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反应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论文_李俊芳

输血反应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论文_李俊芳

李俊芳

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 四川邛崃 611530

【摘 要】目的 对临床输血出现的不良反应原因进行探讨和分析,为减少临床输血反应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4 年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输血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风险,必须予以相应的措施进行合理解决 结论 输血过 程中需严格遵守操作规范,采取有效措施,对过程中所涉及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控制,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输血反应;输血;原因分析;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4-231-01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患者输血 过程中或输血后,输血人出现了疾病本身不能解释的,一些新 的临床症状,为了能够对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了进行减 少,必须对其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2]。 1 资料与防范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编制床位700 张,2014 年1 月~2014 年12 月共收治住院患者30014 人,其中输血治疗 1413 人次,发生输血反应15 例(发生率1.06%)其中输注悬 浮红细胞1132 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有13 例次(发生率 1.15%)。输注冰冻血浆256 例次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有1 例次 (发生率0.39%),输注血小板25 例次中发生不良反应的1 例 次(发生率4%)。 1.2 各种数据分析

1.2.1 2014 年上半年全院输血共计584 人次,发生输血 反应8 例次,输血反应发生率1.4%;2014 年下半年全院输血 共计829 人次,发生输血反应7 例次,输血反应发生率0.84%。 1.2.2 2014 年发生输血反应事件共15 例次,发生输血反 应的月份最多的月份是4 月、6 月、7 月各3 例次,其次是8 月2 例,3 月、5 月、9 月、11 月各1 例,1 月、2 月、12 月 未发生。说明随着季节的变化,天气温度升高,患者输注血液 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导致输血反应。

1.2.3 发生输血反应事件患者有输血史的有9 例次,是无 输血史患者的1.5 倍,有输血史的患者发生几率高。 1.2.4 发生输血反应患者的年龄段70-79 岁8 例、60-69 岁4 例,年龄段在60 岁以上输血患者占输血反应患者的80%。 发生输血反应与患者机体抗力可能有一定关系,年老体弱者更 容易发生输血反应。

1.2.5 上半年未预防用药7 例,预防用药1 例,下半年未 预防用药3 例,预防用药4 例。下半年输血反应率0.84%与上 半年1.4%相比降低0.56%,可能与预防用药增加有关。 1.2.6 发生输血反应输血操作护士初级职称所占80%。其 中上半年3 例输血反应操作护理人员是同一个护士。 1.2.7 临床15 例输血反应中主要症状有三种。发热反应最 常见11 例次,表现为发热、畏寒、寒战、恶心、呕吐等;其 次是过敏反应3 例次,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其它反应1 例次,表现为手指关节疼痛。

1.3 输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1.3.1 献血者方面 献血者自身的生活习惯、饮食等原因 或献血者在献血前用过可致敏的药物或食物,使输入血液中含 致敏物质导致血液成分的复杂化。 1.3.2 护士方面 初级职称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无菌 技术水平低;输血经验不足,输血过程中未严格按规定滴速滴 注;未认真询问患者输血史,及时与医师沟通预防用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3 患者方面 患者年老体弱,身体抵抗力低下;患者 有输血史,血液内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患者过敏体质 易过敏。

1.3.4 材料方面 我院无去白红细胞,去白红细胞需提前2 天预约填写申请单、价格高、取血路程远,在病情危重急需用 血的情况下只能输注悬浮红细胞;由于2014 年3 月更换输血 器厂家,从4 月起输血反应数量增多,输血反应可能与输血器 质量有关。

1.3.5 管理方面 对输血重点患者60 岁以上、多次输血史 患者、过敏体质患者输血监管不足;对发生过输血反应的重点 护理人员再次输血监管不足;对低年资护理人员输血相关制度 及操作规范培训不足;对天气温度高的月份输血反应防范意识 不足;对血液运输、保存是否符合规范监管不足。 1.4 防范措施

1.4.1 强化法律意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医护人员 法律意识,为保证临床合理安全用血,认真学习并严格落实《中 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 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3]。 1.4.2 加强重点人群的管理。对低年资护理人员加强管理, 输血操作由输血操作训练有素、责任心强的医护人员担任,护 士长加强对输血操作中发生过输血反应的护士进行,做好输血 过程中的督导。60 岁以上有输血史的患者、诊断有贫血的患 者引起重视,预防用药。

1.4.3 加强对血液运输、保存的监管。护理安全质量委员 会运用PDCA 循环进行安全输血质量持续改进,邀请输血科、 感染科共同参加讨论血液运输及保存的方法,尤其是天气温度 升高的月份,保证血液质量。 1.4.4 加强输血材料管理。护理人员予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与交流,对非急需用血且经济条件好的易发生输血反应的患 者,鼓励申请输注去白红细胞;护理部与后勤保障部协调更换 输血器厂家,重新招标质量更好的输血器;对于连续输注全血、 成分血的输血器4 小时更换1 次。

1.4.5 参加输血护士培训班,提升安全输血水平。选派输 血人数及发生输血反应多的科室人员参加由省输血协会举办 的《四川省临床输血护士培训班》,吸取外院经验教训及最新 输血安全管理理念用于我院输血安全管理中。 1.4.6 护理部、片区及科室强化《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 培训与学习,加强对护士无菌观念和安全输血操作的培训与考 核,在备血、取血、输血环节中加强监控。 2 结论

临床输血是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无偿献血者自身 的生活习惯、饮食等原因,导致了血液成分的复杂化,而且因 受血者个体差异的不同,使输血过程中出现潜在的输血反应, 所以输血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治疗措施,严重时可以危及患者 的生命。因此,医院医、护、输血科、感染科、后勤等多个部 门密切配合,强化输血安全管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积极采 取有效防范措施,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静薇,黄杰.53 例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J].现 代临床医学,2015,20(4):289-290. [2]张普山,叶汉深,陈漫标.临床回报输血不良反应分析 [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9(7):824-825. [3]王红艳,张昕,刘树刚.安全输血研究进展[J].白求恩医 学院学报,2005,3(1):47.

论文作者:李俊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4月第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9

标签:;  ;  ;  ;  ;  ;  ;  ;  

输血反应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论文_李俊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