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印度经济发展_经济全球化论文

经济全球化与印度经济发展_经济全球化论文

经济全球化与印度经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印度论文,经济全球化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殖民统治前的印度经济,不仅农业发达,手工业也有相当发展。长达200年的殖民统治,把 印度经济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在印度的 产生,但同时却严重阻碍了印度经济的发展。1947年政治独立后,印度虽然没有割断与国外 的经济联系,但却对经济全球化持谨慎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印度经济发展,但其增 长速度却较为缓慢。进入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印度审时度势进行经济改革 ,加速印度经济全球化进程,从而加快了印度经济发展的速度,但同时也存在诸多值得注意 的问题。这为像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推行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某些重要启示。

殖民时期被迫卷入全球化的印度经济

殖民统治前,农业为印度的主要经济部门,其典型特征是在村社结构中发展。“村社即为 小共和国,几乎拥有它的自身内部所需要的一切东西,几乎与世隔绝。它们仿佛在完全不可 能的条件下维持下来。每个村社自身形成一个封闭的小国。由各村社组成的联盟(国家)极为 有助于各成员的幸福和享受很大程度上的自由和独立。”(注:转引自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印度的发现》(1947),第302页。转引自鲁达尔·达特等 :《印度经济》(上册),中译本,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页。)尽管如此,在17世纪中期,印度 农业已达到较高水平,无论从农民的劳动强度、种植作物的多样性、使用肥料的普遍、轮作 制的复杂程度及灌溉面积的扩大等等方面来看,印度农业发展水平比当时欧洲大多数国家还 要 高。印度手工业发展水平更高,其中尤以纺织业为最,达卡的平纹细布、孟加拉的印花布、 贝拿勒斯的莎丽、阿默达巴德的围腰布、薄沙围巾及丝绸、阿姆利则及卢迪亚纳的披巾等也 都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其技艺之精湛,可从“一块20码长、1码宽的平纹细布可穿过戒 指” (注: D·R·加德吉尔:《印度的工业发展》,第34页。转引自上引书《印度经济》(上册), 第31页。)这一事实中反映出来。因此,“当西方的商业冒险家开始在印度出现的时候,印度 的工业发展无论如何也不亚于当时更先进的欧洲国家。”(注: [印度]《工业委员会报告》第1页。转引自上引书《印度经济》第50页。)印度农业和工业不仅“满足 了本国的全部需要,而且还能将其成品输出国外。”(注:拉那德:《印度经济论丛》第171页。转引自上引书《印度经济》(上册)第31页。)印度的布匹、蓝靛、香料、刻有美丽 花纹 的武器工艺品等在当时东方各国和大部分欧洲国家畅销,从而使当时印度外贸也高度发达。 同时,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外贸的发展,国内商品交换也有所扩大,并在某些城市地区产生 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然而,17~18世纪发生在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第一次产业革命,有力地推动了欧洲各国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欧洲各国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开拓世界市场。“由于开拓世界市场, 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也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54页。)在欧洲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进程中, 经济已有相当发展的印度自然成了他们需要开拓的市场。而在“不仅存在穆斯林和印度教徒 的对立,而且存在着部落与部落、种姓与种姓的对立”的印度,“本来就逃不掉被征服的命 运”,“注定要做侵略者的战利品”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69页。)。

西方殖民者入侵并占领印度后,垄断了印度的对外贸易,把大批印度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售 到世界各地。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以后,为占领印度市场,英国对出口到印度的商品以 免税的特惠,而对印度输往英国的商品则课以高额关税,从而使印度从英国进口的工业品急 剧增加,印度成了英国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同时印度对英国的出口也有所增加,如在1834年 到1858年,印度出口总额由812万英镑增加到2850万英镑,增加2.5倍。到1947年独立初期, 印度在世界出口总额中已占2.2%,出口在印度国民生产总值中约占10%。为促进印度对外贸 易发展,英国殖民者鼓励英国人到印度去投资,在印度修建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基础 设施。到独立初期,外国在印度的投资已达30.2亿卢比,其中英国投资为23亿卢比。对外贸 易的发展和外国投资的增加,深深地把印度经济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印度经济 已经走上全球化的道路。

