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储蓄利率的几个问题_利率市场化论文

关于储蓄利率的几个问题_利率市场化论文

有关储蓄利率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利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储蓄利率的经济特征与功能

所谓储蓄利率,是指储蓄的利息与储蓄额的比率,是一定时期内储蓄资金的价格。它既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经济指标,也是一个重要的和强有力的经济杠杆,与其它经济杠杆一样,有着共同的特点。但储蓄利率与税率、物价等经济杠杆相比,有其不同的经济特性:1.储蓄利率是一定时期储蓄资金的价格尺度,具有市场性。储蓄利率高时,储蓄资金的经济含量就高,其价格也高,获取的收益或支出也就越多,否则反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储蓄利率作为储蓄资金的价格,在资金市场的尺度作用日益突出。2.储蓄利率是储蓄资金供求的调节器,具有调节性。储蓄利率不仅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同时具有积累社会闲置资金的微观作用。储蓄资金少而投资需求量大时,储蓄利率就会上升,储蓄资金多而供给大于投资需求时,储蓄利率就会下降,从而调节储蓄资金的供求关系与平衡发展,以满足各方面的资金需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储蓄利率作为重要的经济指标之一,必将发挥应有的经济作用。3.储蓄利率是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重要工具,具有分配性。储蓄利率具有分配社会纯收入,调节资金供求、市场商品货币流通,引导资金流向的宏观职能。储蓄利率作为经济杠杆,参与和调节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即一方面通过利率这一价格吸引储蓄资金,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另一方面又通过利率这一价格,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如此循环不已,既满足了经济发展所需资金,也使银行、企业乃至个人通过储蓄资金的增值而获取相应的经济收益。4.储蓄利率是银行与个人之间信用投资的粘着剂,具有信用性。储蓄作为风险最小的投资形式,是银行与个人之间的一种信用活动,它以偿还和有息为条件,而偿还和有息又是通过储蓄利率这一桥梁和纽带为粘着剂的,如果没有这一粘着剂,银行与个人之间的信用关系将不复存在。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储蓄利率连同贷款利率将作为一个强有力的经济杠杆,使银行、企业、个人以及各个经济领域连为一体。此外,储蓄利率作为经常运用和操作的工具手段,还具有灵活性、连动性、差别性、法律性、选择性等,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

储蓄利率所以作为经济杠杆,发挥重要的经济作用,关键在于它的经济功能。一般说来,储蓄利率具有以下经济功能:1.积累资金的功能。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手中往往存有一定的闲置货币,而银行、企业乃至国家往往又缺少生产和建设资金的。为解决资金闲置和资金需求的矛盾,为此就要集中闲置资金加以运用,其办法就是通过有偿有息来吸引,这种有偿有息的手段就是储蓄利率。储蓄利率的存在,吸引人们将闲置资金转为储蓄,让渡给银行、企业乃至国家及社会成员使用,以弥补国家、企业、银行及个人积累资金的不足。这一点在我国资金短缺,经济发展中资金需求又大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储蓄利率对资金的积累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储蓄利率上升,其资金积累的功能较为明显;二是储蓄利率相对稳定,其资金积累的功能也相对稳定。如果储蓄利率下降,情况就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化,储蓄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其资金积累的功能现得不明显;如果出现负利率,那么其不仅没有积累的功能,还会产生资金扩散的负效应,如储蓄利率低于物价上涨率就是如此。其积累功能的主要表现在于,一是把流通中的货币转化为积累性的货币,并通过信用得以扩张;二是把消费性的货币变为生产性的资金。如果发生通货膨胀,人们就会寻求实物积累的功能,但是如果储蓄利率不及物价上涨率,其实物储蓄的功能也就大为缩减。2.信息反馈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储蓄利率作为资金供求的晴雨表,可以反映储蓄资金的供求及发展变化情况与趋向,反映各种储蓄资金的比例结构及变化趋势,反映储蓄种类期限及资金流向等等。3.调节功能。其调节功能不仅表现在消费上,主要表现在利息与利率对经济人的关系上。利率高时人们就会将更多的闲置资金形成储蓄,或购买股票、债券等进行广义储蓄,从而使社会资金供给增大,这是其一;其二因利率上升使银行及企业成本上升,从而减少资金需求最终达到储蓄资金供给与需求,大体平衡。4.分配功能。储蓄利率作为分配储蓄利息的一种手段,参与个人通过银行贷款利率参与企业、社会的平均利润分配,然后再向个人分配,当然也有预付的情况。它既参与收入的分配再分配,又参与银行及个人之间的再分配,如消费信贷就涉及储蓄在个人之间的再分配问题。5 .促进和约束功能。当储蓄利率高时,它会促进人们积极参加储蓄, 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增加银行、企业的资金供给能力,但因成本上升,效益下降,迫使银行、企业减少资金需求,加强自身积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促进储蓄资金的合理流动和有效运用;当储蓄利率低时,它会约束人们参加储蓄的积极性,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减少银行、企业的资金供给能力,但因成本下降,效益相对上升,会促进银行、企业投资及其生产经营的发展。此外,储蓄利率还有通过成本影响物价,狭义储蓄利率还会影响广义储蓄中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利率等间接功能。总之,储蓄利率既可产生积极有效的功能,还会产生约束功能,既有宏观功能,也有微观功能。只有充分把握和正确运用这一杠杆,才能起到灵活、积极、有效的功能与作用,否则不仅不能发挥作用,还会带来负效应,这里关键是如何用好用活的问题。

