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成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发生影响因素论文_李晓霞

天津市东丽区金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剂科 天津 300300

摘要:目的:分析中成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发生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40例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患者,整理收集其使用中药制剂治疗时产生的不良反应,统计患者年龄、用药类型、给药途径等造成的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年龄、用药类型、给药途径与中成药制剂发生不良反应有联系。从年龄看,年龄在60岁以上患者有24例,占60.00%,因此老年人是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的集中人群。并且,使用静脉滴注给药方式的有24例,占60.00%,造成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方式,其余患者如外用有3例,占7.50%。从用药类型来说,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针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50%(P<0.05),口服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于其他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因素与患者年龄、用药类型、给药途径有关。

关键词:中成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患者保证健康的根本在于用药安全,临床上治疗患者疾病时,通常都会有不良反应现象,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中成药制剂药效持久,效果显著,已经被医学界所认可[1]。但随着制药业的前进步伐,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逐渐增多,已经被社会及医学界所关注[2]。在本次研究中,收集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40例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患者,分析不良因素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办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40例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3~81岁,平均年龄(56.28±3.66)岁,其中循环系统疾病8例,呼吸系统疾病12例,消化系统疾病13例,其他系统疾病7例。

1.2方法

在excel表格中录入40例患者使用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统计因为给药方式及用药类型造成的不良反应及患者年龄导致的不良反应数据,医院工作人员根据不良反应相关标准界定及评价不良反应,统计并分析由于给药方式、用药类型及不同年龄造成的不良反应。

1.3判定标准

根据我国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标准统计患者不良反应并进行界定,规定中关于不良反应的概念:合格药品在用法及用量正常的状况下产生的无关用药目的的有害反应,不良反应较为严重的包括人体脏器功能损坏、延长住院时间、危害患者生命等。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PSS17.0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使用t来进行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来进行检验,用率(%)来表示,(P﹤0.05)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出现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患者的给药方式及年龄

在40例不良反应患者中,年龄在60岁以上患者有24例,占60.00%,因此老年人是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的集中人群。并且,使用静脉滴注给药方式的有24例,占60.00%,造成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方式,其余患者如外用有3例,占7.50%。详见表1

表1 不良反应患者的给药途径及年龄分布[n(%)]

2.3药物类型不良反应

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使用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针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2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50%,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针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银杏达莫注射液,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最近几年,中成药制剂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并具有一定效果。但中成药制剂在治疗中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包括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等的不良反应,甚至影响患者肝肾功能,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3]。

临床上因为医生或者护理人员对中成药制剂的用法了解及掌握的不够,造成用药剂量不准确、滴速过快及溶媒选择不当,致使使用中成药制剂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4]。所以,医院应加强对药品的管理,应针对患者实际状况使用合理的治疗途径及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严密监测患者治疗时的状况,保证用药安全性。使用中药制剂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1)因为患者个体差异原因,并且体质、年龄、性别等的差别,治疗时效果也不相同。(2)临床应用不当:中药制剂制作不规范是造成患者产生不良反应,降低患者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大部分人认为中药制剂是天然中药制成,因此经常使用私人经验制作中药制剂,因此忽略了药理毒理作用,并且护理人员并没有掌握临床用药,配比、速度、剂量等不合理,增加用药风险,产生不良反应[5]。所以,药物生产厂家应遵守中成药制剂药剂配置的原则,按照国家规定严格生产中成药制剂,保证中成药制剂的质量。另外,结合患者实际状况,选择药物合理搭配,联合用药时应注意时间之间的差别,防止药物混合致使不良反应[6]。根据患者不良反应不同状况进行专门的预防手段,比如儿童,应优先选择口服方式给药,不要直接进行静脉注射,给药前,系统了解患者过敏药物、药品使用史、疾病史,强化对药物分级管理及使用的培训[7]。

在本次研究中,将我院40例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不良反应与患者给药方式、药品类型、年龄具有密切联系。年龄在60岁以上患者通常伴随并发症,病程时间长,自身免疫力差,,因此如果药物服用量较多,会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使用肌肉注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外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口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因此,在给药方式方面,静脉滴注是造成不良反应的主要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0%。

综上所述,临床上应用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影响因素,中成药制剂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状况与患者年龄、用药类型、给药途径有关。医护人员应全面了解各种药物所产生的临床反应及注意事项,合理用药,提升中成药制剂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方圆.中成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发生影响因素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6):100-100.

[2]赵红.我院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及原因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2):323-324.

[3]赵熙婷.我院中成药与西药配伍不良反应报告及原因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6,14(11):30-31.

[4]邱爱功,郭海燕.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6,8(14):12-13.

[5]刘云江.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3):103-103.

[6]吴艳,马明华,年华.中药不良反应产生原因以及临床对策综合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3):360-363.

[7]高红艳.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1):77-77.

论文作者:李晓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  ;  ;  ;  ;  ;  ;  ;  

试析中成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发生影响因素论文_李晓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