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图书编辑的责任与方向论文

互联网时代,图书编辑的责任与方向论文

互联网时代,图书编辑的责任与方向

于媛媛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一款可以实现电子书中相关知识点搜索的应用程序的发布,给传统出版行业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冲击。面对此种情况,纸质图书的未来在何方?图书编辑的责任在哪里?面对种种困难,每个图书编辑都不能无所作为地被动等待,而是有义务及责任进行探索,找准自己的定位及方向。

关键词 :电子书;纸质书;图书编辑;责任

2019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那天,知识付费App得到在北京办了一场春季知识发布会。发布了得到App的最新电子书产品。电子书诞生已经很多年了,那么得到的这款新产品又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得到创始人罗振宇给出了他的解读:原来,你在任何平台买一本电子书,打开看是没问题,在里面搜索一个关键词也没问题。但是你想过一个问题没有?不管你买多少本,这些书之间都是彼此隔绝的。也就是说你不可能全局搜索。

(1)speaking to journalists after talks with DPRK envoys,Richardson(former U.SAmbassador of the UN)said the consultations werepositiveand constructiveand helped easethetension concerning the DPRK’s nuclear program.(Beijing Review January 23,2003 Vol 46)

这次,得到App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拓展阶段分为两部分:小组讲台汇报和教师引导讨论。十个小组依据抽签书序,选取代表上台汇报叙述性描写特征(每组2分钟)(组内一位同学在黑板书写句子),汇报后同学和老师给予评价反馈(每组1分钟)。所有组汇报结束后,教师引导讨论给出一个综合性的概括,然后结合文章和同学一起逐一详细找出和解释叙述性描写的应用(共25分钟)。最后的5分钟为整个讲解及授课的综合答疑和布置作业。

你对一个话题感兴趣,你就尽管在得到首页搜索。一个知识点,不管它藏在哪本电子书的字里行间的哪个角落,都可以被搜索到。不仅可以被搜索到,你还可以打开看,只要不超过这本书的10%,就是免费的。你想进一步探索整本书,再买不迟。

“你不仅可以搜到电子书里的内容,也可以搜到得到里面所有谈过这个话题的课程。即使这门课你没有买过,但是你搜到的这一节,是免费的。你看了。对课程整体感兴趣,再买不迟。”

现如今,随着经济形势变化更加多样化,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也与以前不尽相同。对于我国企业基层党组织队伍的建设,也应当能够以创新为基本要求,吸收先进的建设理念,丰富其工作内容,做到与时俱进,满足当今社会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一方面,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能够认识到党建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从源头上重视这项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党建精神文明工作的开展必须立足于基层员工的实际精神追求,听取员工的意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制定更加为群众所接受的工作措施,以更加先进的工作方式,促进党建工作的开展与落实,从而使得具体的工作内容能够得到更好的执行。

专栏作家连岳是电子阅读的拥趸。他在文章《纸执》里这样阐述自己的观点:“是阅读习惯,是通过阅读得到的观点与资讯传承了人类的文明,至于是不是印在纸上,并不重要……十年后,对纸书抒情的言论也会相当少了。而阅读的习惯会比纸书时代更为普遍,阅读的内容唾手可得是养成阅读习惯的前提,新一代人,手机里越来越容易、越来越廉价地得到电子书时,他们的阅读量将远超过前人。”

近代意义的出版业是和大众传播工具的发展相伴的,尤其是印刷机的发明。徐志戎认为:以印刷机为代表的大众传播工具带给作者两样东西:一是版权,作家有了将其作品变现的渠道;二是作家必须跪着才能拿到这个钱……如果作者不能取悦编辑,他就不能成为一个有收入的作家。而编辑作为把关人……也塑造了受众的阅读品位。

如今的迪庆工商银行所有大厅都配备了客户休息区,VIP室,还免费提供茶水、便民箱等优质服务,大厅宽敞干净,为客户提供了舒适的环境。

或许所有的传统出版人都会讨厌一个人,亚马逊的创始人贝佐斯。他首先通过网络购书的方式摧毁了实体书店,接下来又试图用电子书kindle摧毁出版社。贝佐斯告诉项目负责人:“你的目标就是要让所有纸书销售者失业。”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作为图书编辑和出版人,就需要弄清楚一件事,我们的生存价值在哪里?

