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础工程后浇带吊支模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论文_岑象侯

阳江市阳东区东鹏集团建筑工程公司 广东阳江 529500

摘要:在地下基础工程后浇带施工中,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支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序,必须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有效且安全可靠的施工技术措施予以实施,确保地下室顶板后浇带的施工质量。本文对传统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后浇带吊支模施工技术。

关键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施工;施工技术

0 引言

在建筑工程中,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满足施工需要和设计要求,经常按照规范在建筑工程中设置后浇带。所谓后浇带施工方法就是在工程设计之时,对工程整体进行规划,根据不同位置的不同特点,预留出相应的部位空间裂缝,然后用钢筋混凝土进行浇筑,让各部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在施工中,认真搞清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支模施工技术问题,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很有必要。

1 工艺原理

后浇带工艺是处理特殊形状建筑的常见施工技术,具有分段施工和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后浇带吊支模施工是后浇带上下两受力钢管通过螺杆对拉传力给顶板混凝土,以支撑底模板来承受后浇带混凝土及施工的荷载,螺杆的数量是根据地下室顶板的厚度以及螺杆沿后浇带长度方向的间距计算确定(图1)。

图1 吊支模结构体系剖面图

2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吊支模安装→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模板拆除。

3 施工操作要点

3.1 准备工作

(1)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拆模前其两侧梁、板应有型钢柱进行支撑,以满足其两侧悬挑梁、板的受力要求。拆模后应对地下室顶板混凝土浇筑时流出后浇带两侧及后浇带混凝土止水铁板上的浆体进行凿除及清理,并对后浇带内钢筋进行整修。

(2)按照后浇带的宽度、厚度及长度对底模板及木楞进行设计加工,底模板与木楞应按设计间距用铁钉进行固定。

(3)底模板上按螺杆的设计数量及位置事先钻好能穿过螺杆直径的小孔。

(4)在底模板中间两木楞的两侧面钻好能穿过双股8#铅丝的小孔,铅丝孔与螺杆孔的位置对齐,用铅丝穿过底模板及木楞,铅丝的长度以能绑住后浇带顶面的受力钢管为宜。

(5)螺杆的一端先用螺母和山型卡预先和螺杆进行连接固定,螺杆的长度根据后浇带的厚度、上下受力杆件尺寸及设计余量进行确定,两端按尺寸要求设计螺杆的螺纹,螺杆中间焊接止水环,以防雨水通过螺杆与混凝土的接触面渗入至室内。

3.2 吊支模安装

(1)在后浇带顶面的两侧放置垫木,垫木采用方木或钢管,然后根据底模板螺杆孔的间距在垫木上放置受力钢管,受力钢管由两根钢管组成,并在每根钢管的两侧用铁钉或铅丝进行定位,以防钢管滑动(图2)。

(5)在后浇带顶面把螺杆全部安装就位后即可安装螺杆下端的山型卡及螺母,安装时山型卡及螺母与底模板上的木楞应保持大于受力钢管直径的距离。下端的山型卡及螺母初步固定后,受力钢管即可穿过山型卡与木楞的空间放置在山型卡上,然后拧紧螺母把受力钢管紧贴在木楞的下面,同时可把作临时固定底模板的铅丝进行拆除,待所有受力钢管全部就位后还须再紧固螺杆上下端的螺母一次。见图5、图6。

3.3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及养护

(1)后浇带吊支模完成后即可浇筑混凝土,混凝土自吊斗口或泵送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0.5m。

(2)在梁部位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在板部位使用平板振动器进行振捣,振动时应待混凝土表面泛浆后才能进行移位。

(3)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不得留有冷缝及施工缝。

(4)在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等有无移动或变形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

(5)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养护,保湿养护可采用洒水、覆盖、喷涂养护剂等方式。

(6)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3.4 模板拆除

(1)模板的拆除必须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时,方可拆除。

(2)拆模时先拧松拉杆螺母,然后拆除受力钢管。

(3)用撬杠轻轻撬动,拆下模板,已拆下的模板应通过活动架子人工传递,禁止自高处往下扔。

(4)拆模时禁止硬砸硬撬,防止损坏模板及混凝土墙体构件。

(5)拆下的模板,应及时清理干净,整齐排放,模板拆除后把外露的螺杆进行割除。

4 质量控制

(1)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3)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4)组装的模板,其组成部分的外观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5)止水螺杆两端的螺母应用力矩板手进行检测,其拧紧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

(6)后浇带结合面应为粗糙面,并应清除浮浆、松动石子。

(7)结合面处应洒水湿润,但不得积水。后浇带混凝土宜比两侧混凝土提高一级,并宜采用减少收缩的技术措施。

(8)吊支模体系施工质量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表1的规定。

5 安全措施

(1)在提升吊支模时,地下室内、外应用对讲机进行指挥。

(2)提升吊支模用的铅丝应绑扎牢固,在提升过程中,模板下方不得站人。

(3)后浇带底部的双钢管固定时应有两人配合,双钢管放置在山型卡上后,其中一人对钢管进行稳固,另一人对山型卡螺母进行紧固配合。

(4)模板提升到位后,应立即用铅丝对所吊模板紧固在后浇带顶部的双钢管上,并不得有松动。

(5)待所有后浇带底部的双钢管紧固完成检查无误后,方可对临时固定在后浇带顶部双钢管上的铅丝进行拆除。

(6)后浇带吊支模时,在地下室顶板上后浇带两侧设置警戒线。

(7)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混凝土不得在一个部位集中堆放,混凝土出料口离模板的距离不得大于500mm。

(8)模板拆除时,拆除所用工具应系在作业人员身上或置于所携带的工具袋中,不得掉落。

6 效益分析

(1)该施工技术无须搭设落地式支模架,在制作好模板后可以直接进行吊支模施工,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支模施工进度缩短近50%。

(2)传统的落地架支模施工方法中,只能使模板接触后浇带两侧的顶板混凝土,而不能给底模板施加向上的应力,故会发生因模板松动而使新浇筑的混凝土与相邻原有混凝土造成高低差和搭接不平整的现象。而吊支模结构依靠螺母的紧固力使模板与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能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故解决了这一质量通病。

(3)由于吊支模结构仅通过螺杆对拉,传力给顶板混凝土,以支撑底模板来承受后浇带混凝土及施工荷载,与传统的落地支模架相比,节省了大量的钢管、扣件周转材料费用。另外,吊支模结构施工时,操作人员较省,故大大降低了人工费用。

7 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对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的优化,采用后浇带吊支模施工技术,保证了地下室顶板后浇带的封闭前的结构安全,还减少了模板、钢管等材料的损耗,提高了钢管及模板材料的周转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后浇带吊支模施工技术,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赵纯.后浇带独立支撑施工技术浅析[J].郑铁科技.2015(05).

[2]陶伟.地下室结构后浇带施工的几点建议[J].建筑施工.2017(03).

论文作者:岑象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0

标签:;  ;  ;  ;  ;  ;  ;  ;  

浅析基础工程后浇带吊支模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论文_岑象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