然而,殖民统治下的经济全球化给印度经济发展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是促进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生。为满足需要,西方殖民者在印度建立了大批茶叶 种植园、咖啡种植园、橡胶种植园等,并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时还竭力促进农业商品 化,使一些农民专门种植棉花、甘蔗、黄麻和花生等,然后销售给西方商人。此外,殖民者 后来也在印度建立一些利用当地原料进行加工的工厂,运用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管理,从而从 多方面促进了印度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生,以便把印度作为宗主国工业的原料产地。

其次是造成接连不断的粮食危机。为了把印度变成英国工业的原料产地,英国商人为棉花 、黄麻、甘蔗、花生等农产品制定出较高的市场价格,引诱印度农民用经济作物取代粮食作 物,结果导致粮食生产衰落,但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民也要到市场购买粮食用于家庭消费,从 而促使印度接连不断地发生粮食危机,使数百万人死于饥荒。仅1942年的孟加拉大饥荒,就 有400多万人丧生。

再次是阻碍了印度民族经济的发展。西方工业革命后的大规模机器生产使工业品生产成本 大为降低,价格极为低廉。为了保护殖民者利益,英国极力鼓吹自由贸易,对英国输往印度 的工业品实行特惠免税,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英国工业品在印度市场的竞争力,导致印度发达 的手工业特别是手纺织业迅速衰落。同时殖民当局又不允许印度进口机器设备发展机器工业 生产,从而使失业的工匠和破产的手工业者被迫转到农业中去,在印度近代经济史中出现了 “非工业化”过程。以农业为生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9世纪中叶的55%上升到20世纪30 年代的72%(注:上引书《印度经济》第35页。)。印度民族工业的毁灭使印度经济长期停滞不前。独立前,印度经济年增长率 仅约为1%。

为把印度变成宗主国的原料产地和工业品市场,殖民者在印度也投资铁路、公路、港口、 机场建设,从而促进了印度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同时从19世纪中期开始在印度建立了一些 工厂,开创了印度工业化进程。一些印度人抛弃传统职业,转而从事工业,从而在一定程度 上促进了印度现代工业的建立。但是,殖民时期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却是出现在两次世界大 战及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印度经济学家仔细分析英殖民时期印度经济发展后指 出,无论如何,只要印度一方在对外贸易和外资流入方面中断它与外界的殖民经济联系,它 的工业经济就会得到大踏步的发展。换言之,对外贸易和外国资本的自由流动对印度意味着 经济停滞。反之,部分或完全停止这种流动为印度资本提供了机会,使它能够在那些被进口 商品窒息的领域开辟出发展工业的道路(注:上引书《印度经济》第57~58页。)。

独立后放慢全球化进程的印度经济

独立后,印度放慢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是对外贸易有所发展,但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下降。尽管独立后印度对外贸易有一定 程度发展,其出口贸易额从1949~1950年度的10.16亿美元增加到1979~1980年度的79.47亿 美元;同期其进口贸易额从12.92亿美元增加到113.21亿美元(注:印度政府:《1998~1999年度经济调查》,第S-80页。)。但是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对 外贸易相比,印度对外贸易不仅发展缓慢,而且极不稳定。在上述30年中,印度出口贸易年 增长率有18年在10%以下,其中还有7年的增长率为负数;印度进口贸易年增长率也有18年在 10 %以下,且其中有11年的年增长率为负数(注:印度政府:《1998~1999年度经济调查》,第S-22页。)。印度对外贸易缓慢而不稳定的发展,使印度 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下降。独立初期的1950~1951年度,印度在世界出口贸易总额中的 比重达2.1%,而到1980~1981年度已降到不足0.4%。同时,对外贸易在印度经济发展中的地 位也有所下降,出口贸易额在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由6.75%下降到5.48%左右(注:印度政府:《1995~1996年度印度统计年鉴》,第100页。)。

