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厂矿田湾子街矿段35#矿群地质找矿效果分析论文_刘星吕,周荣清

老厂矿田湾子街矿段35#矿群地质找矿效果分析论文_刘星吕,周荣清

(云南锡业集团公司个旧老厂分公司马鹿坑生产股 ,云南 个旧 661000)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老厂矿田湾子街矿段1021花岗岩突起地质特征,应用掌握的成矿规律,对1021花岗岩突起东坡35#矿群作出找矿勘探设计。

[关键字] 1021花岗岩突起;地质找矿;勘探设计

前 言

35#矿群位于老厂矿田湾子街矿段中部,1021花岗岩突起南东坡,该区域成矿条件优越,认真分析该区域地质特征,总结控矿因素及成矿规律,理清找矿思路,开展综合研究,准确定位靶区,寻找新增资源,对老厂分公司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区域地质概况

湾子街矿段位于老厂矿田中部,已探获的地质储量占个旧矿区的40%,其中锡储量占50%。该矿段矿化集中,矿床类型多,地面有残积、坡积、洪积型砂锡矿床,原生矿床有层间氧化矿、网状矿、含锡白云岩矿床以及深部花岗岩接触带矿床。

1.1地层

地层主要为T2g14、T2g15浅灰色、灰色中厚层状大理岩,含泥量较高,中部有浅灰色大理岩与灰色、浅红色灰质白云岩互层带,厚度不稳定,一般为40~60m。

1.2 构造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断裂有近东西向的龙树坡断裂,北东向的黄泥硐断裂。龙树坡断裂位于矿段中部,走向东西至北80°东,倾向南,倾角46~74°,长2000余米,延深400~600米,宽2~50米。200米;黄泥硐断裂位于矿段东部,走向北45~65°东,在地表倾向北西,倾角65~88°,向下转为倾向南东,倾角65°,长4500余米,延深200~400米。宽3~60米。

1.3花岗岩

矿段位于老卡岩体之北端上部,花岗岩为燕山晚期的产物。在组成上以灰白色中粒状黑云母花岗岩为主,由于花岗岩侵入的脉动性及地层岩性的差异性,形成顶面平缓开阔的花岗岩隆起,在该隆起顶部平面上主要受北东向组成的构造控制,形成北东轴向的次级小型多个花岗岩株突起、由南西向北东有一系列北东向突起,成波峰状起伏,依次为4141、4033、1021花岗岩突起。

2.矿床地质特征

35#矿群是以锡为主,共生铜、钨等的多金属矿床,现揭露的矿床主要为接触带矽卡岩硫化矿矿床,主要产于花岗岩与碳酸盐类岩石接触带,为岩浆期后矿液充填交代矽卡岩形成的多金属硫化矿体。

2.1 矽卡岩-硫化物矿床

矿体赋存于花岗岩与碳酸盐类岩石接触带、岩脉边部接触带以及深部岩脉充填部位的脉状矿体。主要有用金属为锡、铜、铅、锌等,这些金属硫化物充填交代早期矽卡岩,形成浸染状、致密块状矿石。矿床集中区往往位于北东、东西向断裂带与花岗岩截交区段,尤其是脉状矿体与接触带矿体复合部位。

2.2层间氧化矿床

产于岩体上部碳酸盐类岩层中氧化后的锡石一硫化物矿床。矿液沿断裂、裂隙及层间破碎带充填交代,形成脉状、似层状、透镜状、条状、层脉交叉状和不规则状矿体。层间氧化矿的矿物成分复杂,多系铁、铜、铅、锌等硫化物的次生氧化矿物,矿石绝大部份已氧化成土状或块状。

2.3矿体形态及规模

矿体形态简单,为缓倾斜层状、似层状矿体,矿体沿花岗岩产出,平均厚度8米左右。

2.4 矿石构造

块状构造:硫化物交代脉石矿物,局部虽有少量矽卡岩,但硫化物含量>90%,矿石为致密块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浸染状构造:硫化物呈均匀或不均匀交代脉石矿物,形成稠密状浸染状矿石或稀疏浸染状矿石。

2.5 矿物成分

矿床处于东西向龙树坡锡铜矿化带和北东向黄泥洞锡铜矿化带的复合区内,成矿期延续时间长,元素组合复杂,本矿床的主要矿物成分为: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毒砂、方铅矿、闪锌矿、锡石、白钨矿等,在局部氧化矿中出现水绿矾,褐铁矿,脉石矿物有透闪石、电气石、石英、方解石、萤石等。

3.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

3.1 矿床成因

从矿床元素组合分析,既有高温的毒砂、锡、铜、铋等标型矿物,又有中温的铅、锑等元素,两者同时在矿床内存在,说明本区矿化期延续时间长,经历高温和中温热液成矿期,因此矿床成因为高-中温热液矿床。矿体地层层位为T2g15,该层位是湾子街矿段成矿的有利层位。龙树坡断裂为成矿提供了构造条件,4141、1021花岗岩突起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4141、1021花岗岩突起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上,为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矽卡岩形成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矿体主要受火成岩形态和地层的控制。

3.2 成矿规律

矿段主要受有利层位、构造、花岗岩三者有机结合联合控制。中三迭系个旧组的碳酸盐岩为矽卡岩型锡、铜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提供了有利的围岩条件,矿体的富集产出受到其中某些层位和岩性控制;大型皱褶构造及发育其上的次级皱褶北东向、东西向断裂相互配置及其与花岗岩、层位和岩性的交割关系对矿体起到了定位的作用;同时每个岩株为一个矿化中心,矿体成群、成带围绕岩体的顶部和四周产出,尤其以岩体的南东侧最为富集。

4.工程布置原则及勘探依据

4.1 工程布置原则

重点坑探工程布置在矿带中矿体连续性较好的中间部位,以及推测矿体延伸适中位置,钻探工程能够合理的勘探矿体走向及倾向变化情况。依照国家勘探规范、标准及本区相邻矿体的勘探经验,该矿体的分布特征达到Ⅲ类勘探标准,合理布置勘探线,勘探网度用50×50的网度布置,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钻孔、坑探的实际位置。

4.2 勘探依据

35#矿群位于有利成矿的龙树坡断裂以北,黄泥硐断裂以西,处于4141、1021花岗岩突起南东坡;上部3-1-2#矿体在-100米进行过多年开采,根据已有资料分析,矿体沿1021花岗岩突起东坡赋存并有向下部延伸趋势;根据308队4剖面ZK5、5剖面ZK24、ZK26、8剖面ZK9、28剖面ZK24见矿,且1900中段已勘探开采。综上所述, 区内成矿地质背景优越、成矿地质条件有利,所以在该区寻找铜、锡矿体希望很大。

结束语

从地质基础工作,到清晰的分析出成矿因素、控矿规律,来指导找矿,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不断进行的工作,在预测找矿靶区时,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难免产生偏差。本人在以后的工作中,会继续加深成矿理论学习和认识,仔细阅读分析已有图件的信息,为清晰了解所在工作区域的地质信息、成矿规律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个旧锡矿地质》

2、《云南个旧矿区地质找矿与研究》 云南锡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构造地质学》(第三版) 主编:曾佐勋 樊光明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4、《云南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床铺》 庄永秋 王任重 杨树培 尹金明 编著

论文作者:刘星吕,周荣清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0

标签:;  ;  ;  ;  ;  ;  ;  ;  

老厂矿田湾子街矿段35#矿群地质找矿效果分析论文_刘星吕,周荣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