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智库协同创新模式选择与实现路径论文

地方智库协同创新模式选择与实现路径

李 瑞1,2李北伟1 李 扬1

(1.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长春 130022;2.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长春 130052)

摘 要 [目的/意义] 地方新型智库建设已经进入提升自我专业化发展能力、提高智库资源的配置效率、改善智库思想市场发展环境的新时代,研究地方智库协同创新模式选择及实现路径,为地方智库协同创新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界定地方智库协同创新内涵,分析地方智库协同创新的做法与经验,探究地方智库协同创新的制约因素,提出地方智库“元素变革+组织与空间维度转变”协同创新模式。[结果/结论] 以党政复杂性决策需求为驱动力,从科学定位现代新型地方智库功能、高端智库和智库主体培育、地方智库战略联盟体构建、提档升级地方智库大数据中心、发挥党委政府的行政和地方思想市场双重调节作用等层面,提出新时代地方智库协同创新实现路径。

关键词 地方智库 协同创新 制约因素 模式选择 实现路径

0引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新型智库建设,智库已经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1]。我国地方智库主要由各级地方党政部门下属的政策研究室、党校智库、高等学校智库、社会科学院智库以及民间智库等组成[2]。作为地方党政部门决策所倚重的重要力量,其特殊性决定地方智库将是我国新型智库建设的“攻坚主战场”。然而,地方党政部门在新时代提升地方治理能力、健全地方科学决策支撑体系和增强地方软实力的进程中,地方党政部门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时效性、科学性等决策咨询需求与地方智库提供的决策咨询质量不高、时效性不强、知识创新能力不足等有效供给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表现为地方决策咨询需求与供给间的不匹配。a.从需求侧来看,地方党政部门、社会组织及公众构成了地方智库服务的主要需求主体。地方党政部门正在面向全面深化改革和国际国内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及风险性等并存的复杂问题[3],面对“多规合一”等复杂问题决策,地方党政部门需要整体的跨部门、跨区域视角来进行“顶层设计”,这使得地方党政部门由以往单个部门的决策咨询需求向新时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复杂问题的决策咨询需求转变,需求的变化需要发挥不同类型地方智库优势并协同提供有效咨询。地方社会组织和公众随着社会治理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公众参与能力的提升,越来越需要地方智库为其提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理论阐释和政策解读;b.从供给侧来看,需求主体的决策咨询需求变化,需要地方智库面对更为复杂的环境和问题来提供高质量决策咨询服务。如地方推进国企改革涉及到的问题就是复杂问题,这需要法律、经济与管理等多领域智库专家协同来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单个智库已不能有效满足当前针对复杂问题的决策咨询需求,地方智库需要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进行知识协同创新来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服务[4]。在当今的网络和大数据环境下,地方智库更需要运用现代情报理论、数据资源和数字技术对智库服务进行升级[5],以高质量创新成果满足需求主体的时效性、风险性、科学性、预见性、系统性、战略性等多样化的决策咨询服务需求,在有效供给与新需求的互促互进中实现供需平衡。

2.2.2.4 ALL患者首次CR 12月个后 此阶段29份标本,MRD阳性6例,均在MRD阳性后15个月内复发;MRD阴性23例,仅3例分别在MRD阴性后5~11个月复发。MRD阳性组复发率高于阴性组(P<0.05)。MRD阳性组及MRD阴性组的RFS分别为10.0个月(0~15个月)、14.0个月(1~24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7。

对文献分析和部分地方智库的调查发现,地方单个智库提供的决策咨询服务在种类和功能上不够全面,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主体的实际需要。大力开展地方新型特色智库建设,打破地方党政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有效整合人才、情报、数字技术和大数据等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确保智库服务的有效供给,已成为新时代地方智库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1相关研究回顾

