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教育的开放性_幼儿园论文

论幼儿教育的开放性_幼儿园论文

试论幼儿教育的开放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开放性论文,幼儿教育论文,试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提出的幼儿教育的开放,是指广义的开放;实际上也是针对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来的“开放”。

一、时间上的开放

幼教工作者应当学会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活动的时间。不仅要有计划性、统一性,而且要有灵活性、多样性。调查表明,幼儿园教师一般都能根据季节、天气的变化,调整活动计划,更换活动内容。但在每项活动时间的具体分配上,却显得比较呆扳,缺乏灵活性。例如,午点的时间定为10分钟,一般就不变动,未能随着食物品种的变化而相应改变。在教学中,一些教师未能随着问题难易程度的不同,而给幼儿留下不同的时间去思考,结果只有那些反应敏捷、思维发展水平较高的幼儿能够回答。在活动环节的过渡上,也缺乏弹性时间。如,从折纸转向游戏与从画水墨画转向游戏,收拾整理东西所耗费的时间显然是前者少、后者多。所以,教师要从具体情况出发,给幼儿安排充足的时间,使他们能够顺利地从一种活动转到另一种活动,既不拖沓,也不太匆忙。还有,幼儿每天在园8小时,大部分时间是由教师控制的,幼儿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教师要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幼儿自由支配的时间,给幼儿更多的自主权。有的时候,还可以根据每个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提供自主活动所需要的时间,以利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二、空间上的开放

现行幼儿园幼儿的活动往往局限在本班活动室内进行,班级与班级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互不“串门”,几乎没有什么交往与沟通;幼儿园的厨房、储藏室、医务室等设施也未能向幼儿开放。事实上,这些空间也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场所。不同的班级由不同的教师和幼儿组成,班风、班级环境布置等方面也必然有所不同。若彼此间相互开放,便可为其他班级的教师和幼儿提供新的学习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因此,幼儿园要统筹安排,开展班级互访活动、全园开放活动,让幼儿在本班学做“小主人”,在别班学做“小客人”,在厨房、储藏室、医务室里,与炊事员、保育员、医务人员一起活动,以扩大幼儿交往的范围,提高幼儿交往的能力。

目前,一些幼儿园除早操、体育活动外,其他许多活动都是在室内进行的,室外空间未能充分利用。为了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幼儿的室外活动。特别是目前有的幼儿园还很少注意幼儿园之外的广阔天地,如农村的田野、河流、森林,城市的公园、商店、广场等。我们应注意挖掘园外各种文化娱乐设施、公共场所的教育潜力,为幼儿的发展服务。

三、材料上的开放

目前,许多幼儿园的大型游戏器械和设备固定放置,一物专用,一物一用,很少定期重新组合,致使活动材料的使用简单化。美国幼教科研表明,超级单元(将3种以上不同功能的器材、设备组合起来使用)的教育价值是简单单元(只有一种明显用途的器械单独使用)的8倍,复杂单元(把2种基本功能不同的器材、设备合在一起使用)的教育价值是简单单元的4倍。这项研究启示我们:要尽可能为幼儿构建复杂单元和超级单元的活动环境,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价值。

四、内容上的开放

幼儿教育内容的选择,应遵循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并重,围绕幼儿自我、家庭、幼儿园、社区、自然、未来等方面,全面布局,统筹安排。例如,当教师了解到许多父母利用双休日带孩子参观了上海南浦大桥、杨浦大桥这一情况后,就可以设计“桥的发展”这一主题活动,对幼儿进行综合的教育,使幼儿认识到从过去的石墩桥、木头桥、铁索桥,发展到今天的立交桥,是科技革命和社会进步的产物,以萌发幼儿从小学科学的兴趣和爱科学的情感。

五、形式上的开放

集体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最近几年,我国幼教工作者已经把小组教育和个别教育也提到了重要的地位,开展了许多探索研究工作,活动区教育就是其中之一。然而,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比如,教师规定各组幼儿轮流在某一活动区里玩;让每组组长自由选择某种活动,然后全组幼儿和组长一起去活动;有时教师让“小帮手”去安排每个同伴进行某项活动。结果,只有个别幼儿有自主权,能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活动,而大多数幼儿的个体差异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阻碍了幼儿个性的发展。教师应从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真正为他们提供自主活动、自由选择的机会,以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方法上的开放

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讲述型方法,即教师通过口头讲解、说理进行教育,如讲述法、谈话法、评价法等;第二类是活动型方法,即教师让幼儿通过自身活动来完成教育任务,如游戏法、练习法、体验法等;第三类是直观型方法,即教师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来完成教育任务,如观察法、演示法、榜样法、情景法等。调查表明,教师对第一、二种类型的教育方法运用得比较多且较为合理,而对第三种类型的教育方法则运用得较少且不够科学。例如,在教幼儿认识空气时,许多教师都喜欢手持一个塑料袋,在空中兜一下,然后指着鼓起来的塑料袋,告诉幼儿:“这就是空气。”接着,教师指着旁边另一个鼓起来的塑料袋,问幼儿:“这里面有空气吗?”有相当一部分幼儿说“没有”,因为他们这时没有看到教师的双手在空中兜一下。可见,教师的演示未能从幼儿注意的特点和思维发展的水平出发,“喧宾守主”,结果使幼儿未能从本质上去认识空气的存在。

七、师生关系上的开放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幼儿园教师能够持民主的工作作风,既注意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又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教育质量。但仍有一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或在教育的某个环节上,采取专制的态度,忽视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把幼儿当作消极被动的容器,以为只要对幼儿“灌”、“管”,教育就能取得效果,其结果却是适得其反。

八、评价上的开放

长期以来,我国幼教界重视对教育结果的评价,轻视对教育过程的评价。比如,在评价教师组织的活动成功与否时,关注的是教师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幼儿是否获得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发展了能力,而对教师是如何教的、幼儿是如何学的则重视不够。近几年来,人们已看到了这种评价的弊端,开始重视对教和学的过程进行评价。

过去对幼儿园的评估、分类、定级,完全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单方面进行的,今天,幼儿园也可以先自测、自评、申报,再由教育行政部门加以考核、验收;过去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由园长、其他教师进行的,今天,教师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甚至由家长参与进行评价。但现在对幼儿的评估则仍是由教师单方面进行的,忽视了被评价者的积极参与。我们应通过幼儿的自我评价,来促进其自我意识的升华、自尊心的建立、自信心的发展,从而为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我们还应随着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与测量等科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以及电脑的广泛运用,使幼儿教育评价的方法、技术逐渐科学化、现代化,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由静态转向动态,从封闭走向开放。

标签:;  ;  ;  ;  ;  

论幼儿教育的开放性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