中相关计数资料,在客观比对两组观察指标的基础上,如若结果表现出显著性特征,(P<0.05)。

2.结果

2.1 对比两组相关手术指标

后路组各项相关手术指标均明显较前路组优越,(P<0.05),如表1。

3.讨论

脊柱胸腰段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病情较为紧急,且会对较大范围造成波及,如果病情较重,则可对脊髓神经造成压迫,使患者出现排尿困难、肢体僵硬等症状,对患者正常活动及生活有严重影响,如不及时施予治疗,还可导致患者残疾,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对于该骨折,最为主要的是对脊髓压迫进行解除、对骨折端实施复位,对骨折区域进行清理,从而实现恢复脊柱功能的效果[2]。当前,该疾病的治疗有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种方法,保守治疗往往难以实现理想的效果,需要长期卧床,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因此,大多数临床及患者更倾向于选择手术治疗,而依据手术入路,可将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手术分为前路手术与后路手术两种。脊柱前中柱呈站立形态,是主要的承重区域,行前路手术能够对椎管前方进行完全性减压,再进行植骨、椎体支撑等操作,能够使椎体高度恢复正常[3]。另外,前路固定的位置刚好是脊柱运动节的负重线,能促进植骨愈合,对脊柱的稳定性进行维持。但此种手术方式复杂性较高,对术者技术有较高的要求,且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损伤,术后常有明显的痛感产生,患者需要的恢复时间长。相较于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后路手术的切入角度能够对患椎进行清楚的观察,便于实施骨折复位、固定、植骨等操作的进行,手术时间相对较短,出血量少,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可使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缩短,患者的接受程度高[4]。此外,后路手术的切口位置相对隐蔽,切口更小,能够满足患者对切口美观性的要求。由此可见,在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后路手术更具应用价值,不但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可使患者痛苦减轻,而且效果显著,患者术后所需恢复时间不长,可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行有效改善。

本次研究中,后路组与前路组两组分别接受了后路手术与前路手术治疗,结果显示,后路组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较前路组优越,后路组术后VAS评分明显比前路组低,且后路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7.5%,明显较前路组的80%高,(P<0.05)。可见,相较于前路手术,后路手术效果更佳,临床应用价值更大。综上,接收到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时,临床上应该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尽量选择后路手术对患者实施治疗,以实现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使患者脊柱功能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慕志广.脊柱胸腰段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3):108-109.

[2]卢荣,陈建,赵存赛等.肌电图评价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对椎旁肌功能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8):876-878,882.

[3]吴世丞.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3):57-58.

[4]顾云峰.经皮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5):70-72.

论文作者:邱映云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31

标签:;  ;  ;  ;  ;  ;  ;  ;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效果探讨论文_邱映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