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论文_程 瑜

程 瑜

摘要:科学是一门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个门类的综合学科,它的知识面广,学科间联系性强。在教学中,笔者从“课堂教学素材生活化”、“课堂教学形式混搭化”、“课堂教学实验新颖化”三方面论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科学课堂;有效性;策略

科学是一门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个门类的综合学科,其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体现科学本质。新编科学教材作为实现课程基本理念的载体,涉及多方面知识, 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并且在内容上力图超越学科界限,加大各学科间整合力度, 使之具较强的整体性。例如为了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教材在一节课中安排了读图、讨论、实验、观察、思考、探究、阅读、练习等学生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就非常注重灵活地使用教材,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

谈到科学,我们会想到它的严谨、神秘,以至于学生认为科学是遥不可及的。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充满着科学。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更应注重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以生活为中心,创设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的情景,将教学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相融合,经常收集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科学,接触到科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

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来?如何让课堂教学活跃起来?带着疑问我花心思认真分析教材,采用学生比较喜欢的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地激发学习热情,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并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笔者在其中穿插了一个《测胸围差》的小活动,因为我发现虽然别的教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会让学生把手放在胸前感受一下胸腔的变化,但是实际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不仅胸腔会起伏,其实很多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整个身体也在前后起伏。而《测胸围差》的小活动不仅简单可行,并且通过具体的数值,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呼吸过程中胸腔内体积的变化。这样就把比较抽象的呼吸生动化,并且我们说学知识是为了更好的用知识,在最后笔者还设计了一个小侦探的题目,让学生学以致用。笔者发现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处理,学生更容易接受。

[案例]探究:人体的呼吸是怎样进行的?

1.提出问题:人体的呼吸是怎样进行的?

先让学生亲身感受呼吸,再通过《测胸围差》的小活动让学生测出具体数值,最后对学生已学知识“一定条件下,气体体积和压强的关系”进行回顾。

小活动:测量胸围差;材料用具:软尺2. 方法步骤:(略)

2.建立假设:在具备上述知识的条件下,由学生讨论做出各种假设。(教师可以适当的指导)胸腔容积的变化导致肺内气压的变化,完成呼吸运动

3.设计实验:

通过两个小实验,呼吸运动(多媒体动画)和膈肌的模拟实验(采用可乐瓶、塑料袋,两个小气球,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

4.得出结论: 通过亲自实验,由学生自己得出呼吸运动的整个过程:肋间肌、膈肌的运动、胸廓容积的变化、肺内气压的变化、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胸腔容积变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气压缩小,气体入肺;呼气时正好相反。

5.表达与交流:

【学以致用】: 通过当“小侦探”---是“死胎” 还是“死婴”?不仅很好地回答了出生的婴儿为什么要“啼哭”,而且让学生能更加深刻的理解肺内气压的变化是气体进出的主要原因,更好的明白人体的呼吸是怎样进行的。

显然,这种做法从一定程度上与生活实际情景更贴近,学生探究的兴趣更浓厚,更易于对呼吸进行更深的学习。通过测量胸围差、膈肌的模拟实验等活动,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分析事物可以从现象到本质的规律,建立科学探究的精神品质。

二、穿插混搭艺术

“混搭”是时下很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很多节目都采用了“混搭”这种形式。我觉得这种形式也可以应用在《科学》教学中,特别是针对那些抽象难懂、枯燥无味、科学知识的教学,教师不要只局限于一种教学手段,适当的“混搭”一下会有意象不到的效果。如突破常规设计,把抽象的知识改编成“情景剧”“相生”“小品”“网络剧”等让学生通过表演参与到学习中,会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如《科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六节“火山和地震”的教学,我将火山和地震拟人化,编了四幕情景剧,形式非常新颖,同时配以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网络语言,把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要点全部贯穿其中。

【案例】情景一:别和陌生人说话

时间:某一下午 地点:自由网吧 人物:我——地球人、 火山姐姐

[部分聊天记录]

我:火山姐姐,你好!可以聊聊吗?

火山姐姐:好啊!

我:我见过你的照片的,你很好漂亮啊!

火山姐姐:谢谢!

我:可是你有时“脾气”好象不太好哦,在公元79年的一次“发火”中,一下把意大利维苏威火山脚下的庞贝城全部淹埋了。对不?

火山姐姐:是的,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其实大多数时间我还是很温柔的。

我:是吗?可是我听说你最近在冰岛又发火了,虽然你这次的火气比以前小多了,但还是给我们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火山姐姐:可是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发那样大的“火”吗?

我:

火山姐姐:那就让我好好给你讲讲吧!

情景二:身临其境

时间:半个月后 地点:夏威夷群岛 人物:我——地球人、 火山姐姐

情景三:“家有暴君”

地点:夏威夷群岛(火山姐姐家中)

人物:我——地球人、 火山姐姐、 地震哥哥、 海啸弟弟

情景介绍:我和火山姐姐正喝着下午茶,突然一声巨响打破了这份宁静,原来火山姐姐的哥哥——地震回来了………….

情景四:“暴君”的忏悔书

情景介绍:一个月后,我收到了地震给我发的一份电子邮件,下面我给大家读一下………

由于剧本是学生自己分组完成的,他们是编剧,更是导演,同时也是演员,学生自然乐在其中,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科学知识。像这样类似知识很多,如《科学》第一册第二章第五节消化系统的组成,第五册第四章第二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等都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编成剧本让学生表演,将会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改变教材实验设计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我们的传统教学往往忽略了实验,或者只是将其作为补充说明理论概念的辅助工具,实验应有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新课程的改革促使我们重视实验教学,我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改变教材中实验设计的某些环节,使之呈现为一种“变式”,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激活学生的探究思路,以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

【案例一】:在《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有关声波和振动,教材采用“水面波的实验”和“喇叭和蜡烛的实验”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但是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而且实验的效果也不是很好,一天恰巧一个学生在玩激光笔被我没收了,我灵机一动,可以将激光和喇叭结合起来效果肯定不错。于是我以“看得到的声音”为题材设计了两个小实验。

实验一:“看见振动有高招——激光和喇叭组合”

实验二:“看见自己声音的样子”

通过实验一的启示,两位同学一组,用所提供的材料(纸筒、双面胶、气球膜、镜片、激光笔)制作一个实验装置,能够看到自己声音的样子。

1.制作振动放大器

将气球膜蒙在圆形纸筒的一端,用双面胶把小镜片贴在膜上即可。

2.制作演示

一位同学固定住圆形纸筒并调节激光使其通过小镜片,反射到墙上,另一位同学对准纸筒的另一端说话即可。

平时我们只听到自己的声音,现在让学生自己动手看到自己的声音,学生觉得不可思议,充满了好奇和兴趣,而且整个实验操作很简单,效果非常明显,课堂气氛非常不错。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如果没有创新精神,不去探索新的道路,只是跟着别人的脚印走路,也总会落后别人一步,要想超越别人,非有创新、探究精神不可。”总之,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发现照搬教材、照抄教参并不适合学生实际。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新课程的理念,就要从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在实践有所创新。

(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汀田三中 325200)

论文作者:程 瑜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5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3

标签:;  ;  ;  ;  ;  ;  ;  ;  

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论文_程 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