截至目前,鲜有文献对“地方智库协同创新的模式选择与实现路径”进行整体性分析。涉及的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智库协同创新的必要性、建设模式、情报服务、机制与保障措施、绩效评价、区域实践等方面。a.在智库协同创新的必要性方面,研究认为中国智库建设最大的问题是孤立性[6];智库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服务需要通过对国内外知识、人才和技术等资源的有效整合与深度汇聚,更需要跨学科和跨机构的协同研究[4];b.在建设模式方面,研究认为美国独特的“董事连锁现象”能够为智库积累丰富的社会资源,英国智库建设所采取的旋转门与传带机制促进了人才与政界的交流互动,德国智库建设更侧重研究的独立性、资金来源的多样性和研究人员的高标准;c.在情报服务方面,研究认为政府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将为智库研究提供政府方面的信息保障[7];学者们从情报学视角提出了智库决策支持信息保障协同创新机制并构建了情报服务体系基本架构[8-9];d.在机制与保障措施方面,研究认为地方智库协同创新须建立“民生导向型”目标协同机制、“利益共荣型”的资源协同机制和“功能耦合型”的组织协同机制[10];完善成果报送和发布机制,建立智库的合作与交流机制,以提升地方智库的综合水平[11]。e.在绩效评价方面,研究认为要谨防智库评价沦为官僚主义产物或被商业利益裹挟,将智库评价打造为利益相关者之间持续沟通和价值共建的互动过程[12]。f.在区域实践方面,研究认为须加强地方智库专业化建设,完善地方新型智库服务公共决策的体制机制[13];地方智库要建立大型信息数据库和数据过滤系统、筹建全国性或区域性智库协会等[14]

理论界已经重视和认同协同创新是一种提高现代组织创新绩效的有效方式[15]。国内外关于智库创新的必要性以及存在问题的研究,表明了现代新型智库发展对协同创新的迫切需求,但智库与协同创新研究鲜有交集,尤其是新时代大数据环境下,有针对性地对地方智库协同创新模式选择与实现路径的研究亟待开展。本文将从地方智库协同创新内涵的角度讨论新时代地方智库协同创新的重要意义、模式及实现路径,并构建地方智库协同创新研究的理论框架。

(2)压缩机压缩液化过程:10 m3储罐内的BOG经阀门V2、2 m3储罐内的气体经阀门V3进入压缩机加压后,经阀门V5进入10 m3储罐液相空间;当2 m3储罐压力降低时(罐内气体基本被抽空时),关闭阀门V3,打开阀门V1,继续上述压缩液化过程。

2地方智库协同创新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2.1地方智库协同创新的内涵 地方智库协同创新,是指围绕地方党政机关决策需求,依托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制度和体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共同作用,以知识、人才等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前提,以复杂决策问题研究和共同利益为基础,通过合理分工协作,以党政、高校和民间等智库的有效协同来开展智库创新资源的整合与创新主体的互动,形成地方智库协同创新能力,通过合作创新或原始创新的方式,进行专业、前瞻和客观中立的研究、攻关和集成,提升知识创新和成果产品化、政策化、市场化的转化水平,促进决策咨询需求与智库产品供给的双向融合,获取智库创新以及知识成果转化的帕累托最优效果,促进智库综合生产力的提升,保障智库高质量知识创新产品的有效供给,提高党政机关决策的科学性、实效性和战略性,推进地方智库的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地方智库协同创新的作用和意义进一步凸显,意味着地方智库协同创新模式与实现路径要有新发展、新机制和新转变。基于上文第三章国内外典型国家和地区智库协同创新所具有的共同特质,以及地方智库协同创新实践主攻方向内含的重要元素,本文认为地方智库协同创新模式应选择具有这些共同特质和重要元素进行变革和转变。基于此,本文提出“元素变革+组织与空间维度转变”的地方智库协同创新模式(如图2所示)。

图 1地方智库协同创新的内涵

从上述国家和地区智库协同创新的经验和做法来看,智库协同创新有着共同的特质:一是多个创新主体共同参与创新要素的整合。智库协同创新以党政、社科院、高校、企业、民间等多智库主体共同参与,有效整合了不同智库主体的创新要素;二是以地方共性、关键问题研究为导向。协同创新涵盖了智库的专业研究、成果应用和决策采纳等多个环节,形成一条完整的知识生产链条,并以知识价值链来衔接各个智库及其他参与主体的利益分配;三是相关智库创新要素资源的配套及流动。通过学术交流、论坛、联盟等创新平台的建立,保证了智库创新资源(技术、信息、资金、人才、管理等)的配套及跨区域、跨组织的交互式流动,实现了各类智库资源的优势互补,提高了智库创新要素资源使用效率。

