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结构问题必须引起更多的重视_资本有机构成论文

企业结构问题必须引起更多的重视_资本有机构成论文

必须更多地关注企业结构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结构论文,更多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有企业如何走出困境,重振雄风?对此人们见仁见智,提出了不少好的思路和对策。笔者认为,要化解国有企业面临的诸多矛盾和困难,固然需要采用多种手段和措施,但从企业目前运行的现状看,更多地关注企业的结构问题,更多地从企业结构角度研究问题,既是解决企业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之必需,也是促进企业实现两个转变之关键。

为什么要更多地关注和研究企业的结构问题,这个问题事关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大局,需要认真讨论,以求共识。

众所周知,目前企业经济运行状况不理想,不少企业处于困境之中。突出表现在企业效益滑坡,利润大幅度下降,亏损增加,下岗待业人员增多等等,这已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造成企业困境的原因以及走出困境的出路何在?依笔者之见,症结出在结构上,是经济总量基本平衡前提下的企业结构性矛盾所致。应该看到,近年来国内外市场需求结构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已从基本需求型向更高层次转化;出口需求由一般贸易向加工贸易转化。但我国国有企业由于受体制和社会历史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等未能做出及时调整,不适应变化了的市场需求与市场竞争的新态势,从而使供给结构与需求矛盾不断突出。现在人们议论较多的企业产销率不高问题、效益滑坡问题,如作追根究底分析,这些问题无不都贯穿着企业结构问题。以企业产销率而言,不少企业之所以产销率下降,产品积压严重,主要原因不是市场需求不足,而是产品结构不对路。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机床产品现已积压了近一年的产量,但在国内机床大量积压的同时,1994年进口机床和锻压设备19.4亿美元,已成了世界上第二大机床进口国。钢铁行业也存在类似情况,一方面中小型焊管轧机生产能力过剩,大部分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其产品严重积压;另一方面一些高档次,高附加值的钢材品种都非常紧缺,不得不靠进口解决矛盾。1996年1—8月份进口钢材中,板管之比高达70%。此类事例甚多,举不胜举。以资金而言,从总体上说资金供应量并不少,为什么企业仍感资金紧张呢?主要根子在于资金不合理占用和使用,使用效率低下。据对3.5万个企业调查统计,到9月末企业产成品积压占用资金为2324.2亿元,比1995年同期增长13.5%。报载他国积压男式衬衫15亿件,手表1000万只,自行车2000万辆,化妆品生产企业有26%产品滞销积压。与此同时,企业相互之间的拖欠又有较大幅度增加。预算内工业企业9月末应收未收款达453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相互托欠产生的根源仍在于企业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资金无法如期收回,当然会造成企业资金紧张,只得指望银行贷款来弥补差额。这种现象同样与企业结构紧密相关,是企业结构性矛盾所致。再以产品质量而言,为什么相当多的企业拿不出高档次,高品位的产品去占领市场,不少企业的产品质量一直不稳定,品种单一,可靠性能差,市场占有率低,原因之一是企业技术结构不合理,不高级。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生产不出好产品。据有关资料介绍,1993年我国企业技术装备能力达到80年代国际水平只有2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只有21.8%,其余只处于60—70年代水平。机械工业制造技术装备大体上只相当于国外60年代水平,只有少数达到或接近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水平。凡此种种,无须赘述。由此可见,企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是造成部分企业困难加大,效益下降的最大的原因,同时也从根本上制约着“两个转变”的切实推进。因此着力抓好企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环节,加大企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应该引起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

