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短视频的受众心理和主体创新实践分析论文

校园短视频的受众心理和主体创新实践分析论文

校园短视频的受众心理和主体创新实践分析

郑 硕 鲁钦正 (江苏师范大学 传媒与影视学院 221000)

摘要: 随着抖音、快手、微视等短视频APP在传媒市场上的火爆和内容创意的流行;多个短视频平台的用户数据,发现六成以上用户是大专及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占比最大。所以90后和00后为主体的在校大学生成为了短视频不可或缺的力量。本文试图以短视频在校园的传播为视角,分析短视频平台对于抓住受众心理的方面,以及作为大学生的主体在创造创新短视频时的出发点着重点在于何处。

关键词: 短视频;受众心理;创新实践

近年来,新媒体顺应着信息时代时代潮流在高校蓬勃发展,公众号、宣传VCR以及近期流行起来的短视频都以丰富的形式受到了学生群体的喜爱。从短视频来看,一方面它对高校学生有着极大吸引力,另一方面学生作为短视频创作的主力军。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短视频在高校蔚然成风。

一、校园短视频的受众心理分析

短视频,是在互联网传播背景下衍生出来的以手机端为载体、以竖版为视野,运用“停机再拍”,利用转场特效,进行风格化处理创造出来的视频。笔者从以下几点分析:在大学生群体中,短视频如何从心理层面的角度挖掘受众。

(一)真实感的营造

短视频从命名上就不难看出集视听手段于一体的特点,给予受众真实的冲击力。表面上看短视频沿袭着“远全中近特”不同景别的摄影,推拉摇移顺势组合、动静结合的剪辑;保持以往摄影技巧优势,营造流畅自然的视觉体验,满足受众的基本感受。若把短视频同纪录片加以比较,深究发现短视频不是对真实的记录而是对真实感的营造。如果说纪录片是对于现实世界客观存在事物的记录;那么短视频更在意的是对生活加工化处理,即它创造出的作品会让你感觉到真实。它的雏形搭建在不能再平凡的世界中,从本身来看就是想要“接地气”与受众不因屏幕而拉开距离,让你实实在在感觉到它就在身边发生。并在此前提下进行合情合理的想象,产生超脱画面内时空限制的幻想。不同于观看纪录片是一种艺术追求,短视频更多向大众化的特点靠拢,画面内容常常与生活紧密关联,更倾向于在日常生活之中让你感受到它与受众的不脱节,并给予贴近生活的真实感。以抖音APP为例,广告宣传语从“让崇拜从这里开始”变为“记录美好生活”,不难发现对于目标受众及风格发生了战略性转变。

高比表面积介孔SiO2负载V-P氧化物催化乙酸-甲醛羟醛缩合制丙烯酸研究 …………………………………………(1):41

(二)视觉冲击的满足

相比较于电影电视微电影更喜欢运用不加绚丽转场的无缝衔接,这就如同最感人的文章语句总是运用最平凡的语言一样,反观短视频却并不追求这般的朴实。它如何在分秒之间抓人眼球?官方为了满足大学生在使用其app来摆拍自拍、记录生活时,首先定位于这个群体的特点:年轻有活力追求新奇。所以从开始就追求镜头衔接上的潮流炫酷特征,原生自带“粒子、幻觉、炫彩”的滤镜与“慢动作、闪一下、时光倒流”等控制画面内容里的时间维度。在结合前视频优势基础上,在其没注重的点加以放大,直接给予方便上手的元素,考量加入手机端日常使用app的滤镜功能的发挥,用更为丰富的画面和色彩上的冲击扩大视觉感受程度,分秒必争,满足了大学生群体对不同的新事物猎奇的心理。

老师:从甲地到乙地是5公里,从乙地到甲地是几公里?学生:不知道。老师: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知道?从乙地到甲地也是5公里呀!学生:从儿童节到国庆节是4个月,难道从国庆节到儿童节也是4个月吗?

(三)社交心理需求

1.2 科室管理 作为技术开展的主体,泌尿外科要有基本的门诊、病房条件和诊治基础,以及专业的医疗护理团队。科室应配备有常规门诊、膀胱镜检查室、尿脱落细胞学检验条件。病房内有固定及可周转床位、常规换药室/配药室、基本操作器械(如换药碗、拆线盘、无菌单及敷料、一次性导尿包、膀胱灌注包、不同型号导尿管、尿道扩张器、膀胱冲洗设备等)、常规吸氧、监护设备以及急救设施、机制和药品。

每个时代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从语言到、文字、印刷再到信息传播时代,不断更改的是传播媒介工具,但究其本质对于价值观的描绘是歌颂的共同主题。自古“唯有真情留人心”,所以在当下短视频时代,高校学生立足于现实,倘若对生活进行记录升华无可厚非,但长此以往纵观来看难免发现风格单一,没能有内在的“魂”,缺乏对精神价值的表达。所以学生应当如何进行具有价值表达的短视频创作实践呢?

