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岱山油画-寂静的日常论文_张子洋

王岱山油画-寂静的日常论文_张子洋

(聊城大学,252000)

摘要:王岱山作为一名新生代的青年画家,能力是不容小觑的。从2011年获得新锐艺术奖之后,他的作品一直并没有什么太明显的变化。他画琐碎的生活:身边的公园、远处陌生的背影、夜晚晃动的路灯、树影婆娑中幽暗的光,这种模糊破碎的现实和虚幻感,从室内挪到室外,在漫长的静止中透露着些危机重重。王岱山的作品充满了童话般的温存气息。他描绘的尽是自己居住的空间,生活中的人和物,是画家自己息息相关的甚至是私密的场景,并不明亮的画面中略微带着一些不安和颓废。在以速度为衡量指标的今天,王岱山在绘画上慢慢地摇摆,更像一种自甘放慢脚步的态度,也是艺术方式。当然仔细看来王岱山并非没有改变,而是转得微妙。人物从事无巨细的刻画,变得越来越模糊,让细节消失在更广阔的叙事氛围中,人、物、景,之间的联系消减到最低,反而在光影与透视的构建里,造成更难以言说的卡富的故事性。他画中的那种寂静真的引人深思和探讨。

关键词:王岱山;虚幻;幽暗;寂静

一、王岱山之介绍

王岱山1981 出生于山东。他在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接受了严格的学院专业训练,根基厚实。特别是在研究生阶段,导师给予了他大量的帮助和启发。在此基础上,王岱山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道路和方向,他画的也是他周边的生活和日常现实,可以说承继了一部分新生代的线索,只是少了些新生代的社会虚无感和时代寓意性,更多了些对日常现实个人化的主观表现。王岱山的绘画具有坚的学院功底,他分别在湖北美术学院油画和消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接受了严格的学院专业训练,根基厚实在这样基础之下,当他把眼光投向周边的人和事,在写实性和当代性之间很容易找到统一。也许他笔下琐碎的日常生活并没有明显的当代虚无感和寓意性,但当焦点对准日常现实,打破对日常生活机械性的、习惯性的、重复性的麻木和被动适应时,便唤起对现实的异样感,从而在异样化、陌生化和神秘化的艺术氛围中更加敏锐地感受日常生活。他用不凡的油画技法,将目光投向日常生活,用当下青年的视觉影像片段,构建出神秘又幽静的画面。避开敞亮、喧嚣的公共场景,不取宏观、整体的社会景象,在这些极少被人注视,甚至被人遗忘的角落。让画面中人与景,泛起孤独又迷人的记忆。

二、王岱山油画中的寂静

王岱山用很日常的场景将人打动,无论是人物还是物品一旦在他的画面出现便能给观者提供深邃的想象空间。而油画这一表现媒介厚重的特色在王岱山的笔下被充分的显现出来,同样是描绘作者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片段,在别人看来甚至显得微不足道,而在画家营造的画面下这些琐碎的生活片段被赋予鲜活的灵魂。

周爱民在谈及王岱山的风格时这样说道,“从2006年一直到现在,王岱山零零散散画了许多日记体的小幅油画。所取景和物皆是平常的琐屑之物,琐屑之态。按常理,这些是不入画的,但岱山却乐于画这些。他的小幅画作松动、平静,甚至是用心的宁静与寂寞。” 这样就可以看出王岱山对于这种不入画的小景的热爱和追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王岱山的绘画让物质的光有了生命的性格和表情,它能言说,也能舞蹈。在王岱山的作品面前,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静静伫立,聆听光的言说,观赏光的表演。看过他的作品的都应该知道,他画中微弱的光总是最大的亮点。比如在《夜幕》这幅画中,画中女子背对画面,走在一条幽深僻静的小路上,道路两旁有两排小树,这是光是从前面打到后面的,仿佛一束灯光,似车灯又或似别的灯光,打在女子的后背上,照出一条长长的影子,显得后面的小路愈发的寂静狭窄。这个光的设计我觉得真的太微妙了,这也是这副画最大的亮点了。

王岱山最近几年的作品,虽然仍然紧扣日常现实生活的主题,但越来越多地走向想象的空间,人与物、人与场景之间,形成了更加富有意味的关系。他的油画,适合我这种近视眼观赏。隔着一段距离,影影绰绰的。看这副画,就像深秋的傍晚,走在一条路的拐角处,整个人都笼罩在秋色里。 他自己也说,他比较喜欢这种日常又有异样氛围的场景,所以画了许多夜晚中光、影子、植物、人的作品。这里面的某种无法明确的神秘感是我一直在捕捉和寻找的。这种场景就像电影中的一个片段,更敞开,更有意味。风格?应该就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事吧。所以他画面中所呈现出来的这种寂静感大都是他精心设计的。王岱山的审美趣味有着极其浓烈的个人特点,他没有尊崇传统的审美价值从而另辟蹊径。“艺术是针对不安而创造的”这完全适用于评价王岱山的创作,因为他完全悖离传统的审美趣味。他的作品在于揭发生命深处的“不安”,激发人思考。虽然王岱山的创作方法承袭自学院传统,但他善于从自我的生活境遇出发,以一系列微小叙事来呈现自己对于人生、对于“爱”与“生”的思考与追问,因而具有80年代艺术家的特点。可贵的是,他不局限在自我的情绪当中,能够推己及人,关注普遍意义上的人生命题。他这种发现小事物的蕴藏之深义,这由小及大的表现手法具有强烈的当代感。在新媒介大行其道的当下,能够出现如此生动纯粹的绘画作品也实属罕见。

三、总结

“拨开时光的脸,还是那个孤孤单单的少年”,王岱山就是这么一个不忘初心的少年。在平凡之中发现不平凡之处,运用独特的视角赋予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新的感受,他的画就像民谣一样,诉说着那种执着于梦想的情怀。《日常-静谧——王岱山小幅油画作品展》

他说:“我所感兴趣的是生活中的一些非常态情景,以这些场景中出现的物、人以及由这些人、物所营造出的画面氛围表达一种情绪:抑郁、诡异、紧张、静谧……可能这些与我的性格、经历有一定关联,常常流连于生活中的光、影、人、物所渗透出的神秘感,因为它们是熟悉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实场景,然而这种现实场景却蕴含着同样的力量,当我们试图去揭示这些场景背后的力量之时,随处可见之物也便闪现陌生之光,因此,它们也就敞开自身,饱含可能。正是在这些已知与未知之间,存在着我正在找寻的诸多可能。在作品的制作上还是延续了传统绘画的语言方式,一方面是对传统架上绘画技术的迷恋,另一方面也是自己对于试图创新、突破,那种为了艺术史而进行创作的理想并不感冒。说到底,绘画是我记录并传递生存体验的一种方式,仅此而已。”

论文作者:张子洋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1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  ;  ;  ;  ;  ;  ;  ;  

王岱山油画-寂静的日常论文_张子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