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榄镇水利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论文_李伟沛

浅谈小榄镇水利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论文_李伟沛

中山市小榄镇水利所

摘要:水利建设既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又是经济社会和城镇现代化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城镇发展对水利建设的依赖也越来越大,要求除满足城镇防洪安全外,还着重改善和美化城镇环境为目标,把水利建设的景观和美学,重新融合到城镇建设中,逐步把传统水利向资源水利、生态水利转变的同时,进一步把水利建设与改善城镇环境建设相融合,尽最大努力创造一个“人水和谐,碧水蓝天”的水生态城镇。本文经过深入探访调研,总结了中山市小榄镇近年来在水利建设发展上的丰硕经验成果,阐明了水利建设在城镇发展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水利建设 做法 经验

一、小榄镇水利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小榄镇建成了一批又一批利民惠民的水利设施,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维护生态环境、促进全镇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近几年的水利建设发展更是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水利发展成果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水利设施在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同时,也为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水生态、水环境安全提供了较好的水利支撑与保障,同时为推进产业结构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泵站建设作用大,保家护民全靠它。

泵站建设既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城镇建设的重要保证,在保障农村生产力的同时,也为城镇建设的抗灾排涝能力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后盾,为经济社会的快速稳定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小榄镇吸取上世纪 “94.6”特大洪水的经验(在1994年6、7月间,连续遭遇两次百年以上的特大洪水袭击,导致全镇涝渍严重,城镇街道和农村民宅受浸,农田出现可行舟的现象,这次涝灾使全镇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决定把泵站建设作为小榄镇当年未来十五年水利计划建设的重大项目来抓。从认识上高度重视,从资金上大力投入,从1994年至2003年期间先后筹集资金近5000万元,分别兴建了排涝东站、排涝北站及排涝西站等大型和中型泵站(是中山市首先兴建中型泵站的镇区),建成三座泵站后小榄镇的排涝体系已初见成效。在2004年,为解决小榄镇南部地区在暴雨期间村民经常受浸的问题,小榄镇又筹资金近2600万元兴建了一座装机4台共1600千瓦,流量为30立方米/秒的排涝南站,排涝南站的建成,有效地提高小榄镇南部地区的排涝减灾能力,从而保障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促进当地的社区经济发展。在2008年受极端天气的影响,小榄镇出现强降雨(在2008年6月6日全日降雨量为213毫米),导致小榄镇中部和西北部地区的低矮民居、厂企出现受浸现象,直接经济损失近千万元。为此,小榄镇再一次筹集资金,大胆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把原来只有装机160千瓦和310千瓦的永宁泵站和埒西一泵站重建成每站装机2台直径为1600毫米共1000千瓦的潜水泵型泵站(这是中山地区最先采用带行星齿轮潜水电泵的泵站,同时也获得“2010年度中山市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永宁泵站和埒西一泵站的建成,大大解决了小榄镇中部和西北部低洼地容易受浸的问题。经相关部门的数据统计,永宁泵站和埒西一泵站建成后,使该地区的经济内部收益率达15.92%,经济净现值达536.85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1.39,其社会和经济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目前小榄镇泵站总装机25台,共9740千瓦,设计总流量达178.4立方米/秒,已自成一个排涝体系统。在强大的排涝硬件支持下,进一步推动了小榄镇的经济发展增长,也为农村农民增收、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稳定提供一个安全保障。

2、河道建设有特色,生态水利显出色。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河道生态建设要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保证整治对象具有一定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引入生态效果,把河堤由过去简单的圬工建筑改造方式改变为水体和土体、水体和植物或生物间的相互涵养,建设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河道。多年来,小榄镇对河道的建设非常重视,每年投入几千万元,对全镇河道按计划逐步进行高标准的规划建设,在保证河道的防灾减灾功能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水艺术。并更新河道观念,在过去河道建设工程中的恢复生态基础上提升到融入景观理念,从生态水利向水艺术迈进,启动水艺术思维,做好水文章。

小榄镇的生态河道一方面从岸墙整治、桥梁工程及其它沿河建筑物着手,增加一些艺术性和亲水性较强的栏杆;另一方面因地制宜,配合周边的环境设置具有一定特色的亲水平台或亲水码头,让广大群众与水更亲近、更和谐,有效地与水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近十年的建设,小榄镇已建设一大批具有岭南水乡文化特色的河道,例如水色匝、横海涌、金银菊河、沙宜龙母涌、寨前涌、就联涌等河道,都是以恢复自然生态型河道为出发点,按实际地需要修建一些与河道常水位相吻合的简易护岸墙或具有特色的护岸墙,并尽量保留有一定的自然土坡进行绿化河岸,从而提高河道的吸纳及自净能力,使水陆环境更自然和谐。

