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等教育理念创新及教育模式改革论文_岳俊涛 苏晓娟

浅谈初等教育理念创新及教育模式改革论文_岳俊涛 苏晓娟

岳俊涛 四川广元旺苍县农建乡中心小学校 628200;苏晓娟 四川广元旺苍县燕子乡中心小学校 628200

一、初等教育教学理念多元化

1.授课地点和时间的变化。在安排选修课的同时,我们应该兼顾到学生的兴趣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由传统的“授课课堂”变更为“独立课堂”。打破传统固定了时间、空间的课堂,使学生自主安排时间学习自己的课程,并且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偏好自主选择课堂的地点, 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学习目标。

2.课程设置的变化。在课程设置上,由于每个同学有着不同的知识偏好,但是根据每个人的偏好开设课程是不现实的,这里的方法是利用图书馆已成规模的学科书籍命名课程名称,由学生自己选择性地研究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

3.教学目标的变化。在这种学生完全自学的环境中,教学的目标应由传统的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转变为新的三个维度“信息获取与整合”、“兴趣塑造与培养”、“学习能力养成与革新”。

4.教学任务的变化。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学任务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教学任务应该确定为:①在学生学习能力方面: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在学生智力开发方面: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③在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品德与思想,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二、初等教育教学过程分流化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这一点也应运用在我们现代的学校教育中。目前的学校教育没有体现出教育的独特性和人才选择性, 普遍采取了老师课堂集中授课的方式,并且学校开设的课程与课程授课顺序也存在着弊端。首先未能考虑到学生对于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没能考虑到课程难易程度的授课顺序,极其容易打消学生学习时的自信心,忽视了学习欲望的激励。虽然这与我国学龄人群基数大的国情有着极大的关联,但是这并非不可解决。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教学分流到人,但是可以将学生以班为单位区分,按照成绩和兴趣不同分为不同的班进行同一科目或者不同科目的教学,比如文理分班就是较好的分流。也可以采取将学校的课程授课顺序重新排序,按难易程度分别对不同分数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递进式教学,比如按照学生各个科目的基础和掌握程度分成不同授课速度、不同授课难度的教学班级,达到因材施教。这样的分流化教育可以在学生兴趣的培养和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升学习欲望等方面起到极大的激励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初等教育教学内容全局化

目前大约有80%以上的本科生在毕业时会选择就业,虽然本科生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这也不能完全归责于高校的教育体制,对于实证分析和局势把握的思考方式应该从初等教育阶段做起。就目前的初等教育模式和内容来看,其缺乏与社会的对接。这里的缺乏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沟通能力的训练,二是社会时政的分析。目前的学生在文化知识方面都达到了各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但是缺乏对于社会时事的了解和分析,这无疑在工作时成为限制自身发展的短板。当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一定的高度,而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时展现出自己的薄弱时,就会发生“短板效应”,一所学校对于这个学生教育付出的时间、精力与产出之间也就有了产能的流失。

进行初等教育的学校有必要在中央的号召下开设时事政策的课程。的确,这门课程很难直接与未来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之间产生关联,只能在教育中作为一种对于时事分析的思考方式的培养夹杂在学生教育中。时事政策的课程只是提供了所有学生面对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共性的解决方案,但全体学生对每件事情的分析都有其特殊性。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习惯,对于这种思考方式的运用也是因人而异的,所以在学生将分析时事的思维方式与学业结合时,难免产生不同的学生对于不同的时事分析各有千秋、理解的程度也参差不齐的现象。

四、初等教育理念与模式创新

不同学校的人才培养有不同的计划,不管运用什么样的计划和手段在培养的过程当中,都是为了使得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取得更好的成绩。虽然目前的学校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我国开展初等教育的学校在教育理念变革和模式创新上一直在努力。

在学校的教育理念方面,应该敢于尝试突破,敢于创新。更多地将应用心理学、教育经济学等学科引入到教育理念当中。在众多学科交叉下,结合社会时事,形成紧跟时代的教育理念,并且积极将这种教育理念运用到模式改革当中去,由每个新型的理念与旧模式产生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且逐一变更、完善。保留原有模式的经典理念,摒弃旧有模式的呆板方式,做到从课程制定到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变革。

五、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1.在初等教育中应该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理念,首先改变原有的课程设置,由老师授课转变为学生独立学习。同时,对于这种教学方式中的授课地点和时间的安排也应该打破常规,由学生独立安排。

2.在教学中,应该按照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区分教育。可以引用高等教育中大学英语分班的制度,将中学的教育也分班授课。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知识,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端正学习的态度。

3.目前的初等教育应当与高校共担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工作对接的重任。应在初等教育中也开设形势政策课程,同时各学科老师也在授课中潜移默化地融入不同课程与目前时事的对接,培养学生对时事的思考能力。

论文作者:岳俊涛 苏晓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  ;  ;  ;  ;  ;  ;  ;  

浅谈初等教育理念创新及教育模式改革论文_岳俊涛 苏晓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