(四)暗示强化心理

结合社交心理需求,当平台成功吸引到潜在用户后,会通过暗示强化心理对潜在用户进行巩固,使受众转变为常驻用户。当传播者分享创作的短视频到朋友圈时,在好友互动下得到正面或负面反馈,会鼓励其继续创作或反思视频不足。在看到朋友圈更多人分享作品时,也会潜移默化的认同这种潮流,不断地进行自我心理暗示,使得更加坚定短视频的存在。当走在校园或课间休息,见到摆着奇怪姿势的同学,从好奇到见怪不怪,公开场所的短视频创作被公众所认可接受。当高校到处充斥着短视频时,就成了一个便签,代表着一定的青春品味,在无形中串联了虚幻与现实的联系,自己与他人的互动,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营造真实感,与好友进行游戏式的玩耍。当学生被归入所属目标群体时,平台也会通过推送内容中包含的年龄、性格、行为思考方式多方面信息,对用户进行心理暗示的强化。

(五)碎片化模糊信息

“抖音,记录美好生活”,那怎样才是美好生活的评判标准?简单说就是包含着对生活的热爱,传递出积极向上的态度,达到鼓舞人心的效果。例如在课间休息的自拍,以幽默的方式彰显精神面貌,让人感到当代大学生该有的样子。而不是学某些“网红”凭借着各种花里胡哨的打扮哗众取宠,吸引关注。同时这是个人展示的平台,才艺演奏、个人v-log都是与社会进行交往的途径,在此之间培养良好的社交心态,能更好的加融入社会环境中。

我的接近并最终投身文学,近一甲子矣。在此漫漫岁月,虽无骄人成绩,所幸终日矻矻,与文学相伴了一生。朋友曾与我谈及一同起步的同行许多已巍然成树,叹息我等才情有限,始终不成气候,最多算棵草而已,很没劲。我同意他的比喻,却不同意他的自卑。没有长成树木,长成了草,也是文学原野上的生命。而且,一粒种子,能长成一棵草,生动地活着,其实也并不容易。说树不是一天长成的,草又何尝不是?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能少。就一个写作者而言,不说社会历史那么高大上的原因了,仅仅稿件的发表就不知耗费了编辑们多少辛劳。

二、校园短视频的价值表达与实践创新

短视频在符合高校学生心理需求之余,也会吸引学生自觉产生创作欲望,推动短视频发展。在“互联网+”推动下的形态演进中,高校学生作为时代先行者,接受范围广,理解能力强。面对网上形形色色的信息时,有自我主见但也缺乏一定辨析。《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发声,在微博上展开了批评。教育界以及社会舆论中,短视频平台“有毒”“上瘾”“毁年青一代”的论调不时出现。由此,高校对学生短视频创造应给予正确价值导向。同时加强创新意识,用别出心裁的审美情趣驾驭思想的表达,推进短视频的实践。

(一)价值表达

一方面学生可以浏览全平台无穷无尽的作品,快捷方便的找到契合自己兴趣点的同龄人,源于认知爱好或身份角色的相同,迅速让受众自觉产生互动心理。可能是近在咫尺的校友,可能是横跨大陆的网友,不管关注与否,总可以浏览到这个时代下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学生主体的生活,并且受众会与自身进行比较,满足社交心理的需求。另一方面作为传播性质的软件,建立好友机制产生连锁效应必不可少。利用网络牵动力,当学生群体进行创作之后不免产生分享展示的心理,在传播到其他平台软件时,潜在中也是和其他好友互动。当看到 身 边越来越多的同学使用短视频记录生活时,对自身也产生社交压力,从而趋同为了满足“合群”心理,达到平台不断发掘潜在用户的目的。

从社会关系上来看,短视频APP和微博同属于“软关系”类别,即不需加好友就可以浏览主页、内容。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面对信息爆炸式的网络空间,每天必不可少的主动或者被动接收外部信息。刷朋友圈、刷微博俨然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常态。短视频诞生时,平台也会考虑利用社交心理,自然地加强渗透作用。不同于微博的大范围搜索功能,短视频APP更多程度上居于主体地位,让受众参与其中并被动接受推送消息。

1.加强自身修养

让创作中流露出价值观对于自身的导向。倘若被网络中一定偏向的观念带偏了方向,如同根部受到了污染,衍生出的叶也会不纯。如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强调的这句“自觉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和做人处事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同样适用于短视频行业,适用于短视频平台,适用于短视频制作者。

