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模式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效果分析论文_任建华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 北京 101300)

【摘 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护理中采用中医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接收的冠心病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施加中医护理模式护理,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HAMA评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以7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7%;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护理中采用中医护理模式后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中医护理;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480-02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多发于老年人群体中,且大多合并一种及多种其他疾病[1]。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渐加剧,冠心病发病率大大增加,应给予其积极有效的治疗与护理,以避免其因血脂指标异常而出现脑出血、脑梗死、脑血栓等疾病,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1]。我院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采用了中医护理模式,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接收的冠心病6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关于冠心病的相关诊断标准[2]。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为42-79岁,平均年龄为(65.3±3.7)岁;病程为10个月-12年,平均病程为(3.6±1.5)年。排除标准:伴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智力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既往精神疾病以及其他因素无法接手情志护理者。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层次、疾病类型、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施加中医护理,具体如下。(1)情志护理:①情志相胜法:该方法以五行相克为依据,进而以一种情志对另外一种情志进行纠正,就冠心病伴焦虑患者而言,大多为忧悲过度所致,因而采用“悲伤以喜胜之”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进而促使其放松心情,气血得运;②移情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帮助其忘记不愉快的事情,从而保持心情愉悦;还可鼓励并引导患者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养花、读书看报或找人聊天等,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将烦恼淡忘;鼓励患者多参与社交活动,并与其他病友建立友谊,从而相互鼓励,增强彼此战胜疾病的信心;③发泄解郁法:稳定患者的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可通过自身的语言表达、乐观豁达的态度以及行为引导患者,从而缓解心理压力,获得身心舒畅,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④释疑解惑法:针对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以及注意事项向其介绍,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并辅之以药物治疗,促使患者积极参与治疗。(2)按摩护理:患者因疾病因素,身体机能恢复情况较差,故而可给予患者进行按摩护理,其作为中医基本手法之一的按摩手法,它可以保持经络通畅,增强血液循环,视其具体情况,传授给患者家属具体的按摩手法,一方面可促进患者及其家属术后的沟通;另一方面避免了患者血液循环不畅,有利于尽早康复。(3)监护护理:部分患者症状较为明显,可给予其实时监测,构建床边监护体系,当患者出现不良症状时,努力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并及时查找患者出现不良症状的原因,辨证施治,对因下药。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1)HAMA评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的焦虑状态,分为焦虑心境、紧张、害怕、失眠、认知功能、抑郁心境等14个条目,每个条目计分为0-4分,0分表示无症状,1分表示轻度焦虑,2分表示中度焦虑,3分表示重度焦虑,4分表示极重度焦虑,即患者HAMA评分越高表明其焦虑程度越重。(2)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满分为100分,<60分为不满意,60-80分为一般,80-90分为满意,>90分为非常满意。(3)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明其生活质量越好[3]。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HAMA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HAMA评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中医护理模式中,应首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出了解,观察其情志变化,进而降低不良情绪对治疗进程的影响,从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就冠心病患者而言,给予其中医护理时,应掌握相关原则,因其与正常人有别,极易出现负性心理事件而引起不良事件,阻碍治疗进程,还应因人施护,不同患者所受的教育不同,且家庭背景、年龄、职业等均不尽相同,因而兴趣、意志、情感、性格不同,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存在的差异性而给予其针对性护理;再次是避免对患者造成刺激,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营造出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以促使其保持身体与心情舒畅,且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还应注意外界因素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刺激,从而促使患者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4-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护理后,HAMA评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以7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7%;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认为表明中医护理较之于常规护理优势明显,且采用中医护理模式后,可有效调节患者心理状态,且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优化其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萍.中医护理模式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效果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20(15):49-50.

[2]高文华,吴义梅.中医护理对提高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3,10(04):796-797.

[3]何少红,陈芳.优质护理模式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3,16(08):1889-1890.

[4]郑瑄,姜植.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护理[J].中华护理教育,2011,19(23):2156-2157+2159.

[5]李绵利,陈锦秀,葛莉,等.突出中医护理特色提高护理教育质量[J].全科护理,2010,8(08):742-743.

论文作者:任建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3

标签:;  ;  ;  ;  ;  ;  ;  ;  

中医护理模式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效果分析论文_任建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