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研究进展论文_高以谦

近十年来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研究进展论文_高以谦

(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杨浦区 200090)

摘要:坐骨神经痛在我国主要采取非手术治疗,传统的针灸疗法是被广泛应用的非手术疗法之一。本文仅对近十年来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概况进行归纳整理,由于没有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还很难比较各治疗方法的优劣,但可总结出坐骨神经痛的针灸治疗呈现单纯针刺结合其它疗法进行综合治疗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坐骨神经痛;针灸疗法;综述

坐骨神经痛(sciatic)是指多种病因所致的沿坐骨神经通路的病损,腰、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西医认为坐骨神经痛是指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发生疼痛,为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1]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坐骨神经痛,按其受损部位,又分为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中医称“腰腿痛”。本病内因主要为禀赋不足、素体虚弱,加之劳累过度,或久病体虚、肝肾不足、气血耗伤,致使外邪容易乘虚入侵。现将该病近十年来的针灸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1.传统针灸治疗方法

1.1普通针刺疗法

针刺治疗在选穴时,原则上以辨证取穴和循经取穴为主。在此基础上也有医家根据多年经验选择特别的穴位进行治疗。主穴有:环跳、肾俞秩边、阳陵泉、委中、承山悬钟、夹脊穴等。对寒湿留滞者,加命门、腰阳关;脾肾不足者加足三里、太冲;瘀血阻滞者,加膈俞、阿是穴;肝胆郁热者加行间、丘墟。[2]

刘氏[3]取单刺穴经验穴,位于上肢尺骨小头与尺骨鹰嘴连线近端1/3与远端2/3交界处。针刺方法患者站立位,取对侧单刺穴右病取左,左病取右,针尖沿尺骨下缘进针,垂直进针2寸,得气后施雀啄泻法,使针感沿前臂向远端放射至手部,边行针边令患者活动患下肢,最好使其保持引起疼痛最明显的体位,留针20min。对照组循经取肾俞、秩边、委中、承山、环跳、阳陵泉等穴同样采取泻法,得气后留针20min。两组患者均隔日针刺治疗1次,以10次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3%(P<0.05)。

1.2温针灸、刺血拔罐等

坐骨神经痛属中医“痹证”范畴,主要由于正气不足,腠理不密,风、寒、湿邪乘虚侵袭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为本虚表实之证。

1.2.1温针灸

陈氏[4]等取患侧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等温针灸,主要是利用艾火温和的热力扩张治疗部位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并加速穴区组织内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炎性渗出物特别是致痛物质的吸收、转移和排泄,从而达到或加强止痛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取患侧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各穴位针刺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手法,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的针感,保持5min后,再用半截橄榄大小的艾灶插稳在针柄上点燃各施灸3-5壮。每次治疗15-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3d后再进行下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90%。

1.2.2刺血拔罐

谢氏[5]等认为刺血拔罐是治疗痹证的有效方法。采用刺血拔罐配合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50例。取阿是穴、大肠俞、秩边、环跳等,按经络辨证及疼痛部位每次治疗选用4-6穴,大肠俞、秩边、环跳用长3寸毫针,其他穴位用长2寸毫针,实证以泻法为主,虚证平补平泻,均要求得气为度。留针30min。隔日治疗1次,10d为1个疗程。在针刺结束后,选择胭窝部委中穴区域明显的紫、青色静脉,用16号三棱针点刺出血,血止拔罐。结果总有效率96%。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特殊针灸疗法

2.1电针

单氏[6]等取主穴环跳、承扶。配穴循足太阳经疼痛者加委中、承山;循足少阳经疼痛者加风市、阳陵泉;腰骶部疼痛者加次髎、腰2-5夹脊穴;久病者加足三里、肾俞。针刺得气后,每2个穴位为一组,与G6805型经穴治疗仪连接,选用连续疏密波,电压为220V,频率为4-100Hz,以患者承受能力为限,每次20min。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恢复工作者32例;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余留轻度腰部不适,恢复工作者17例;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不能恢复工作的1例,总有效率98%。

2.2耳针

张氏[7]等采用耳针加体针治疗坐骨神经痛,方法为针刺耳部坐骨神经痛的穴位压痛点与敏感点,接着在针刺委中、秩边以及阳陵泉等多个穴位。治疗结果显示利用耳针配伍体针治疗坐骨神经痛要比单一的体针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

2.3腕踝针

郭氏[8]采用腕踝针配合科学中药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坐骨神经痛,镇痛总疗效比较:腕踝针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体针组的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三组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腕踝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

2.4头针

于氏[9]等采用头针加体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坐骨神经痛,头针刺激区线:取双侧足运感区,位于头部前后正中线的中点旁开左右各1cm,向后引平行于正中线的3cm长的直线。结果显示针刺足运感区配合体针治疗起效时间短,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单纯体针治疗。

2.5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其将药物的理化刺激作用于穴位,两者最大程度地作用于机体,达到较好的效果。

夏氏[10]采用当归、红花等中药制剂或10%葡萄糖溶液20ml,加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注射液0.1mg的混合液。环跳、阳陵泉、秩边、委中、承山穴局部消毒后进针,进针后出现强烈向下放射的针感时稍向上提,将药液迅速推入,每穴3-5ml。疼痛剧烈时可用1%普鲁卡因注射液5-10ml,注射阿是穴或环跳穴。1天1次,7次为1个疗程。经治4个疗程,100例中,基本痊愈50例,显效3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

3.总结

综上所述,近十年来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方法多样,疗效明确,但仍存在一些诸如样本量小、缺少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多元化综合疗法、缺乏统一疗效评价标准等问题,这也将是今后研究坐骨神经痛的针灸治疗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黄漫,彭唯娜. 坐骨神经痛的针灸治疗[J]. 中国临床医生,2004,32(10):51-52.

[2]李岩,周震,石强等.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概况[J]. 针灸临床杂志,2007,23(2):49-50.

[3]刘媛越. 针刺单刺穴治疗坐骨神经痛40例[J]. 陕西中医,2008,29(4):483-484.

[4]陈美仁,王萍,成钢,等.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30例临床观察[J]. 中医杂志,2007,48(3):238-240.

[5]谢衡辉,郑斌. 刺血拔罐配合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50例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07,26(3):19-20.

[6]单伟,白钊. 电针治疗坐骨神经痛50例[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1):49-50.

[7]张成虎.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11):1877-1878.

基金项目:上海市“家庭医生中医药服务示范岗”项目(Jtyszyfw12)

论文作者:高以谦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7

标签:;  ;  ;  ;  ;  ;  ;  ;  

近十年来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研究进展论文_高以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