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体会论文_高瑶

宁乡市中医医院 湖南宁乡 410600

【摘 要】目的: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学进行检验,以此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5 例行血常规检查的标本,展开研究的时间在2016年2月~2017年3月,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予以单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联合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对组间标本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的血常规检验标本阳性率(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P<0.05,差异显著。结论: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进行血常规检验可以获得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提高血常规检验标本阳性率。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在血常规检验中,常见的检验方式是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验,该种检验方式的优势性在于具有较高的检验精度,且反应速度快、操作简便;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应用中的频率极高,但是,若单一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临床检验是无法对细胞形态进行有效识别的,其只能常规应用于形态学初步筛查之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筛选可以发现异常检验标本,之后需要借助显微镜进行下一步复查,以此提高检验结果的精确度。本文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学进行检验,以此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学的应用价值。

1.资料、方法

1.1 资料

选择45 例行血常规检查的标本,展开研究的时间在2016年2月~2017年3月,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予以单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联合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

研究组:男性例数15例、女性10例;最大值年龄为67岁,最小值年龄为47岁,平均(57.77±5.66)岁;有门诊患者16例、住院部患者9例。

对照组:男性例数11例、女性9例;最大值年龄为69岁,最小值年龄为46岁,平均(57.65±5.53)岁;有门诊患者12例、住院部患者8例。

组间基线资料对比,无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校准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各个参数,调整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至最佳状态之后,对质控品、标准品进行测定,并分析检验样本,借助同仪器的检测试剂且按照相关说明书开展检验工作。

研究组:校准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各个参数,利用真空采血法采集患者的肘静脉血液,肘静脉血液采集2ml,充分混匀血液样本之后进行检验工作开展,控制检验耗时在60min,标本染色应用瑞氏染色剂,应用显微镜对细胞形态、数量等方面进行观察,显微镜下计数标准下显示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按照质量控制规定标准进行,控制标本检测时间和复检时间在5h,避免标本变异。

1.3 观察指标

对组间标本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处理数据系统版本是SPSS21.0系统,组间的血常规检验样本阳性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组间数据指标对比有较大差距则P<0.05。

2 结果

研究组的血常规检验标本阳性率(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P<0.05,差异显著。

见表1

表1 血常规检验标本阳性率数据指标表

3 讨论

体检的设备器材伴近年来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临床检验水平;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开展血常规检验时的优势性在于:检验速度快、操作简便等,是近年来应用频率极高的一类临床检验设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借助光电信号完成对白细胞的分类,因此,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比较适合应用于检验正常形态的细胞,对于已经病理变化的细胞则需要借助显微镜进一步检验,以此提高病症确诊率。

临床检验工作人员数量相对较少,因此,在岗工作人员工作量较大,为了不断提高和规范镜检报告的准确度,对正常的检验样本先予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初筛,之后对异常情况的样本借助显微镜进一步检验,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检验,可以大大提升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出更具有可靠性的诊治方向,以便对患者展开针对性更强的临床干预措施,以便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结局。

据相关的临床资料显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血常规检验标本阳性率会更高于单一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结果,这表明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应用于血常规的检验过程中,可以大大提升疾病的检出率,并且检验优势性更为明显:操作简便、数据直观、检验准确性高,能够及时发现临床病症类型并及早给予干预措施,其应用价值性十分突出;两者联合检验可以起到优劣互补的作用,以此大大提高细胞异常检验的阳性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实施价值。

电学原理和光学原理是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验的主要原理,其中,电学原理中涉及有射频电导法和电阻抗法,光学原理中涉及有分光光度法和激光射散法;采用静脉血或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并借助全自动逐步稀释法检验RBC、WBC、PLT、血球体积、血红蛋白浓度等方面,可以获得更高的检验准确性,且该种检验手段操作性简单、重复性良好,具有稳定的检验结果,普遍应用于血常规的检验方式之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能够初筛异常细胞,但是,该种检验方式还是无法准确识别存在体积过大、细胞核严重异常等问题的血液细胞,比如:异型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等,该种检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假阳性率。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则可以有效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液方面疾病,通过对比观察血涂片中细胞的形态特点可以找出已经存在的异常情况,并对异常血液细胞的形态变化进行针对性分析,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佐证[1-2]。

结合数据:研究组的血常规检验标本阳性率(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P<0.05,差异显著;此次研究数据结果经对比发现,与杨巍学者[3]所阐述的研究结论相似度较高,文章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联合应用效果》,文献发表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说明了此次研究结论具有较高的理论指导价值;由此可见,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进行血常规检验可以获得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提高血常规检验标本阳性率。

参考文献:

[1]金晓娟,刘肖,汪艳等.感染与血细胞形态[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6):1169-1171.

[2]肖叙平.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8):37-38.

[3]杨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联合应用效果[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19):40-41.

论文作者:高瑶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体会论文_高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