进一步的分析还表明,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特别是当一国工业发展进入成熟阶段之后,调整企业结构是势所必然,不可避免的事。纵观世界各国结构调整的演进轨迹,大多数工业化国家都经历过这种调整,产生过企业结构调整的阵痛。以日本为例,在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日本的工业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随着年均工业品供大于求局面的出现和产业技术的进步,竞争加剧,优胜劣汰力度增强,传统工业和老工业区结构重新调整,加工工业生产集中、产业重组,从而使传统工业和老工业基地的企业处境特别困难,曾出现过大面积的企业亏损,失业率上升,银行不良资产增加。这一时期日本的煤炭行业和纺织行业都曾有过全行业亏损的记录。全社会失业人数从1953年的46万人,增加到1978年124万人。又如西德,在1950年至1975年间,工业各部门的净产值构成中采矿业由8.15%降为3.64%,纺织工业由10.2%降为3%,而电气电子工业由4.49%上升到10.06%,机器制造业由7.47%上升到10.77%,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的力度很大,企业间兼并、破产、重组十分频繁。生产下降的行业职工人数减少,生产上升的行业人数增加。如采矿工业由57万人减少到24万人,鲁尔区的失业率高达7.5%;纺织工业由51万人减少到34万人,失业工人很多。这种在实现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因受消费结构的影响而发生重大变动,出现大规模产业重组,企业结构大幅度调整的趋势,是工业化过程中的必然规律,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在这个阶段出现部分企业困难,亏损增加,失业率上升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结构性原因造成的。联系我国目前的情况,部分国有企业正处在工业化过程的调整期间,特别是煤炭、纺织、森工、军工、机械一些传统产业和老工业基地正经历结构调整的阵痛,只是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企业大多“劣而不汰”,致使一些企业在产品无市场,亏损严重的情况下仍能生存下来,从而造成了目前这种困难的局面。这种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国工业推进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历史现象、必然要经历的阶段。而进行企业结构调整是适应工业现代化一般规律的要求,实现我国工业现代化目标中题中应有之意。从这个角度认识问题,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人们进行企业结构调整的自觉性。

还应该看到的是,结构调整对企业来说,不仅具有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而且目前进行调整的时机和条件均较好。主要表现在,一是近年来我们着力进行总量平衡的调整,抑制通货膨胀,降低物价涨幅,现已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使经济发展速度在回落中保持稳定增长,这为企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二是随着总量平衡基本实现,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结构问题的严重性,解决问题的紧迫性充分显示,这样易统一人们思想,上下左右形成抓结构调整的共识。三是中央继续实行财政金融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有利于形成调整企业结构的外部压力。一般来说在经济高速增长和通货膨胀时期,企业结构方面问题往往被掩盖,企业与政府也缺乏调整结构的压力和动力。适度从紧的政策会使企业彻底放弃任何幻想,扎扎实实搞结构调整。因此我们必须抓住现在的良好机遇,突出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把企业结构调整真正当作一件大事来抓。

调整、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方向和重点是什么?笔者认为,以下四个方面必须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1.调整、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

产品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也是企业的生命所在。无论是企业的改革还是发展,都必须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而要做到这一点,归根到底取决于企业能不能按市场需求变化组织生产,向消费者提供优质优良,价格适宜,适销对路能够盈利的系列产品。这就是说企业效益的提高有赖于企业产品结构的优化。产品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企业设备再先进,资产规模再大,生产的产品数量再多,也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带来经济的高效增长。

目前我国企业的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很不适应,产品积压不断增多。大量事实说明,调整、优化企业产品结构,这是企业能否走出困境,生产经营能否步入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调整、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企业经营者要牢固确立适应市场、占领市场、开拓市场的观念。应明确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衡量产品结构是否合理,关键看产品是否有市场。因此每个企业都应坚持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产品能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有专门的机构从事市场调查研究工作,建立起对市场需求变化灵敏的反应机制。要形成广泛的市场信息网络,在了解市场,准确掌握信息并加以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明确产品结构调整的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尽快组织实施,使企业发展的每一步都与市场需求分不开,每一项抉择都具有市场前景,每开发一种新产品都能占领市场。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必须十分重视农村市场的开拓。现实情况表明,不少企业都明显忽略了农村这个庞大的市场,结果大多数商品在城市市场处于饱和甚至过剩状态,销售很不理想,竞争十分激烈。而在农村市场却供应不足,很少有企业去抢占,乃至不少日用工业品时常脱销断挡。农村市场对我国工业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大力开拓农村市场是当前发挥企业生产潜力和减少产品积压的重要出路,也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