二、储蓄利率所追寻的经济目标及利率水平的选择

储蓄利率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和货币政策的工具手段之一,主要追寻以下几个经济目标: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提供尽可能和相对多的资金;②促进银行乃至企业合理吸纳与使用储蓄资金,降低成本,提高使用效果;③促进银行、企业最大化地将储蓄转化为投资,提高储蓄资金的投资率和周转率;④调节商品货币流通,促进储蓄资金及其相关的人力、物力的合理组合与优化配置;⑤促进市场、物价和币值的稳定,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有利条件;⑥在促进微观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宏观金融、经济的调节与控制;⑦调节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满足社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资金需求等。

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储蓄利率水平的高低对其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其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之作用是不同的。一般说来,发展中国家储蓄利率受到严格管制,实际储蓄利率被压在均衡水平以下,结果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投资效果较差,金融落后,资金无法有效筹集与分配,以此影响经济发展和引起经济结构的变化;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与供给不足,限制了经济的起飞与向纵深发展。因此,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应选择较高的储蓄利率政策,增加投资供给,从而促使经济快速起飞与绝对增长,特别是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初期和中期,更应以较高的利率水平,有助于经济结构的稳定和快速发展,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国储蓄资金,提高经济效益。但应注意,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应选择不同的储蓄利率水平。一般说来,在经济发展的起飞初期应选择相对高的储蓄利率,在经济发展的中期应选择相对适中的储蓄利率,在经济发展较为发达时期应选择较低的储蓄利率。因为,经济越发达资金供给越充裕,物价较为稳定,可以通过较低的利率政策与水平刺激投资增长,而经济越不发达,国内资金不足,经济发展又需要大量资金,如果压低储蓄利率,实行较低的利率政策,就会限制资金供给,如果为满足大量的资金需求去举借外债或发行货币,不仅会使其代价超过高国内储蓄利率所付出的代价,而且国内储蓄投资闲置和无效或低效,还会背上外债包袱,以致引起国际收支逆差和通货膨胀。