其次是劳务贸易逐渐开展,但方式单一,水平不高。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爆发和 资本流动的加速,国际劳务贸易获得迅速发展。从商业服务到通讯服务,从工程服务到销售 服务,从金融服务到教育服务,从运输服务到健康服务,从旅游服务到环境服务,各种服务 贸易方式都应运而生,且蓬勃发展。但是印度从事国际服务贸易的方式不多,主要集中在工 程承包、国际旅游等方面。由于贸易方式单一,印度在国际劳务贸易中的地位也不高。在国 际劳务贸易进出口额前20个国家和地区中,都没有印度的位置(注: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国际贸易趋势与统计》,第14页。)。这与印度作为世界人口大 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再次是利用外资逐渐增多,但是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甚少。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 仍是印度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障碍。独立后,为发展民族经济,印度也非常注意利用国外 资金,使其在印度经济发展各个五年计划中都占有较大比重,“一五”计划为10%,“二五 ”计划提高到24%,“三五”计划升为28%,但“四五”和“五五”计划又分别降为13%和15% 。以后各个五年计划中,外资占计划资金的比例大体都在10%左右。同时印度利用国外资金 主要是利用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等国际金融机构的优惠贷款及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政 府的优惠贷款,而很少利用甚至不利用国际金融市场的商业性贷款。1946年以来,世界银行 及 其分支机构一直是印度利用外国资本的重要提供者。直到80年代初,印度也很少涉足国际金 融市场。同时印度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也不多,直到70年代末期仅约20亿美元。因此连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也没有把印度作为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国家。

由此可见,独立后无论从商品劳务贸易还是从资本流动来看,印度都放慢了经济全球化进 程,印度经济卷入全球化的程度有所降低。纵观印度近代经济发展的历程,剖析独立后印度 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结合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我们可以把造成印度放慢经济全球化进程 的原因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殖民统治下经济全球化的灾难。殖民统治时期,西方殖民者强迫印度加入了国际分 工 ,印度经济被迫卷入全球化进程,且随着殖民统治的加深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印度经济卷入 全球化的程度日益加深,使其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与国际市场相联系,其国内消费也在很 大程度上依赖国际市场,从而使印度成为宗主国工业的原料产地和工业品市场。殖民统治下 的经济全球化,不仅破坏了印度发达的手工业和农业,而且严重阻碍了印度现代工业的产生 ,从而不仅阻碍印度经济发展,而且导致粮食危机不断,饥荒频发。因此1947年政治独立后 ,印度对殖民统治下经济全球化的灾难仍记忆犹新。印度认为,只有排除外国资本的控制和 外来商品的垄断,印度民族经济才有可能迅速发展。这自然促使印度放慢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

其次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独立印度的领导者们目睹西方国家周期发生的 经济危机及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蓬勃发展的现实,认识到独立印度要发展民族经济,要消灭贫 困,只有用社会主义的方法,坚持自力更生。因此在1954年12月,印度议会决定以“社会主 义类型社会”作为印度的发展目标;在独立后印度每个五年计划中,也都把自力更生作为奋 斗目标。而印度对自力更生的理解是:它“不仅意味着摆脱对外援的依赖,而且还意味着大 众 获得可接受的最低生活水平且不断得到提高,因此自力更生便同自我维持增长的能力相联系 ” (注:印度政府计划委员会:《第四个五年计划草案纲要》,1966年8月,第24页。)。在印度的计划文件中,常在宣布自力更生的发展目标后,“紧接着又大谈打算怎样实 现自给自足” (注:南·埃泽克尔:《自力更生与自给自足》,载《经济时报》1982年9月17日。)。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也是独立印度 放慢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原因之一。