小榄镇把河道建设作为改善水环境、实施生态水利、建设资源水利的重要措施来抓,再配合其他环保治污工程,效果十分显著(据统计,2000年1月至2018年12月,小榄镇共完成河道整治约200公里,投入资金达2.1亿元),现在的小榄已实现了“人水和谐,碧水蓝天”的水生态城镇,同时大力利用水资源旅游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例如水色匝河道工程是小榄镇最具代表性、最富有岭南水乡文化特色的河道生态水利观光景点,小榄镇希望以水色匝河道工程作为蓝本,再开发、利用、建设其他具有特色的河道建设,让更多的国内外及港澳旅客更好地了解小榄,宣传小榄,从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3、防洪工程标准高,百年洪水顶得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防洪工程建设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在保护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城镇经济建设等方面起到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小榄镇对防洪工程建设十分重视,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按高标准、高质量来抓好防洪工程的建设外,还因地制宜,把防洪工程、滨海休闲、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防洪工程成为集防洪、交通、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并成为当地的一道亮丽风景。

小榄镇的防洪工程主要以堤围工程和水闸工程为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堤围工程和水闸工程逐步由以前单一防洪、灌溉为主的水利设施变成一个综合的水利休闲设施,具体表现为:

在堤围工程方面,小榄镇先后筹资近亿元对全长10.925公里的中顺大围小榄堤段进行加高培厚、堤身灌浆,对堤围路面进行沥青工程,对较为薄弱的堤段进行抛石处理、防浪墙整治,对较为险峻的堤段进行除险加固等,经过十多年的投入建设,小榄镇的堤围工程已得到根本性的整治,由原来深槽迫岸、堤身被严重冲刷的老险段变成一道“铜墙铁壁”, 先后抵御了“94.6”、“94.7”、“98.6”、“05.6”、“08.6”等五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为小榄的安全提供了保障,也为小榄的经济建设、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另外,小榄镇为配合城镇的规划建设,结合全国秀美乡村建设,在2007年和2018年分别筹资近1700万元和5500万元对沙口堤段和小榄水道福兴堤段等进行高标准、高质量的达标加固和岸墙整治工程,工程通过以加固堤围与公园休闲景观、健身等综合考虑,并与江滨公园设施紧密共融,打造一个集防洪、休闲、健身、景观于一体的休闲场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水闸工程方面,小榄镇更新观念,把以往只是用来作防洪、灌溉的单一防洪水闸建设成具有休闲、景观、交通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同时先后投入近亿元对全镇六座防洪水闸进行改建或重建,把以往只有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的传统防洪水闸重建成能防御标准达百年一遇的多功能综合性水闸,并配套相关休闲健身设施,再配合堤围达标加固工程,这样的一个防洪体系,全面体现了传统水利向生态水利、资源水利转变的结果,例如在2006年及2009年先后投入1600万元和2500万元,把旧有单一功能的横海水闸及鸡肠滘水闸重建成具有集景观、休闲、健身于一体综合性多功能防洪水闸,这两座水闸的建成,大大地提高了小榄镇的防洪能力,同时也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多个休闲、健身的好场所。

现在小榄镇的防洪水闸闸孔总净宽59.5米,过闸流量达189.53立方米/秒,防洪能力已达到50年至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全镇已基本形成一个较完善的防洪排涝体系。

4、共建节水型社会,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传统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对此,小榄镇在2015年制定了6年全镇节水改造建设计划方案,该方案明确了6年内要全面完成镇内共40多间中小学和公共机构的节水改造建设,并通过各类媒体积极开展全民节水宣传,加大力度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全面共建节水型社会。具体表现如下:

学校和公共机构的节水改造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重点。为此,小榄镇从2015年起逐年对全镇的学校、公共机构进行节水型创建工作,包括根据学校和公共机构等单位的实际情况更换了损坏的水管、水龙头,并全面安装了新型和新工艺的节水器具,另外针对节水宣传的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例如引导学校开展小学生节水手抄报和黑板报制作,通过小手拉大手等形式让节水教育走进每个家庭。据统计,从2015年至2018年小榄镇共投入约400万元先后对16间学校和4间公共机构进行节水型创建工作。改造后的节水效果突出,按平均数计算,每个学校或公共机构的日溢漏水量由38.81立方米降低至0,综合漏失率由25.32%下降至0%,节水型器具普及率由50.53%提升至100%,日用水量由111.73吨降低至45.02吨,日节水量为66.71吨,日节水率达至59.71%。下一步继续按照节水改造方案完成剩下的学校和公共机构建设。

节水宣传是推广节水型社会的有效途径,是强化全民节水意识,促进群众养成节水习惯的重要切入点。为此,小榄镇通过强化节水宣传、完善工作机制、提供保障制度、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探索。同时把节水创建走进企业,定期召开企业节水宣传讲座,让更多企业了解和支持节水工作。

目前,小榄镇的节水工作已成为中山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排头兵。

二、水利建设亮点突出

多年来,小榄镇通过加大水利设施的建设力度,大胆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改革创新,加快传统水利向生态水利、资源水利转变,不断提高全镇的防汛排涝能力,同时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使小榄镇的水利建设成为中山市的排头兵,也成为全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突出亮点。

