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重在激发科学报国志向论文_武青华

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重在激发科学报国志向论文_武青华

山东聊城大学附属小学 山东 聊城 252059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宗旨和目标。在追求这个宗旨和目标的过程中,有的老师把重点放在科学知识的传授方面,有的老师把重点放在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方面,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科学报国志向的激发。本文认为,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重点应该激发小学生的科学报国的志向,把“长大要当科学家”的雄心壮志深深埋藏在孩子们人生理想追求的目标中。

一、激发小学生科学报国志向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题中应有之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中就强调:“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指出:“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那么,到底什么是科学素养呢?国际上通用的看法是,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由三个部分组成:

一是对于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化学科学以及天体科学等各个学科的知识有基本的了解,熟知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现象,解决涉及自身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二是了解各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可以运用这些方法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并通过科学探究进一步熟悉相关研究方法和过程。

三是对于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认可,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国家、社会和和民族发展的重大作用,激发起对于科学的敬畏和对于科学家的崇拜,体验到科学家是人类最值得尊敬的人,树立科学报国的志向,崇尚科学精神,不盲从权威和既成结论,更不相信迷信和歪理邪说,立志成为一名科学家。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最终都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要想获得原创性的、对人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科技成就,必须从青少年抓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尤其是当代中国,传统美德在很多社会现象上明显缺失,他国的先进理念往往又被排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在逐步确立的过程中,在“我是大明星”等娱乐至死的节目充斥各类媒体的情况下,利用小学《科学》这个主阵地,激发学生科学报国的志向,树立尊重科学、尊重科学家、科学家最伟大、长大要当科学家的理念尤为迫切。

二、榜样引导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报国志向的有效举措

毛主席曾经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并且为我们树立了雷锋、焦裕禄、钱学森等诸多榜样。习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也是强调的榜样的作用。榜样,常指一种理想人格。以某个人为榜样,就是把榜样人物同主观自我高度融合,运用榜样人物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指导支配自身的言行。以某个人为榜样,其实就是学习领会这个人的立场观点方法,使自己成为榜样人物的替身。人们常把有高风亮节,能起表率效用的人,赞誉为“榜样”,以昭示后来人传颂他、学习他。李贽在《续焚书·李善长》中写到:“其不私亲,以为天下榜样,亦大昭揭明白矣。” 陈继儒在《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中写道:“(袁可立)盖先朝之宝臣,而亦后来学士大夫出处之榜样也。”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很容易凝聚起科学报国的强大正能量。

“历史烛照时代,榜样传承精神。”小学生具有模仿力极强的年龄特征,我们多讲一讲榜样的故事,就会为他们提供追随的旗帜,也会为他们提供正视自己的镜子。向榜样看齐,汲取榜样“内在的力量”,感受他们的家国情怀、进取奉献的优秀品质和祟高精神,引导就可以引导小学生不断树立起科学报国的志向。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这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报国志向的良好契机。小学科学课程要多讲她的事迹,形成榜样的力量。

小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我们利用榜样的力量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起科学报国的志向,有利于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论文作者:武青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0

标签:;  ;  ;  ;  ;  ;  ;  ;  

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重在激发科学报国志向论文_武青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