再次是发展经济学进口替代战略思想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大批像印度这样的殖 民地国家在政治上相继获得独立。但是在政治独立后,如何发展民族经济,却是摆在这些国 家面前的紧迫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发展经济学也获得了空前发展。针对刚独立的发展 中国家工业落后的具体情况,发展经济学认为,发展中国家必须尽快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 ,用国产工业品替代进口工业品,从而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就是说,为发展民族经济,发展 中国家应实行进口替代战略。这种战略主张物品生产优于进口,工业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市 场又在关税壁垒和其他限制的保护下免受外来竞争。发展经济学家还认为这种战略特别适合 印度这样的国家。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印度在独立后也选择了进口替代发展战略,一方面利 用高额关税及数量配额等措施限制基本消费品进口,保护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又利用高估汇 率鼓励基本消费品工业所需原材料及技术设备的进口,以达到保护新兴消费品工业发展的目 的。长期以来,印度平均进口关税都保持在300%左右,有些商品进口关税甚至高达500%;加

上严格的数量配额及许可证制度等,严重限制了印度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和印度经济全球化的 程度。

由于上述原因,印度在1948年工业政策决议中虽然欢迎外国资本参与印度的工业化和经济 发展,但是条件是外资要在印度政府指定的领域内投资,并接受监督管理。同时,从1950年 起,印度实行了限制进口政策,主要限制非必需消费品进口,并实行由国家统制为主的贸易 体制。从1952年起,印度政府更把主要的对外经济活动都纳入严格的许可证管理范围。1956 年的工业政策决议规定了允许外资和外国技术参与的部门、只允许外国技术参与的部门和禁 止外资参与的部门。同时还通过1956年的《公司法》,加强对外资的管理。在“二五”计划 中更明确主要依靠国内资源和国内市场发展经济的模式。虽然该计划也提出了重视扩大出口 ,并把促进出口与进口替代结合起来,然而促进出口是为进口替代服务的,为了多进口而扩 大出口。70年代初期,印度还公布了外汇管理法,加强对外资的限制。70年代末期,还特别 强调加速石油开发,替代石油进口。80年代开始,印度实行进口替代与促进出口相结合的战 略。但是,基本原则仍然是“国内有能力生产的,一般不允许进口”,以保证国内需求。同 时,对外资仍有较多限制,“不实行开放政策”。在允许外资的领域内,按什么条件投资, 仍要认真考虑来决定。连英·甘地和拉·甘地政府的高级经济顾问L.K.杰哈也认为,印度不 是新加坡那样的城市国家。

印度放慢经济全球化进程,虽然使印度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 印度经济的发展,然而这也对印度经济发展产生某些负面影响。

首先是生产效率低下。由于放慢经济全球化进程,印度对进口商品实行严格限制,从而使 一 些工业得以建立起来。然而由于政府保护,这些工业从一建立起就效率低下。因为在高保护 下没有竞争,效率低下也能勉强生存。工业效率低下导致整个国民经济效率低下,印度经济 的资本—产出率不断提高,50年代,印度所有经济部门的资本—产出率为3.93,60年代上升 为5.93,70年代达到5.97(注: S.查克拉瓦蒂:《发展计划——印度的经验》,新德里,维勒东方出版社1987年版,第1 05页。)。

其次是经济增长缓慢。尽管在政府的保护下建立了一些工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 发展,1950~1951年度到1980~1981年度,印度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3.5%。这比殖民时期1% 的年均增长率要高得多。然而,它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年均经济增长率接近甚至超过10 %相比,应该说,印度经济增长缓慢。连印度经济学家们都把3.5%的经济增长率讥讽为“印 度增长率”。

再次是贫困问题严重。经济增长缓慢,加上人口迅速增长,使印度经济难以吸收不断增加 的劳动力,造成劳动者失业问题日趋严重。在“一五”计划结束时,印度积存的失业人数为 5 30万,到1980年增加到2070万,约占劳动力总数的8%。同时也使人均收入增加不多。例 如,1950~1951年度至1980~1981年度,印度人均收入年增长率仅为1.2%(注:上引书《印度经济》第615页。),从而导致印度 的贫困问题极为严重。