三、储蓄利率管理制度及其选择

目前看,储蓄利率制度主要以下几种:1.固定利率制度。这是我国过去长期实行的利率制度。其主要特点是储蓄利率水平固定,差别不明显,变动不经常,但不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金供求关系的要求。2.自由利率制度。这是完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储蓄利率制度。其主要特点是储蓄利率完全随资金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而自行变动,变动频繁,波动幅度较大,但不利于资金市场的稳定和金融宏观调控。3.单一规则的储蓄利率制度。这是单一规则货币政策下的储蓄利率变动制度。其主要特点是储蓄利率按货币政策规定的一定比例呈规则性变动,但因储蓄利率变动处于附属和被动地位,不利于储蓄利率作用与效能的发挥。4.国家规定的储蓄利率制度。这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经常调整储蓄利率水平及其结构,储蓄利率变动的权限完全集中在国家手中。其与固定储蓄利率制度相比,储蓄利率并非固定不变,而是经常变动,但因权限过于集中,而缺乏具体性、操作性。银行等不能根据资金供求情况灵活调整储蓄利率,使储蓄的弹性作用缩减。5.浮动储蓄利率制度。这种利率制度国家并不是简单规定某一或全部储蓄利率,而只是规定一个基本界限和范围,具体的储蓄利率由银行根据经济发展与资金供求情况而定,即储蓄利率的变动权限并非全部集中在国家手中,而是由国家、地方和基层行分别与灵活把握。这一制度能够在保证国家基本要求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反映并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储蓄利率也能及时反映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作用的效果也较好。但需要具体与科学的把握。在这一制度下,又可分为以下几种:①国家及其中央银行决定和调整储蓄利率的下限,其它权利一律下放给各家银行,即储蓄利率保底,但不封顶,以确保储蓄保值和社会主义特点;②国家及其中央银行决定和调整储蓄利率的上限,其它权利一律下放到各家银行,即储蓄利率上面戴帽,下不保底;③国家及中央银行同时决定和调整储蓄利率的上限与下限,其间的浮动权限下放给各家银行,各家银行可在其规定的上限和上限之间进行波动,即依据资金供求状况在上下限之间对储蓄利率进行调整,使储蓄利率具有市场性。6.国家间接调控下的市场利率制度。即国家及中央银行既不直接规定储蓄利率水平,也不制定任何利率变动界限,而只是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状况及走向通过再贴现或再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制度、公开市场业务以及经济、金融方针政策来影响储蓄利率,储蓄利率的变动由各金融企业根据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自己决定。其特点是,市场利率既不是置于中央银行再贴现、再贷款利率及存款准备金制度、公开市场业务的附属地位,也不完全听命于国家,更不是盲目和任意发展与变动,储蓄利率具有充足的弹性,能及时灵活地反映并影响资金市场供求状况,同时又置于国家及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整之下而不至于陷入盲目变动与混乱之中。同时,各金融企业因有储蓄利率变动的自主权,能及时而灵活地调剂资金,适应并促进微观经济的发展,并因有宏观调控的跟踪,不失大局与整体。

前面我们叙述了储蓄利率制度的种类,但前四种显然不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和金融经济发展的要求,自然应从浮动利率制度和国家间接调控下的市场利率制度中选择。但我们认为,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具有中国市场经济特色的储蓄利率制度,这无论从实践上,还是从理论上均是可行和有效的。在这种制度下存在基准利率、调节利率和市场利率三种,基准利率由国家根据社会主义储蓄的性质和保护人们储蓄的合法及保本收息制定的储蓄利率的下限;调节利率由中央银行在基准利率确定的基础上,根据当期和下期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储蓄利率的中限;市场利率是各家银行根据资金供求状况,可以储蓄利率的下限为基础,同时围绕储蓄利率中限制定的实际储蓄利率。三者均可根据市场经济、金融经济的发展状况与趋势进行浮动,但应分别由国家、中央银行和各家银行自主决定,中央银行及各家银行不得违反国家所确定的基准利率。至于中央银行确定的储蓄利率中限的变动,可以通过储蓄存款准备金率等加以确定和调节;对于各家银行的市场利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再贴现率和再贷款率加以调节和影响,但中央银行应取消所规定的变动幅度。这样,三者既形成连动的格局,又相互影响和制约,既有利于储蓄利率充分发挥应有的经济作用,又有利于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及金融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同时还有利于社会主义储蓄利率体系和运行机制的形成、发展与完善。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国实行的储蓄利率管理制度,既不完全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也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要求的那样,而是随着改革不断深入而对旧的储蓄利率管理制度改造的一种过渡体制。

