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型针刺结合腧穴治疗气滞血瘀型月经病32例论文_拥中珍

拥中珍

(四川省甘孜州卫生学校附属医院 四川康定 626001)

【摘要】目的:在气滞血瘀型月经病患者中应用密集型针刺结合腧穴治疗,探究分析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8月—2018年8月为实验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从我院选取64例气滞血瘀型月经病患者展开分析,按照均匀分配的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将传统腧穴单纯治疗应用于对照组中,将密集型针刺结合腧穴治疗应用于观察组中,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与观察组相比较,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显效率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气滞血瘀型月经病患者中应用密集型针刺结合腧穴治疗的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可广泛应用该治疗措施。

【关键词】密集型针刺;腧穴治疗;气滞血瘀型月经病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1-0143-02

气滞血瘀型月经病,又称气滞血瘀型月经不调,属于一种常见女性月经不调症的类型,其症状主要可表现为老胀闷疼痛或黑色月经,治疗方法以活血化瘀为主。此外,其症状主要可分为痛经、月经不调、闭经以及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等,因为其分型较多,在本文中就主要从我院选取了100例气滞血瘀型月经病患者,探究分析了密集型针刺联合腧穴治疗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8月—2018年8月为实验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从我院选取64例气滞血瘀型月经病患者展开分析,按照均匀分配的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在观察组中患者的年龄介于18~4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2±6.2)岁,病程介于6个月~30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5.2±2.5)年;对照组中患者的年龄介于17~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2±6.3)岁,病程介于3个月~2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6.2±2.5)年.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两组患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气滞血瘀型月经不调主要指经行不畅,经期提前或经期滞后,并表现出不同量的色紫红、血块、胸胁乳房及小腹胀痛。气滞血瘀型痛经主要指经前或经期过程中出现小腹胀痛等,临床表现主要为胸胁乳房胀痛、月经现象为暗紫色,并存在血块等。

1.2 方法

将传统腧穴单纯治疗应用于对照组,其次患者1日针刺1次,1次持续30min,将6天作为一个疗程,完成1个疗程的治疗后间隔1天展开下一个疗程的治疗,治疗完成3个月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其中,针刺的穴位主要可包括中级、天枢、期门、太冲、合谷、而足三里、三阴交、血海、气海以及关元。具体而言,在对关元、气海、中极穴位进行针刺时,多采用连续捻转手法,促使针感由上向下进行传导,在面对血寒者时,在追加针灸治疗,而将泻法应用到其他穴位上,当月经干净1周后展开针灸治疗,1天1次。

将密集型针刺结合腧穴治疗应用于观察组,其中腧穴治疗和对照组相同,而密集型针刺的具体内容如下:(1)密集型针刺耻骨和而上缘腹直肌和棱锥肌附着位。首先,从耻骨结节连接上缘做针距约为1厘米的横向稍偏弧形进针;(2)在大腿根部后段和两侧腹股沟部的闭孔外肌耻骨和股内收肌群上以及下肢附着处做针距约为1厘米的两排进针点群;(3)在腰骶部位,即腰3椎棘突和骶4中嵴部的腰部深层肌棘突-椎板-后关节附着处做针距为2厘米的进针点群。1日1次,1次30min,将连续治疗6作为1个疗程,治疗完成3个月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1.3 评价指标

治疗效果。各种临床症状均消失,且月经恢复正常为治愈;月经基本恢复正常,但存在腰腹部不适感为显效;月经得到显著改善,但病情呈现出反复发作的情况为有效;月经不调未得到改善,且症状未减轻为无效。总显效率=显效所占比例+治愈所占比例。

1.4 统计学分析

在本论文中所涉及的数据均由版本为SPSS20.0的软件通过计算统计获得,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且采用t进行检验,计算资料采用“[n(%)]”表示,且采用χ2进行检验。当P<0.05表示对比组别将存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观察组相比较,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显效率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

3.讨论

通过深入的研究发现,脾脏、肝脏、肾脏以及任冲两脉和月经的生理以及病理均存在紧密的联系。就气滞血瘀型月经病,该病属于一种妇科常见疾病,月经周期或出血量异常是该病症的主要临床表现,症状可表现为月经前、经期过程中存在腹痛及全身症状。病因可能是器质性病变或是功能失常[1]。

在采用传统针刺穴位的情况下,可起到调节脾、肝、肾以及冲任两脉经气的作用,进而达到恢复月经正常水平的作用。而在采用全放取穴时,其任脉药穴主要为气海、关元,其发挥的作用主要为调冲血脉、理胞宫气血等,此外,由于关元和足三阴经交会,在能够发挥出调理肝脏、肾脏以及脾脏的作用,气海则可调节患者气血;而对三阴交进行穿刺的作用则主要可表现为调经[2];对足三里、血海、天枢以及合谷进行针刺的情况下,则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对太冲、期门进行针刺的作用主要可体现为疏肝理气;对中极穴位进行针刺时,其作用则可体现为调理充任和理气活血。在联合针刺上述穴位的情况下,其作用则主要可体现为活血化瘀、理气以及调理充任等。由于筋经病理改变会对静脉功能产生影响,所以极易引起相应静脉以及相关内脏发生病变,比如:少阴经筋在阴部结聚点所发生的病理性损伤,不仅会导致足少阴肾功能失调,而且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少腹疼痛和性功能障碍的情况。俞壮武[3]等人通过研究所得到的结果和本文的研究结果相似,与观察组相比较,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显效率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密集型针刺结合腧穴治疗应用于气滞血瘀型月经病患者中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泽玲,李政.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项痹-气滞血瘀型105例疗效观察[J].新疆中医药,2013,31(5):43-45.

[2]金泽,任英杰,李峰,等.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32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4(2):20-21.

[3]俞壮武.密集型针刺结合腧穴治疗气滞血瘀型月经病32例[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2):261-261.

作者简介:拥中珍(1984-),女,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人,学士学位,初级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妇科.

论文作者:拥中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密集型针刺结合腧穴治疗气滞血瘀型月经病32例论文_拥中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