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对剖宫产后早期缺乳的护理实施效果探讨论文_项琼莉 通讯作者 王丹丹

【摘要】目的:探索剖宫早期产妇应用中医适宜技术的泌乳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取2019年1月至6月时间段内的100例剖宫产妇按手术顺序分组,对照组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剖宫产后采用常规母乳喂养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耳穴贴压、穴位按摩以及乳房按摩等中医适宜技术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初乳分泌时间以及产后3天的泌乳量。结果:实验组产妇初始分泌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产后3天的泌乳量分别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价值,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后实施中医技术进行护理可以有效的防止产妇出现早期缺乳,促进初乳的快速分泌,提高产后泌乳量。

【关键词】中医技术,剖宫产,泌乳量

产后泌乳是产妇神经内分泌的调节结果,然而不同的产妇其泌乳激素不同、同时产程发展以及产后情绪、身体营养等各方面也不相同,会存在部分产妇在产后缺乳的情况,尤其是剖宫产产妇在产后缺乳的情况较为多见。母乳作为婴儿成长的最佳食品,产后母乳不足很可能导致婴儿的发育与成长受到严重的影响[1]。结合中医理论进行分析,产妇产后缺乳多是因为肝郁气滞、气血两虚而导致,因此在产后针对产妇采用穴位按摩、耳穴贴压以及乳房按摩等相关中医适宜技术,可以有效的促进产妇尽早分泌乳汁,同时提高产乳量,本文将探索中医技术在改善剖宫产产妇产后缺乳方面的效果,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9年1月至6月时间段内的10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样本,最小年龄:21岁,年龄最大:38岁,平均年龄:(27.8±4.2)岁。最少孕周:36周,最大孕周:41周,平均孕周:(39.8±2.4)周,初产妇:76例,经产妇:24例。结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所有产妇均无严重的肝肾疾病,均无免疫系统疾病,均无造血系统疾病,均无乳腺疾病。所产新生儿身体健康,均可进行有效的母乳吸吮。按产妇的手术顺序进行分组各50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以及基础资料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母婴进行常规的母乳喂养方法指导,进行母乳喂养健康宣教,从而使产妇能够清楚的了解母乳的喂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保障母婴同室,使婴儿能够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按需哺乳,对所有产妇进行有细心、有耐心的指导,从而使所有的婴儿都能够有效哺乳。此外针对产妇进行常规的心里情绪护理,维持产妇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产妇的进食进行指导,引导产妇多食具有促进组织分泌的汤类食物。实验组产妇在上述护理基础之上采用中医技术护理,主要包括为产妇进行耳穴贴压、穴位按摩以及乳房按摩。

(1)耳穴贴压

在产后2h开始耳穴埋豆贴压,应用医疗胶带将王不留行籽贴于产妇耳后,在贴压以后用手轻力按压内分泌、皮质、乳腺、神门穴位,每穴按压2min,使产妇具有酸麻胀痛感时为宜,上述方法每日3次,间隔4h[2]。

(2)穴位按摩

让产妇处于端座位,然后选择产妇的膻中、乳根两个穴位进行按揉推拿,并采用滚法放松产妇相关穴位周围的肌肉,然后采用点按方法按产妇的天宗、大椎以及腧穴等相关穴位,最后运用搓法结束按摩。每穴每日按摩300次左右,上述穴位每日按摩2个流程。

(3)乳房按摩

乳房按摩于产妇产后麻醉苏醒后开始,取产妇于卧位,清洁产妇乳房涂上强生润肤油,首先在产妇乳房四周进行顺时针方向按摩,并通过指压按揉的方法刺激乳腺附近的膻中、乳根穴、中府穴。然后采用推、揉、挤、压的方法从乳房四周向乳头方向按摩,乳房按摩力度不宜过大,同时应保持按摩者手温,当产妇具有酸胀感时停止按摩,通常情况下按摩时间为30min,每日2次[3]。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产妇初始泌乳时间,同时记录产妇产后3天的泌乳情况,当产妇在喂奶结束后挤压乳房仍然有乳汁排出为量多,记3分;当产妇母乳能够充分满足婴儿需求,即每日哺乳3-5次,为量中,记2分;当产妇喂奶后乳房空虚,每日哺乳3次左右,为少量,记1分;产妇没有乳汁排出,为无泌乳状态,计0分。

1.4数据统计

统计软件运用SPASS24.0,计量:表示,检验:t,当P值低于0.05时认为数据具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实验组产妇其初乳分泌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实验组产妇产后3日内的泌乳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如下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产妇产后泌乳情况比较()

3讨论

剖宫产产后出现缺乳状况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现象,然而缺乳会严重影响婴儿的饮食和生长发育情况,因此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针对剖宫产产后的缺乳现象进行有效的改善。中医理论认为产后缺乳与产妇的泌乳素分泌、疼痛、产后情绪以及产后营养和休息状态有显著的关系。乳汁分泌是气血所生、脾胃所化、冲任调节,在剖宫产后会导致很多产妇出现血虚气降、胞脉失养,从而气行无力、津液匮乏进一步出现乳汁分泌不足的现象。采用中医适宜技术,应用耳穴贴压、穴位按摩、乳房按摩等相关中医技术进行对症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产妇的产后缺乳现象[4]。

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组产妇采用耳穴贴压、穴位按摩以及乳房按摩等相关中医技术进行治疗,产妇的初乳分泌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同时产妇在产后3天的泌乳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充分表明采用中医适宜技术针对剖宫产产妇进行护理可以针对产后缺乳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预防,并进一步提高产后产乳量。

参考文献:

[1]孙婉玲,林杨,王娇娇,崔满华. 促进乳汁分泌产品的研发及相关技术研究进展[J]. 农产品加工,2017(10):73-74+78.

[2]郭双敏. 中医适宜技术护理预防产后缺乳的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9):266-267.

[3]李兰兰,冯莺,叶君儿,裴金霞,吕凌云,朱翡翡. 耳穴贴压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影响的研究[J]. 护理研究,2016,30(04):419-422.

[4]李银宽,赵华,尤尊,谢坦,王娜. 中医循证治疗促进产妇泌乳的应用研究[J]. 中国药业,2018,27(17):83-85.

论文作者:项琼莉 通讯作者 王丹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20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

中医适宜技术对剖宫产后早期缺乳的护理实施效果探讨论文_项琼莉 通讯作者 王丹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