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复习课导学的策略探究论文_付志军

初中物理复习课导学的策略探究论文_付志军

付志军 四川省南充市第九中学 四川省 南充市 637000

【摘要】“复习课导学”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的一种方式。它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手段,以合作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2-149-01

在传统的复习课上,教师一般都是以梳理知识为主,将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重新罗列出来,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学生的参与度却不高,思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有些学生甚至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对此种复习类的课程无法提起兴趣,因为知识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教师在课堂上复述,无法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如何改变这种情况,让学生参与到复习活动中?课堂是教学载体,是呈现知识的主阵地,学生的大脑不是装知识的容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认识到这节课准备教学生哪些知识,重要的是考虑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尤其是复习课。很多教师认为复习课难上,主要是因为知识点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如何将这些学过的知识以新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更好地巩固与理解物理知识,正是复习课的价值所在。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化概念理解

复习课涉及的知识点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学生再次重温这些知识点时,已经失去了新鲜感与学习热情。此时创设物理情景进行复习,就能够引导学生将知识与情境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主动进入复习状态。以物理概念复习为例,物理概念最重要的是理解,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在讲解物理概念时,假如借助实验器材、视频投影以及图片等素材来创设物理情境,使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能够充分提高学生接纳知识的自觉性。更为重要的是,借助物理情境进行串联能够再现课堂活力,让学生在情境中取得学习经验,加深对于概念的理解,体验规律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电能和电功率”一节课的知识点较多,概念较容易弄混,且多数都是以综合题出现,难度较大,大量的重复性练习与被动概念,不仅无法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反而会增加负担,导致学生出现厌倦与浮躁的心理。教师在课堂上重复讲解这些概念和定理,不如借助“电能表”图片与“电灯泡发光的不同状态”演示实验,将电功、电功率串联起来进行复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归纳,同时还可加深对两个概念的理解。再如,复习“分子热运动和内能”时,因为初中生抽象概括能力有限,很难理解微观世界的分子热运动与内能,假如让学生死记硬背可获得短期记忆,但无法灵活运用。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就可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用实验、多媒体以及动画模拟等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过程中,可融入“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的知识,借助实验展开复习就能够充分唤起学生原来的记忆,以点带面,有效促进学生对这些物理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果。

二、借助实验,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

物理课堂上,有目的地设计一些物理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同时消除疑点,树立正确的物理观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一些容易产生片面认识的物理规律,开展有针对性的实验,让学生参与其中能够深化学生的认识。因此在物理复习课堂上,教师应当秉持“放手”这一原则,让学生来读,让学生去做。整节复习课都是流动的,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新的问题—尝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循环。随着课堂教学进度的不断推进及新情况的出现,教师必须及时调整复习方案。

例如,在复习“物态变化”时,涉及众多知识点,教师可设计一个综合实验,器材有烧杯、温度计、三脚架、酒精灯等。设计的实验有:①测量冰块融化时的温度,可复习关于熔化的含义、晶体熔化的条件与特点等;②引导学生观察盛有冰块的烧杯外壁的水珠,借此复习液化的含义与条件;③引导学生思考烧杯中的水怎样快速变干?由此复习汽化与蒸发等;④将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测量温度,引导学生观察在沸腾的过程中,气泡的大小变化,复习沸腾的特点、条件等;⑤把烧瓶塞塞上,往瓶中打气,结果水停止了沸腾,继续加热至沸腾,停止加热,当水不再沸腾时,将烧瓶浸人冷水中,发现水又开始沸腾了,通过实验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

上述实验使用的器材不多,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实验,自然而然就完成了系统复习,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物理知识,且学习氛围非常轻松,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将知识点串联起来。

三、理清逻辑关系,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在总复习前,多数学生的知识都是零散的,总复习阶段最为关键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以知识的整体性与系统性为着眼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带领学生将不同章节中零散、单一的知识结合起来借助分类列表与框图的形式将知识串联起来,连接成网,由此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弄清知识的前因后果,理清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理解与掌握物理知识。“知识梳理”通常需要先列好一个大纲,再逐一填补内容,随后师生一起去分析与概括,将散乱的知识整理成层次分明,能够体现知识点间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将教材变得“越来越薄”,使学生更好地记忆物理知识,同时还可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检索与迁移。

例如在复习“声现象”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本章内容概括成“振动”,实际上本章节均是围绕这个概念展开的。振动产生声音,而振动的幅度则决定响度,振动的快慢决定音调,振动材料与结构决定音色,振动是否有规律则决定其是乐音还是噪声,振动每秒超过两万次为超声波,低于20次则为次声波。如此,学生就能够系统地复习,更好地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复习物理知识其实并没有那么困难,在以后的复习课堂上借助已经构建的物理知识体系来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通过这些方式,能够充分解决物理复习课上教师讲得太多效果却不明显的问题,使复习教学变得更加有效。复习课是引导学生深化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再认知活动,是提髙教学效果的关键,只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指明方向,运用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才能够正确的提高复习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传授给学生复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复习的欲望,如此学生便能够主动参与到复习活动中,提高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曹雪勇“五环导学”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和实施[].师道教研,2019(1) :82- 83.

[2]周锌锌,高中英语语法导学案编写初探一-以一节定语丛句的语法课为例[].学周刊,2015(28) :35 -36.

论文作者:付志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9

标签:;  ;  ;  ;  ;  ;  ;  ;  

初中物理复习课导学的策略探究论文_付志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