四、储蓄利率市场化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储蓄利率应走向市场化。所谓利率市场化,是由于自由竞争,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化。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是社会资金和其它资源配置的指示器,是一种经济变量和杠杆。市场经济的本质和特征之一就是根据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货币资金的价格,市场以价格信号为手段配置资金等,也是商业化及国际化的要求。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的高低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确定。市场上资金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利率就会上扬,资金环境相对宽松,利率就会下调,市场调节的成份越高,表明利率市场化的程度越强。与利率管制相比较,利率市场化强调市场在资金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遵循价值规律,真实地反映资金成本与供求关系,实现等价交换,因此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符合现实需要的作法,它有助于活跃市场,推动社会公平竞争,提高资金运作效益,促进资源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储蓄资金成为商品进入市场,发展与完善资金市场的客观要求。储蓄利率市场化不是西方经济学所讲的无干预的储蓄利率市场化(又称储蓄利率自由化),而是有间接调控下(有形的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储蓄利率市场化。

储蓄利率市场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与商业银行发展的要求与重要内容。在以公有制为主和多种经济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前提下,除体制及运行机制转换外,还需要储蓄利率以市场为导向。储蓄利率市场化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金融经济发展的要求与重要内容,是因为:①储蓄利率市场化是使储蓄资金成为商品进入市场,发展与完善资金市场的客观要求。储蓄利率市场化,使储蓄资金成为真正的商品走向市场,并按价值规律进行等价交换,储蓄利率真正成为储蓄资金的价格,为市场经济及金融经济的运行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信号,引导银行、企业乃至个人合理确定投资走向、运作与使用资金,从而促进整个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优化组织。②储蓄利率市场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金融经济运行机制运作的重要手段与工具。储蓄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及金融经济运行机制较为成熟的标志,也是国际社会的惯例,其经济效果也较好。我国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经济领域,健全市场运行机制,就必须规范储蓄市场手段及其操作工具,这是健全我国市场经济及金融经济运行机制的客观要求与重要举措。③储蓄利率市场化,是确立储蓄市场及规范的重要内容。经济市场及储蓄市场规范化的基本原则是等价交换与非公平竞争。储蓄利率作为储蓄资金这一特殊商品的价格,和其它商品一样,只有实现市场化才能按着价值规律进行等价交换,也只有实现市场化才能真正开展平等竞争,才能实现等价交换。近年来,我国储蓄大战中出现过许多非等价交换与非公平竞争的现象,储蓄利率市场化定会抑制这种现象的发生。

但是,储蓄利率市场化有个过程,不可能马上过渡到市场化,也不是完全的自由化。这是因为,我国目前虽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市场经济刚刚建立,储蓄利率市场化还缺乏坚实的市场基础。储蓄利率市场化客观上要求有一个成熟和规范的包括金融市场在内的市场为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的发育与储蓄利率市场化是相辅相承的,而一个成熟与规范的经济及金融和储蓄市场具以下特点:①市场主体的专业化和自主化;②市场整体的社会化和统一化;③市场运行的规范化与可控化;④市场信息的灵敏化与有序化。而目前我国无论是整个市场还是金融以及储蓄市场,均在成长、发育和完善之中,市场意识观念有待深化,市场管制度还不大健全,市场法规及市场组织正在建设之中,市场的“软性”及间接调控有待加强与改进,资金还有供给的色彩,忽视成本管理,另外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资金需求量大,同时又短缺的情况下,完全放开利率,利率的完全放任的自由化会一发不可收拾。这需要时间,有个过程,使管制型的储蓄利率逐步走向市场化,不可能一步到位,急于求成,其运行效果也会欲速则不达。具体来说,应按三步走:(1)储蓄利率管制阶段。在市场经济确立的初期, 利率管制可放宽,但基本处于这一阶段。此阶段改革的重点是,应增强储蓄利率弹性与融资性的储蓄市场的扩大:一是中央银行在利率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上,应扩大指导性储蓄利率的比重,授于金融企业一定的利率浮动权;二是大力发展金融市场,拓宽储蓄市场特别是广义的储蓄市场,扩大储蓄市场的融资、投资比例,为储蓄利率市场化创造优良环境与条件,并使储蓄利率基本反映资金成本与供求关系;三是促进储蓄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和主体的社会化,从而为储蓄平均利率体系与结构的形成打好基础。(2)管制性与市场性储蓄利率同时并举阶段。 此阶段应缩小管制性储蓄利率的范围与比重,扩大市场性储蓄利率,使储蓄利率主体面向市场,各储蓄主体可自主确定储蓄资金的价格,同时逐步开展公开市场业务,通过经济调控影响储蓄利率的市场化。(3 )间接调控下的储蓄利率全面市场化阶段。随着市场经济、金融和储蓄乃至整个市场的健全与发达,市场经济及金融经济运行机制的完整确立,储蓄利率在间接的经济调控下可完全走向市场化。