2.拓展内容深度

平台向用户“设计”的首页弹出并非随意推送,而是平台希望你能看到什么样的短视频。以个人为单位时,个人对某视频的好恶程度决定停留时间,不喜欢的内容被快速划过,这些行为记录并反馈到平台被大数据分析,使视频类型统计更为准确。把个人反馈当成点,以点带面,促成宏观把控。并且上下滑动切换内容的方式也很适合操作,是对当下快节奏生活方式的迎合。作品受平台对时长的限制,在短暂的展示时间内,用户很难完全掌握该作品的形式要义内涵等信息。实则是平台刻意让用户只得到碎片化模糊的信息。这种“左耳进右耳出”的效果实际上显示出大学生对信息接受的不清晰,从而形成反复观看同种短视频的行为,并在该类型上停留更久的时间,以此心理反馈给平台验证大数据的准确。这也是短视频使受众充当主动角色,从自我需求出发进行的内容选择。

综上所述,三伏灸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不仅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还改善了FEV1、FVC,值得推广。

因为数据实现互联互通,医生在诊间就可以给患者进行部分项目的预约,患者缴费确认后按时检查即可,不用在门诊结束后绕道门诊三楼中心预约。

3.摆正创作心态

当下大多学生是为了“玩”而创造,盲目随大流。调侃着“熬最晚的夜,敷最贵的面膜”,自怨自艾着“人间不值得”,反应到短视频上就是为了配合文案的无病呻吟,总体呈现出病态传播心理。如果想到这是对于自我价值的表达,会起到正衣冠进行自我监视的效果,这种心理不断得到强化,不仅在网络上表现好的一面,现实中也会形成自我督促的惯性。

创新的主要力量无可争议的腰落在大学生群体身上,因为他们最有优势的资本就是青春。在这段时间里,创意的雏形最初就体现在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新鲜。短视频平台将时间空间凝聚在这样一方又短又小的手机端上,但引发的思维却是永无止境的。

在正确心态的基础上,创作者还需有正确的新闻观作为导向。例如学生在记录某个现场突发事件,作为第一手消息,出发点能不能做到不是为了猎奇为了自己的点赞量,不夹杂过多个人偏向,客观的把事件原原本本的形态传播开来,个人应当站在人文的角度去给予关怀。

(二)创新创意

4.树立新闻素养

1.内容创新

新媒体以碎片化信息快速传递的过程中,相同类型的短视频又在不断地心理暗示,难免造成用户的模仿从而导致了作品“换汤不换药”的同质化。依据社会学家诺依曼提出的“沉默的螺旋”理论可以得到启发:在学生想要突发奇想,在进行内容预设创新时,广泛参考平台已有作品,如果自己的想法符合多数视频的感觉则会“大胆”进行实践,若出现不符合则会沉默孤立或者修改文案与大多数靠拢。这些都体现了学生在进行创新时,外部环境造成的阻碍。所以学生在进行内容创新实践时,首先有勇气发声,即使做有意义的小众,也不要因为外界通俗化的喜好磨灭了自我想法的光芒;其次出发点是要满足自我的表达,不拘泥于点赞量、宣传量等,也不立足于快速吸引流量关注;最后坚持学生该有的心境,不为功利化、商业化折腰。

2.形式创新

短视频的出现也是形式的创新,不单体现在时长从长到短,更重要的是媒介的转变(从电视台到手机端,从大屏幕到小屏幕,从专业从事人员到所有爱好者)。在短视频已有的形式创新基础上,学生群体在实践中更要努力扩宽短视频深度。除了以个人消遣娱乐为主的内容,也要适当联合各领域,让文化遍地开花。例如对诗词进行唱诵,配合拍摄意境相符合的画面,弘扬经典。需要注意的是形式的创新应该服务于内容创新,倘若着重注意形式,整个成品效果会出现失控,为了创新而创新的不良局面。

三、结语

在当代短视频满足大学生各种心理需求,大学生也以自身优势推动着短视频的创新实践,二者相互发展,相信校园短视频将立足自身特点,以独立姿态,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张乐媛、李丹丹、李立威.“V-CUT”创意剪辑短视频APP的市场调查[G206;F49].《现代商业》,2018(32).

[2]王茜.抖音有毒,模仿需谨慎[EB/OL].http://news.sina.com.cn/o/2018-03-21/doc-ifysncva4291547.shtml.

[3]王石川.短视频,要流量,更要正能量[N].人民日报,2018-10-16.

基金项目: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江苏省级指导项目《校园故事短视频创作理念与实践》

指导老师:李翔 (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副教授)

作者简介:

郑硕,男,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本科生。

鲁钦正,男,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广播电视方向硕士研究生。

中国交通运输通信信息集团2018年11月1日与贵阳货车帮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据了解,交信集团隶属于交通运输部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通过其部署的卫星通信、北斗导航、高分遥感、高速公路光纤网、交通一卡通、国家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信息通信系统资源,拥有广泛的交通运输信息及海量的道路运输基础数据。未来,依托数据共享,双方将在物流行业数字身份认证、道路运输行业诚信体系建设、高速公路光纤网应用、高精度地图服务和交通“一卡通”推广等领域展开探索和合作,并共同推动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快我国物流产业信息化、智慧化进程。

标签:;  ;  ;  ;  

校园短视频的受众心理和主体创新实践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