90年代以来加快全球化步伐的印度经济

80年代,英·甘地政府和拉·甘地政府进行了经济政策调整,如加大促进出口的力度,开 始走向国际金融市场融资,注意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从而使外商在印度的投资有所增加,对 外贸易也有较大发展,印度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也有所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也有所加 快 。80年代印度经济的年均增长率达到5.5%。然而,正如前面所述,由于出口服务于进口,其 经济发展战略与模式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到90年代初,印度出现了独立以来最严重的国际收 支危机。同时由于苏联解体,印度奉行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失去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国际 机构的压力下,1991年上台的拉奥政府开始对印度经济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明确提出 要使印度经济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从而加快了印度经济全球化进程。

首先是实行自由进口政策。拉奥政府从放松进口许可证发放入手,继而简化进出口手续, 取消出口补贴,使印度外贸管理逐渐与国际接轨,到1993~1994年度几乎完全取消进口许可 证,从而实行自由进口的贸易政策。

其次是放松对外资的限制。为了吸引更多的外资,拉奥政府还拓宽外国投资渠道,不仅向 外国商人开放股市,允许他们在印度股票市场投资外,而且还放松外国金融机构及集团在印 度设立机构的限制,允许他们在印度金融部门投资。同时也允许外商在一直受到保护的石油 、天然气、电力及旅游等领域进行直接投资。

再次是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税率,使印度最高税率从1991~1992年度的150%降到1992~199 3 年度的110%,1993~1994年度再降至85%,1994~1995年度又降到65%,从而使印度的关税税 率更适合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

最后是逐步使卢比成为可兑换货币。在首先对卢比实行22%的大幅度贬值后,1992年3月印 度实行卢比双重汇率,使卢比在对外贸易中成为部分可兑换货币。1993年3月又实行卢 比单一市场兑换率制度,完成汇率并轨。然后又使卢比在经常项目下可替换,使其向自由兑 换方向发展。

此外,政府还允许印度公司在海外证券市场上从国际金融市场融资,同时支持印度公司从 事海外投资,走向世界。

1996年大选上台组成的德维·高达政府和其后的古杰拉尔政府,坚持了拉奥政府重新 启动的印度经济全球化进程,明确表示“任何以就业为导向的、与农业密切相关的、创造就 业机会的和引入新技术的以及扩大出口的外资,我们都欢迎” (注: [印度]《政治家》1996年8月22日第21页。)。1998年大选中上台的瓦杰 帕伊联合政府,虽然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和宗教色彩,然而仍坚持推进印度经济全球化 。他在1998年3月18日公布的施政纲领中允诺“认真研究全球化的影响,制定适合我国国民 经济状况和要求的时间表”。同时,“我们将出台有关世界贸易组织问题上的计划” (注:《南亚研究季刊》1998年第3期第39页。)。

首先是签署国际信息技术协议,承诺信息技术及其产品自由输出输入,到2000年95种商品 的关税降至零。根据贸易技术障碍及植物卫生措施协议,确定国家标准和技术规则。1998年 12月23日由议会通过专利法修正案,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其次是扩大服务部门对外开放。在有利于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和增加就业的前提下,向外 商开放33种服务领域。这比发展中国家平均开放22种服务领域还多。就连一直是政府职能部 门的地面电视播放系统也从1999年3月起允许私人挂载国营频道(注:印度驻华使馆:《今日印度》2000年4月第32页。)。

再次是放松印度公司海外融资的限制。目前已允许非表列公司发行欧元债券融资。为增加 印度公司海外发行的灵活性,废除自批准之日起90天内有效的规定;海外发行所获资金除禁 止投入股市及房地产外,无其他限制;允许信息技术公司向其雇员发行全球债券;允许为公 司重组、合并、兼并而发行海外债务等。印度公司在海外从事信息技术及娱乐软件、医药、 收 购技术及政府规定的其他业务等,自动批准其通过全球债券融资(注:印度政府:《1998~1999年度经济调查》第98页。)。

最后是积极引进外国投资。1999~2000年度规定,允许外国公司及个人作为机构投资者对 印度股市投资,对于公司的投资可达24%;只要外国基金通过国际公认的渠道进入印度,允 许印度国内基金管理人管理投资于印度资本市场的这种外国基金;为了促进风险资本产业的 发展,简化手续,规定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为登记国内外风险资本的专门机构(注:印度政府:《2001年印度参考年鉴》第338~339页。)。