3典型国家和地区智库协同创新的做法与经验

当前,协同创新已成为大力发展特色新型地方智库的战略选择[17],通过总结典型国家和地区在智库协同创新方面的做法与经验,以期为地方智库协同创新提供借鉴(如表1、表2所示)。

表 1国外典型国家智库协同创新的做法与经验

资料来源:通过相关文献整理。

表 2国内典型地区智库协同创新的做法与经验

资料来源:通过相关文献整理。

2.2地方智库协同创新的重要意义 伴随着地方科学决策进程的不断推进,智库已经成为地方“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6]。各地支持智库建设政策的实施意味着地方智库的发展全面进入提升自我专业化发展能力、提高智库资源的配置效率、改善智库思想市场发展环境的新时代,但我国地方智库的创新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地方智库协同创新的重要意义在于:对地方“软实力”增强和社会治理水平具有加速作用;对地方党政机关的科学民主法制决策具有保障作用;对提高地方智库建设水平,加快地方特色高端智库建设具有推动作用;对于贴近民众、提升民众智慧,夯实地方有效治理基石具有促进作用;对于提高地方智库思想产品生产能力,保证各类智库主体共同发展具有杠杆作用。

本文讨论的探测对象是飞行速度慢、RCS小的目标,简称“慢小目标”(Slow and Small Target,SST)。随着各类满足SST特征飞行器的快速发展和我国低空开放的迫切需求[1],SST对现代防空预警系统威胁程度越来越大。由于缺乏专用于SST的探测装备,使得目前对SST的发现概率很低。即使常规雷达信号处理能够部分检测到SST,也往往会因为杂波干扰强度大和目标回波微弱等原因[2-3],导致雷达操纵员将其误当成杂波点[4-5]。

4地方智库协同创新模式选择

4.2地方智库协同创新的实践 地方智库发展条件的差异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艰巨性,决定地方智库协同创新实践各具特色,现将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方式梳理如下:a.以建设具有地方特色新型智库为主攻方向的内蒙古社科院实践。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重大科研工程建设,以项目实施带动学科建设和智库发展并突出了民族地区特色,逐步扩大了蒙古学、草原文化学等优势学科的影响力。b.以“大数据+智库”为主攻方向的贵州实践。贵州省与中国知网联合打造了贵州大数据智库平台,平台汇聚数据、知识、专家等资源,为贵州省各级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面向具体问题的全过程精确知识服务和决策支撑。c.以地方智库联盟建设为主攻方向的吉林、山东实践。吉林省政府组建了由省委党校、社科院、吉林大学等6家成员单位的省政府智库联盟;山东省组建了由山东省社科院发起,共有50余家单位组成的山东智库联盟,联盟均致力于智库共同体建设。d.以地方智库网络体系建设为主攻方向的温州实践。温州智库网络体系框架中建设的共建共享平台是由温州的高校、媒体和企业研究机构等10家成员单位组成,形成了成员单位与温州市委政研室的信息共享、项目共建的网络体系[26]。e.以对外合作交流平台建设为主攻方向的吉林省社科院实践。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与省内多家智库机构合作打造的对外合作平台体系。

4.1.1 地方智库的专业能力亟待加强 大数据环境下,地方智库数据中心建设明显滞后,导致其不能有效支持地方党政机关数据化决策需求[21]。数据化决策的关键之一在于必须运用现代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使数据转换为支撑决策所需相关的证据[22]。为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与日益高端专业的决策咨询需求,智库需要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进行知识开发与管理来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服务[4];地方智库亟需加强专业人才吸引机制创新[23],改变地方智库中的党政智库专业化人才稀缺、高端人才分布不均、欠发达城市和市县党政机关专业人才较少的现状[11]

