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工林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我国人工林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我国人工林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 亮1 高 辉2刘炳南2

(1.四平市林业产业服务中心,吉林 四平 136000;2.四平市国有林总场,吉林 四平 136000)

[摘要] 近40年来,我国人工林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造林面积位居世界首位。而在新时代,随着天然林面积的逐步减少,人工林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鉴于此,认清当前我国人工林的发展形势,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的梳理,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改善策略,可以为人工林健康持续发展夯实理论基础。

[关键词] 人工林;森林经营;多功能森林

天然林是有限资源。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爆炸性膨胀,天然林面积逐步减少,这种趋势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人工林的营造已逐步成为关系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的重要工作。虽然目前我国1/5以上的国土都有森林覆盖,但是人工林面临的突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着我国造林事业的发展,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粗放式的营林模式、气候变化加剧、严峻的环境保护现状、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求等。可以说,改善人工林的经营方式,实现林业转型发展正当其时。

1 我国人工林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人均森林资源占有率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呈现双低

我国人均森林蓄积量、人均森林覆盖率等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人工林蓄积量占比不及人工林面积占比的1/2,表现出极大的不均衡性。而人工林在单位面积上的蓄积量更是仅仅相当于天然林的1/2,凸显出人工林在发展上的突出问题。

梁诚虚脱地坐在地上,失了魂。美娟气得咬牙切齿,忘了害怕,她冲进卫生间便开骂:“那个假装老娘的鬼,见到老娘本人还不快点……”“滚”字还未蹦出口,便看见一个女人在浴室的地上用刀剁着什么,一边剁一边往马桶里丢,还一边冲水……

1.2 生态产品对市场的供给不足

林业建设的惯性导致了一系列现实问题的产生:过疏或过密的林分占比较高,而具有适宜密度的林分占比较低;单一种类的林分较多,混交林却很少。这导致林分结构比较单一,林分稳定性差、抗逆性差,易受到病虫害侵袭。这样进一步导致林业生态系统功能脆弱,进而使得地力衰退程度较高、速度较快。

此外,由于对林地的经营不科学,出现了过量采伐林木和苗木抚育管理落后的现象,使得林地生产力逐步降低,林业产出率大大下降,结果就是效益不高。可以说,林业的生产潜力远远没有被释放出来。另外,由于成熟林比例不高,只能无奈地将中幼龄林木的采伐作为重点,而这样的无奈之举只会增加林业资源的供给压力。经济的发展让人们对物质的需求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也进一步导致木材产品及林业生态产品供给不足。

1.3 造林空间逐步缩减

事实上,我在科尔沁沙地转了五六个旗县,能够看到的大片的林带和农田林网,有一定面积,有一定规模,可以称为“林”的,其实,还都是杨树。尽管,有的是“疙瘩树”,有的是“小老树”,但它们是顽强的战士,以自己的身躯抵挡着风沙,任由风沙蹂躏,折磨,踢打,摧残。它们忠诚地履行了自己的使命,防风固沙,功不可没。

2 我国人工林发展对策

2.1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多功能经营

放眼当今世界的林业发展方向,几乎都在朝着可持续发展的多功能经营方向转变,也就是通过对多种功能需求的科学整合,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依照此方向发展,森林将具有良好的调节功能,具备文化功能,改善供给功能,实现支持功能,也就是让森林更好地实现其经济、生态、社会价值,最优化实现森林的整体效益。正是因为看到了森林的多种功能,所以当前已经展开了对森林的多种经营,尤其是兴起了对森林生态产品的开发,包括森林地域疗养、森林观光游、森林文化传承等,并提倡建设森林城市,将森林与城市互相融合[1]。以上种种举措都是为了满足现代人对于森林生态产品的多样化需要。

2.2 接近自然的育林地替代当下的大面积低效率、低质量的单一林地

据统计,当前我国的人工林中单一树种的林地占比达90%,这可以明显看出人工林在质量与效益上都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所以,可以将接近自然的育林方式更多地引入人工林的经营中。自然林的结构稳定、物种平衡、低抚育成本等优点都使其成为最佳的林地经营状态。要想将人工林向此方向转变,就需要在调整林分结构、优化林地质量上下功夫,并遵循自然更新的原则,加之一定程度的人工诱导,就可以逐步使人工林向着自然林的方向转化,使林地具备更高的抗病虫害能力,达到更强的生产能力[2]

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加之城镇化的加速,导致城市中可以建设成为森林绿地的空间逐步减少。另外,现有的城市林地面临着提质升级的现实需求。很多半干旱或干旱地区更是限制着林木的生长,并使造林和营林难度加大。

2.3 数量与质量共同提升替代以往单纯对数量的追求

由于历史和技术等原因,人工林的建设仍以粗放式经营为主,对数量的热衷远胜于对质量的在乎。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经营方式必然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质量好的森林不足总面积的1/5,而生态功能强的更是不到1/7,但是却有着1/4的森林正处于非健康状态。当然,由于前文所述的造林土地空间逐步减少,造林成本和难度都在提升。这种种现状迫使我们的发展模式向着数量与质量共同提升的方向转变。可以说,在未来的造林方式中,森林的质量与生产力的提升同样重要,而质量效益型将替代以往的追求规模、追求速度型。在此建议通过对林地经营体制进行创新,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方案,以此加强对于低效林的有效改造[3]。另外,还要用长远眼光构建健康和稳定的人工林生态系统,要对树种、树龄结构、树木层次结构等生态系统的健康指标进行科学规划。

目前,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存在基础薄弱、词汇量少、语法概念模糊等问题。很多学生反映英语阅读学习中的难点主要体现在:词汇层面主要是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词义辨析、不同词性的灵活运用;语法层面主要是语法知识的灵活运用及对于篇章整体含义的把握;及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及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欠缺而造成阅读障碍及误读等阅读困难。

2.4 以智能、实时的动态管理替代以往静态、事后的主观管理

当前我国林业信息化程度较低,网络科技对于林业的辐射很少,导致对于林业资源的管理和检测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静态特征、主观痕迹、事后决策等管理问题。这样很难实现实时监控和应急管理,并使人工林的管理疲于应付。所以,要让人工林的经营建设走入科学管理的体系中,实现以大数据为中心,利用网络技术对林地从基础苗木到林业产品及生态产品等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做到对各种灾害的高效监测、高效应急、科学预防,让决策更具有时效性、科学性[4]

参考文献

[1]夏国威,吴云杰,朱四喜.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维护研究进展[J].温带林业研究,2018(1):42-47.

[2]魏年锋.提高人工林科学经营水平的探索[J].福建林业科技,2017(3):153-156.

[3]张浩洋.我国人工林经营现状与健康经营途径探讨[J].防护林科技,2016(12):92-93.

[4]武彦明.浅谈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技术要点[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5):131,138.

[中图分类号] S72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34-70-2

标签:;  ;  ;  ;  ;  

我国人工林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