储蓄利率市场化要求储蓄利率差别化。众所周知,在多种经济并存以及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丰裕程度、资金所带来的效益大小均有所不同,同样一笔储蓄资金,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能变成两、三笔储蓄资金,因而增殖很多,而在内陆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不仅周转慢,增值少,甚至难以收回,相比之下,储蓄资金的价格就发生了变化。因此在市场经济及储蓄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要求储蓄利率的差别化,这也是由储蓄种类、期限、档次不同决定的。储蓄利率的差别化,不仅要在储蓄种类、期限、档次上实现差别化,还要在储蓄信贷与投资上实现差别化,如储蓄存款及其间接投资利率就要与储蓄用于股票、债券等直接投资的利率有所差别;再如,储蓄用于消费信贷和用于生产投资的利率也应有所差别;另外,储蓄资金在行业内外以及时间、地区之间也要有所差别,如本银行所吸收的储蓄资金,本银行不需要用于直接投资,可通过储蓄资金计价等方式,让渡给其他金融企业,但计价标准可略高于吸收储蓄资金所付出的各种成本。但差别的储蓄利率必须遵循的规律,以基本的储蓄利率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易的规律,只有在这一前提下,才能确保真正合理的差别化,保证平等竞争,符合经济法则。至于储蓄利率差别化的标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首先要改变长期以来我国制定储蓄利率水平时,只考虑对银行乃至企业利益的影响,而不考虑居民乃至整个社会利益不多的作法,致使贷存利差不大,甚至倒挂,这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其次要依据储蓄资金的盈利性、流动性、风险性实行有差别的储蓄利率,既要依据储蓄资金的盈利性,考虑储户、银行、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利益,又依据储蓄资金的流动性,考虑周转快慢、时间长短等,还要根据诸如股票、债券以及存款等储蓄的风险大小和储蓄资金归还程度,确定差别的储蓄利率。也就是说,盈利性、流动性、风险性应该是储蓄利率差别化的三个标准,这里也包含着储蓄利率的保本及增值性。只有根据这三个标准来确定差别的储蓄利率,同时理顺存贷款、中央银行与金融企业以及证券市场等利率结构体系,为储蓄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才能真正发挥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而取得良好的经济运行效果。

储蓄利率的市场化要求储蓄利率浮动化。即储蓄利率随着地点、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动,既可依据储蓄等市场经济环境和资金供求状况进行浮动,以“动”促进储蓄资金供求的平衡及金融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赋予各家经营银行一定的自主浮动权,同时根据行业储蓄的种类、用途及投入的对象、风险等的不同,明确系数,既靠进国际惯例,又要具有中国特色。

这里还需提到的是,储蓄利率市场化需要经济市场化、市场成熟化、银行经营化、企业自主化、储蓄组织相对独立化、中央银行调控间接化,并使利率政策及利率水平灵活、平衡而又适度化。

标签:;  ;  ;  ;  ;  ;  ;  ;  ;  ;  ;  ;  ;  ;  

关于储蓄利率的几个问题_利率市场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