2.调整、优化企业技术结构

当前,在我国市场供求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逐步过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下,企业产品的品位高低,内在质量好坏,成本消耗多少,直接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这就对企业新技术开发应用显得更为迫切,对技术含量的要求更高级更精密,因而对企业技术结构的调整也就更紧迫更有必要性。

企业是技术进步的载体。实现我国产业技术结构现代化,离不开企业技术结构的现代化。目前我国企业的技术结构水平普遍存在“三低一少”现象,三低即企业设备的技术水平低,企业生产自动化、机械化程度低,产品技术含量低。一小即企业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小,这就严重影响企业产品结构的现代化和企业效益的提高。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快调整和优化企业的技术结构,提高企业资本的有机构成,在微观上实现资源的合理和高效配置。具体说,首先要注重搞好企业的技术改造,应用新技术改造旧设备。改造的原则要以降低能耗,物耗为中心,以主要设备为重点,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甚至是最先进最尖端的技术,力求一步到位,使其一投产就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其次在投资建设新项目和开发新产品过程中,要坚决开发和引进先进技术。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扩展企业自身的科研开发力量,积极开发和应用自己的专利产品和专利技术。在引进技术和改善技术结构的同时,必须注重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并努力使之国产化。不但要大胆引进,特别要舍得化力气消化吸收。再次要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优化企业技术结构,促使企业技术结构现代化,必须有资金投入,有相应的财力作保证。我国企业的经济实力不强,应当开拓思路,通过各种渠道筹措科技开发资金,从资金上保证企业技术结构的战略调整。

3.调整、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

各产业内企业组织结构,即企业组织规模、企业间的组织关系及构成形式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企业市场竞争活力和规模效益的高低。通过10多年的改革,我国企业的产业组织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企业的规模结构有了较大的调整。近年来建立的一些企业集团对形成规模经济,开展专业化协作很有积极意义。但从总体上说目前我国企业的组织结构还很不合理,一是在企业之间缺乏层次性分工,在同一行业大中小型企业在产品、技术构成和劳动组织形式上存在着较大同构性,相互掣肘,“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特点依然十分突出,阻碍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二是产业分散,集中度不高。由于条块分割和地区、系统局限形成了一批分散化、重复化、小型化的中小型企业,缺乏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已经建立的一些企业集团多数尚未实现真正的资本联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利益冲突和分离倾向,从而限制了企业的长期性战略投资和按分工协作原则对生产组织体系进行优化。企业规模结构的小型化、分散化对增强企业活力,获得企业的规模效益是十分不利的。调整、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实属当务之急。

调整、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其方向和重点,一是在主要的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中,应着力建立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这就必须坚决打破行业、地区界限,改组现有的行业性和行政性公司,通过行政性合并,资产重组和分层的持股结构,将产业内部分散的企业按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经济的原则,结合在统一的生产经营体系中。二是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大公司、大集团是实现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和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组织保证。要采用政策引导,择优扶持的原则,以拳头产品为龙头,以重点企业为依托,以资产联结为纽带,组建一批“航空母舰”“联合舰队”式的大公司、大集团。凡新建的大公司、大集团均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形成合理的和具有不同所有制成份极大包容性的资产组织结构。在公司式集团内,建立起总公司、分公司和子公司有机结合的科学管理机制。

按上述方向调整、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在目前完全依托尚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尚未发育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资产存量调整,显然会付出高昂的调节成本。因此调整企业组织结构,特别是在组织跨行业、地区,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的生产经营一体化和建立大公司、大集团的工作中,应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该行政划归的划归,该合并的合并,以加快调整进程,力争在短期内使主要产业在新的企业组织形态的基础上获得健康发展。

