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的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防洪工程及生态护坡分析论文_欧朝华

城区的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防洪工程及生态护坡分析论文_欧朝华

重庆市大足区鑫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 402360

摘要:目前,我国中小河流防洪、土地流失问题十分突出,为减少洪灾造成损失,对此,在中央在2008年出台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在全国开始开展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2011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工作,水利部将其列入近两年的重点工作。但是,在城区段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以及防洪工程建设工作,经常出现防洪、生态保护、景观建设、城市规划等相互冲突;同时出现资金不足、所治理河段选择不够合理、重点不突出、跟当地经济发展的不相适应之类的影响因素,严重影响到了中小河流的治理以及城市防洪工作。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对城区段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整治措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继而探讨了生态护坡在防洪工程当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防洪工程;生态护坡

1、城区的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

本文就我所经历的重庆市沱江(濑溪河)流域大足段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遇到的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1治理规划

沱江(濑溪河)流域大足段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位于沱江一级支流濑溪河,综合治理长度15.28KM。由大足城区段和龙水镇段组成,其中大足城区段濑溪河干流上起三元桥,下至三角山公园,综合治理长度10.22KM;化龙溪支流上清明桥水厂,下至入河口,综合治理长度0.66KM;龙水镇段上起苏家吧规划桥,至于濑溪河大桥,综合治理河段长度4.4KM。防洪标准20年一遇。新建护岸长度18.131KM,新建穿提箱涵38处,新建下河梯步103道。新建护岸主要采用“格宾挡墙+格宾网垫护坡+草皮护坡”形式。穿提箱涵采用C25钢筋混泥凝土现浇。建设任务以城市防洪为主,兼有改善河道生态和城市景观等综合任务。而一般中小河流的治理项目以河道防洪建设为主,兼顾河道两岸生态。并且要把它打造成一个生态公园,供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因此,我们如何做到防洪、生态、景观三者有机的统一,这是摆在建设者和管理者面前的课题。

1.2建设资金

工程批复总投资2.6616亿,中央资金1.597亿,市级资金1.331亿,其余区级财政配套。该中小河流的治理规划当中做出规定,将投资主要汇集在主体工程当中,而对那些涉及到占地等方面的投资则要由地方自行配套解决。所以在综合治理项目的设计当中,有关部门会提出很多要求,方案一改再改,继而对设计方案形成一定的限制。尤其是针对那些要退堤拓宽的部分河段,在占地和拆迁等方面的问题经常是难以得到良好的解决,只能是利用对防洪堤进行加高的方式对防洪问题进行解决,致使在加高之后堤顶跟堤背地面之间形成太过悬殊的高度差,让堤岸高程形成突变,同时衔接起来比较困难。

1.3生态、景观要求跟防洪安全之间的矛盾

中小河流的治理主要是在现有河道的基础之上实施的,而目前的城区河道显现出错综复杂的特征,河道河岸经常会有自然带形状的生态林,就堤岸的防洪来讲,生态林是具有一定用处的,不过在实施防洪工程的建设当中,要对防洪堤加以建设或者加高,这也就跟生态林的保护形成的矛盾。除此之外,城区的河道两岸的提顶生态步道、休闲景观平台、斜坡奴化、驳岸录化、下河景观步道与防洪岸安全有一定矛盾;有些地方河道狭窄,经常是坡陡水急,防洪堤抗冲安全跟护坡生态的保护之间也会形成一定的矛盾。

1.4城市的发展规划跟中小河流的治理之间不够同步

因为每一个城市都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划,有些河流上会有很多座桥梁,有些是为了对上游水面景观的建设需要,而有些是滨江道路等。而这些规划以及建设就城市的发展方面来讲是比较合理的,不过因为在协调和沟通方面的欠缺,没有对综合因素进行良好的考虑,所以会形成各种问题,比如有些已经建设完成的桥梁以及拦河坝对水流阻塞严重,导致洪水位的提升。有些滨江道路会占据了河道,亦或是地面高程呈现出严重偏低的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些河段只是做出了规划,不过还是停留在图纸上,不过却要求中小河流的治理方案一定要切实结合城镇发展的真实规划实施,继而提出的治理方案当中要求过多,这跟中小河流治理在投资方面严格控制的要求之间也形成了较大的矛盾。

2、城区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措施

2.1治理规划

在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前期,需要提升对现场调研的重视程度。利用对河道治理相关的历史资料、特征、洪痕、问题以及治理目标等做出合理的调查,继而对河道历史上的变化状况进行分析,结合当地城市河段的实际情况,城市的发展规划,经济发展水平,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加大河道防洪能力,改善河道生态系统,提升城市形象。在对城区河道治理项目加以进一步选择的时候,应该将中小河流的治理规划作为基础,结合相应的治理目标、标准以及上下游跟左右岸之间的关系等,对河道治理的实际范围加以确认。在以规划为前提的基础之上,实施适当的调整,将该项目建设成为一个集防洪、生态、美化、休闲、绿化、量化一体的滨河带状公园。

2.2治理方案

在城区段中小河流的治理工程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对治理方案进行确定,而就实施项目来讲,通常都是将防洪工程的建设作为主体,兼顾生态保护、景观建设。城区段的治理应该说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具有地形复杂、河道狭窄等特征,如果像大江大河那样对防洪标准加以全面提升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在对城区中小河流进行治理的工作当中,需要结合河道的特点以及两岸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继而具有针对性的选择合理的治理方案,就当地的自然环境来选择需要应用的措施,继而利用多样的形式对防护体系加以完善。护岸主要采用“格宾挡墙+格宾网垫护坡+草皮护坡”,提顶、提脚设休闲步道的方案是比较合理的。

而狭窄地段采用挡墙+步道+斜坡绿化等方案。

3、生态护坡在防洪工程当中的利用

生态护坡不光是简单的在河道的岸边上对各种植物进行种植,是一个系统形式的概念。生态护坡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护坡,而另一个方面则是生态。而其具体的含义应该总结为:①在对防洪排涝的要求加以满足的前提之下,确保岸坡的稳定性,继而符合抗冲需求,避免水土流失,需要结合不同水体以及环境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断面结构以及形式。而格槟护垫护岸是其较好的悬择。②对生态护坡的设计需要跟生态之间相互协调,要尽可能的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而这样的协调也就代表了设计工作需要对物种的多样性加以尊重,保护植物和动物的生长环境,继而对人们的居住环境以及生态环境加以改善的目标。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高新科技层出不穷,现在已经被较为广泛应用的生态护坡主要有格宾护垫、三维草皮、加筋麦克垫以及生态型砼草坪等。每一种产品都具备自己的性能特征,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生态护坡能够良好的抵御水流的冲刷,继而避免水土的流失,还能有效的消波减震,而且因为这一类产品通常都具有较好的亲水性能,基础适应能力也比较强,所以在满足河道水流冲刷条件的前提之下,还能够为植物和动物的自然生存提供保障,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近些年生态环境的恶化,各种自然灾害层出不穷,在一些雨水充沛的地区,进行良好河流综合治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城区的中小河流综合治理过程中,应该对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发展规划等情况做出充分的分析,同时对生态护坡等融入现代高新科技的产品加以利用,融入到防洪工程当中,继而获得更好的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晓巍.农村小河流综合治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5.

[2]赵冬莲.江西省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防洪工程及生态护坡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2,(06).

[3]江红梅.城市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理论及方法探索[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论文作者:欧朝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31

标签:;  ;  ;  ;  ;  ;  ;  ;  

城区的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防洪工程及生态护坡分析论文_欧朝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