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因素的分析论文_柴守玉

临床血液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因素的分析论文_柴守玉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康复中心 730700

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血液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对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本文收集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期间化验的80份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检验不合格原因。结果: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为34份,不合格率为37.78%;其中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在于标本保存不当8份(8.89%),标本使用抗凝剂量不合理9份(10.00%),标本采集方法不当15份(16.67%)。结论:在临床血液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标本保存不当、抗凝剂量不合理及标本采集方法不当,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受检者临床用药的影响,这就要求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措施,规范操作流程,从而提高检验准确性。

关键词:临床血液检验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影响因素

引言

当代在对疾病进行诊断时,会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诊断,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其中,血液生化检验,就是各种诊断手段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由于血液生化检验,是对血液进行检验,通过对血液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对患者的病情作出科学的判断,包括病情的类型、患病程度,以及接受相应治疗后的效果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血液生化检验方法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优势:第一,血液生化检验方法易操作,便于检验进行;第二血液生化检验法消费的成本低;第三,采用血液生化检验法,检验的结果更加准确。基于此,血液生化检验法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但血液生化检验法并不是完美的,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血液标本的安全性,血液标本是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得以保障的关键,一旦发生污染,就会导致检验结果失去准确性,除此之外,检验操作过程中的失误,也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差错。而检验结果一项失准,就会导致对患者病情的诊断不准确,导致治疗方式采用不科学,也就无法达到患者所需要的治疗效果,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安全事故。基于此,本文针对临床血液生化检验过程中,可能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应的有效措施进行预防,进而为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基础保障。为了进一步分析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本文收集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期间化验的80份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2月采集的临床血液检验标本90份为研究对象,对所有临床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

1.2方法

在本次研究活动当中,主要采用的分析仪有两种:一种是SysmexXS800i血球分析仪;另一种是东芝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除了分析仪的选择之外,对于进行检验工作的检验人员的选用,也具有一定的要求:①检验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②检验员要具备丰富的检验经验。检验员在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时,必须按照操作程序规定的内容,开展检验工作,对临床标本进行严格接收与运行工作。对不合格的血液标本进行记录,并分类整理,总结不合格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2 结果

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为34份,不合格率为37.78%;其中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在于标本保存不当8份(8.89%),标本使用抗凝剂量不合理9份(10.00%),标本采集方法不当15份(16.67%)。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所选标本中共计出现11份不合格标本,其中有3例为标本采集过程中操作不当,3例为标本中加入的抗凝剂剂量超标,5例为血液标本采集后未严格按照规范保存,根据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的来源、标本采集后的送检时间、抗凝剂和血量的比例、标本保存条件。

3 讨论

标本采集方法:对标本的采集者提出一定的要求,首先标本采集者要拥有专业的血液标本采集的技术水平,确保在采集血液标本时,做到规范化和准确性,确保血液标本的安全性,为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保障,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之所以要选择具有专业采集技术的采集人员进行血液的采集,是因为一旦选用采集经验匮乏的采集者进行血液采集时,会因为技术的缺乏和经验的不足,无法一次性准确定位采集位置,从而导致了针尖在静脉内反复探来探去的现象发生,最终造成了溶血、凝血等情况,从而提高了采血的难度;一些采血者在采血的时候为了增加血流量而直接挤压穿刺部位,这样也容易引起标本溶血发生;因此,必须要选择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临床人员负责采血工作,尽量提高一次采血成功率;其次是合理掌握采血时间,一般情况下,采血均在早晨空腹6~12h之后,长时间的空腹状态会诱发某些血液指标发生变化,并使得一些代谢产物含量出现升高;比如机体空腹>16h,则血清中的蛋白、转铁蛋白等含量就会降低,胆红素水平则会升高;另外住注意合理应用止血带以及采血部位,采血部位尽量选择较粗的静脉,防治血量不足,可选择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处进行采血;另外是尽量缩短止血带压迫时间,一般情况下,止血带压迫时间尽量控制在1min以内,防止由于静脉血流受阻而毛细血管内压力升高而引发的血管内液和组织液交流;同时应按照规范控制采血的剂量,因为剂量过大的时候会导致血液无法凝固,从而提高了凝血因子以及血浆的水平,反之则会减少,都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抗凝剂和血量比例,血液凝固过程中会有多种凝血因子参与,不同的标本需要根据血液标本而定。比如抗凝剂为去钙凝血剂,则不用用于多价金属离子的检验。抗凝剂会对血液标本的检验准确性造成很大的影响,需要合理控制两者的比例,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检验准确性受到影响,在本次研究中便有两份标本是由于检验者的技术水平较低,在检验过程中加入抗凝剂过多而导致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保存,在完成标本采集之后需要迅速的开展标本检验工作,如果因为客观原因不能及时检验,则应将标本放置在4℃的环境中保存,且尽可能进行检验,否则,存放时间过长,血浆K+水平就会不断的增多,从而引起血糖水平降低。据有关临床统计资料表明,如果将全血标本存放于室温下,当存放时间较长的时候,血小板平均容就会相应的提高,4h以后与刚采集的标本检验结果比较就会出现较大的差异(P<0.05);除此之外,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的含量会逐渐降低,在2~5天后与刚采集的标本检验结果比较就会出现较大的差异(P<0.05)。在本次研究中的8份不合格标本中便有2份是由于血液标本保存不当而导致。目前,在全世界的血液生化检验过程中,保留标本以备检查是一种惯例,同时也成为了实验室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很多大型医院及国外的大多数医院中,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均是由专业人士负责,所有生化标本都应该在温度为4℃时长为1周的条件下被良好地保存,避免由于温度、外界污染等因素导致标本变质,影响检验结果。

综上所述,导致临床血液生化检验结果不准确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而不同的因素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的程度也各有不同,除了常见的血液标本本身是否合格以外,血液标本的送检时间的长短、血液标本中加入的抗凝剂与血量的比例以及血液标本的贮存条件的不同,都会对血液检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血液采集人员和检验人员在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时,要对上述内容予以高度重视,要选用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且具备较丰富的采血经验的人员,开展采血工作,要对血液生化检验工作的过程予以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内容,规范操作,确保标本检验的可靠性得以满足,最终确保病情诊断的准确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荣仕成.临床血液检验标本误差与防控对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5):2197-2198.

[2]乔艳红,赵子晓.检验结果准确性在临床血液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5):337-338.

[3]张良祺.细节管理在临床血液检验标本采集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6,6(23):360-360,361.

References:

[Rong Shicheng. Error of Clinical Blood examination specime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2016 / 37 / 15:2197-2198.

[Qiao Yanhong,Zhao Zixiao.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accuracy of test results in the analysis of clinical blood samples. [J] .Health care nutrition in China(in Chinese):2725:337-338.

[Zhang Liangq.Application of detail management in collection of clinical blood samples. [J] .Medicinal Frontier:360-3601.

论文作者:柴守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6

标签:;  ;  ;  ;  ;  ;  ;  ;  

临床血液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因素的分析论文_柴守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