4.调整、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

企业的资本结构一般是指权益资本和长期债务在企业总资本中的比例关系。事实证明,一个企业资本的结构状况,如自有资本与负债的比例、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资本周转的时间与速度、实物资本与货币资本的比例、资本与债权的比例合理与否,往往会影响乃至决定着资本成本高低,法人治理绩效,企业破产风险大小等等,因此根据市场需求结构变动和资本运行规律的要求进行资本结构的合理调整,这是个事关企业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由于受旧体制和社会历史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制约,长期以来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重企业数量、规模,轻企业资本流动、组合;重生产性投入,轻资本运行;重增量投入,轻存量调整的现象,致使绝大多数企业资本僵滞,资本金不足,负债率高,总体资本运行增值率低。加大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力度,实现企业资本的优化、组合,这是推动企业进入市场,参与竞争,提高资本效益的必由之路。

如何调整、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根据试点企业的经验,一是增资。这是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最直接的措施,也是解决国有企业资本金不足和债务负担过重的有效手段,也是明确投资主体,建立资本金制度,促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有关部门应抓紧制订有关政策,鼓励企业建立多渠道的增补生产运营资金的机制。包括对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大量吸收非国有资本,通过资本市场,充分运用社会居民的资金,迅速扩张可支配的资本总量。国家也应建立和完善对企业资本金注入制度。如何将企业实际上缴的所得税,属地方部分的增值税、城建税等一定比例返还企业,作为国家资本金投入。将地方的财政性借款、欠缴“两金”、集中的折旧费及拨改贷本息金额转为国家资本金,允许企业提高扩旧率,进行加速扩旧,增加企业自有生产资金。还可通过清产核资,核销部分资产损失,按规定对贷款余额实行挂帐停息,以减轻企业的利息负担。二是分流。减员增效是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针对目前企业人浮于事、富余人员过多,劳动生产率过低的状况,应将人员分流作为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本运行效率的重点和难点抓。分流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开发新的生产项目,举办各类企业间的劳务输出,调剂余缺,或流向社会进入劳动力市场,参与社会调剂,还可出资鼓励职工自谋职业等。三是破产。对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企业依法实行破产,这是调整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重要举措。要加大破产的力度,并切实按照《破产法》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企业停产关门要妥善安置职工,认真清理债务,不能搞假破产,真逃债。四是兼并。相对于破产而言,兼并引起的社会震动和银行的损失较小。我们应抓住当前优势企业与困难企业差距拉大的有利时机,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兼并困难企业,使优势企业得到低成本扩张,困难企业找到最现实的归宿,使国有资产存量在流动中实现优化配置。从物质形态看,破产和兼并减少了国有企业的数量,似乎损失了国有资产;而从资产经营的角度看,实际上是堵住了国有资本亏损的“无底洞”,政府也由此摆脱了“赔本”的无限责任,使企业的资本能够相对集中并实现保值增值。

企业结构调整是项系统工程,为了确保企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真正打好企业结构调整的攻坚战,实现工作中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结合。

1.调整企业结构必须与深化改革相结合

经济体制对企业结构的形成、变化与发展起着多方面作用。正是因为目前传统体制还未得到彻底改造,其诸多弊端依然存在并发挥作用,因而现在的企业缺少调整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压力和动力,也缺少调整自身结构的内在机制。上文分析了企业出现的种种结构性矛盾,相当程度上就源于体制缺陷。由此看来调整和优化企业结构,从根本上说要靠改革来推动,靠改革来排除企业结构调整中的体制性障碍和阻力。

