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刘明刚

建筑工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刘明刚

身份证号:37091119830105XXXX

摘要: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使用十分普遍,让建筑工程的质量有显著性的提升。由于人们对建筑工程有了更多的了解,所以其施工中的程序也更加的复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应用能够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将原有的复杂施工流程进行简化,对于延长建筑工程的实际使用年限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还需要更加的完善。本文就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对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进行分析,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

1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概念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基础结构是框架,框架与剪力墙结构的结合,使得其具完善的承受力。框架结构所用到的建筑材料主要有梁和柱。梁柱构成的框架使得建筑具有超强的荷载力,同时还可以啊,充当围护和分隔建筑的功能,以及提升布置的灵活性和施工的效率。框架结构具有角度的优点,但是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如:过于集中的中节点应力,不达标准的侧向刚度等。而剪力墙结构的主要构成为由剪力墙,其优点正好互补了框架结构的不足,同时也使其结构既能承受竖向和横向的负载,提升了建筑的空间和利用率。

2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情况分析

2.1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受力情况分析

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进行使用,能够有效提升该建筑体对于水平方向的承受能力的增强。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组成较为简单,主要包括框架以及剪力墙两部分,与传统的建筑结构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别。剪力墙在建筑体的底层的位移较小,且其的变形会随着框架的弯曲形变发生改变。简单来说,就是框架剪力墙结构会随着框架的微弱形变而发生变形,会随着框架的弯曲而产生弯曲。在建筑体的上层框架剪力墙的位移相对较大,然而由于框架有着内收的功能,所以框架剪力墙会随着框架在剪切方向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框架在水平方向承担着外部负荷,还同时承担着剪力墙由于拉回而产生的附加水平力。

2.2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在传统的建筑工程单一框架结构的使用中,由于框架和墙体所采用的施工材料的不同,导致建筑体的框架与墙体之间没有较好的衔接,与之相对应的,建筑体受到剪应力的威胁也较大,使得其抗震性能有所降低。但是,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设计与施工中,做到了将框架与建筑体的墙体进行有机的衔接。当建筑体受到不同的剪应力的作用时,框架剪力墙的使用能够将这些剪应力进行分散,使得整体的建筑体同时受力。在这样的条件下,一旦发生震动,建筑体的受力以及震动的接受不再是单一的墙壁进行,使得建筑体整体的振动能量的吸收功能得到显著的提升。

2.3框架剪力墙结构刚度特性的分析

一般来说,框架剪力墙的结构基底在总弯度中占比四分之一。这意味着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受力与传统的单一框架结构的受力是十分相似的。基于这样的背景,在进行框架剪力墙的实际设计时,要对框架以及基底剪力墙的抗震系数有一定的划分。通常情况下,要保证基底剪力墙的弯度比例为三分之二,相对应的,框架剪力墙中的框架要能够承载三分之一的弯度。这意味着,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阶段,就要对基底剪力墙的体系以及相应的抗震措施进行确定。

3建筑工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在某工程中,其占地面积为2000㎡,总建筑面积10250㎡,该该建筑工程具有12层,分为商铺、转换成、商品住宅以及跃式住宅。1至3层设置为商铺,第四层设置为转换成,5至11层设置为商品住宅,最顶层设置为跃式住宅。本工程基础施工方法采用的是先张法预应力,其基础为混凝土管桩,其主体结构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电梯井部所采用的结构就是剪力墙结构,而屋盖所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屋面,其钢筋混凝土都属于全现浇。

3.1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本工程钢筋的用量达到了600多吨,所使用到的钢筋规格不一,直径也较大,其密集的分布在各种节点部分,则不利于钢筋的安装,同时也直接影响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浇筑混凝土时,可能出现钢筋移位、节点部位混凝土的浇筑等,这些在施工上都属于施工的难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模板工程技术

模板工程技术在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当中举足轻重。施实模板工程技术,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设置内外侧模板。内外侧模板配置时,内测的魔法要短于外侧模板,其相差的长度可以控制在200至300mm之间,以保证配置到精确的内外侧模板。利用浇筑的墙体支模时,确保外侧模板和墙体的紧密平整性。第二,固定内侧模板。内测模板是否完全固定,直接影响的准确性。为了预防内侧模板或墙根向内和向外的移动,可在内侧模板设置短钢筋头,提高内测模板的稳定性和固定性。第三,加强模板和楼板间的紧密性。在浇筑过程中,出现漏浆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它不利于保持模板的稳定性。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有很多,只可以在缝隙的地方填满水泥后者泥沙浆。第四,吊装墙模。墙模的吊装需要高稳定性和紧缺型,因此,适合在白天进行这项工作,此吊装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内容:首先选择在合适的位置进行吊装操作,在吊装过程中,确保钢筋不会碰到墙膜,从而提高楼板的稳定性。本工程中,其采用的模板是新多层胶合模板,模板的厚度为18mm,具

体根据其层高进行组拼接,次龙骨所选用的木方尺寸是50×100mm,主龙骨所选用的木方尺寸为100×100mm,以门市架支撑体系为主。

3.3剪力墙混凝土浇筑

剪力墙混凝土浇筑的基本步骤如下:先在底部均匀浇筑水泥沙浆5cm,入模工具采用铁锹。浇筑墙体混凝土的方式持续浇筑,持续浇筑不可间隔2h,控制每层浇筑厚度约为60cm。振捣棒移动额,距离不超过50cm,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为度,确保上下层混凝土完全混合成为一个整体,保持振捣器在混凝土的深度五cm以内。振捣时,应及时的观察,避免出现漏振。浇筑混凝土时,还需要观察相应的部件是否出现异动、变形或堵塞等,一旦发现问题,应该马上处理,且时间不可超过浇筑的混凝土凝结的时间。此种浇筑方法,无渗漏想象。浇筑后,应12h内进行浇水或覆盖,养护时间7个昼夜以上。

3.4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3.4.1设计好原料的比例

选择高质量、耐用性好的原材料进行混凝土的配置,加入一定量的高效减水剂和混凝土单方用量,以提高其密度和坚固性。

3.4.2适当的降低温度

混凝土材料较特殊,遇高温容易热胀,从而使得浇筑过程出现气孔,导致浇筑的混凝土低刚度,且可能出现裂缝。因此,施工人员必须加强对浇筑混凝土温度的控制。

3.4.3及时检测混凝土

把控好混凝土的材料成分和特性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操作如下: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对混凝土上的构件上布置检测点,从而利用先进的设备,如电子测温仪等,来检测混凝土的温度,从而详细的了解混凝土的特性,并检测出更多有用的数据信息,以更好地实施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4结语

综上所述,框架剪力墙结构由于其承载能力较大、施工难度较低的优势,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的建筑工程中。在建筑工程中主要使用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包括脚手架施工技术、钢筋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模板施工技术以及气压焊钢筋对接管理,这些技术在建筑工程准备阶段、钢筋施工阶段、混凝土施工阶段、模板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升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娴.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08):211+213.

[2]叶卫波.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析[J].江西建材,2018(02):99+102.

[3]刘德胜.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7(07):121.

[4]杨荣超,王哲.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门窗,2016(10):16+18.

论文作者:刘明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6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刘明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