由此可见,90年代以来,尽管印度政府几经更替,然而历届政府都坚持对外开放,把印度 经济发展纳入全球经济之中,从而加快了印度经济全球化进程。

首先是对外贸易快速增长。1980~1981年度,出口贸易额达到84.86亿美元,1990~1991年 度增至181.42亿美元,翻了一番多。到1997~1998年度,出口贸易额达到375.99亿美元,又 翻了一番多。1980~1981年度至1990~1991年度,进口贸易额从158.68亿元升至240.75亿美 元,增加50%多;到1999~2000年度,进口贸易额增加到472.12亿美元,约翻了一番多。印 度出口额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由1980年的0.4%上升至1990年的0.5%,1994年又升至0.6%,1997年达到0.7%。

其次是外国资金大量流入。由于放松对外国投资的限制,90年代流入印度的外国资金不断 增加。仅以外国投资而言,就从1991~1992年度的1.33亿美元增加到1997~1998年度的50.2 5亿美元,增加30多倍。其中外国直接投资从1.29亿美元增至31.97亿美元,增加20多倍,外 国证券投资更从400万美元增加到18.28亿美元,增加400多倍。同期,印度吸收的外国投资 占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国投资总额的比重也由0.5%增加到2.2%(注:印度政府:《1998~1999年度经济调查》,第86~87页。)。

印度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给经济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最明显的影响是印度经济增长速度 加快。50年代至70年代,经济年增长率仅为3.5%,80年代提高到5.5%,90年代提高到6%,有 的年份甚至超过7%或接近8%。其次是经济增长类型有所变化。在传统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 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增长最快。到1995~1996年度,印度电子产业达到2234亿卢比,19 99~2000年度增至5195亿卢比,5年间翻了一番多。其中软件从424亿卢比增至2430亿卢比, 增加5倍多。同期,软件出口额从255亿卢比增加到1700亿卢比,增加6倍多。难怪美国前总 统克林顿把印度经济称为全球新经济中最闪光的一个亮点。

然而,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也使印度在经济发展中出现诸多新的问题,诸如外国先进技术 的引进使一些传统产业面临结构性失业的扩大,甚至引发一些当地人的反对;与国外经济联 系的加强也使印度与外国的贸易摩擦增多,不仅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不断,而且与发展中 国家的贸易摩擦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不能不影响印度经济全球化进程。但是,在经济全球 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当代,印度经济全球化进程是不可逆转的。

结束语

印度经济全球化的历程,可以为我们提供某些重要启示。

1.政治不独立情况下经济全球化不利于经济发展。殖民统治下印度经济被迫卷入全球化进 程,使印度成了宗主国工业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严重破坏了印度农业和手工业的发 展,阻碍了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只有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民族经济才获得 较快发展。因此要使经济健全发展,政治独立应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前提。在加入经济全球 化进程中,要注意保持政治独立。

2.政治独立后放慢经济全球化进程对经济发展有利有弊。1947年政治独立后印度放慢了经 济全球化进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印度经济发展,然而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并由此引 起了一些问题。这说明害怕经济全球化的不良后果而放慢经济全球化进程,甚至不加入经济 全球化进程,也不利于经济发展。

3.政治独立一段时间后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是必要的。印度在90年代后加快了经济全球化 进程,明显加快了经济发展速度,并促进经济结构转型,从而使印度经济实力有所增强。因 此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要加速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也应加入到经济全球化过程之中。

4.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也要适当。印度在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印 度仍对经济全球化保持高度警惕,谨慎掌握经济全球化进程。作为世界贸易工业的成员,印 度承诺不断降低进口关税。然而只承诺到2005年将制成品的关税降到40%,中间品及机器设 备的进口税降到25%,且对农产品市场准入、降低农产品补贴及进口的关税等未作任何承诺 。因此要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掌握经济全球化进程。

标签:;  ;  ;  ;  ;  ;  ;  ;  ;  ;  

经济全球化与印度经济发展_经济全球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