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论大国之间政治利益的博弈论文_王海翔

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论大国之间政治利益的博弈论文_王海翔

(驻马店市第二高级中学,463000)

摘要:《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寥寥298字就刻画了各种人物形象,真是“情韵并美,栩栩如生。”但是仔细阅读以后渐渐失去了平常的光彩,“权利游戏”的阴暗和大国之间博弈的残酷逐渐浮出水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呢?我们需要明确几个问题:1)郑国主权丧失了没?2)秦国思考的主要问题3)晋文公的理性对待。本文就次展开文本教材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大国博弈;政治利益;《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寥寥298字就刻画了各种人物形象。如勇于自责、善于审时度势“能屈能伸”的郑伯;明哲保身、大胆举荐“狐性”的佚之狐;利益至上、背信弃义“见利忘义”的秦穆公;隐忍冷静、高瞻远瞩“理性至上”的晋文公;当然更有沉稳敏锐、不卑不亢“豪情壮志”的烛之武。体现了丰厚的意蕴和内涵,真是“情韵并美,文采照耀。”

但是仔细阅读以后渐渐失去了平常的光彩,“权利游戏”的阴暗和大国之间博弈的残酷逐渐浮出水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呢?我们需要明确几个问题:

1)郑国主权丧失了没?

4)秦国思考的主要问题

3)晋文公的理性对待。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三个问题。

一、郑国主权丧失的问题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此句措辞还是比较委婉,事实确实很残酷“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缔结盟约,表明了郑国正式认秦国做大哥。大哥保护小弟,理所应当。但是驻扎军队,则是赤裸裸的主权的丧失。因此,郑国主权的丧失是不争的事实。

实际上,在郑国危在旦夕的形势下,也只有如此。从佚之狐的话“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的“必”字可以看出佚之狐对于当时形势的判断和对烛之武的能力的肯定。那他为什么不愿意亲自去退秦师呢?我认为这和他是郑国大臣的身份有关系。作为郑国大臣去代表郑国和秦国谈判,成功了理所当然,失败了呢?郑国再也没有和秦国谈判的余地了,只能加速郑国的灭亡。再者,君臣之间的猜疑也让佚之狐这只“老狐狸”畏手畏脚。作为君王,知道烛之武的才能却不任用他,足见他的任性和狂妄。佚之狐很有可能向郑文公举荐过烛之武,但是没有被采纳,后来就没在提起过。烛之武对此也一直愤愤不平、耿耿于怀。谨慎的佚之狐当然不会去做“使者”,失败了是一具尸体;成功了,有可能是全家的尸体。郑文公会不会认为他和秦王有勾结而图谋郑国江山呢?毕竟,秦王肯定需要一个新代言人在郑国。是谁,对于秦王不重要,但是对于郑文公而言太重要了。

而烛之武的身份是一介平民,无职无官却很有名望,绝对是最佳人选。成功了,郑文公不会顾忌;失败了,还可以国与国之间进一步的谈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这句话,我们再去深入琢磨琢磨。烛之武出城之前,一定郑文公已经和他谈好的条件:“出让部分主权”保留郑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否者,烛之武怎么敢做出这么大的许诺?

总结一句话:任你烛之武天花乱坠,我秦穆公就要一个东西:驻军都城。

二、秦国思考的问题

秦国的历代君主兢兢业业、励精图治使秦国国力蒸蒸日上,但是强大的晋国是秦国东进的最大的障碍。晋国实在是太强大了,以至于“三家分晋”后,中国才有春秋时期进入战国时期,秦国才有统一的野心和资本。晋国就像一座大山横亘在秦国东进的道路上,让秦国每一个国君寝食难安。秦国是多么想在东边有个出口啊!

正巧,重耳登位,教训郑国,拉上秦国。秦国正愁东进师出无名,何乐不为?但是马上秦国就惧怕起来,为什么?灭郑太容易,但是郑国灭了怎么办?按照大国惯例,瓜分,一国一半。但是郑国距离秦国路途遥远,守住肯定暂时能守住。但是远距离补给供应怎么办?万一晋国进攻怎么办?如此这般,不是给晋国做一顿饭吗?他重耳既在诸侯之间树立了威严又在郑国方面落下了实惠,关键是晋国国土的增加、国力的增强对秦国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秦国东进,何时才有希望?秦穆公为这次出兵,焦躁不安、夜不能寐。怎么办?怎么办?

“报,郑国使者烛之武求见,见不见,大王?”卫兵报告。

“见,看看他怎么说?”秦穆公心里肯定是这么想的。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保存郑国,与之结盟,遏制晋国,上上策。驻扎军队,徐后图之,待完全把郑国吐下去,秦国东进有望。秦穆公怎么会不快乐呢?

三、晋文公的理性对待

郑国与秦国的结盟彻底打破的“秦晋之好”的美谈,秦国也撕下来了它美丽的面纱,露出之间要东进的“獠牙”。

生气肯定生气,但是生气有用吗?没有,那就解决实际问题。首先,和秦国盟友关系不能撕破,还要继续保持。否者,自己刚刚继位,很有可能四面为敌。他可以不仁,但是我不能不义。这只是说说而已,对目前的晋文公而言需要对秦国”忍”。其次,大国不言战。不能轻易发动战争,赢了有时间也是输了,输了就有可能灭国了。六十来岁的晋文公已近不是当年热血的青年了,他坚定地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冷静对于晋文公来说,更叫睿智和老练。

分析了这三个问题,我只想说,大国之间的博弈,局势的发展好像和郑国没太大关系,更和烛之武谈笑风声地游说没有太大关系,即使烛之武结结巴巴、吞吞吐吐的说,结果也是一样。郑国不久就被灭国了。弱国无外交,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烛之武使秦师退去了吗,不但没有,还招来了军队。烛之武挽救了郑国了吗?挽救了,但是只是暂时的。这正是“大国博弈,干卿底事?”

作者简介:王海翔,男,河南人,学历本科,单位:驻马店市第二高级中学,研究方向:语文教材及语文教育。

论文作者:王海翔

论文发表刊物:《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  ;  ;  ;  ;  ;  ;  ;  

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论大国之间政治利益的博弈论文_王海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