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古诗文教学中对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培养论文_陈璐琦

浅谈在古诗文教学中对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培养论文_陈璐琦

【内容摘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割裂,使得青少年们普遍受到崇洋媚外思想的影响,直接导致了他们对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浅薄。而古诗文是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直接载体,学好古诗文字即有助于了解其所蕴含的文化。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要以诵读有手段,以重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为途径,并明确民族传统文化与自身现实生活的紧密关系,来培养学生以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关键词】古诗文教育 民族文化 培养认同感

文化是民族的根,精神是民族的魂,传统是民族的本。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是凝聚民族力量、发展壮大民族的前提。

一、青少年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感现状

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期的青少年,对事物的真假优劣辨别能力不够,又加上崇洋媚外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使本就缺少对民族历史、民族苦难、民族文化了解的他们,更加地不喜欢民族传统文化。过于重视功利化的教育又来雪上加霜,这一切使得我们的孩子对民族文化认识肤浅,甚至一无所知。民族传统文化都谈不上熟悉,民族文化认同感又从何谈起?

二、高中古诗文教学的现状

如果说千年的间隔,陌生的语言习惯,完全不同的时代背景,直接导致了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难度,那么,社会上崇洋媚外的风气,认为“民族传统文化即是落后”的思想,则是让喜欢追逐新潮流、新思想的青少年从内心深处不愿阅读古诗文。学生不愿意学,不喜欢学,但高考却不会因此不考,长期下来,古诗文教学则陷入了一种简单的“字词句的翻译、背景的介绍、写作主旨的阐述”的教学套路。陌生的古诗文已经让学生畏难,而陷入枯燥的课堂往往又让学生对古诗文的畏难情绪雪上加霜。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古诗文遭遇了这样的冷遇,青少年又从何处接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呢?

三、古诗文教学中对学生认同感培养的建议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模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等条件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文化习惯和文化积淀。它既散见于经典文献、制度规章等程式化的客体形式之中,又深沉地融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支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②而古诗文作为经典的文献,作为记载着古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经典文学作品,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鲜活的民族传统文化的血液,它们为学生认识、热爱、传承民族文化,产生民族文化认同感提供了丰厚的资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而语文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③,传承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是语文学科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熟悉度

现代的高中生,在西方卡通、日本动漫中长大,对民族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对于韩国的“端午祭”申请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事,许多同学表现出愤慨,但问及端午故事,学生们却知之甚少。这都是民族传统经典阅读量太少造成的。因此,要学生真正了解民族的传统文化,首先要增加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熟悉度。

然而,古诗文因其极度凝炼含蓄的语言习惯、极度丰富深刻的意蕴而成为现代学生的学习难题。古时幼童开蒙,都以大量的诵读、背诵为基础,以养成断句的语感。鉴于此,高中古诗文的教学,也可以诵读为基础,以加强对断句语感的培养。而阅读古诗文的语感的一旦养成,阅读手段不再是问题,扩大古诗文的阅读量才能自然而然。

(二)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与自信心

1、在诵读中,品味古诗文的音韵美。

从散落对仗的先秦散文,到讲究铺陈的两汉大赋,最后到格律严格的唐宋诗词,古诗文在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独特的音韵特点,使得古诗文诵读起来节奏鲜明,疏朗有致。纵使尚不能完全领会作品内容,也能从节奏的快慢、语句的长短、换气的缓促中感知文章中情感的流动脉搏。独特的文学形式,独特的表述方式,造就了古诗文不同于任何西方学的音韵美,认识这种美、品味这种美,在美中培养起对学习古诗文的自信心,进而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借“潮流”之势,重建对民放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近几年来新刮起了“哈韩”风,青少年们对韩国的偶像剧大加追捧。追根溯源下来,韩剧能在中国形成影响大众的“流”,是因为中、韩两国有着相同的文化“底色”——儒家文化。韩剧中在日常的生活里所展现出来的几代同堂的宗族家庭氛围,长幼尊卑观念,这些似曾相识的生活方式,让中国观众接受起来完全没有难度。

如《嫂嫂十九岁中》,剧中作为普通高中生的女主角能背下《出师表》,在其老师、同学眼中是很了起的事,可见,韩国社会对儒家文学经典的推崇。让高中生的你所深深喜爱的电视剧,其文化内核其实本就来自于自己的祖国,这如何让人不自豪呢?

(三)联系生活,明确民族传统文化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经典的古诗文里承载着的先民们的热烈的情感、崇高的志向、高尚的节操,风雅的情趣,无不闪耀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光芒。民族传统文化已经深沉地融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代代相传至今,所以,青少年们才能无反感地理解韩剧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敬”、“邻里和睦”等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而这些观念,根植于儒家文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中,根植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教诲中。可见,古诗文其实离我们的自身、现实并不遥远;民族传统文化也不只是远古的空中楼阁,她切实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将学生未明确察知的文化之根明确地展示出来,让学生明确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与自身、与现实的紧密联接,使学生将这种文化的归属从无意识上升为有意识,从情感的体悟上升为理性地认知,从而为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古诗文是祖先们留下的文学瑰宝,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作为青少年主要接触的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教师应把文化的精华带给学生,让学生在诵读经典和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尊重、热爱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而认同、传承民族文化。

论文作者:陈璐琦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3

标签:;  ;  ;  ;  ;  ;  ;  ;  

浅谈在古诗文教学中对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培养论文_陈璐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