4.1.2 地方智库的体制机制亟需革新 当前,地方智库的体制机制障碍主要有:一是人才流动渠道不畅。地方智库间、智库与党政部门、智库与社会组织等缺乏常态化的人才流动渠道;二是地方智库与党政机关决策部门之间的联系机制不畅,如研究课题更多流向党政部门内部,民间智库并未真正参与到党政机关的决策;三是地方智库的考核评估机制不完善,智库成果报送、反馈、发布以及转化机制缺乏创新,仍需完善对地方智库成果进行第三方独立和权威的绩效考核与评估认证机制。

基于上述五种及其他地方智库协同创新实践可知,地方智库协同创新模式应内含以下五个重要元素:a.具有一定的智库协同创新价值目标。如均具有提供高质量“咨政服务”和建设地方特色新型智库的价值目标,如内蒙古社科院智库建设;b.具有运用大数据及相关技术为地方党政决策提供支持的主攻方向,如贵州大数据智库平台等;c.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智库合作联盟,如吉林、山东智库联盟;d.初步形成了多创新主体共建共享的地方智库协同创新体系,如温州智库网络体系;e.具有协同创新关联要素的配套,如吉林省社科院搭建的合作交流平台。此外,地方智库协同创新的实践还具有跨组织知识协同创新的特征,如“合作研究”是智库与政府部门、高校、社会组织及公众联合开展的典型跨组织知识协同创新实践;还具有跨区域整合各类资源的特点,如地方智库搭建的“合作交流平台”和“新型智库战略联盟”等都是为了更好的整合人才、数据、技术等资源。

另外,建筑结构设计应与外观设计相结合。一些建筑在设计中过于强调创作的新颖与美观,没有与结构设计进行有效的结合。而建筑物本身承受着巨大自重荷载与活载、扭矩、风荷载等作用力,如果没有按照建筑的结构受力特征和基本的结构技术原理进行结构设计,会导致建筑结构不稳定,从而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4.1.4 地方智库的国际视野有待开阔 地方智库对外交流是开阔现代新型地方智库国际视野的重要途径。建设地方特色高端智库既要在突出自身特色方面做足文章,又要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合作。然而,地方智库多数缺乏对外交流的历史和现实经验,地方党政和民间智库受到对外交流合作的专业性人才不足以及相关管理制度和程序上的限制,导致其缺乏对外交流合作。

图 2地方智库“元素变革 +组织与空间维度转变”的协同创新模式

4.1地方智库协同创新的制约因素

4.1.3 地方智库的思想市场尚待培育 罗纳德·科斯从经济学视角的研究认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思想市场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知识基础[24],建立地方智库的思想市场是建设我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必然选择[25]。但反观中国当前的智库思想市场,仍存在诸多内在困境。地方智库格局的“圈层结构”深刻影响着党政机关咨政系统,地方智库与决策主体间处于非对称的分布状态,行政从属导致智库思想产品供给与决策需求处在不对等的地位,尚未体现供需双方地位平等的市场属性。

“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我再次选择了蔡司50mm镜头。因为这个拳台位于健身房边缘靠墙的位置,所以我没办法用更长的焦距,那里没有足够的空间可以站得开。但场地大小的限制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它让我拍出的照片更加具有在场感。这里我用了f/2的大光圈,虚化了背景中那些不必要的细节,让画面看起来也更富有趣味。”

4.3地方智库的协同创新模式 地方智库的协同创新模式是指,一定区域内的地方智库主体发挥各自专业优势进行决策咨询问题研究及转化为政策应用,提升决策咨询服务的质和量的合作方式。其实质为合作创新的实现形式。

地方智库的协同创新,受日益高端专业的决策咨询需求和智库思想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的双重约束。因此,地方智库协同创新的实现需要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的共同作用,需要发挥党政机关的主导作用,形成地方智库协同创新明确的目标和共同愿景,给予地方智库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知识资源管理、协同创新经费投入、协同创新制度供给、现代大数据技术应用与数据库建设等多种创新要素条件的支撑,辅以地方智库协同创新文化和制度的调控,打造地方智库协同创新体系,通过动力系统、条件系统、过程系统以及各系统创新要素的整合,促使创新资源在系统内无障碍流动的相互作用与协同,构建合理的智库协同创新实现机制,达到智库开放式创新与系统创新的有机统一,实现决策咨询需求与智库思想产品有效供给的双向融合,使地方智库呈现出协同创新持续发展、动态循环的趋势(如图1所示)。