1、内河保洁力度大,镇内水环境呈现新亮点。

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管理,改善镇内河面水环境,给广大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内河水环境,也为政府每年举办“五人飞艇赛”、国家卫生镇复审工作等大型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水环境。为此,小榄镇从2009年加大资金投入,通过重新整合内河保洁队伍,建设内河垃圾中转站,增加内河保洁设施等措施对内河进行日常的保洁工作,并统一把全镇100多条总长约146公里的河道的保洁工作由水利部门全面负责,这样避免了因河涌相互连通,导致部门间存在依赖的心理。通过统一管理清洁队伍,提高了全镇内河清洁的工作效率和效果,使全镇的河面更整洁,河道更畅通。

2、大胆创新引进新设备,泵站建设呈现新亮点。

近年来,小榄镇在泵站建设上不断更新观念,大胆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大胆创新,亮点突出。例如小榄镇的永宁泵站及埒西一泵站是中山市首个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带行星齿轮潜水电泵的镇区,也是广东省最早采用该项技术的镇区之一(该模型在低扬程工况下性能优秀,而且有较好的抗汽蚀性能),在中山地区的水利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泵站工程投入使用后,在抗御多次大暴雨天气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排涝减灾作用,也得到当地群众的充分肯定。

3、施工工艺有新法,河道疏淤呈现新亮点。

经过多年的摸索,小榄镇的河道疏挖清淤工作有了新的法子。例如在过去的河道疏挖清淤工作中,主要是通过采用水上挖泥船进行疏挖作业,这样盲目追求疏挖深度及速度而把河床深层泥土挖走,使表面已受污染部分淤泥大部分留存在河床底部,会造成河床底部淤泥越积越厚的恶性循环现象。为确保河床的清淤效果及河床泥土不易被流失,经过多次的摸索,对清淤作业施工机械进行改良,并从施工工艺上着手,改变以往常用于疏河的一般施工工艺,采用以“吸、抓”为主的施工工艺,尽最大限度保留河床的泥土,避免泥土流失,通过这种改良工艺,使河道的清淤效果更良好。

三、存在影响小榄水利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应对方法

1、影响小榄镇水利发展的主要因素。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对水利根本需求和依赖更为急迫,人民群众对水利建设发展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但目前小榄镇水利发展现状距离这些期盼和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从探访调查的情况来看,存在影响小榄镇水利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⑴泵站电器元件老化现象突出。1995年建成的排涝东站和排涝北站(是省内首宗使用高压电机的排涝泵站),多年来为小榄镇的排涝抗洪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运行年限已超二十年,部分配电设备已达到使用年限,甚至出现电器元件老化失灵的情况,严重影响泵站的日常运行,给排涝工作带来隐患。

⑵引水冲污时,部分低洼地受浸现象突出。小榄镇利用中顺大围的六座水闸进行高水位的引水冲污,引水后让水统一排向凫洲河及下游周边交界河涌,使水体得到一个较好的轮换,从而改善围内水环境。但由于高水位的引水冲污容易对镇内部分低洼宅地及作物地出现受浸现象,使提高运行水位及增大纳潮冲污的能力受到限制。

⑶部分堤段未进行达标加固工程。由于受资金限制,小榄镇部分堤段尚未进行达标加固,堤围保护地范围内历史遗留建筑物较多,给日常管理及防汛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2、解决影响水利发展主要因素的工作要点。

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热点的水利问题,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保经济、保民生、保增长,小榄镇水利发要抓住以下几个工作要点。

⑴对排涝泵站进行技术改造。排涝东站和排涝北站是小榄镇重要的泵站工程,对北部地区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要对泵站的电器元件进行更新改造,配置相应高标准、高技术的设备进行技改,确保泵站能发挥工程效益。

⑵配置设施,解决因引水冲污时低洼地受浸问题。对因高水引水冲污时低洼地容易受浸的问题,可以通过设置闸门井、路口截水沟、择址增建小提升泵站或雨水泵等方式,努力把容易受浸地区的排水系统全面改造,争取把全镇内河景观常水位高程提高到+0.8m,大堤水闸闸后水位提高到+1.5m,为镇内水环境的生态恢复创造条件。

⑶加大投入,逐步对堤围进行达标加固。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制定计划,对未进行达标加固的堤段按部就班有计划地全面高标准实施。

⑷继续加强水利队伍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以提升综合能力素质为目标,统筹抓好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特别要抓好社区等基层水利队伍防汛抢险知识的学习培训,加强在应急机制下的灵活运用,以掌握技能、提高技术为重点,加大高素质水利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建设与城镇建设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在今后的城镇发展过程中水利建设为城镇建设提供良好的水环境,也为经济社会的快速稳定发展、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所需提供了水利支撑。在城镇的建设过程中要统筹兼顾,把水利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通过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不断完善防洪排涝机制,加快生态水利和资源水利的系统转变,增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能力以及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等措施,才能真正为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佳荣:《小榄镇志经济编第七章水利》;

[2] 李涛:《 河道生态水利建设发展的重要性》;

[3] 古智生,吕建新:《带行星齿轮的大型潜水电泵研制与应用》.

论文作者:李伟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2

标签:;  ;  ;  ;  ;  ;  ;  ;  

浅谈小榄镇水利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论文_李伟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