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中医理念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思考论文_区绮云

融合中医理念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思考论文_区绮云

广东省江门中医药学校广东 江门 529000

【摘要】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老年护理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在加大力度培养老年护理人才的过程中,应该融入中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职教集团,培养具备中医诊疗与护理思维,能开展简单有效中医诊疗护理技术的老年护理人才,为广大基层养老服务产业提供人才支撑。

【关键词】老年护理;中医;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336-02

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医疗卫生、康复护理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加大,老年护理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中医在老年人保健养生、康复以及老年病防治等方面拥有简、便、廉、验,未病先防等优势【1】。在加大力度培养老年护理人才的过程中,应该融入中医理念,利用中职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特点,培养具备中医诊疗与护理思维,能开展简单有效中医诊疗护理技术的老年护理人才,为广大基层养老服务产业提供人才支撑。

一、融合中医理念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定位以培养“高素质服务型人才”的中医药中职院校,经过前期调研、学习与实践,探索出以深化中职教改、传承中医技术、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构建职教体系、服务老年产业为宗旨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思路。

(一)深化中职教改,创新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发达国家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在上个世纪70年代前后就已经纳入正规课程,开设独立专科培养。我国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现状严重滞后于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需求,至今没有构建起完善、独立的人才培养体系【2】,尤其是老年护理专业,在大多数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中,仍然从属于护理专业,只作为一个培养方向,在中职学校则完全没有老年护理这个专业。这直接制约和影响养老服产业的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起点环节,作为一线服务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中职水平的老年护理人才市场需求量最大,人才可塑性最高,发展及适应能力好。进一步深化中职教育改革,依据市场需求调整护理(老年护理)专业培养模式,是适应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的紧迫需要。

1.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培养目标是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的逻辑起点与归宿。通过前期调研,老年护理人才应具备以下特质:一是务实性。确实能解决养老服务的综合护理与保健工作实务。二是应用性。具备较强的照护意识、照护操作技能是此类人才鲜明的标志。三是适应性。基础扎实、知识全面、服务意识强,既能胜任基础医疗护理,也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养老服务工作。四是创新性。本地区毗邻港澳,在老年护理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融合传统中医理念,又引入港澳先进经验,以国际化视角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创造性开展老年健康领域的各类工作。

2.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人才培养活动的实践规范和基本样式,是对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途径、培养方法等要素的结合概括。培养目标确定后,关键就在于教育内容、途径和方法的设计。

第一,优化课程结构。面对老龄化社会的要求,江门中医药学校致力于将中医药教育引入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在通用基础课程中加入中医护理等课程,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加入中医康复保健课程,其他基础课与选修课均围绕老年服务相关的人文与技能要求进行修订、充实,形成合力优势。课程改革坚持以老年护理服务岗位的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相应的课程内容。

第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建立完整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紧紧依托集教学、医疗、养老、科研、产业“五位一体”产教融合的“老年护理实践基地”,满足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要求。其次,实现内容和形式的渗透。内容上实现人文与护理、基础与临床、社会实践和技能培训的渗透;形式上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实行现场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创新育人机制。老年护理专业既培养专业护士又培养适应老年专科需求的护理人才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我们需选择多层次、多形式的育人机制。即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长期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计划培养与定向培养相结合。学校除积极培养专业老“多证毕业”、“多能毕业”,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保健按摩师”、“养老护理员”等相关技能考证培训。

(二)传承中医技术,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构建职教体系。

1.融合中医理念,传承中医技术

学校致力于将中医药教育引入老年护理专业,以中医护理课程为基础,突出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的理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培养具备中医老年养生、中医康复保健等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人才;为打造专业培养特色,学校还专门开设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增加学生对中医理论的认知,培养应用中医解决问题的兴趣,传承中医技术。

2.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组织在校学生志愿者以其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持续地开展助老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人力支持和智力保障,既是我国养老服务事业能够得到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有效缓解目前养老服务领域人力资源不足的一个积极措施。学校团委成立爱心天使服务队,作为从事服务老年产业的在校学生志愿组织,以服务老年产业为宗旨,立足中医护理保健服务老年健康事业,扎根社区机构,服务社会老人。同时,以建设一支训练有素精明能干的志愿队伍为目的,追求学生的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构建职教体系,服务老年产业。

学校将引入民间资本,政企校三方联合,努力打造紧紧依托集教学、医疗、养老、科研、产业“五位一体”产教融合的“老年护理实践基地”,搭建“以产业促专业、专业带产业”的老年护理专业平台,构建“产教融合、学做对接”的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使我市养老产业和老年护理人员的培养得到协同发展。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一)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意义

1.产业发展依靠人才

融合中医理念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可以促进江门五邑乃至广东地区养老产业的大发展,使之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2.传统文化传承依靠人才

在国际化联动日益频繁、江门区域经济发展走国际化路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面向老年健康服务的中医特色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创新老年健康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医文化“瑰宝”得以传承、发扬、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社会和谐依靠人才与服务

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人安度晚年,乐享简、便、廉、验的中医健康服务,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能解除发展的后顾之忧。同时,也能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与就业等问题,尤其是对贫困学生,学校力求达到培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效果,成为服务“双转移”战略的有效举措。

(二)中职人才培养需解决的难题

1.解决“生均经费”

目前由于各种原因,职业学校的“生均经费”落实不到位,导致学校发展面临资金严重不足。希望相关部门能修订制度,以制度约束的办法落实职业学校的生均经费,以解决中职学校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2.落实“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机制。

职业学校对“双师型”教师需求量大,经常需要从企业引进人才,但由于教师资格或编制的限制,导致人才流动、引进受限,目前职业学校严重缺乏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从而使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受限,职业教育发展低水平停滞。

3.企业承担起应负的责任。

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主要面向广大企业,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已经承担起本身的责任,但目前企业应负的责任落实还不到位,校企合作还有待深入。若政府制订措施,或以企业按比例出资,行业共建;或以税、费形式,对企业开征职业教育税或地方附加费,则能促使企业参与办学,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同时也能更好地解决学生实践就业的问题。

4.建立职业学校专项发展基金

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职业学校教育需要在职业化上面下大功夫、加大投入。若政府以财政支持、制度约束、政企合作等方式建立职业学校专项发展基金,以保证职业教育专业化、职业化地发展,则类似老年护理等紧缺人才的培养困局会大大改善。

5.建立优胜劣汰机制,畅通中高职衔接“立交桥。

若设定职业学校升格或降格标准,则会让办学突出、实力出众的中职学校能升格为高职或高专,能有更高的发展空间;让办学能力下滑、实力不足的高职高专降格为中职、中专,或取缔办学资格,引导职业教育优胜劣汰,良性循环。建议中高职在课程设置、学历认证、人才流动方面制定可行性措施,畅通中高职衔接“立交桥,使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并轨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宪州,谢冬梅.中医在老年健康服务中的优势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5(10):77-78.

[2]马三津,范耕新.老年服务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经验研究.

作者简介: 区绮云,女,1980年生,汉族,广东江门人,讲师,中医学博士,主要从事中职中医职教与科研。

论文作者:区绮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4

标签:;  ;  ;  ;  ;  ;  ;  ;  

融合中医理念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思考论文_区绮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