“元素变革”为地方智库协同创新五个重要元素的变革。即a.协同创新价值目标转变:以地方高端特色智库建设为目标,不断改善智库发展环境,建成特色鲜明和一流知名的地方智库;b.协同创新支撑数据化决策的攻关转向:以地方智库服务升级所需的大数据技术应用和大数据中心建设为主攻方向,全面提升数据化决策咨询服务水平;c.协同创新智库创新要素资源整合与决策咨询需求的深度融合: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制度供给,实现地方智库对复杂性问题研究与地方党政机关决策咨询需求有机结合,拓宽地方智库创新要素资源整合与决策咨询需求双向融合的广度和深度;d.协同创新主体长期共建“利益共享型”联盟体:打造以知识整合创新为目标的共同愿景,实现党政智库、高校智库、企业智库和民间智库等创新主体共建以价值目标、知识资源、组织管理为保障的联盟体;e.协同创新关联要素配套升级:重点培育具有特色优势的地方高端智库,着重培养专家型专业化人才、大数据技术人才,同时加大地方智库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力度。

“组织与空间维度转变”,即,a.充分发挥党政机关的行政和地方智库思想市场的双重驱动和资源配置作用,有效运用两手作用来全力创建地方智库协同创新体系;b.地方智库协同创新的地区聚散向纵深方向发展的转变:打造地方智库协同创新增长极,充分发挥具有特色优势的地方高端智库的集聚和扩散效应,积极参与国内外智库的合作交流,以高质量的智库思想参与到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建设。

5地方智库协同创新实现路径

为适应新时代推进我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背景下的地方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求,明确地方党政机关、各类智库等创新主体主要行为边界,有效整合智库人才、大数据及相关技术等资源,形成地方智库协同创新竞争力,地方智库协同创新的实现路径可以按照上述“元素变革+组织与空间维度转变”模式的五个元素和组织与空间两个维度展开,其变革和转变的重点为以下五个方面。

从表1中的结果来看,经典组有83.45%的识别率,说明PNN神经网络的预测功能用于方块苗文的识别是可行的。从其他分组的结果来看,130×130的样本图像大小下,实验了130像素的所有公约数分组,网格从密集到稀疏,识别率逐渐升高,10像素组达到最优,之后识别率又下降到最低,从表中看出表现最好的10像素组的识别率比经典组的识别率高4.85%,具有很可观的提升幅度,说明此种像素分类优化方案是可行的。图10中与其他两种神经网络的横向对比来看,PNN神经网络本身的识别效果是优于BP神经网络和LVQ神经网络的,通过此种优化方案,挖掘出PNN神经网络更多的识别分类潜力。

在44个核设施国家和地区中,78%国家和地区的“蓄意破坏”(Sabotage Ranking)得分上升,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安全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包括加强了核场区的实物保护,增加了内部威胁防御措施,并改进了响应能力。但应注意的是,一半以上国家和地区的“蓄意破坏”得分低于80(总分为100),这表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提升空间仍然很大。

5.1构建地方智库协同创新基础 科学定位地方智库功能,明确地方智库协同创新的领域和方向,形成地方智库协同创新基础。按照国家关于新型智库建设要求,围绕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决策咨询服务需求,抓住地方复杂性关键问题,制定智库研究计划,凝练地方智库研究选题,明确地方智库协同创新重要领域和方向,在有利于支撑智库专业能力提升的学科建设、数据中心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在有利于体制机制创新变革的智库运行机制、人才流动与资金保障管理制度、思想产品评价机制和资源互补共享机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在有利于地方思想市场环境、供求机制、制度设计等方面取得新优势。避免重复发展,重点培育地方高端智库,以实施重大智库建设工程为抓手,坚持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双加强”,推进以复杂性、战略性、针对性研究项目带动地方智库的专业化发展,突出地方特色,打造知名智库品牌,推出高质量的思想产品,形成各类智库创新主体协同攻关、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特色优势的地方智库协同创新基础。