把调整企业结构与深化改革结合起来,首先应搞好企业自身的改革。企业是调整结构的主体,只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使企业真正成为面向市场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才能以市场的外部压力和企业内在动力两个方面,增强企业搞好自身结构调整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着力进行结构调整。其次要加强宏观调控体制改革,宏观调控应从总量调控转移到结构调整上来,要针对企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完善宏观调控手段,加大调控力度,切实解决由企业盲目建设,重复建设所造成的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化现象。集中调控力量把那些对调整企业结构具有显著作用的重点项目保上去,把该压的压下来。再次要深化市场体系改革。目前要素市场建设缓慢,规模太小,加上地方保护主义作怪,地区间、行业间市场封锁十分严重,这样企业进入市场进入资源配置活动受到了种种限制,无市场、无效益的企业资本得不到及时转移,该发展的企业资本得不到迅速扩张,资产优化重组难以顺利进行,影响和阻碍了企业结构调整。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必须重视要素市场的培育,尽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的市场体系,为企业的结构调整提供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价格是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重要机制,目前我国价格体系还不顺,各种比价不合理,这就很难摆脱由比价复归等问题所造成的企业结构调整不断失灵的困境。对此必须尽快改变主要依靠政府调价措施改革价格体系的作法,不断增强合理价格体系的市场形成机制作用,推动和促进企业结构的调整。

2.调整企业结构必须与加强企业管理相结合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包括基础管理、经营管理、资本运营管理水平的高低,与企业结构调整的进展、成效直接相关。可以这样说,即使企业有了较好的产品结构,适度的企业规模结构,合理的企业资本结构和先进的企业技术结构,但如果企业的各项管理跟不上,管理体系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不科学,再好的企业结构也出不了好的效益。现实经济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企业花大钱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却闲置不用或利用效率不高,甚至背上沉重的包袱,主要原因在于管理水平低。

加强企业管理,真正形成既和世界经济接轨又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新的企业管理制度,必须对原有的企业管理制度的进行大胆创新变革。一是管理思想创新,应着力激发创新主体(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的创新欲望,鼓励和推动创新主体不断提出创见,充分挖掘创意,这是实现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二是管理基础创新。各项基础管理的规章制度力求标准化,各项基础管理必须面向市场,各项基础管理要力求和国际惯例相一致,并又具有中国特色。三是管理机构创新。应按照现代企业的组织理论,在充分考虑企业自身规模、产品结构、工艺特点,职工素质、市场供销状况的基础上,设置决策快、指挥灵、责权明、用人少、效率高的管理机构,确保各项管理制度有效运转。四是管理方法创新。目标是实现管理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除对被称之为现代管理方法的如线性规划、统计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等再加以充实、完善外,还应根据实践发展需要,对企业文化的发展、计算机应用等方面加以创新。五是管理人才创新。企业要成功地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工程,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实现企业结构效益最大化,关键是要建立一支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素质高专业化、职业化的经营管理者群体。

3.调整企业结构必须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相结合

调整、优化企业结构,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积极培育和扶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固守传统产业,满足生产传统产品,这样的企业是走不出困境,当然也是没有出路的。从今年国内外市场变化以及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看,积极开拓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新的经济增长点,主要是指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新趋势的那些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多、市场竞争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和产品。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在充分考虑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市场容量的前提下,只有抓住这些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企业结构调整,积极促进支柱产业的发展和振兴,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企业的发展才会有潜力和强大后劲。

根据目前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动趋势,企业结构调整中应注意:一是拓展商品住宅市场,把住宅业逐步培植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生产与城乡居民住宅建设相关的产品。二是注重开发广大农民所需要的各种消费品,尤其要重视开发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所需要的各种农机具等生产资料,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生产力发展。三是为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大力气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档次。特别是注重发展名牌产品,把它作为拓展外贸的新生长点。要更努力地开拓国际市场,特别东南亚、拉美、非洲以及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等国家,使出口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有力支点。

标签:;  ;  ;  ;  ;  ;  ;  

企业结构问题必须引起更多的重视_资本有机构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