作家徐志戎在一篇文章里梳理了互联网对传统出版业的影响,我们或许能从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这件事对于读者来说的确是个福音,但如果从传统出版业的角度看,这不是个好消息。当体验丰富的电子阅读变得越来越流行的时候,纸质书的命运就有点前途未卜了。那些在手机上碎片化阅读的人倒不值得担心,他们本来也没有读书的习惯。但是很多读书人,却在渐渐跟他们的书架玩断舍离的游戏。

在徐志戎看来,互联网带来了两个革命:首先,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的信息传播出去,而无须事先获得某一小撮编辑的首肯……其次,变化还在于人人都成了出版商——复制粘贴、点对点传输人人都会,而且不需要一分钱。

罗振宇的意思是说,你想要了解某一方面的知识,只要在得到App里搜索关键词,和这方面知识相关的书籍就全都被检索出来,而且还会被锁定在关键词所在的页面。可能有人会问,这不就是搜索引擎吗?可以这样讲,这是个聚焦化的搜索引擎,只检索得到收录的书籍和文章,没有其他别的东西。

所以我相信,在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人们尤其需要图书编辑来为他们把关,为他们从海量的垃圾信息里打捞出有价值的东西。这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恐怕还不能交给大数据算法。大数据只会迎合读者的品位,但却不能——像徐志戎批评的那样——塑造读者的品位。这既是图书编辑的权力,我想也是图书编辑的责任。

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徐志戎对图书编辑的怨念。然而话糙理不糙,互联网的确带来了信息的免费传播。但这是否就意味着“为内容付费就成了荒唐可笑的事情”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罗振宇他们从事的所谓知识付费平台岂不是成了笑话,但显然,无论是得到、喜马拉雅、蜻蜓还是知识星球和豆瓣,大家都通过知识付费获得了收入。

而书籍载体的发展历程,从龟甲、兽骨,到竹简、羊皮纸,再到纸张、显示器……我们其实能够察觉到其中的规律,它正朝着越来越便携的方向发展。拿着一本纸质书去旅行和拿着装了300本电子书的kindle去旅行哪个更方便?

作家连岳说对了一件事:知识是不是印在纸上,并不重要。所以图书编辑的价值,并不会因为纸质书被电子书取代而消失。说到底,图书编辑是内容的生产者和把关人。至于这内容是印在纸上,还是出现在显示器上,甚至是刻在竹简上或写在羊皮纸上,又有什么区别呢?

而对传统出版界来说,这既是我们的挑战,也是我们的机会。我们曾经受制于图书的制作成本,无论是纸张油墨的价格、图书的库存还是印数的多少,都是影响出版行业的成本。而电子书,则省却了这些成本,一旦制作完成,就可以根据需求无限地免费复制,既不会多印,也不会少印,既无须纸墨,也无须仓储。未来最大的投入,是人工部分。

然而,传统纸质书读者还在,对书籍收藏的需求还在,纸质书也并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纸质书的质感、油墨的清香、阅读的仪式感,以及坐拥万卷书的满足感,都会让很多读者对纸质书流连忘返。

当然,纸质书的未来还很艰难,如何在艰难中找到出路是行业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图书编辑,我们需要居安思危,需要看到社会发展的趋势,然后找到行业的未来。

在图像信号中添加高斯白噪声,多种信噪比条件下,采用改进的CNN模型以及多种通道关键区域的识别结果如图3所示,其中,图3(a)、图3(c)、图3(e)、图3(g)以及图3(i)分别为20 dB、10 dB、0 dB、-10 dB和-20 dB时模型对应的识别率训练曲线,图3(b)、图3(d)、图3(f)、图3(h)以及图3(j)分别为20 dB、10 dB、0 dB、-10 dB和-20 dB时模型对应的损失函数训练曲线。图中的Epoch表示一个完整的票据数据训练集通过神经网络模型的次数。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经历了互联网免费的海量信息轰炸之后,读者们需要有人从海量的信息中为他们筛选去有价值的信息,并愿意为此支付报酬。我想这就是图书编辑的机会和使命。所以未来,图书编辑这个行业,依然会被社会所需要。只不过,我们不能无所作为地被动等待,我们仍然需要不断地学习,学习互联网时代知识全新的传播方式。

作者简介: 于媛媛(1983.1-),女,吉林长春人,现供职于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编辑部副主任。

标签:;  ;  ;  ;  ;  

互联网时代,图书编辑的责任与方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