5.2培育地方智库协同创新引擎 培育新型智库主体和创新型人才,构建协同创新文化环境,打造地方智库协同创新战略联盟体,推进智库创新要素资源整合与决策咨询需求的深度融合。一是培育新型地方智库主体和创新型人才,提升地方智库协同创新发展微观基础效能。因地适宜制定地方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指导意见和实施细则,加大对地方高端智库的管理规制创新和资金投入扶持力度,明确地方党政智库、高校智库和民间智库等智库主体的权益和地位,并为其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二是构建地方智库协同创新文化环境。要通过地方智库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创新和思想市场环境的不断完善,保障地方智库协同创新权益。要通过加强智库间的交流活动来激发创新主体协同创新意愿,推动智库创新主体建立协同创新价值观。要营造地方智库协同创新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三是提高地方智库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专业化是智库的本质特征,专业化人才的汇聚和有效管理是地方智库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深化改革和创新智库人才流动管理制度,加强智库与决策机构的双向人才流动以及省级智库人才与市县智库人才的交流互动,探索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旋转门”制度;四是要基于地方决策咨询需求的复杂性,针对地方智库发展的大数据技术、地域特色大数据中心建设和共享知识资源等来提升地方智库自我专业化发展能力,并以知识整合创新为目标,长期共建“利益共享型”地方智库联盟体。重点侧重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制度的供给,实现地方智库对复杂性问题研究与地方党政机关决策咨询需求有机结合,拓宽地方智库创新要素资源整合与决策咨询需求双向融合的广度和深度。

5.3打造地方智库协同创新平台 基于地方智库协同创新的目标、资源和组织的协同,以现代数字技术提档升级大数据中心建设,提高地方智库协同创新平台支撑力度。一是在地方党政部门建立地方智库协同创新专门管理机构(如温州决策咨询委员会),统筹制定大数据环境下地方新型智库协同创新发展战略,形成地方智库协同创新的组织体制,并以法规和管理制度形式加以保障;二是根据地区省市县智库发展水平、人才资源条件和智库信息化建设现状,加快省级智库数据中心建设以及加强市县智库数据库建设,夯实支撑地方数据化决策条件,为地方智库协同创新提供数据资源保障;三是以地方高校、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等省级科研院所的智库为依托,建设地方智库协同创新中心,使其成为地方智库协同创新源头;四是建设地方智库人才协作交流平台,建立地方常态化的人才流动机制,着重加强省市智库人才深入基层交流,形成智库人才跨部门、跨区域的充分流动。加强地方智库人才的专业化能力培养,重点加强智库专家在智库与决策机构的双向流动,提升智库专家的综合能力;五是建设数据决策信息服务平台,以地方数字政府建设和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为契机,集聚地方数字资源,打造地方智库特色专题数据库,建立大数据中心与党政机关决策部门的联系机制,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纽带,高效运用数据资源对接党政机关决策需求,发挥地方智库的民意调查研究数据汇集与分析优势,激发地方智库基于数据证据的决策咨询服务供给,提高地方智库支撑数据化决策的服务水平。

5.4丰富地方智库协同创新内涵 培育地方智库协同创新增长极,以地方高端智库建设切入参与国内外智库间合作交流,丰富地方智库协同创新的内涵与深度。地方智库建设发展所形成的地方特色优势,使其在国家和国际地区智库合作中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因此,一是要以地方智库协同创新专门管理机构为载体,实现地方智库横向与纵向的深入联合、协作、创新,推动智库专家型人才、知识资源、数字技术等协同创新要素向地方高端智库集聚。充分发挥地方培育的新型高端智库优势和人才、数据等资源优势,打造地方智库协同创新增长极;二是借助现已形成的特色优势地方智库,加强与国内、国际智库间的合作交流。如黑龙江省社科院牵头组建了东北亚智库联盟、吉林搭建了东北亚智库论坛、辽宁省组建了由辽宁大学等单位成立的“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协同创新中心”等合作交流平台[27],促进了智库专家、数据技术、知识管理等不同层面和领域的合作,形成与东北亚地区国家智库的协同创新;三是以项目管理、经费管理、创新人才管理、国际交流管理和效益评价模式的创新,营造透明的政治环境,完善智库建设机制[28-29],以丰富地方智库协同创新的内涵与深度。

5.5注入地方智库协同创新动力 发挥党政机关行政和智库思想市场双重作用,完善协同创新机制,全面提升地方智库协同创新的活力和动力。充分发挥党委及政府的行政和思想市场的双重驱动和资源配置作用,合力创建地方智库协同创新体系。一方面,参照国内外智库评价指标体系重塑地方智库考核评价体系,将地方智库协同创新能力指标作为智库成果评价、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建立相关制度,以激活地方智库人才等各类协同创新要素资源;完善各类地方智库建设的支持政策,建立和完善地方智库协同创新的人才流动管理政策、资金投入政策、数据资源共建共享政策等来激发地方智库主体的创新活力;深化与党政机关有隶属关系的地方智库的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事业单位智库的分类改革,激发各类地方智库协同创新动力;培育现代地方智库专家型人才,形成一批具有研究特色和专业化的智库创新团队,加强对智库数据分析人才的培养,保障地方智库协同创新的人才供给;完善智库投入机制,建立由党政机关牵头的地方智库协同创新专项资金,并建立地方智库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制度,积极吸纳企业等民间资本,保证地方智库协同创新的资金提供;构建高质量智库研究成果审察机制[30],完善地方智库知识产权保障制度,确保地方智库创新主体的权益。另一方面,坚持地方智库思想市场驱动,培育和发展地方智库的思想市场,构建由党委政府直接购买和委托外包等适合智库思想市场发展的供求机制,建设一批具有专业化思想产品供给能力的社科院、高校和民间等非党政机关智库,依托供求机制的逐步完善来激发非党政机关智库供给思想产品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实现地方智库协同创新成果向现实党政决策依据的转变,为地方智库协同创新注入动力。

6结束语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实施了创新驱动发展等系列重大战略。在创新驱动、数据驱动等战略背景下,智库协同创新的作用和意义进一步凸显,意味着在地方智库建设的协同创新模式和实现路径要有新方向、新模式、新机制和新转变。本文以地方智库协同创新内涵的界定为基础,针对地方智库协同创新的制约因素,借鉴国内外智库协同创新的做法与经验,提出大数据环境下地方智库“元素变革+组织与空间维度转变”协同创新模式以及实现的路径,以期有效推动大数据环境下地方智库的协同创新,从而促进现代新型地方智库建设。然而,本研究仅从地方智库协同创新模式选择和实现路径进行理论层面的探讨,尚未深入探究智库资源共享意愿、协同创新绩效提升和动力机制设计等问题,后续将在案例和实证研究中,对本文所提出的地方智库协同创新模式和实现路径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 贾 杨,朱旭峰.中国智库的独特发展道路:对国外学者研究之思辨[J].南京社会科学,2018(10):22-28.

[2] 涂华忠,宁发金,任仕暄.中国特色地方新型智库建设之路径[J].云南社会科学,2017(6):141-145.

[3] 张康之.论高度复杂性条件下的社会治理变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 (8):52-58.

[4] 耿瑞利,申 静.基于开放式创新的智库知识管理模型构建及应用[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2):121-127.

[5] 张海涛,张念祥,王 丹,等.大数据背景下智库情报的服务创新——基于协同理论视角[J].现代情报,2018,38(9):57-63.

[6] TTCSP. A Q&A with Dr.McGann on the 2012go to report and Chinese think tanks[EB/OL].[2017-02 -28].http:/ / goto-thinktank.com.

[7] 尹春梅.面向智库整合政府信息资源[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6(3): 59-61.

[8] 廉立军.特色智库决策支持信息保障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7):62-65.

[9] 李 纲,李 阳.面向决策的智库协同创新情报服务:功能定位与体系构建[J].图书与情报,2016(1):36 -43.

[10] 钟裕民,曹国平.地方智库有效协同:理论框架与实现机制—以温州地方智库为例[J]. 理论与改革,2017(2):28-35.

[11] 陈昌智,于建玮.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对策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 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86-92.

[12] 张 旭.中国智库评价体系的困境与建构反思[J]. 情报杂志,2018,37(9):15-20,57.

[13] 陈振明,黄元灿.推进地方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17(11):43-49.

[14] 刁乃莉,戴鸿绪.关于建设新型地方智库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7(6):166-170.

[15] 王 燕,刘 晗,赵连明,等.乡村振兴战略下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选择与实现路径[J].管理世界,2018(6):12-23.

[16] 张 旭.国际智库评价图谱: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演化述评[J/OL].情报理论与实践.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762.G3.20181217.0642.008.html

[17] 张康之.论高度复杂性条件下的社会治理变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 (4):52-58.

[18] 王志章.日本智库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打造高端新型智库的启示[J].思想战线,2014,40(2):144-151.

[19] 田 侃,吴 田.发挥新型智库联盟优势 推动沿边经济社会发展[J].经济纵横,2017(8):1-21.

[20] 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珠三角”与“长三角”城市党校智库合作联盟论坛暨“创新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之路”理论研讨会会议综述[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7(12):78-79.

[21] 周德禄.关于地方高端智库建设的几点思考[J].智库理论与实践,2017,2(4):52-60.

[22] 陈振明.政策科学与智库建设[J].中国行政管理,2014(5):11-15.

[23] 韩佳燕,赵 勇,赵筱媛.美国高端智库的政策专家储备及其人才吸引机制研究——以兰德公司为例[J/OL].情报杂志.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167.G3.20190311.1819.016.html

[24] 科 斯.中国改革:商品市场与思想市场的发展[J].学术界,2012(2):242-244.

[25] 任 恒.我国智库思想市场的内涵特征、运行机制及优化策略研究[J].情报杂志,2018,37(9):7-14,6.

[26] 刘 晶.开放决策、公共对话与地方治理创新--以温州特色智库体系为例[J].理论与改革,2017(2):36-45.

[27] 刘伟东.构建服务东北亚智库的信息联盟[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7(6):171-174.

[28] 孙洪敏.论中国新型智库管理模式的创新方向[J].南京社会科学,2016(2):8-15.

[29] 曹如中,梁亚丽,宋雅雯,等.智库建设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41(5):97-103.

[30] 薛 绯,曹如中,陈新明.智库研究成果审察机制构建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41(11):6-11.

Sele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ode of Local Think Tanks

Li Rui1,2 Li Beiwei1 Li Yang1

(1.School of Management,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2;2.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Jilin Engineering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52)

Abstract [Purpose /Signific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ocal think tanks has entered a new era of comprehensively enhancing the ability of self-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mproving the allocation efficiency of think tank resources and 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think tank ideological market. The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sele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ode of local think tanks,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local think tanks.[Method /Process ]Using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case analysis methods, the paper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local think tanks,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local think tanks and studies th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typical national and regional think tanks, and analyzes the restraining factors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local think tanks. In the meantime,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ode of "element change + organization and spatial dimension change" of local think tanks under the big data environment.[Result /Conclusion ]Driven by the complex decision-making needs of the of Party and govern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ath to realize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local think tanks in the new era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scientifically locating the functions of modern new local think tanks, cultivating high-end think tanks and main bodies of think tanks, building strategic alliances of local think tanks, upgrading large data centers of local think tanks, and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dual regulatory roles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Party committees and the local ideological market.

Key words local think tank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onstraints mode selection realization path

收稿日期: 2019-04-24

修回日期: 2019-05-30

作者简介: 李 瑞 (ORCID:0000-0001-5694-3743),男,1980年生,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及管理;李北伟 (ORCID:0000-0001-6869-7535),男,1963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及管理;李 扬 (ORCID:0000-0001-9406-6315),女,1994年生,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识管理。

中图分类号 G2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1965( 2019) 08-0082-08

引用格式 李 瑞,李北伟,李 扬.地方智库协同创新模式选择与实现路径[J].情报杂志,2019,38(8):82-89.

DOI 10.3969/j.issn.1002-1965.2019.08.013

(责编/校对:贺小利)

标签:;  ;  ;  ;  ;  ;  ;  

地方智库协同创新模式选择与实现路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